阿根廷和英格兰的战争是什么(阿根廷与英国的战争)

2023-01-05 12:25:24 体育资讯 ssrunhua

什么是英阿马岛战争?

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是南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战略要地。1982年3~6月,英国和阿根廷围绕马尔维纳斯等三个群岛的 *** 问题爆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以阿根廷的失败而告终,一共持续了七十四天。

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靠近南美洲大陆的大西洋洋面上,是南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战略要地。与马尔维纳斯群岛在地理上相隔较远,但在地缘上几乎融为一体的另有两个群岛,这就是南乔治亚群岛和南桑德韦奇群岛。1982年3~6月,英国和阿根廷围绕马尔维纳斯等3个群岛的 *** 问题爆发了一场战争。虽然这场战争规模不大,持续时间不长,但它为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特别是海上作战提出了值得重视的新问题,创造了新经验,因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英阿两国围绕马岛的 *** 争执渊源较深。英国认为,马岛更先由英国人发现;阿根廷则认为,马岛在1770年已归西班牙所有,在此之前英国缺乏有效先占行为,而阿根廷则是从西班牙手中接管马岛的(1820年)。1833年,英国以武力夺取了马岛,1943年向岛上派出了之一位总督。此后,阿根廷保留了对马岛的 *** 要求,两国纷争一直延续下来。

1981年底,加尔铁里就任阿根廷总统后不久,阿军方制定了旨在武力收复马岛的“罗萨里奥行动”计划。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斯科蒂斯公司一行60人,乘海军运输船来到南乔治亚岛利斯港,上岛工人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3月22日,英国外交部就此事向阿根廷提出 *** 照会。3月26日,阿根廷出动3支海军特混舰队,分别于4月2日和3日实施登陆突击行动,一举夺取了马岛等3个群岛。

对阿根廷的行动英国作出了迅速反应,在马岛被占的当日下午,英国 *** 立即召开内阁会议,作出了同阿根廷断交,并派出特混舰队收复失地的决定。

随后,英国进行了紧急出征准备。英国于4月7日宣布,自4月12日格林威治时间4时起对马岛周围200海里海域实行海上封锁。

针对英国的反应,阿根廷也进入了占岛后的战略展开阶段。完善了岛上的行政和作战指挥机构,成立了南大西洋战区司令部,从4月2日到12日,从海上和空中向马岛紧急空运人员和物资,使岛上兵力达到1.3万人。

由于英阿两国军事行动的展开,国际社会作出了强烈反应,许多国家表明了各自的立场,并作出了援助行动。与此同时,国际调停和斡旋活动也开始积极进行。但是,由于双方在先撤兵或先承认 *** 问题上相持不让,国际调停没有取得成功。于是,随着英国宣布的封锁日期的到来,战争进入了下一阶段即封锁与反封锁阶段。

整个封锁与反封锁阶段从4月12日起至5月20日英军开始登陆行动的前夜止,其间根据形势的发展,以4月30日为界,又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阿军继续完善防御部署,英军则经阿森松岛向马岛开进,并且取得下步作战行动的临时后方基地,于4月23日夺取了阿军防守薄弱的南乔治亚岛。后一阶段,英军特混舰队已抵达马岛海域,开始按计划对马岛海域实施严密封锁,并于4月28日将封锁圈从海上扩展到空中。在此过程中,为了威慑阿根廷海军,消除其对英国特混舰队的威胁,英国潜艇在封锁圈以外击沉了阿根廷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作为反击,阿出动海军航空兵寻击英舰。5月4日上午,阿海军航空兵3架“超级军旗”式战斗机以法制“飞鱼”式反舰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在双方封锁与反封锁斗争激烈进行的时候,还进行了一些谈判和调停活动,但仍未取得收获。因此,英军加紧了登陆作战的准备。5月7日,英特混舰队指挥部最后通过了“萨顿”两栖登陆计划。5月12日,作为特混舰队后续部队的第五步兵旅乘“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客轮从南安普敦启程,开赴战区。5月11至14日,英军特种军队“特别舟艇中队”的突击队员又摧毁了英选定登陆点附近的贝卡尔岛上的机场等目标。对这些情况,阿方未能做出准确判断,误认为英军是企图打一场持久的消耗战,因此在军事上陷入了被动。

英军选定的登陆点位于同马岛首府斯坦利港相反的马岛东岛的最西端。5月20日,英国登陆突击编队完成集结。21日凌晨,登陆行动全面展开,至上午10时许,之一批2800名官兵和大部分装备已上陆完毕。部队上陆后,立即构筑了防御阵地,并以舰炮及各种防空导弹和高射机枪组成了防空火力网。

