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苏格兰历史交手(英格兰对苏格兰足球交手历史)

2023-01-07 17:05:40 体育资讯 ssrunhua

欧洲杯小组赛英格兰战苏格兰,你有哪些了解?

欧洲杯小组赛英格兰战苏格兰,我的看法是:

1.英格兰四次对战苏格兰,取得了三胜一平的战绩,我看好英格兰继续获胜;

2.英格兰拥有主场优势,任何球队要想在主场击败英格兰都非常难;

3.苏格兰绝对实力要比英格兰弱一些,他们没有办法客场战胜英兰格。

足球比赛最大的魅力就是比赛结果不可预测,但足球比赛还是靠实力说话,偶尔会出现爆冷的情况,但要长期爆冷也不太可能。欧洲杯小组赛英格兰战苏格兰,我认为英格兰大概率会取得比赛的胜利,主要原因是英兰格的实力更强,过去他们四次交手,英格兰取得三胜一平的战绩,而且这次比赛英格兰是主场作战,任何球队要想主场击败英格兰都比较困境,绝对实力上来说,英格兰更强。

一、英格兰历史战绩更好

历史战绩虽然不能够说明很多问题,但根据历史战绩我们可以分析出两队交锋的实力差距,英格兰跟苏格兰有四次交锋,英兰格取得三胜一平的战绩,英格兰的优势更大,这是我看好英格兰继续获胜的原因。

二、英格兰拥有主场优势

球迷都知道,当一个球队拥有主场优势的时候,球队战斗力会增加,在球迷面前,球员踢球更加的有动力,同时也更能够激发球员的战斗欲望,任何球队要想在主场战胜英格兰都比较难,这是我看好英格兰战胜苏格兰的原因之一。

三、苏格兰绝对实力要比英格兰弱一些

足球作为竞技体育,虽然存在一些偶然性,但绝对实力面前,这种爆冷的概率并不大。苏格兰的绝对实力要比英兰格弱很多,虽然苏格兰足球进步很快,但在传统强队英格兰面前,他们实力还是比较弱,要想客场战胜英格兰我认为概率非常小。

英格兰苏格兰历史交手(英格兰对苏格兰足球交手历史) 第1张

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千年恩怨历史关系,揭苏格兰为什么恨

不列颠的概念本身就有多重含义,作为地理概念是指与法国隔着英吉利海峡对望的岛屿,岛上有作为政治概念的大不列颠的三个构成国,即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不晚于铁器时代,不列颠岛上有三大支凯尔特人定居,分别是南方的布列吞人、北方的皮克特人和西北部的盖尔人(也是爱尔兰人的祖先)。公元1世纪罗马人入侵不列颠岛时一度想统一南北,但最终将罗马帝国的北境定在了仍留有遗迹的哈德良长城一带,比今天的英格兰和苏格兰边界稍南。帝国所控制的南方叫不列塔尼亚,皮克特人聚居的北方因为有一支强大的部落叫喀里多尼亚,便以此命名。

东西罗马帝国分裂与西罗马帝国的解体,加上欧洲大陆的日耳曼人(主要是盎格鲁人、萨克森人和朱特人)进入不列颠岛,推动全岛进入诸王争霸的时代。若干年战事过后,日耳曼人在东南部建立了七个大王国,把布列吞人赶到了西南部,北方皮克特人也建立了四个大王国。随后,斯堪地那维亚半岛的维京人入侵不列颠,为了抵抗这支力量,促成了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各自建立了围绕几个大家族的相对统一的王国政权。

1066年,来自欧洲大陆的诺曼公爵威廉带兵登陆不列颠岛东南部,开创了诺曼家族统治英格兰的时代,他的后人也曾试图占领苏格兰,但结果和罗马人类似,只是再度确定了英苏两国的边界。13世纪晚期,英格兰金雀花家族的爱德华一世成功击败威尔士的领袖,将威尔士纳入英格兰的控制,并让自己的儿子和苏格兰的玛格丽特女王联姻,以期吞并苏格兰。

