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尔科夫(米哈尔科夫作品)

2023-02-09 13:00:58 体育资讯 ssrunhua

一部清新满分的苏联电影,计划经济下的青春也能这么美

是不是有人会想,苏联人能有什么青春,不就是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吗?然鹅,最近看的这部苏联青春电影《我漫步在莫斯科》,清新可爱得不像话,优雅从容,没有堕胎斗殴辍学,一个大写的美。

每一帧都可以截图当桌面了,构图光线没得说,演员们的颜值也很对得起观众。随便跑个龙套的演员都美哭了……配乐轻快可爱,尤其是最后那首“我漫步在莫斯科”,晴天雨天都适合哼的小曲儿。先来三张图随意感受一下电影画风。

电影的海报也很好看。

电影讲述的故事非常清新,两天,四个年轻人,一场婚礼。画面很平和,似乎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和余生并无差别。年轻的西伯利亚维修工瓦洛佳在莫斯科停留两天,他在《青春》杂志上发表了小说,吸引了主编的注意,于是顺路过来与主编见个面。

结果被狗咬了还没地方住,幸好科里亚出现帮忙。

电车上,他结识了莫斯科本地人,18岁的地铁工人科利亚。他总是自称是个诗人,乐于助人,热情开朗,笑起来透着点小狡颉。瓦洛佳的朋友萨沙来找科里亚,让他帮忙把自己的入伍时间推迟一个月,好跟女朋友结婚。三人在商店买唱片的时候约女售货员阿莲娜参加萨沙和女友当晚举行的婚礼,手续办妥后,两人因为种种误会又要分手,萨沙一气之下剃了光头准备明天入伍,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最终两人和好。

莫斯科地铁里,阿莲娜、科利亚和瓦洛佳分别了。阿莲娜和科里亚依依惜别,电灯泡瓦洛佳在电梯上唱着小调,我漫步在莫斯科……

习惯了《荒野猎人》茹毛饮血重口味的人,看了剧情简介会不会觉得寡淡?咦就这么结束了?居然没有堕胎斗殴辍学?好像不太是战斗民族的风格哦?可是,可爱的青春不就是这样吗?小小的情愫小小的友谊,无所事事似乎什么都没发生,依然停留在原点的两天,一切都还没有改变。

就像淡淡的校园民谣,眉目寡淡,天马行空。有姑娘有兄弟,有还没被污名化的诗和远方。尚未匍匐在地用力生存,还能轻盈跳着,翘着弯弯的嘴角,耍着嘴皮唱一首 “我漫步在莫斯科” 。

电影中有很多幽默好玩的桥段,比如瓦洛佳家门口的咖啡馆,咖啡馆小哥用跳广场舞的超高分贝放英语磁带,学英语的痛苦样子好像听专八听力哦……

还有路遇载歪果仁的出租车司机,因为语言不通没法儿让客人付钱,于是司机大叔把车停到路边求助年轻人瓦洛佳和萨沙,英语狂烂的瓦洛佳强行揽下这桩事,最后还是稍通英语的萨沙和稍懂俄语的外国人把事情弄清楚了。那种跟外国人对话的样子大家都懂的,各自懵懂。

电影中串联起各人物的莫斯科小哥瓦洛佳,由后来拿了奥斯卡小金人的大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扮演。对就是拍了《蒙古精神》、《西伯利亚理发师》、《烈日灼人》等影片的那个。就不放他现在照片了,看了有点心疼(微笑脸

18岁的米哈尔科夫自带莫斯科小青年气质,非常可爱。热情善良,很爱现,那种 “整天无所事事还没长大” 的小男孩样子,大写加粗下划线着 “青春” 两个字,轻盈有灵气,因此一角成名…… (此处省略对 18 岁小米的赞扬一万字)

据说电影拍摄过程中,小米同学耍滑头要求将片酬从一天8卢布提高到一天25卢布,导演达涅利亚也很滑头地微笑表示,如果提高片酬,那就换个人来演。小米同学痛哭着表示那还是算了,并说坐地起价这一招不是他自己想的,是他大哥哥教他的……

《我漫步在莫斯科》的导演,格鲁吉亚人格奥尔基·达涅利亚在苏联时期拍了好几部经典电影,比如《秋天的马拉松》、《米米诺》啥的。最受俄罗斯人好评的大概是《幸运先生》,据说其中 “讲师” 这一经典形象非常讨俄罗斯人尊敬喜爱。整部电影非常幽默可爱,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豆瓣上评分并不高。(b站可看)

- 八卦 -

国家电影委员会一开始评价这部电影是 “不好笑的喜剧”,导演于是提出了一个新名词:“抒情喜剧”。这个梗后来被用到了《幸运先生》的台词里,出现了一个“不抒情的喜剧”。

导演还说,剧中最小清新的场景之一,也就是那张著名的红色海报上的场景:骑着自行车的小伙子和脱下高跟鞋姑娘在下大雨的莫斯科走(tiao)路(wu),前后一共换了三个姑娘拍,第一个姑娘第二天不知为什么就没来片场,第二个姑娘因为第二天有考试也没来,到了第三个姑娘,终于拍出了这个美哭的小清新桥段。

- End -

电影说

莫斯科是座可爱的城市

每个把心打开的人来到这里

都将遇见真正的朋友们

米哈尔科夫(米哈尔科夫作品) 第1张

未实现的心愿-----(前苏联)米哈尔科夫 (求诗歌全诗)

未实现的心愿

当我八岁的时候,

我只有一个心愿,

有一辆小小的自行车,

推进我家的庭院.