阿根廷军队在查明英军登陆情况后,立即组织了大规模空中反击。阿根廷航空兵的反击给英军造成了严重损失,但由于实力的限制和英军的抗击,它并没能起到完全破坏英军登陆计划的作用。英军在猛烈的空袭下,继续扩大登陆成果,至5月25日晚,之一梯队5000多人连同3.2万多吨作战物资全部上陆完毕,登陆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从这时起,激烈的战斗就从海上移到了陆地。

英军登陆后,根据地形和阿军防御态势,下定决心南北两路分进合击,向斯坦利港外围发动钳形攻势,待后援的步兵第五旅上陆后,向斯坦利港发起总攻。阿军在斯坦利港外围共设有三道防线,最后一道以无线岭、欲坠山、威廉山、工兵山等高地为依托,被称为“加尔铁里防线”。英军行动开始后,南北两路分别于5月31日和29日到达斯坦利港外围指定地域。后续部队第五步兵旅则于5月30日在登陆点上陆,并于6月10日辗转进入总攻阵地。

6月11日黄昏,英军两个旅共8个营向阿军主阵地发起总攻。经3天激战,于14日晨突破了阿军的最后一道防线。当日下午,英军登陆部队司令官穆尔少将同阿根廷守岛部队司令官梅嫩德斯少将举行会晤,同意自格林威治时间当日19时起实行正式停火。6月19日,英特混舰队的一支特混小队又夺取了南桑德韦奇岛。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宣告结束。

英阿马岛战争是一场领土 *** 争夺战。这场战争在战争指导、战争动员等方面都给予人们以深刻启示,最重要的是它展示了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给战争,主要是海战带来的变化。战争中,双方都有一些成功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例子。最突出的是,阿根廷海军航空兵用“飞鱼”导弹击沉了英国特混舰队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英国海军潜艇用“虎鱼”式鱼雷击沉了阿根廷海军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洋舰。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使传统海战“大炮巨舰”的模式发生了变化,海战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了。

各个国家通过对英阿马岛战争得失分析,认识到要取得未来海岛作战主动权,就必须在平时战备、作战体制、武器装备、军事训练、作战思想等方面适应海岛战争的发展和要求。英军完备的预备役动员机制,快速的机动能力,有效的后勤保障,以及掌握电子干扰技术和高敌一筹的精确制导武器等,对战争胜利都有着重大作用;同时阿根廷战略决策失误、战争准备不足、战争指导不力、指挥员运用不当、协同作战能力低等,都是战争失败的基本原因,这正反两方面情况,为许多国家提供了参照。

阿根廷和英格兰有什么深仇大恨

阿根廷和英格兰的主要矛盾还是其历史恩怨和领土纷争:英阿马岛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南大西洋首次爆发的一场规模较大的海上冲突。英国和阿根廷进行战争的目的在于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 *** 。

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和索莱达到(又称东福克兰岛)。由于马岛地处南大西洋,扼大西洋通往太平洋航道的要冲,有重要战略价值。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位于南美洲阿根廷东南。围绕该岛归属,英阿之间存在争议。自1833年英国占领该岛以来,英阿双方曾多次进行关于该群岛 *** 的谈判。1982年2月,谈判破裂,阿 *** 于3月28日出兵马岛。两国于1982年4月2日爆发战争,历时74天。战争结果,英军重占马岛,被击沉舰船6艘,击伤21艘,损失飞机30余架,伤、亡、被俘1200余人;阿军被击沉舰船5艘,击伤6艘,损失飞机100余架,伤、亡、被俘1.37万人。

此外,阿根廷和英格兰在足球上也有一定的矛盾:在1986年的墨西哥世界杯上,马拉多纳用手把球攻入了英格兰队的球门,这就是著名的“上帝之手”事件。马拉多纳否认这个进球属于欺骗。当《每日镜报》记者问马拉多纳:“上帝之手到底什么意思?”时,马拉多纳说:“这个进球并不是我诚心进行欺骗。我并不是不尊重英国人,但是在阿根廷的绿荫场上,这样的进球许多许多。那天下午的比赛中,我在场上跳跃起来,但是我的身高不足,所以就有了上帝之手。”

阿根廷和英格兰的战争是什么(阿根廷与英国的战争) 第1张

英国跟阿根廷打的那场战争是因为什么

1982年

阿根廷与英国在一争议岛屿,爆发战争简称为“马岛战争”

英国称“福克斯群岛”阿根廷称作“马尔维纳斯群岛”

马岛的归属,英国和阿根廷两国历来就有争议。阿根廷军 *** 也试图利用对外问题转移国内注意力,得到更多支持,缓解压力

英国与阿根廷有几次战争。大概战争过程是什么?

1次,英阿马岛海战!