不料玛格丽特女王年仅7岁便病故,苏格兰王位空悬,内战一触即发。为稳定国内局势,苏格兰贵族邀请爱德华一世介入王位继承事务,调停继承者之间的纷争,正中爱德华一世下怀。英格兰王不仅带兵前往苏格兰,还带了一批法学家,试图从过去订立的条约中找到英格兰王权高于苏格兰的证据,不过结果不如他所愿。随后,他要求自己支持的新任苏格兰国王约翰·贝利奥向自己效忠,反而激起了苏格兰与法国结盟对抗英格兰,打响了苏格兰独立战争。战争之初英格兰获胜,俘虏了国王约翰,带走了苏格兰国王加冕的圣石,将其置于爱德华在威斯敏斯特的王座之下,直到1997年才归还苏格兰。

在独立战争中,苏格兰涌现了如威廉·华莱士这样的军事领袖,王位也转移到了罗伯特·布鲁斯手中。骁勇善战的爱德华一世去世后,英格兰和苏格兰在1328年签订条约,获得短暂的和平。五年后,英格兰王爱德华三世毁约,引发了第二次苏格兰独立战争。为了赎回当时的苏格兰国王大卫二世,苏格兰必须支付巨额赎金,但大卫二世私下却希望用苏格兰王位抵消赎金,被苏格兰贵族拒绝。由于此时英格兰与法国的百年战争胜负未定,不希望苏格兰再支持法国,便订立了对苏格兰较为有利的条约。至大卫二世去世时无嗣,王位转给了实际上已经执政多年并受贵族支持的罗伯特·斯图亚特,苏格兰的斯图亚特王朝自此开始。

由于忌惮大贵族的力量,斯图亚特王朝前期的几位君主采取了残酷手段予以压制,到了詹姆斯三世时期,国王和贵族的冲突已经白热化。部分大贵族选择和英格兰结盟推翻国王统治,国王和其他贵族结盟反抗,但最终战死。待詹姆斯四世继位时,面对的是国内刚结束玫瑰战争的英格兰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亨利七世同样觊觎苏格兰王位,和爱德华一世一样采取了联姻的手段,缔结了长女玛格丽特公主和詹姆斯四世的婚约。玛格丽特和詹姆斯四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她还在詹姆斯四世死后改嫁,并生育后代。数十年后,两支后裔联姻,诞下了未来英格兰和苏格兰共同的君主,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在英格兰,玛格丽特的弟弟亨利八世继位后引发了一系列宗教危机,最终在伊丽莎白一世的盛世结束了都铎王朝的统治。此时英格兰实力远在苏格兰之上,却因为女王无嗣,只能由远亲詹姆斯六世在1603年继位,成为英格兰的詹姆斯一世。亨利七世联姻的效果显现,英苏两国终于共戴一君。

不过在苏格兰生长的詹姆斯一世与英格兰议会和贵族的关系并不亲密,他想在继位之初改称自己“不列颠国王”的要求并未以法律形式得到认可,议会只是给出如此宣告。其子查理一世继位后引发英国内战。国王被处死后,苏格兰选择拥立他的儿子查理二世为王,但也只延续了两年。此时控制了英格兰政权的奥利弗·克伦威尔也成功占领苏格兰,一度想合并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议会,允许三国间自由贸易。只是计划还未实现,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和他的弟弟詹姆斯二世先后成为了英苏两国的君主。

詹姆斯二世信仰天主教,但英格兰议会希望未来的君主是新教徒,所以邀请了詹姆斯的新教徒女儿玛丽及其夫婿威廉成为英格兰新君主,这就是1688年光荣革命的由来。在玛丽夫妇去世后,王位由詹姆斯二世的另一位新教徒女儿安妮继承。此时议会已确认英苏两国的下一任君主应当来自欧洲大陆的汉诺威家族。原因有三。其一,安妮女王无嗣。其二,英格兰议会不希望詹姆斯二世的天主教后裔继位。其三,即便苏格兰的斯图亚特家族还有其他继承苏格兰王位的人选,但英格兰议会希望英苏两国共戴一君,以免苏格兰国王联络法国人攻打英格兰,造成后院失火。为此,英格兰议会主张与苏格兰联合,确保后者不另立新主。而安妮女王原本就是靠前者的支持上台,所以立场一致。