我能在清晨,白天和傍晚

骑着它到处玩.

我心里很难过

当我听到大人们对我说:

"不,孩子,你没有自行车,

祸也闯那么多."

我向往冬天能有辆雪橇

我做梦都想它,

但在现实中我完全知道,

人们不会把它送到我家.

"你会把头摔破!"

母亲总是这样对我说.

我想养条小狗

可是大人都劝我,

说我已经满了十二岁,

别再想小狗,还是多读书.

我难得听到"可以"这个词

可是送给我的总是我不想要的礼物:

有时是"音乐彩票"

有时是围巾,有时是新大衣

但所有这些礼物

没一件合我的心意!

多么遗憾,大人们总是

不理解我们的心事

而儿童时代,他们自己也说,

一生中只有一次.(苏联 米哈尔科夫)

Несбывшиеся мечты

Когда мне было восемь лет,

Мечтал я лишь о том,

Чтоб небольшой велосипед

Ко мне вкатился в дом.

Я утром, вечером и днем

Катался бы на нем.

Обидно было мне до слез,

Когда я слышал: — Нет!

С тобой, малыш, и без колес

Не оберешься бед.

О санках я зимой мечтал

И видел их во сне.

А наяву я твердо знал:

Их не подарят мне.

— Успеешь голову

сломать! —

Мне всякий раз твердила мать.

Хотелось вырастить щенка,

Но дали мне совет,

Чтоб не валял я дурака

В свои двенадцать лет.

Поменьше о щенках мечтал,

А лучше — что-нибудь читал.

Я редко слышал слово:

«Да!» —

А возражать не смел,

И мне дарили все всегда

Не то, что я хотел:

То — шарф, то — новое

пальто,

То — «музыкальное лото»,

То — Михалкова, то — Барто,

Но это было все не то —

Не то, что я хотел!

Как жаль, что взрослые

подчас

Совсем не понимают нас.

А детство, сами говорят,

Бывает только раз!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还活着吗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还活着。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的职业是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截止2022年12月23日,没有任何媒体报道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去世的新闻,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还活着。尼基塔·米哈尔科夫(NikitaMikhalkov),1945年10月21日出生于俄罗斯莫斯科,俄罗斯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毕业于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

导演米哈尔科夫简介

米哈尔科夫1945年10月21日出生于莫斯科,他是名门之后,曾祖父是19世纪俄罗斯的画坛巨匠瓦西里·苏里科夫,外祖父是20世纪初俄罗斯的著名画家尤特·冈察洛夫斯基,父亲是一个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母亲是作家兼翻译家。他的哥哥安德烈·冈察洛夫斯基也是一位电影导演,所以,出身于这样一个对俄罗斯文化深具影响力的家族,米哈尔科夫的文化理想自然是试图恢复旧俄罗斯时代高贵和理想主义浓厚的气氛。

米哈尔科夫是学表演的,18岁考上了莫斯科一家戏剧学校学习表演。毕业以后又进入了莫斯科国立电影大学导演系学习,在1972年临近毕业的时候拍摄了影片《战后平静的一天》。而这个时候,作为演员,他那张让苏联人喜欢的面孔已经在银幕上出现10年之久了。他在哥哥冈察洛夫斯基的电影《贵族之家》、《西伯利亚》,梁赞诺夫导演的影片《两个人的车站》中扮演了主要角色,获得了成功。

1974年,29岁的米哈尔科夫第一次执导了影片《家里有个陌生人》,这部影片以1920年俄国内战为背景,是一部节奏强烈的具有娱乐元素的电影。

1977年,32岁的他根据契科夫的作品改编了电影《没有完成的机械钢琴曲》,这部影片使他获得广泛注意的影片,它获得了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的最佳影片金贝壳奖,显现了他的卓越的导演才能。

