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亚历山大·米哈伊洛夫)

2023-01-19 9:08:44 体育资讯 ssrunhua

世界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

观古往今来,历史故事一直是承接历史展望未来的桥梁。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是一个动人的小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稳健持重的华西列夫斯基

1942年11月19日晨,浓雾笼罩着斯大林格勒,突然万炮齐鸣,集结在斯大林格勒南北两面的苏军出敌不意地发起了钳形攻势,迅速将33万德军合围,而后至1943年2月2日又将其全歼。斯大林格勒战役被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为这一战役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苏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付出了大量心血。华西列夫斯基与朱可夫是同时代的苏军高阶指挥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一起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但是两人的性格却截然不同。朱可夫豪爽开朗,大胆果敢,魄力强,华西列夫斯基老练稳重,平易近人。有一次,华西列夫斯基从前线回到大本营,斯大林开玩笑地说,“瞧您指挥这么一大批部队,而且您干得不坏,但您自己也许连苍蝇都没有欺侮过”。华西列夫斯基一向认为,善于在下属面前保持自重是军事首长不可少的品质。1895年,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出生在新戈列奇哈村的一个神甫家庭。母亲共生下八个孩子,华西列夫斯基排行第四。父亲收入微薄,母亲常到临近工场作坊里做些零活补贴家用。华西列夫斯基也常常到菜园和田地里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他先是在诺沃波克罗夫斯科耶村教会办的一所小学读书,后来进入基涅什马神学校,1909年秋天又进入科斯特罗马神学校读书。这个学校出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华西列夫斯基童年时并没有梦想作一个军人,更没有想借此机会而飞黄腾达,是战争使他进入军队,成长为*的军事家、统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战争打破了他学生时代曾有过的当一个农学家的梦想。1915年,他进入阿列克谢耶夫军事学校速成班,毕业后获准尉军衔,被分配到一个县城的预备营,不久,即率一个连开赴前线,被编入第9集团军步兵第103师诺沃赫皮奥尔斯克团。1916年春,华西列夫斯基所在的第9集团军,驻扎在从德涅斯特河畔的拉塔奇到普鲁特河上的鲍扬一线。他作为第一连连长,参加了勃鲁西洛夫战役。同年8月,罗马尼亚对奥宣战,但却连吃败仗,11月布加勒斯特沦陷。华西列夫斯基随第9集团军开到罗马尼亚,阻止德国人通过罗马尼亚进攻俄国。1917年3月,国内传出彼得格勒爆发革命的讯息,华西列夫斯基所在团的军官开始分化,一部分人更趋于保守,一部分向士兵群众靠拢。他一向很接近士兵群众,自然走了第二条路。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军军官层的分裂加深了,保守分子暂时占了上风。华西列夫斯基因承认苏维埃政权,接触布林什维克,出席士兵代表会议而遭到一部分军官的冷遇。为此,他决定结束军事生涯,去做一名农学家。1917年12月,他退伍回到了家乡。三个星期之后,华西列夫斯基接受了县军事部的建议,担任了基涅什马思乌格列茨克乡的军训处教官。1919年5月,他参加了工农红军,当上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指挥官。此后,他担任过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教导队长等职。1931年5月,华西列夫斯基被调至工农红军军训部工作。在此期间,他参加了许多军事演习的准备和实施,同时参加了司令部勤务条令和大纵深战斗实施细则的编写,使他学会了参谋业务,积累了工作经验。1934年,他升任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军训部长。1935年9月苏军实行军衔制时,他获得上校军衔。1936年秋,改任司令部作战部长。11月,进入总参军事学院深造,一年后以优异成绩结业,到总参谋部任训练处长。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6月,德军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仅三个月就推进到列宁格勒、莫斯科和罗斯托夫一线。形势十分危险。这时,已升任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的华西列夫斯基,为稳定战局进行了许多具体的组织计划工作。1942年5月,他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当时,他正在西南方面军协助工作。*统帅要求他至迟于7月4日返回大本营。刚刚就任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根据统帅部的意图,主持总参谋部拟制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计划和方案,领导解决了各方面军作战中的许多具体问题。7月23日,他作为大本营的代表来到对战局起决定性作用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为解除德军对苏第62集团军合围的威胁,他建议使用坦克第1和第4集团军的剩余兵力,对敌实施反突击。这不仅打破了敌人的围歼计划,而且阻止了敌人一举拿下斯大林格勒的企图。随后,他协调其他战场,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保证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显示了他统率大军的才能。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后,华西列夫斯基作为大本营派出的代表,先后协助各方面军领导进行了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什进攻战役、库尔斯克会战、解放顿巴斯战役、克里木的作战行动和白俄罗斯进攻战役等。白俄罗斯战役是苏联卫国战争中规模*的进攻战役之一。在战役准备阶段,华西列夫斯基根据斯大林的设想;一方面详尽审阅了被命名为“巴格拉季昂”的作战计划,另一方面帮助大本营完成了各方面军的调动和集中,提出了他认为适合担任新编组各方面军司令的人选,供*统帅选择。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又深入各部队检查战役准备情况,实施最直接的战役指挥。这次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解放了白俄罗斯全境,为以后的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1945年4月,华西列夫斯基受*统帅之命,与总参谋部的人员一起拟制了远东作战计划,并采取极严格的保密和伪装措施,将三个方面军调到中苏边境的三个主要突击方向上。7月,他被任命为远东苏军总司令,指挥对日本关东军作战。8月8日,苏联 *** 对日宣战。华西列夫斯基指挥150多万苏军发起进攻,进入中国东北等地。仅仅10天,苏军就在三个作战方向上分别挺进了200——800公里,将日军分割成许多孤立的集团。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下旬,关东军陆续被解除武装。华西列夫斯基对这次战役的指挥,再次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战后,他先后担任总参谋长、武装力量部部长、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国防部总监等职,为苏联武装力量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77年逝世。