英阿马岛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又名福克兰群岛,位于南大西洋,距阿根廷500多千米,距英国约13000千米,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长期以来,就马岛的 *** 归属问题,阿根廷和英国之间存在较大争议,终于在1982年爆发了自二战以来规模更大的一次海战。

1982年2月26日英阿在纽约谈判后,双方关系开始恶化。阿根廷 *** 决定以武力收复马岛,于是4月2日和3日,由400多人组成的陆、海、空三军突击队先后在斯坦利港和南乔治亚岛登陆。英国 *** 迅速作出反应,派出包括“无敌”号和“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在内的特混舰队,不远万里,奔赴南大西洋,决心再夺回马岛。

虽然阿根廷的国土面积是英国的11.4倍(英国人口是阿根廷的1.7倍),但英国是曾称霸世界的“大英帝国”,是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而阿根廷在16世纪中叶就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直到1816年才独立,但其经济一直受到英国和美国的控制,是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军事实力,英国都是强国,而阿根廷是个弱国。当阿根廷派兵攻占马岛时,英国上下十分震惊,但震惊之余,英国 *** 于4月3日迅速作出了派遣特混舰队以武力收回马岛的决定,英国海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投入战争。

对于技术密集的海军舰艇部队,特别是像航空母舰这样集舰船技术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兵力,没有10天左右的备战备航时间,通常是难以从和平状态转入战争状态的,而4月5日,“无敌”号航母编队和“竞技神”号航母编队匆忙完成必须的准备工作后,便分别于10时和11时从朴茨茅斯港启航了。当这两个航母编队通过英吉利海峡时,直升机还不断的向舰上运送各种作战物资和补给品。当驶入大西洋后,航母编队便开始了不间断的演练,以加强战斗准备。4月17日航经阿森松岛时,停留两天进行休整和补给,4月20日,当特混舰队进入阿根廷飞机的作战半径范围时,所有舰艇都保持高度戒备状态,两艘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始终保持有1架“海鹞”战斗机,随时准备紧急起飞。4月23日,特混舰队平安抵达南乔治亚岛附近海域并在25日占领了该岛。次日,1架“大山猫”直升机击沉了阿军的“圣菲”号潜艇。

5月1日,英军开始了对马岛的进攻。之一次攻击由1架空军“火神”轰炸机从阿森松岛起飞,经三次空中加油,于凌晨4点空袭了马岛上的斯坦利机场。第二次攻击则由“无敌”号和“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上的“海鹞”战斗机于8时20分对斯坦利港和机场再次空袭。针对英军的袭击,阿海军派出“五月二十五”号航空母舰和“贝尔格拉诺”号巡洋舰等主力舰只组成3个特混大队,迎击英国舰队。17时,阿根廷2架“短剑”式战斗机对英国特混舰队发起攻击,其中1架被英军的“海鹞”战斗机用“响尾蛇”导弹击落。晚上,阿根廷2架“堪培拉”轰炸机再次对特混舰队发起攻击,被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海鹞”战斗机击落1架,击伤1架,英国特混舰队中的“迅速”号护卫舰受到轻微损伤。5月2日,英国海军“征服者”号核潜艇用老式的Mk-8型触发鱼雷击沉了阿海军的“贝尔格拉诺”号巡洋舰,从此,“五月二十五”号航空母舰和其他主力舰只再也不敢出港作战了。

5月4日,1架低空飞行阿军法制“超级军旗”战斗机在距英国特混舰队80公里处发现了英国海军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和“普茨茅斯”号护卫舰,并在距英舰约30公里处发射了2枚AM-39型“飞鱼”反舰导弹。而此时,“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正承担着特混舰队与伦敦的中转卫星通讯信号任务,雷达停止工作,当“飞鱼”导弹击中该舰还有6秒钟时,该舰完成卫星通讯任务开启雷达并发现目标,但为时已晚,控制中心还来不及作出有效的反应,飞掠而来的导弹便击中该舰左舷中部,导弹穿舷而过,钻进甲板下的控制中心爆炸,在水线以上1.8米处炸开一个大洞。爆炸使军舰的动力、照明、消防系统全部瘫痪,引燃了密集的电线和通讯电缆的塑胶外皮,舰中毒烟弥漫。4小时后,舰长下令弃舰。而“普利茅斯”号护卫舰及时发现了来袭的导弹,避免了被炸。5月10日,“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在拖航途中沉没。

英国人早在组建特混舰队之初,已意识到仅靠两艘航空母舰提供的舰载机是无法满足马岛作战需要的,因此在4月12日征用了“大西洋运送者”号集装箱船,向特混舰队运送“海鹞”战斗机及其配件。之后,英国又征用了“大西洋堤道”号集装箱船,以运送新组建的“海王”直升机中队。5月7日英军将14架空军“鹞”战斗机和6架“海鹞”战斗机经多次空中加油,从英国本土飞行了9个小时,抵达阿森松岛,然后被运到特混舰队,因而英军航空兵在5月中旬有了成倍的增加。