当英格兰从詹姆斯一世时期开始大量建立海外殖民地,并从海上贸易获得大量财富时,苏格兰受到英格兰的法规限制,无法与英国的殖民地开展贸易,与英国的贸易也要支付关税,经济实力一直无法得到扩展。由此产生的恶性循环,使苏格兰的航海业和殖民活动无法开展,日益贫弱。为打破僵局,苏格兰在17世纪末建立了贸易公司,组织了“达里安计划”,募集了全国将近五分之一的财富,试图在加勒比海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这场几乎所有苏格兰家庭都参与的投资计划开展得过于仓促,缺少足够的信息和有效的领导,同时英格兰和西班牙的殖民力量不仅没有在苏格兰殖民者遭遇危难时伸出援手,反而进一步打压。结果是首批派出的船队一无所获,大量殖民者客死异乡,而坏消息还没来得及传回苏格兰,第二批船队已经出发,将损失进一步扩大。整个计划非但没有任何收益,还消耗了苏格兰大量的财富和人力。苏格兰贵族将责任归咎于英格兰的限制和阻挠,英格兰国王威廉三世则认为如果支持苏格兰在达里安建立殖民地,会触怒西班牙人,引发冲突。随后,苏格兰人又组织了几次殖民远征,均以悲剧收场。

18世纪初,财富告罄的苏格兰贵族认定只有和英格兰共同殖民,利用英格兰的贸易网络,才能改变自己经济上的窘境,于是选择支持安妮女王的建议,在法律上将英苏两国合二为一。故此,《联合法案》的本质是确保英格兰王位不落入天主教徒手中,解决苏格兰的经济困境,所以其中近半数条款都在讨论苏格兰的经济事务。1706年,法案在英苏两国议会逐条通过,次年生效。两家议会从此合并,并以英格兰议会为主体。两国货币汇率确定,苏格兰得到了巨额补偿,不列颠的王位传到了汉诺威家族的乔治那里,政治意义上的“大不列颠”诞生。虽然苏格兰民间层面有大量反对联合的呼声,不过不影响英苏两国的殖民者共同创造了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共同推动了工业革命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詹姆斯二世的天主教后裔想要夺回王位的企图也反复失败。

不过联合150年后,苏格兰就开始出现了要求自治的呼声。苏格兰人认为,《联合法案》之后自己并未获得和英格兰人平等的地位,这是自治的动机。1997年的自治公投让苏格兰人成功获得了内政自治权,重新组织了苏格兰人自己的议会,鼓励了1934年成立的苏格兰民族党的发展。在2011年的苏格兰议会大选中,苏格兰民族党最终成为执政党,开始推动苏格兰独立公投。

这次,要求独立的一方依然将经济放到了重要位置,对于独立后的各项事务处置,均以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经济利益为出发点,比如继续使用现有货币苏格兰镑,维持和英镑的紧密联系,独占石油、风能和潮汐能的收入,并希望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多的声音。而反对独立的一方认为,苏格兰不可能在保持联合时的所有优势的同时,占据独立的所有利益。从国际社会的角度来看,苏格兰一旦独立就要重新申请各项国际组织的会员身份,从而确保已有的大量利益。但很多国际机构的成员国担心,一旦支持独立的苏格兰重新获得会员资格,会鼓励更多国内的分离力量要求独立,所以可能选择抵制苏格兰的要求。真正独立之后的苏格兰要面对的问题,或许比独立公投时能料想的更多更复杂,并且依然围绕经济问题展开,和联合时一样。

从罗马人开始,从外部带兵占领不列颠的势力都试图统一不列颠全岛,但均未成功。从爱德华一世开始,强势的英格兰君主多次想以武力统一,也都没有敌过苏格兰人的抵抗。亨利七世试图以联姻的方式达成合并的目的,虽然在一个世纪后实现,却是以苏格兰王获得英格兰王位的形式,而且也仅是私人性质的联合。直到英格兰需要确保苏格兰选择自己认可的国王,而苏格兰迫切需要与英格兰在经济上建立合作,缓解自己投资失败带来的重大危机时,英苏联合才成为两国政治精英们的共同选择,以法律的形式实现。联合之难显而易见,苏格兰偏好独立地位的态度也一直都很明确,以至于联合了三百多年,双方各项事务都已经紧密缠绕,相互促进之时,部分苏格兰人仍想回到过去,试图以分裂的形式获得各类利益的最大化,以公投的形式实现目的。

------------------取自“历史之家”《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千年恩怨》