篇二: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得到了一块玉璧,叫“和氏璧”,是个无价之宝。秦昭王听说后,非常羡慕,就想把它弄到手。

于是,秦昭王派使者带书信去见赵惠文王。说秦国愿意拿15座城池来换那块“和氏璧”。这可让赵王作了难,给玉璧吧,怕秦王不守信用,得了玉璧不给城;不给吧,又怕惹恼秦王,领兵来攻打赵国。他就和大臣们商议此事。后来有个人推荐他的门客蔺***lìn***相如去秦国处理此事。惠文王派人把蔺相如叫来一谈,也觉得他是个合适的人选,就决定派他带着和氏璧去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把玉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一看,只见玉璧洁白无暇,晶莹透明,果真是个无价之宝,顿时高兴得合不上嘴。他翻来覆去欣赏了好半天,又传给身边的大臣和后宫的美女看,他们个个赞不绝口,纷纷向秦王表示祝贺。蔺相如站在旁边等了好一会,也不见秦王提换城一事,知道秦王要诓***kuāng***骗玉璧。但这时,玉璧已给了他们,又不能硬抢回来。蔺相如急中生智,客气地对秦王说:“这和氏璧虽是天下至宝,可惜上面还有一点小斑瑕***xiá***,大王可能还没看见,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信以为真,把玉璧还给蔺相如。蔺相如把“和氏璧”拿在手中,连连倒退几步,靠在殿柱旁,义正词严地说:“这‘和氏璧’是天下人人皆知的宝贝。当初大王派人送信去说要以15座城池换这块玉璧。可是今天我看大王坐而受璧,又把玉璧随便给人传看,根本没有换城之意,所以我把玉璧收回。大王若是逼我的话,我宁愿把头连同这块玉璧一起撞碎在这殿柱上!”说完,就要往柱子上撞。秦王连忙陪着笑脸劝阻,又让人拿来地图说明把哪些城地割给赵国。蔺相如知道秦王这是先稳住他,再把玉璧骗去,就对秦王说:“这玉璧是稀世珍宝,我们赵王在送璧之前,斋***zhāi***戒了五天,又举行隆重的送璧仪式,大王要是真心换璧,也应斋戒五天,举行相应的受璧换城仪式,我才敢把玉璧献上。”秦昭王见蔺相如态度坚决,知道硬夺不行,就答应了。

