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是怎样在跑道上努力训练的 (刘翔的教练技术技巧是什么)

2023-04-01 20:18:17 体育资讯 ssrunhua

一、天赋: 没出名之前,刘翔仅仅是上海市业余体校的一名二线运动员,如果没有孙海平的出现,也许今天的他也只是淹没在中国体育千千万万的运动员里。就在一次训练课上,刘翔展现了他对跨栏的天赋,他的勇气、节奏感打动了孙海平,随后便成为孙海平的弟子,并在日后的训练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天赋成就大业。 二、伯乐: 刘翔的伯乐自然是他的师傅孙海平。年轻时的孙海平也是一名跨栏运动员,但基于当时的训练技术方法,孙海平并没有获得成功的事业。然而对于田径、跨栏的热爱,孙海平潜心研究跨栏项目的技术并与时俱进。在遇到刘翔后,他认为这就是他要找的宝玉,而且他投入了非一般教练的心血来打造这颗宝石。除了科学的、领先的、独特的训练方法,孙海平对于刘翔的身体特点、心理、技术等方面也是了如指掌,正因为他如此了解自己的徒弟,才能因人而异打造这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田径瑰宝。 三、勤奋: 也许像刘翔这样的天才这个世界还能找出好多,但独独只有刘翔成为了王冠上宝石,这绝非偶然。刘翔的勤奋也是他成功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几年如一日的枯燥训练,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忍受得了的。技术训练、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等,这是刘翔每天的功课;跑道、栏架、杠铃等等,是刘翔每天面对的东西;宿舍、训练馆、食堂,是刘翔每天必经之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在这样的循环中消逝,英雄也在这样的轮回中诞生。 四、心理: 当你站在起跑线上,你的心跳每分钟几下?很多人都有过参加运动会的经历,即使再小的比赛,当你作为一名运动员站在起跑线上的时候,紧张的情绪自然而然就会找到你。在体育选材里,运动员一般可以分为训练型人才和比赛型人才。训练型指的是训练的时候成绩会相当出色,然而到比赛的时候却会发挥失常。而比赛型的运动员则相反,他们在大型比赛的时候反而比训练时表现得更加出色。刘翔也许倾向于后一类。任何紧张的情绪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完美发挥自己的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无疑刘翔在这一点上目前为止表现得相当完美。 五、经验: 大阪田径世锦赛很多中国田径运动员发挥失常,甚至因为赛场、赛事安排等其他非竞技因素最终没有获得理想名次。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在总结时也提到过这一教训:很多运动员没有出国参赛的经历,他们在国外的生存能力甚至为零,这样的条件又怎么能为比赛创造好的平台呢。刘翔的成功除了以上四点,长期在国外比赛积累的经验不能忽视。正是在这样大小比赛中,飞人同样建立了自己的信心,为以后的成绩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刘翔的个人简历,和获得的荣誉,详细点好。谢谢!

刘翔(Liu Xiang)是中国田径(110米跨栏)一级运动员。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以12.91秒的成绩平了保持11年之久的世界纪录;2009年12月11日,在东亚运动会田径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13秒66的成绩轻松夺得冠军,成就“三冠王”。2011年刘翔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11年4月初,教练孙海平表示刘翔的起跑技术已经从原先的8步改为7步上栏,他还明确表示在5月15日举行的国际田联黄金大奖赛上海站比赛中,刘翔将会启用这一新技术。