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历史仇恨是怎么回事

为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通过不同手段削减苏格兰王权和其影响力。

第一次独立战争为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尤其在意对于苏格兰的直接和间接控制,通过不同手段削减苏格兰王权和其影响力。

1295年,苏格兰国王与法国签订了盟约,史称“老同盟“。

爱德华一世于次年起兵进攻苏格兰,推翻了当时的国王,并将苏格兰国王加冕时必须的命运之石夺走,送回西敏寺。

1346年,大卫二世率大军入侵英格兰北部,在英格兰后方声援法国的行动。

不过苏格兰军队此次在内维尔十字之战中遭遇惨败,大卫二世被俘虏后押送到英格兰关押。

但是英格兰也无力再大举入侵苏格兰,其拥立的傀儡王巴里奥不久宣布放弃继承王位的要求,回到英格兰隐居。

1357年,双方签订和约,大卫二世被释放回到苏格兰,但是苏格兰必须向英格兰支付高额赎金,分期偿还。

扩展资料:

英格兰苏格兰历史的相关发展:

1、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于苏格兰的伤害可能超过了英国其它许多地区。

苏格兰人,尤其是高地人素来以爱国和勇敢而闻名,因此英国军队在战争中在这个地区的征兵率远远超过其人口比例。

2、2007年的苏格兰议会大选中,苏格兰民族党成为苏格兰第一大政党,成立少数 *** ,他们许诺在五年内举行苏格兰独立问题的民意调查。

但是由于其它三大党派总合席位仍然占压倒多数,并且一致明确反对独立,苏格兰在数年内从英国独立的可能性非常小。

3、1999年,按照英国工党 *** 通过的《1998年苏格兰法案》,新的苏格兰议会在首府爱丁堡开始 *** ,英国现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临剪彩。

时隔二百九十余年,苏格兰又有了自己的议会,可以在英国议会批准的范围内对于法律、财政、教育、医疗、福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立法。

英格兰0:0苏格兰,这样的比赛结果出乎你的意料吗?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面对兵微将寡的苏格兰队,三狮军团却竟然束手无策,最终,不得不收获一场0:0的平局。

“英伦大战”昏昏欲睡

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比赛被称为英伦德比,两队堪称死敌。赛前,双方球迷在场外进行了激战。不过,双方球员在场上却显得斗志不足,绝佳的进球机会几乎没有,比赛踢得让人昏昏欲睡。全场比赛,英格兰控球率达到了60%,传球次数558次,但射门和射正都不及对手。

两队的阵容

英格兰首发:1-皮克福德、3-卢克-肖、5-斯通斯、15-明斯、24-里斯-詹姆斯、4-赖斯、14-菲利普斯、19-芒特、9-凯恩、10-斯特林、20-福登。英格兰替补:13-拉姆斯戴尔、23-约翰斯通、6-马奎尔、7-格拉利什、8-亨德森、11-拉什福德、12-特里皮尔、16-考迪、17-桑乔、18-勒温、21-奇尔维尔、26-贝林厄姆。

苏格兰首发:1-马绍尔、2-奥康奈、3-罗伯逊、4麦克托米奈、5-汉利、6-蒂尔尼、7-麦金、8-麦克格雷、9-戴克斯、10-切-亚当斯、23-吉尔莫。苏格兰替补:12-戈登、21-麦克劳克林、16-库佩尔、22-帕特森、24-亨德利、26-麦肯纳、11-克里斯蒂、14-弗莱克、17-阿姆斯特朗、20-弗雷泽、25-弗雷斯特、19-尼斯比特。

原因

英格兰缺少激情,速度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没有换上更有冲击力的中锋勒温以及突破能力强的边锋桑乔。英格兰队本场表现低迷或许另有原因,或许主帅索斯盖特有他战略性的考量。

如果英格兰队拿到D组第一,他们就将遭遇F组中的第二名,大概率是法国、葡萄牙、德国三强中的一支。如果英格兰仅仅拿到D组第二,就可以成功避开实力强劲的F组,遭遇实力相对一般的E组,这或许才是英格兰本场爆冷遭苏格兰队平局的真正原因。