蔺相如回到宾馆,派一名随从化装成穷人的样子,把玉壁包好缠在腰间,沿小路偷偷送回赵国去了。

五天以后,秦王邀请了楚、燕、齐、魏等国的使者来参加受璧仪式,想借此来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安排完毕,宣赵国使者上殿。蔺相如按照使节的仪式行过礼,秦王见他手中空空如也,就问他玉璧在哪里?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说:“贵国从穆公以来,前后有20多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用的。如今我也怕受到欺骗,就派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了。”秦王一听,火冒三丈,让人把蔺相如绑起来问罪。蔺相如从容地说:“大王请息怒,让我把话当着大家说明白:大家都知道,秦国强,赵国弱,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的事,从没有弱国欺负强国的道理。大王如真想要璧,这并不难,先把15座城池交给赵国,然后派一使者跟我去赵国取璧,赵国绝不敢得了城市不给玉璧,去背个不守信用的名声。我知道这次愚弄了大王,罪该万死,请治我的罪吧,让各国都知道大王为了想得到一块玉璧而杀了赵国的使者,天下的人也可以知道是非曲直了。”一席话说得秦王目瞪口呆,他想就是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璧,还落个坏名声,就下令把蔺相如放了。结果,秦国舍不得15座城池给赵国,赵国也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

篇三:远交近攻

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范雎***jū***此时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有齐国土地。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其后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国,平定南方;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

远交近攻,语出《战国策*秦策》:范雎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这是范雎说服秦王的一句名言。远交近攻,是分化瓦解敌方联盟,各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国的战略性谋略。当实现军事目标的企图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时,应先攻取就近的敌人,而不能越过近敌去打远离自己的敌人。为了防止敌方结盟,要千方百计去分化敌人,各个击破。消灭了近敌之后,“远交”的国家又成为新的攻击物件了。“远交”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用的外交诱骗策略。

苏联有那些二战名将?

分类: 社会民生 军事

解析:

1 与德军三大名将分庭抗礼的——苏联二战三大名将

朱可夫(1896-1974),苏联元帅、苏军*统帅。

1941年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兼总参谋划长。苏德战争期间,任*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和代表、战时*副统帅、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方面军司令、方向总司令,多次参与制定战略计划,指挥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白俄罗斯、柏林等一系列重要战役,曾代表苏军接受德军投降。战后,他担任驻德苏军总司令和德国苏占区*行政长官,1946年,朱可夫回国任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和陆军总司令,后又被调到敖德萨军区任司令员。他性格倔强、豁达又喜欢自夸,处世作风大胆果断,工作方式独特并富有创造性。斯大林逝世后,他又于1953年3月出任苏军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两年后出任国防部长。1957年10月,又因政治上的原因被免除党内外一切职务,并于1958年3月被迫退休。历史是不容歪曲的,人民不会忘记为保卫他们的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1966年朱可夫终于得以恢复名誉。1974年朱可夫病逝。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列宁勋章6枚。著有回忆录《回忆与思考》。

实事求是,多谋善断,指挥若定,堪称“奇才”。他作风果断,具有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善于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大量兵力,擅长使用坦克兵团,穿插迂回,分割合围。他善于运用丰富的实践经验训练军队,具有组织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卓越才干。他所组织指挥的重大战役,较好地体现了前苏联的军事学术原则。

主要参加指挥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突破列宁格勒封锁、库尔斯克战役、第聂伯会战和柏林战役等。

2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Konstantin Konstantinovich Rokossovsky,1896—1968),苏联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

罗科索夫斯基1896年12月9日出生于大卢基市。1914年加入沙俄军队服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后,加入赤卫军,1919年加入苏联 *** 。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在骑兵部队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先后进入骑兵指挥人员进修班、伏龙芝军事学院*首长进修班深造。1930年任苏联第7骑兵师师长,后改任苏联第15骑兵师师长。1936年,任苏联第5骑兵军军长。1940年,任苏联第9机械化军军长。

1941年7月,任苏联西方方面军所属的苏联第16集团军司令。1942年7月,任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1942年9月,任苏联顿河方面军司令,带领方面军与保卢斯的德国第6集团军展开激战。1943年2月,因苏联顿河方面军改编为苏联中央方面军,遂改任苏联中央方面军司令。1943年10月,任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1944年2月,任苏联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苏联元帅军衔。1944年11月,任苏联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1945年6月22日,奉命主持莫斯科胜利阅兵式。组织指挥(或参与组织指挥)的重大战役主要包括:斯摩棱斯克交战,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会战,白俄罗斯战役,东普鲁士战役,东波美拉尼亚战役,柏林战役等。1944年,获得苏联元帅军衔。

战后,1945—1949年任北部军队集群总司令,1949—1956年应波兰 *** 邀请并经苏联 *** 同意而出任波兰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后来则担任过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兼总监察长、国防部总总监组总监等职。