后来他在苏联影坛上的发展十分的顺利,到目前为止,他参加制作和主演的影片已经有20多部。在影片《没有完成的机械钢琴曲》中,他描绘了俄罗斯沙皇帝国时代的上流社会的面貌,在俄国革命爆发前夕,这些旧制度的得益者和守护者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状态,米哈尔科夫用讽刺与幽默的镜头,把契科夫的讽刺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描绘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他的电影《黑眼睛》讽刺了旧俄国时代十分保守的官场文化,《奥勃洛莫夫》是改编自文学名著的影片,同样是对俄国旧文化的批判。而在电影《走近伊甸园》中,他用诗一般的镜头,描绘了俄罗斯少数民族在高加索地区牧民的生活,大自然在他的镜头中完全是活的,而淳朴的民风令人向往。

他的最有名的作品是《烈日灼身》,这部影片获得了1994年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后来又获得了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奖。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得知,米哈尔科夫是反对斯大林专制主义的。影片主演也是米哈尔科夫。这部影片讲述了斯大林时代苏联沉痛的历史在个人生活中造成的悲剧。一个苏联军官在战争结束以后回到风景如画的家乡农庄休息,但是妻子过去的追求者、现在的克格勃特务也来到了农庄,直到把军官作为肃反的对象抓走并且枪杀。影片中美丽的俄罗斯大地和俄罗斯民族的悲剧性历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米哈尔科夫的如诗如画的电影镜头和影片人物的悲剧性结局同样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此外,他还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安娜:6-18岁》,这部纪录片他一共拍摄了12年,纪录了自己的女儿安娜的成长历程,同时又以这12年苏联社会政治变化和解体为背景,把一个人的成长和环境联系了起来,是一部特别的作品。

他的最新的作品是电影《西伯利亚的理发匠》,这是一部长达三个小时的史诗性的影片,讲述了旧俄时代一个波澜壮阔的跨国爱情故事。1885年,一个前往莫斯科的美国寡妇认识了俄罗斯军校学生安德烈·托尔斯泰,于是他们相恋了,但是他们最终没有结合,安德烈·托尔斯泰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当这个美国女人已经养大了一个他们的儿子,并且费劲周折前去西伯利亚找寻托尔斯泰想告诉他这个消息的时候,她最终和他擦肩而过。在这部电影中,米哈尔科夫用镜头再次深情地描绘了如诗如画的俄罗斯大地,影片的幽默和活力是少见的,显示了作为俄罗斯当代大导演的米哈尔科夫的全部的美学理想和追求。

米哈尔科夫是一个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者,他认为俄罗斯应该恢复旧俄罗斯的高贵的历史文化传统,近年他在俄罗斯政坛上也很活跃,他的理想是用温和的改革和制宪的方式找回俄罗斯昔日的光荣。

烈日灼人的钢琴曲是什么

《未完成的机械钢琴曲》。在该剧中播放的钢琴曲为《未完成的机械钢琴曲》,《烈日灼人》是由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执导,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欧列格米契柯夫、茵格保加达坤耐特、娜迪亚米哈尔科夫主演的剧情片。

俄罗斯/前苏联有大师级的导演吗?有哪些名垂影史的作品

1、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1932年4月4日出生于俄罗斯伊万诺沃札弗洛塞镇,俄罗斯电影导演、编剧、演员,毕业于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

1961年,执导剧情片《压路机与小提琴》,从而正式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

名垂影史的作品:《伊万的童年》、《乡愁》、《索拉里斯》。

2、谢尔盖·爱森斯坦

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M. Eisenstein,1898年1月23日—1948年2月11日),出生于俄罗斯里加,俄罗斯导演、编剧、制作人、演员、作家、剪辑师,毕业于圣彼得堡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系。

1923年,执导个人第一部短片《格鲁莫夫的日记》。1924年,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罢工》。

名垂影史的作品:《战舰波将金号》、《十月》、《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3、库里肖夫

库里肖夫,苏联电影导演、电影理论家。1899年 1月13日生于坦波夫,1970年3月29日卒于莫斯科。曾就学于莫斯科美术学校。1916年入电影界,在汉荣科夫电影制片厂任美工师。1918年开始导演影片。

第一部影片是《工程师普赖特的方案》。苏联国内战争期间领导过新闻片的拍摄工作。1919年在苏联国立电影学校建立了被称为“库里肖夫集体”的教学工作室。

名垂影史的作品:《死光》、《遵守法律》、《铁木儿的誓言》、《我们从乌拉尔来》。

4、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尼基塔·米哈尔科夫(Nikita Mikhalkov),1945年10月21日出生于前苏联首都莫斯科,他是俄罗斯电影的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毕业于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

名垂影史的作品:《一首未完成的机械钢琴曲》、《蒙古精神》、《烈日灼人》、《十二怒汉》。

5、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

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1913年出生,前苏联导演、编剧。

他是苏联第一代著名电影艺术家,50年代诗电影的倡导者,讲究运用“情绪摄影”的理论,用强烈的情绪色彩来感染观众,在影片总体风格上追求诗意的境界,以及散文式的“形散神不散”的叙事结构。作品有《红帐篷》等。

名垂影史的作品:《红帐篷》、《未寄出的信》。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生山体育 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