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的宁远是今天辽宁省兴城市
明属辽东都指挥使司宁远卫。1626年(明天启六年)正月,后金与明朝在宁远 作战。明朝方面称之为“宁远大捷”
努尔哈赤一生经历过许多重大战役,所向告捷,攻无不克。明天启二年即天命七年(1622年),努尔哈赤大败明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夺取明辽西重镇广宁(今辽宁北宁市)。熊廷弼因兵败失地而被斩,传首九边;王化贞也因兵败弃城而丢官,下狱论死。明廷派天启帝的老师、大学士孙承宗为辽东经略。孙承宗出关赴任,巡察边务,整顿部伍,储备粮料,积极防御。他还任用袁崇焕修筑宁远城,加强战备。整整四年,没有大的战事。然而,孙承宗是东林党的领袖,与以大太监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不两立,虽然身为帝师、大学士,但在党争中也受到排挤,辞官回京。接替孙承宗任辽东经略的,是阉党分子高第。高第上任后,采取消极防御方略,命令山海关外的兵力全部撤到关内。明军官兵,弃城丢械,涌向关内,兵民塞路,哭声震野!身为宁前道的袁崇焕拒不从命。宁远(今辽宁兴城)是明军在辽西失陷广宁后最重要的军事堡垒,后金军进攻明朝首当其冲的就是宁远城。袁崇焕率领万余兵民,独守孤城宁远。他布置火炮——将新从海外引进的西洋大炮(又称红夷大炮、红衣大炮)安放在城上;坚壁清野——将城外的商民、粮草撤到城内,焚毁城外房舍;军民联防——安排百姓巡逻放哨、运送火药;激励士气——刺血宣誓,激以忠义,并亲自向官兵下拜,官兵都决心与袁崇焕同死生、共赴难。袁崇焕一切布置妥当,静待敌人来攻。
4J:
明朝时期的宁远即现在的兴城古城。
历史上兴城这个名称最早的纪录在辽代,辽圣宗统和八年即公元990年设兴城县,治理桃花岛郡即今钓鱼台街道海口,这是兴城这一名称的最早由来。明宣德三年总兵巫凯、都御史包怀德题奏兴建,割锦州、瑞州之地,于曹庄、汤地之北设宁远卫所,修筑宁远卫城,这是宁远这个称呼最早的来历。后于1915年因与湖南、山西等地宁远重名改回称兴城。明宣德五年即公元1430年建成了分内外城的宁远城,大约外城位在各内城门外一里,此当合内城周长五里外城周长九里之说,外城门四座:东为安远,南为永清,西为迎恩,北为大定。内城门四座:东曰春和,南曰延珲,西曰永宁,北曰威远。都督焦礼,后于城内修建街道,建成钟、鼓二楼。它在百年后隆庆二年即1568年三月二十八日内外城均毁于大地震。
宁远,现在在辽宁省兴城市内。历史上的确有袁崇焕,他的雕像现在在兴城市火车站广场中间,旁边还有一门大炮。宁远城有四个城门,东、西、南、北门。城门城墙都完好无损。希望大家有机会还兴城看看!看我说的是不是真的。
宁远即现在的兴城古城。兴城古城是中国十佳古城,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老城区中心。兴城古城是一座方形卫城,城墙设有东南西北四门。
兴城古城发展历史
兴城古城背倚辽西丘陵,南临渤海,雄踞辽西走廊中部咽喉之地。是辽东地区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辽圣统和八年(公元990年)始称兴城。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明 *** 在此设卫建城,赐名“宁远”,明代兴城古城称宁远卫城,清代称宁远州城,民国三年(1914年)重新启用兴城之名,延用至今。
兴城古城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和明朝天启七年(1627年),明守将袁崇焕以不足两万人兵力击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两次进攻,史称“宁远大捷”。
明代的“宁远”指的是“宁远卫”,即现在的辽宁 兴城市。
当时的古城目前仍然保存完好。城有四门,城内鼓楼一座,牌坊两座。
天启六年(公元1626)1月 ,努尔哈赤率兵13万围攻宁远城,身负重伤而败退。
天启七年5月再攻宁远城,再败城下。
各位火箭迷小伙伴们,是不是每天都在期待一场激动人心的火箭直播?今天可...
先得知道,“肖战人品知乎小说”这个关键词其...
小伙伴们,今天又到了一天一波竞彩实单实力秀的时间了!别急别急,今天咱...
哎呀,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要聊点热腾腾又劲爆的事儿,那就是&mdash...
哎哟喂,各位竞技迷、球迷党们,今天咱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能让你在聊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