1968年8月3日,在莫斯科逝世。曾获得7枚列宁勋章,1枚“胜利”*军功勋章和其他各类勋章多枚。著作有《军人的天职》。

罗科索夫斯基是属于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将领。当代的俄国历史学家认为罗科索夫斯基最突出的特点是他从不犯错误(注:这应该理解为他从不犯那种“致命的”错误,他打过败仗的),他打赢了几乎所有重要的战役,同时作为一个军人,他恪守军人的道德,他十分关心和体贴他的下属,他身上没有另一个苏联*将领朱可夫的所有的那种粗暴和一切以个人为中心的毛病。所以在他更能得到苏军上下的普遍尊重。罗科索夫斯基元帅被认为是“具有朱可夫的能力却没有朱可夫的缺点,如果能掌握朱可夫所具有的权力,他的作为当不在朱可夫之下。”

贴子相关图片:

作者: Su27wxq 2006-3-26 14:26 回复此发言

--------------------------------------------------------------------------------

3 苏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 (Aleksandr Mikhailovich Vasilevsky ) 苏联元帅。1895年生于俄罗斯的一神父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从军参战,战斗中的华西列夫斯基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21岁时被提升为营长,获上尉军衔。十月革命爆发后,华西列夫斯基加入苏联红军,不久升为团长。

1931年秋,华西列夫斯基调入苏联红军军训部,开始司令部机关工作。1935年被选派到总参谋部军事学院深造,接受了系统化正规*军事教育。毕业后,华西列夫斯基上校被任命为总参谋部战役训练处处长,由于其工作表现出色,被提升为作战部第一副部长兼战役训练处处长。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华西列夫斯基所在的总参作战部成为苏军*统帅部大本营的核心部门,8月上旬,华西列夫斯基升任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获少将军衔。9月底,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华西列夫斯基领导总参谋部10人小组负责前线指挥,直接为大本营服务,斯大林对华西列夫斯基及其工作小组的工作效率非常满意,他在10月28日签署命令,授予华西列夫斯基中将军衔。11月,莫斯科地区开始出现冰冻,德军攻势受阻,斯大林任命华西列夫斯基中将担任代理总参谋长,并命令他立即拟定反攻作战计划。12月5日亲临前线的华西列夫斯基指挥苏军实施了自开战以来的*大规模反攻,迫使德军败退,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德军不得不改闪击战为持久战。华西列夫斯基于1942年4月被晋升为上将,两个月后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

1942年7月23日,斯大林格勒告急,斯大林派华西列夫斯基上将作为*统帅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前线协助指挥战事。当德军从两个方向对斯大林格勒发起第一次进攻时,华西列夫斯基在炮火中指挥守军顽强抵抗。战事进入胶着壮态,斯大林召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拟定反击计划。两位将领拟定的计划获得斯大林的批准。华西列夫斯基出任南部战线斯大林格勒地域作战的总指挥官,指挥三个方面军的苏军围歼了斯大林格勒地域的30万德军。1943年1月华西列夫斯基被授予大将军衔,并获“苏沃洛夫一级勋章”,这是苏军*向*将领颁发象征统率级别的奖章。2月苏联*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华西列夫斯基“苏联元帅”军衔,以表彰他为斯大林格勒会战所作出的贡献。

1943年8月华西列夫斯基率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在库尔斯克展开大规模反攻,收复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可夫,这是苏军收复的首座大城市。库尔斯克会战德军损失50多万人。库尔斯克战役后,华西列夫斯基指挥百万苏军强渡聂伯河、收复克里米亚*、解放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挺进到东普鲁士德国本土。1944年4月10日,在攻下被希特勒称为“*攻不破的德意志精神堡垒”的东普鲁士城市哥尼斯堡后,斯大林亲自打来电话说,*苏维埃主席团已决定授予华西列夫斯基“苏联英雄”的称号,并授予他第二枚“胜利勋章”。在苏德战争中,只有大元帅斯大林和朱可夫元帅同样获得两枚“胜利勋章”。

1945年8月,华西列夫斯基出任远东苏军总司令,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华西列夫斯基的远东苏军三个方面军从三个方面向日本 关东军发起强大突击行动,不到一周便挺进到中国东北中部地区。8月17日,日关东军宣布投降。远东战役击毙日军84000人,俘敌近60万人。时年50岁的华西列夫斯基又一次被授予“苏联英雄”的称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华西列夫斯基出任苏军总参谋长和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1949年3月出任苏联武装力量部部长,1953年任国防部副部长,1959年起任苏联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1977年去世。