你为什么爱上足球

足球不仅仅是力量美与灵动艺术美的结合,在丰富人们业余生活和娱乐观赏性外,它已经发展成了体育经济的规模性产业,很多人都很需要它,它已经容入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相关产业的联动效应,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它产生了兴趣,不仅仅只是娱乐群体的人观注它,与它相关商品广告效应也吸引着各大商家融汇其中,其品牌效应千丝万缕。

真正让我开始接触足球的是98年世界杯。那时候我还是个懵懂的少年,说实话看不懂足球赛。但是世界杯的热度非常火,比赛、新闻报道一下子扑面而来,我就开始对足球感兴趣了。那届世界杯,贝克汉姆躺在地上蹬踏西蒙尼,被裁判红牌罚下的那一幕,让我记忆深刻。从此我就迷上了三喵军团。20多年来,三喵军团起起落落,但是我不后悔成为英格兰的球迷。

求英格兰和苏格兰战争历史?为什么侵略

罗马帝国衰落以后,来自北方的部落一次次地南下侵扰不列颠,甚至直抵伦敦城下。407年,一位名叫君士坦丁的将军带着不列颠的兵团前往大陆企图争夺帝位,此后罗马军队再也没有返回英伦三岛。岛上罗马化的不列颠人匆匆组织起自己的管理机构和防务,以抵御那些从未被罗马征服过的北方同胞。450年前后出现了一种新敌人:来自易北河口和丹麦南部沿海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这三个日耳曼部落在不列颠岛登陆并定居下来,一方面掠夺不列颠人为奴,另一方面与这些被征服者一再混血通婚,形成了变化无穷的血统组合,最终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集团:盎格鲁-撒克逊人。

到公元七世纪,在不列颠群岛中部和南部形成了七个盎格鲁-撒克逊王国:诺森布里亚、默西亚、东盎格利亚、埃塞克斯、苏塞克斯、威塞克斯和肯特。经过数百年的战争和吞并、联姻和继承--中间杂以丹麦人的大规模入侵,位于南方的威塞克斯王国逐渐强大起来。973年,在彻底驱逐了丹麦人势力、吞并了不列颠岛中部的"丹麦区"后,威塞克斯王国的埃德加国王在古罗马人留下的温泉疗养胜地巴斯举行了一次隆重的加冕典礼,后世认为这标志着统一的英格兰王国的诞生。

那些不肯屈服于盎格鲁-撒克逊统治的不列颠人逐渐向不列颠岛的西部、西南部和北部后退,前两者与原住民结合,形成了后来的威尔士人和康沃尔人。向北撤退的不列颠人来到"哈德良长城"以北的地区,和北方同属凯尔特族的皮克特人融合,慢慢形成了后世的苏格兰人。大约在公元840年,肯尼思·麦克阿尔宾成为苏格兰南方势力最强大的首领。他于847年在一块方形的大石头(斯康石)上加冕为苏格兰国王,从而创建了苏格兰的第一个朝代--阿尔巴王朝。但是比起南方的英格兰王国来,这时的苏格兰王国更像是多个部落的聚合体。直到十一世纪时,苏格兰才演变为英格兰那样的封建国家。

1018年,苏格兰王国击败诺森布里亚王国,夺取了其北部的洛锡安地区。此举对后世苏格兰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这不仅把英格兰和苏格兰的边界固定在现今的位置,而且还使得苏格兰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凯尔特人国家。盎格鲁人已经在洛锡安地区居住几百年,这里被并入苏格兰后,成为整个王国土地最肥沃、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苏格兰的首都爱丁堡也坐落在这里。由于这些重要的地位,盎格鲁人所使用的语言--一种和英语极其相似的日耳曼语--开始在苏格兰南部地区广泛流行,演变为今日的低地苏格兰语(Scots)。苏格兰吞并洛锡安地区后,开始受到南方封建势力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个诸侯集团,他们与英格兰贵族有密切的关系,并在两国都有大量的地产。罗伯特·布鲁斯在约克郡有9万英亩土地,他的政治对手约翰·巴里奥尔在英格兰和诺曼底都拥有土地。

1066年诺曼人入侵英国之后的两百年间,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关系基本上是友好的,只是偶尔因苏格兰干涉英格兰内政而有所中断。两国之间有一大条荒僻沼泽地带阻止它们的互相侵犯。比起英格兰来,苏格兰较为贫穷,它离欧洲的商业中心更远,而且它的西部和北部有大片人烟稀少的部落地区。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室经常联姻,嫁到爱丁堡的英国公主将欧洲贵族文化传到了苏格兰。