5月20日,联合国的和平调解宣告失败,英国特混舰队当晚下达了登陆作战的命令。英军成功的迷惑了阿军,21日拂晓前2小时,约2500名士兵顺利的在圣卡洛斯港登陆。英军登陆后,阿根廷空军加紧了对特混舰队和登岛部队的攻击,在圣卡洛斯湾掩护登陆作战的5艘护卫舰遭到阿根廷空军“幻影”战斗机和“天鹰”攻击机的轰炸和扫射,其中“热心”号护卫舰被击沉,另有一艘被重创。23日,英海军的“羚羊”号护卫舰在阿空军的攻击下沉没。

5月25日是阿根廷国家独立纪念日,阿根廷几乎所有的前线作战飞机都投入了战斗,令英军难以应付。“考文垂”号导弹驱逐舰首先落难,被“天鹰”攻击机投下的4颗一千磅航弹命中,当即沉没。“大刀”号导弹护卫舰也遭到严重损伤。而在另一方向,“大西洋运送者”号集装箱船遭到1枚“飞鱼”导弹的攻击,中弹起火,舰上存放着十余架直升机和大批飞机零配件、补给品均未卸载。经过23天的岛上争夺战,阿根廷在岛上的守军已无法抗争下去,只得在6月14日向英军投降。

马岛战争从4月2日至6月14日持续了74天,英国共损失30艘舰艇,20架飞机,伤亡500余人;阿根廷损失10艘舰艇,90架飞机,伤亡1000余人。最终以阿军被迫投降和英军重新夺回马岛而告终。

为何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爆发马岛战争?

1982年阿根廷发动马岛战争的更大动机,是为了分散国内经济衰退造成的巨大社会矛盾。他们试图通过外国侵略和胜利来获得更高的声望。战争期间的一系列控制措施也可以清理腐朽的社会经济。

当时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相当之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很困难,国内矛盾较为尖锐,而时任阿根廷当局者的统治也是风雨飘摇,为了转移矛盾,把这口“大黑锅”狠狠甩出去,阿根廷当局想利用民族情节,让大家把枪口一致对外!

而且由于马岛靠近南极洲,常年以寒冷潮湿的气候为主,岛上形成了密集的低矮植被。经过年复一年的长期积累,逐渐形成了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此外,岛上还有大量企鹅、海狮、海象等珍稀物种。此外,马岛还蕴藏着丰富的铅、铁、银等矿产资源,尤其是石油和渔业资源。总之,马岛是一块很有吸引力的地方。1816年,阿根廷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于是继承了对马岛的 *** 。到了1883年,英国又趁机重返该地,派兵登陆马岛,升起了英国国旗。从那时起,双方围绕马岛 *** 展开了一系列的争论与谈判。历时150多年,但仍然没有结果。

1958年,英国和阿根廷就马岛的争端向联合国提出上诉。联合国先后通过了四项决议,要求英国和阿根廷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由于双方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立场,这样的谈判只能是一次停谈和争吵,这已经成为一场马拉松式的谈判。因此,英国控制该岛已有100多年。

经过一番海上激战,英国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伤亡,包括皇家海军的精锐战舰谢菲尔德号被击沉,但还是最终拿回了马岛的控制权,战争最终以阿根廷占领军向英军投降告终。

马岛战争中阿根廷战败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反 *** 运动,导致军 *** 倒台。对于英国来说爱国主义情绪横全国,加强了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首的 *** 的权威,同时帮助英国保守党赢得了1983年的大选。

简述一下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岛战争

英国要抢占阿根廷的岛屿!拒不交还!阿根廷距离马岛很近!无需大型军舰和航母、马岛在飞鱼导弹的射程范围内、(飞鱼导弹是阿根廷进口德国的)再加上大英帝国经济衰退!已经不是二战时候的大英帝国了、经济危机是英国无力承担高昂的军费、缩减军费!裁军、航母退役!........、马岛距离英国本土很遥远、要开展必须要航母、当时的英国几乎没有可用的航母!有一艘二战遗留旧航母接近报废、当然阿根廷也没有航母、形式已经很明朗了!阿根廷是本土作战外加飞鱼导弹、英国要开着一艘报废的直升机(不是战斗机)航空母舰不远万里、取马岛、其实航母根本不敢靠近马岛!害怕导弹啊!只是直升机(不是战斗机)在马岛附近转转、毫不客气的说、英国处在被动的地位、战争的转折点在英国有一位铁娘子、萨切额夫人、通过外交手段获取了飞鱼导弹的技术参数、(貌似是德国还是法国?)英国军舰雷达能发现导弹、是飞鱼导弹打不中、阿根廷的8枚飞鱼导弹用完了!阿根廷外交失利!买不来导弹了、所以就放弃马岛!英国获胜!!!纯手打!还望多多指教噢、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生山体育 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