华西列夫斯基具有丰富的统帅部工作经验,在领导、指挥大军团作战中显示出卓越的组织才干,其军事活动业绩为苏联军事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两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列宁勋章8枚。著有回忆录《毕生的事业》。

二战为人类历史创造了一大批功勋卓著的名将,在他们中间那些最为璀璨的将星之中有三个人来自于苏联,在俄罗斯最广为人知的二战苏军将领就是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很遗憾另一个*的将领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似乎被人们遗忘了。以“苏联红军智多星”而著称的华西列夫斯基待人谦和,热诚敦厚,作为军阶至高的元帅甚至还为驾车撞伤自己的无名上尉说情开脱。斯大林曾对他笑言:“您指挥这么一大批军队,而且干得不坏,但您自己也许连一个苍蝇都从来没有欺侮过。”

二战苏联授予元帅的是哪几个将领?

二战是从1939年~1945年,期间苏联授衔四次,授予元帅的将领如下:

第一次授衔(1940年):

1、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Семё́н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Тимоше́нко)(1895.2.18-1970.3.31)

2、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沙波什尼科夫(Бори́сМиха́йловичШа́пошников)(1882.10.2-1945.3.26)

3、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库利克(Григо́рийИва́новичКули́к)(1890.11.9-1950.8.24)

第二次授衔(1943年):

1、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Гео́ргий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Жу́ков)(1896.12.1-1974.6.18)

2、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Миха́йловичВасиле́вский)(1895.9.18-1977.12.5)

第二次授衔(1944年):

1、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Ива́нСтепа́новичКо́нев)(1897.12.28-1973.5.21)

2、列昂尼德·亚历山德罗维奇·戈沃罗夫(Леони́д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Го́воров)(1897.2.22-1955.3.19)

3、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Константи́н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Рокоссо́вский)(1896.12.21-1968.8.3)

4、罗季翁·雅科夫列维奇·马利诺夫斯基(Родио́нЯ́ковлевичМалино́вский)(1898.11.23-1967.3.31)

5、费多尔·伊万诺维奇·托尔布欣(Фё́дорИва́новичТолбу́хин)(1894.6.16-1949.10.17)

6、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Кири́ллАфана́сьевичМерецко́в)(1897.6.7-1968.12.30)

第四次授衔(1945年):

1、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Ио́сиф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Ста́лин)(1879.12.9—1953.3.5)

2、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Лавре́нтийПа́вловичБе́рия)(1899.3.17-1953.12.23)

扩展资料:

苏联元帅分级

苏联元帅分级很多,共四级,其中以大元帅为*,具体分级如下:

1、第一级——大元帅:历史上授予大元帅的只有斯大林一人;

2、第二级——狭义元帅及海军元帅,在苏联解体前共有43人被授予二级元帅;

3、第三级——空军、炮兵、装甲兵元帅,在苏联解体前共授衔11人;

4、第四级——空军、炮兵、海军、工程兵、通信兵等元帅,共54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联元帅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亚历山大·米哈伊洛夫) 第1张