阿尔巴王朝末代国王亚历山大三世和他年轻的女儿死后,十几家苏格兰贵族开始争夺王位。这些诸侯大多在英、苏两国同时拥有土地,因此请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来进行仲裁。爱德华支持约翰·巴里奥尔的要求,同时宣布自己为苏格兰的宗主。但是苏格兰贵族随即组成了一个由12人组成的议事会,基本架空了约翰的权力,并向外寻求盟友。

1295年,苏格兰贵族代表秘密地与法国签订了同盟条约,即"老同盟"(Auld Alliance)。爱德华一世在翌年废黜了巴里奥尔,让苏格兰贵族对他宣誓效忠,并将历代苏格兰国王加冕的"斯康石"运回了伦敦。1297年,一个小贵族威廉·华莱士发动反抗,召集起一支由农民和市民组成的军队,在斯特灵会战中击败了英军。1298年爱德华率军亲征,在福尔柯克会战中彻底粉碎了苏格兰的抵抗。此后十年间,苏格兰几乎完全被英格兰吞并。

1307年爱德华一世死后,罗伯特·布鲁斯重新发起反英战争,并被苏格兰贵族们认可为新的国王。1314年布鲁斯在班诺克本战役中打败英军,苏格兰重获独立。但是罗伯特·布鲁斯去世后,英王爱德华三世又支持王位觊觎者爱德华·巴里奥尔,重新入侵苏格兰,年仅10岁的苏格兰国王大卫二世和12岁的琼王后(爱德华三世的幼妹)被迫流亡法国。不过,不久之后英法百年战争开始,英王不得不从苏格兰调回主力部队,并将全部财力用于对法战争,对苏格兰的控制也逐渐削弱。1357年英苏两国签订和约,英格兰承认大卫二世为苏格兰国王,条件是对方支付高额的赎金。

苏格兰战争是英国最后一场中古类型的战争,也就是单纯的侵略土地的战争,作战目的在于扩大英王和诸侯的领地。但百年战争则是一种新型的战争:虽然在表面上仍然是中古式的征服战争,但战争的真正目标在于商业:对于英格兰的商业来说,苏格兰没有什么重要性,而对于英格兰商业非常重要的两个区域都在法国,一个是羊毛业中心佛兰德地区,一个是盛产酒、盐和铁的加斯科涅地区。

百年战争反映的是英格兰商业资本的兴起,而苏格兰战争反映的是苏格兰的停滞。此后英格兰虽然不再企图征服苏格兰,但是双方仍然在进行着长期的非正规战争。这种战争把英苏国境两旁的广大地区化成一片荒野,使得苏格兰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趋于停顿。当英格兰的中古封建制度在百年战争中急剧衰落时,苏格兰仍不能摆脱封建贵族势力的影响。

1371年大卫二世去世后,由其外甥罗伯特·斯图亚特继位,开创了历代苏格兰王朝中享国最久的斯图亚特王朝。斯图亚特这个姓氏来自苏格兰的一个世袭贵族职位--"王室总务官"(High Stewart)。这是一个权势与国王不分轩轾的大贵族,苏格兰还有不少这样的大贵族,比如"黑道格拉斯家族"(今日苏格兰最大的贵族汉密尔顿公爵就是这个家族的后代)。

斯图亚特王朝各位君主都曾经试图削弱贵族的权力,增强王权,但是往往以失败告终。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大多数国王都是幼年登基:詹姆斯一世12岁,詹姆斯二世7岁,詹姆斯三世九岁,詹姆斯四世15岁,詹姆斯五世和詹姆斯六世都是1岁就成为国王。这就势必要由王太后和大贵族组成摄政会议,来代行王权。

除了贵族之外,苏格兰长老会也是一个权力极大的最高宗教裁判会议,地位有些类似于英格兰的议会,但经常与国王发生冲突。在英格兰,都铎王朝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使得教会隶属于国家,而在苏格兰,有时国家似乎完全隶属于教会。