中文名: 刘翔

别名: 翔飞人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83年7月13日

毕业院校: 华东师范大学

身高: 189厘米

体重: 87kg

运动项目: 田径110米栏运动员

所属运动队: 中国国家田径队

专业特点: 起跑反应快,栏间节奏好

重要事件: 雅典奥运会12秒91打破奥运会纪录

2008年奥运会因伤退赛

教练: 孙海平

父亲: 刘学根

喜欢的地方: 因弗内斯,马斯喀特,巴塔哥尼亚

★1996年 进入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 ★2000年 10月20日 智利,圣地亚哥,第八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第四名,13秒87 11月,法国里昂室内田径大奖赛,第三名 ★2001年 5 月6 日 上海,全国田径锦标赛暨系列大奖赛,第一名,13秒32 5 月24日 日本大阪东亚运动会,第一名,13秒42 8 月28日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13秒33,大运会中国首枚田径金牌,刘翔本人所拿《刘翔的跨越》(12张)到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11月19日 第九届全运会,冠军,13秒36 ★2002年 2 月6 日 斯德哥尔摩国际室内田径赛,60米栏,第二名,7秒61 6 月10日 全国田径锦标赛暨亚运会选拔赛,第一名,13秒76 7 月2 日 瑞士洛桑国际田联大奖赛,第二名,13秒12,刷新了保持了24年之久的110米栏世界青年纪录,同时打破亚洲纪录 8 月 第14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冠军,13秒56 10月 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冠军,13秒27 10月 全国冠军赛,冠军,13秒50 10月9 日 釜山亚运会,冠军,13秒27 ★2003年 3 月16日英国伯明翰第9届国际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栏,第三名,7秒52,打破亚洲室内纪录,成为参加本次比赛唯一获得奖牌的亚洲选手,实现中国男选手在该项赛事18年来奖牌“零”的突破 6月底 奥斯陆,国际田联黄金联赛,第五名,13秒51 7 月4日 国际田联黄金联赛巴黎站,第七名,13秒45 7 月7日 国际田联黄金联赛萨格勒布站,第二名,13秒22 7 月11日 国际田联黄金联赛罗马站,第二名,13秒20 7 月14日 英国,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第六名,13秒75 8 月30日 巴黎世界田径锦标赛,第三名,13秒23 9 月5 日 国际田联黄金联赛布鲁塞尔站,第二名,13秒19 9 月13日 蒙特卡洛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决赛,第四名,13秒27 10月 长沙,第五届全国城运会,冠军,13秒31 ★2004年 2 月14日 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60米栏,冠军,7秒51,平亚洲纪录 2 月28日 法国,国际室内田径赛60米栏,第一名,7秒51 3 月6 日 布达佩斯,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60米栏,亚军,7秒43,破该项目亚 刘翔照片

洲室内纪录 4 月 南宁大奖赛,冠军,13秒20 5 月8 日 大阪,田径大奖赛,冠军,13秒06,击败世锦赛三冠王阿兰·约翰逊,打破2002年创造的13秒12的亚洲纪录 5 月23日 石家庄,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第一名,13秒40 6月26日,法国里尔,国际田联大奖赛,13秒41,冠军 6 月29日 国际田联大奖赛萨格勒布站,第一名,13秒25 7 月2 日 国际田联大奖赛罗马站,第二名,13秒11 8 月1 日 天津,全国田径赛,第一名,13秒06 8 月24日 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13秒27,小组第一 8 月25日 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小组决赛,13秒26,小组第一 8 月26日 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半决赛,13秒18,小组第二 8 月27日 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冠军,12秒91,平由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1993年创造的世界纪录,打破12秒95的奥运会纪录。这枚金牌是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田径金牌。 ★2005年 3月1日,天津,亚洲田径公开赛暨中日田径对抗赛天津,7秒50,冠军 3 月2 日 天津,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栏,7秒81,冠军 4 月16日 江西宜春,全国田径特许赛,男子110米栏,13秒59,冠军 4 月24日 广东中山,全国田径大奖赛,男子110米栏,13秒23,冠军 5 月7 日 日本大阪,国际田联大奖赛,男子110米栏,13秒12,冠军 6 月5 日 美国,普雷方丹田径精英赛,男子110米栏,13秒06,冠军 刘翔在比赛中

6 月12日 美国,锐步田径大奖赛,男子110米栏,13秒11,第三 6 月20日 石家庄,十运会预赛,男子110米栏,13秒21,冠军 7 月1 日 法国,黄金联赛巴黎站,男子110米栏,13秒06,第三 7 月5 日 瑞士洛桑,国际田联大奖赛,男子110米栏,13秒05,冠军 7 月8 日 罗马,国际田联黄金联赛第二站 男子110米栏,13秒24,亚军 8 月12日 芬兰赫尔辛基,世锦赛,男子110米栏,13秒08,亚军,创造了中国男选手在田径世锦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8 月19日 黄金联赛苏黎世站,男子110米栏,13秒12,亚军 9月2日,韩国仁川,第16届亚洲田径锦标赛,13秒30,夺冠。 9 月17日 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男子110米栏,13秒05,冠军 9 月19日 国际田联横滨全明星赛,男子110米栏,13秒08,冠军 10月20日 十运会比赛决赛,男子110米栏,13秒10,冠军 10月22日 十运会比赛决赛,男子4×100米接力,上海队跑出了39秒65的成绩,亚军 11月2 日 东亚运动会,男子110米栏,13秒21,冠军 ★2006年 5 月6 日 日本,国际田联大阪田径大奖赛,男子110米栏,13秒22,冠军 5 月29日 美国,尤金田径精英赛,男子110米栏,13秒21,冠军 7 月9 日 法国巴黎,国际田联黄金联赛,男子110米栏,13秒19,第四 7 月12日 瑞士洛桑,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12秒88,冠军,打 刘翔比赛中照片