二战名将---苏联篇---苏军的大管家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于1895诞生于俄罗斯的一位神父家中,一战爆发时从军参战,战斗中其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21岁时被提升为营长。十月革命爆发后,华西列夫斯基加入红军,不久升为团长。1931年秋,华西列夫斯基调入苏联红军军训部,开始司令部机关工作。由于其工作表现出色,1941年华西列夫斯基升任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二战中其在斯大林身边,参与战略决策,或者代表大本营到各方面军去协调处理军事事务。他的杰出指挥才能、工作能力,受到斯大林器重只用了两年半多的时间将其由少将晋升为苏联元帅。 在对德的历次战役中都有其的参与和指挥,其在总参的长期工作受到了广泛的好评,1945年6月华西列夫斯基被任命为远东苏军总司令,率百万苏军歼灭了日本关东军主力,迫使日本法西斯投降。战后其担任了苏军总参谋长和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1959年1月,改任为将军养老设苏联国防部总监组总监,淡出军界政界。 1977年12月5日,华西列夫斯基因病去世,终年82岁 沙波什尼科夫生于兹拉托乌斯特。1901年开始服兵役。一战时任上校团长。1918年率部参加红军。国内战争时期任*军事委员会司令部作战部部长助理参与制定了粉碎国内反革命和武装干涉军各项重大战略计划,并积*力于计划的实施,荣获红旗勋。和平时期·沙波什尼科夫任工农红军参谋长,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其思路广阔,头脑敏锐,善于分析,谦虚宽厚,纪律严明,受到斯大林的重用。二战是其任苏军总参谋长,制定了1941—1942年苏军准备和实施的一些重大战役,深受斯大林敬重。1942年5月以身体多病,推荐弟子华西列夫斯基接任总参谋长,回乡养病。1945年3月26日病逝。享年63岁。 安东诺夫 生于格罗特洛(炮兵连长)家庭。1915年进彼得堡大学学习,后因生活困难辍学,到工厂做工。1916年应征入伍,,被分配到狙击兵团工作。1919年参加苏军。参加苏军后任莫斯科工人第1师副参谋长。国内战争后期,任步兵第15师所属旅参谋长。战后其到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成为一位有很高政治和军事素养的*作战指挥人员。卫国战争开始时安东诺夫在前线历任数个方面军参谋长,经历了战争的考验。1943年在华西列夫斯基的推荐下其任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实际主持总参工作。其富有成效的工作,杰出的组织能力,受到斯大林欣赏,战后被评为战时20个关键人物之一。战后安东诺夫担任华沙条约缔约国军队参谋长,总参谋部第一副总参谋长等职,当了一辈子的参谋长。1962年其在莫斯科去世,享年66岁。

华西列夫斯的参谋生涯是怎样的?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于1895年诞生于俄罗斯,父亲是一位神父。在第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从军参战,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21岁时被提升为营长,获上尉军衔。十月革命爆发后,华西列夫斯基加入苏联红军。

1920年11月,华西列夫斯基所在的步兵第48师奉命调到斯摩棱斯克省驻防,同时负责该地区的剿灭残匪的工作。他所担任营长的那个独立营由于一些年纪较大的军人被动员退伍或发送回籍而宣布解散。

1922年,苏俄工农红军开始改制,他被任命为第142团副团长,后因团长被派出学习,他便代理该团团长之职,未久,则成为该团的正式团长。1922年9月,华西列夫斯基还率所部参加了军区联合组织的一次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大规模对抗演习。这在国内战争结束以来还是第一次,当时的苏联红军总司令加米涅夫及红军第一副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都亲自参加了。

通过这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华西列夫斯基大开眼界。虽然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红军中级指挥员,但他已经认识到,军队今后的首要任务必须是下大力全面提高指战员的军事理论修养和作战技术水平,从根本上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因此,他在自己所在团内率先开展各种军事技术训练,甚至包括旨在提高指战员身体体能素质的军事体育训练活动。为此,华西列夫斯基本人多次受到师首长,甚至上至军区首长的表彰。

正因为如此,当1924年初整个苏联红军倡导提高部队全面战斗力的活动展开后,华西列夫斯基便被师部调出,指定由他担任师初级指挥学校校长之职。在此任上,华西列夫斯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他不仅为步兵第48师培养出了第一批现代化条件下中级指挥员的助手,而且还在军事教学实践中独创了一套新的教学与训练方法,特别是结合当时进行的军事改革活动,对该师初中级指挥机构做了相当合理且更切合实际需要的大胆调整。华西列夫斯基的一个很显著特点和优点,就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总能在自己的任何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令人称誉的成就。从根本上说来,这确实是一个人的素质与能力的问题。

作战部内挂满了各种比例和各种用途的地图,电话机话筒上的连线长达10米以上,这为的是一边听电话,一边随手在各处的地图上作好军事标记。10多部“博多式”电报机和数十部电话终日终夜地工作。有时这还不够,则只能靠通讯飞机或侦察机与前线保持联系。

华西列夫斯基经常向同僚们说的一段话就是:“准确而可靠及时的情报,对一个参谋人员来说就像空气一样必不可少。前线有什么变化?我军和敌军的部队位置现在哪里?战斗在什么地区进行?援军要派往何处?什么地方需要技术兵种?需要哪种技术兵器?……所有这些,都需要有条不紊地、不误时机地传到大本营,传到*统帅那里。”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生山体育 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