在外交方面,苏格兰王国延续了与法国的"老同盟"关系,但是国王和大贵族经常与英格兰联姻。詹姆斯一世娶了英国大贵族萨默塞特伯爵的女儿琼,詹姆斯四世则娶了英王亨利七世的女儿玛格丽特,两人所生的儿子詹姆斯五世及其后代从而拥有了英格兰的王位继承权。

詹姆斯五世在1542年去世。他虽然有几个私生子,但合法的孩子只有去世前一个星期生下来的玛丽·斯图亚特。弥留之际的詹姆斯五世听说这一消息后,曾喃喃地说:"因女孩来,自女孩去",意思是斯图亚特家族的王位来自罗伯特·布鲁斯的女儿,也将由自己的女儿送给他人。

在英王亨利八世的安排下,英苏两国在1543年签订了《格林尼治条约》,规定玛丽将来嫁给英国王子爱德华——也就是爱德华六世,英格兰和苏格兰将组成联盟。如果两人没有后裔,则该联盟自然解体。但是苏格兰教会拒绝批准这个条约,于是亨利八世对苏格兰开战,萨默塞特公爵率领军队攻打爱丁堡,试图抓到玛丽。5岁的玛丽先被藏到斯特灵城堡的密室中,然后被匆匆带到法国,在那里与3岁的法国王太子弗朗索瓦订婚。

无论是历史上,或在英剧《都铎王朝》中,亨利八世都是不折不扣的暴君,但正是他的所作所为让都铎王朝与斯图亚特王朝在日后实现了的“王朝联合”。

此后十几年中,苏格兰王太后玛丽·德·吉斯凭借一支法国军队的援助统治着苏格兰,如同法国的一个行省。苏格兰的天主教徒拥护法国的统治,新教徒则逐渐采取亲英的立场--英格兰的新教如何有利于贵族阶层,许多苏格兰贵族都有机会观察过,于是他们纷纷加入新教。1559年苏格兰爆发内战,翌年信奉新教的苏格兰贵族借助英国陆海军的帮助,把法国军队赶了出去,并把新教定为苏格兰国教。

法王弗朗索瓦在1560年去世,守寡的玛丽女王(就是上文那位5岁被送往法国的玛丽·斯图亚特)随后返回苏格兰,并与表弟亨利·斯图亚特结婚,在1566年生下了继承人詹姆斯六世。然而她第二年就因被怀疑与情夫一道谋杀自己的丈夫而遭废黜,被迫逃亡到英格兰,把自己的独生子留给了一群苏格兰新教贵族。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是玛丽的表姑,她惧怕玛丽在天主教徒中的号召力,以及继承英格兰王位的资格(按照罗马天主教会的规定,亨利八世离婚后和第二个妻子所生的伊丽莎白是私生女),把玛丽囚禁了18年之久,最终以"叛国罪"将其处决。

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都铎王朝传下来的直系血胤至此终结。由于亨利八世处决了大量有王族血统的贵族,因此当时只剩下两个合法的男性王位继承人,一个是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他的母亲是英王亨利七世长女玛格丽特与詹姆斯四世的孙女;另一个是赫特福德伯爵的儿子爱德华·西摩,他的母亲是亨利七世幼女玛丽与萨福克公爵的外孙女。尽管亨利八世在遗嘱中规定伊丽莎白的继承人是萨福克公爵家族,但是伊丽莎白却坚持长幼有序的原则,指定信奉新教的詹姆斯六世为自己的继承人。詹姆斯统治着一个很穷的国家,他自己也没有多少钱,因此对富庶的英格兰一直垂涎三尺,所以甚至当伊丽莎白处决了他母亲后,也只是稍微抗议了一下而已。

1603年4月,经过一系列紧张的政治斗争和讨价还价,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被英格兰议会迎立为英王詹姆斯一世,他起身离开爱丁堡的圣十字宫,前往伦敦,苏格兰与英格兰的"王朝联合"(Union of the Crowns)时代开始了。这个名称意味着两国仍然是各自独立的王国,只是共奉斯图亚特家的君主为国王而已。两国仍然有各自的议会、法律、军队和税收。唯一作出改动的是两国的国旗:1606年詹姆斯国王下令把英格兰的白底红十字圣乔治旗与苏格兰的蓝底白十字圣安德鲁旗合而为一,也就是今天英国米字旗的前身。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生山体育 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