破沉睡13年之久、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创造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北京时间2008年6月13日凌晨消息,21岁的古巴小将罗伯斯在捷克俄斯特拉发田径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跑出了12秒87,打破了刘翔2年前创造的12秒88原世界纪录,刘翔原世界纪录是2006年在瑞士洛桑大奖赛创造的。 8 月7 日 2006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110米栏决赛,男子110米栏,13秒30,冠军 9 月9 日,斯图加特,第四届国际田联世界田径总决赛,12秒93,冠军 9 月17日 雅典,第10届国际田联世界杯,13秒03,亚军 9 月23日 中国上海,田径黄金大奖赛,13秒07,冠军 9月28日,在刚刚结束的韩国大邱国际明星赛中,中国飞人刘翔以13秒14夺得冠军。 12月12日 卡塔尔多哈,第15届亚运会,13秒15,冠军(破亚运会纪录) ★2007年 2 月3 日 斯图加特国际室内赛 7.45秒 亚军 德国斯图加特 2 月6 日 杜塞尔多夫国际室内赛 7.53秒 冠军 德国杜塞尔多夫 2 月11日 卡尔斯鲁厄国际室内赛 7.42秒 冠军 德国卡尔斯鲁厄 5 月5 日 大阪国际田联大奖赛 13.14秒 冠军 日本大阪 6 月2 日 纽约锐步大奖赛 12.92秒 冠军 美国纽约 6 月10日 尤金国际田联大奖赛 13.23秒 冠军 美国尤金 7 月6 日 国际田联黄金联赛 13秒15 第三名 巴黎 7 月11日 国际田联田径大奖赛 13秒01 冠军 洛桑 7 月16日 国际田联田径大奖赛 13秒23 冠军 谢菲尔德 8 月29日 日本大坂世锦赛男子110米栏预赛 13秒36小组第一 8 月30日 日本大坂世锦赛男子110米栏半决赛 13秒25小组第二 8 月31日 日本大坂世锦赛男子110米栏决赛 12秒95冠军 成为集世界纪录,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于一身的男子110米栏大满贯得主 9月29日上海国际田联黄金大奖赛,在松江大学城运动场。以13.21得第三名 10月3日下午4点16分,2007年韩国大邱国际田径赛结束了男子110米栏的争夺,我国选手刘翔以的13秒20成绩获得冠军,并结束了他今年所有的正式比赛。 ★2008年 3月9日 西班牙瓦伦西亚 第12届室内世界田径锦标赛 60米栏决赛,刘翔以7秒46夺得冠军。 5月10日,大阪国际田径大奖赛男子110米栏在长居体育场进行。中国飞人刘翔以13秒19的成绩如愿摘金,在大阪大奖赛上夺得五连冠,同时7次在日本出战继续保持全胜的傲人纪录。 刘翔跨栏

5月24日,“好运北京”2008中国田径公开赛中在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13秒18的成绩获得金牌。 8月18日上午,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右脚跟腱伤复发中途退出奥运会比赛。 ★2009 9月20日晚22时,上海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结束了男子110米栏决赛,美国选手特拉梅尔以13秒15获得冠军,中国选手 刘翔也跑出了13秒15,但通过电子仪器辨别,特拉梅尔有效部位先过终点,刘翔屈居亚军。 10月25日晚20时,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刘翔以13秒34的成绩轻松卫冕,从而成为在全运会历史上男子110米栏比赛中完成三连冠的第一人。 11月12日22:00左右,在第十八届亚洲锦标赛(110米栏)决赛。在经过两枪后,成功在第三枪起跑。最终 中国选手刘翔以13:50的成绩位居冠军。成为亚锦赛史上第一位三冠王,中国选手史冬鹏位居第二。 12月11日下午3时22分,2009年东亚运动会结束了男子110米栏决赛争夺,我国选手刘翔轻松地以的13秒66的成绩获得第一,实现三连冠,赢得了他复出之后的第三项赛事冠军。 ★2010 3月14日23点25分,2010年室内世锦赛60米栏决赛 刘翔以7秒65的成绩名列第7 2010年5月23日21点40分,2010年钻石联赛上海大奖赛110米栏决赛中,以13秒40获得第三名。 2010年11月24日20点,第16届亚运会上以13秒09夺冠。 ★2011 2011年02月12日5点,2011年欧洲田联室内许可赛系列站-杜塞尔多夫站,刘翔以7秒60的成绩斩获季军 2011年02月14日1点,2011年欧洲田联室内许可赛系列站-卡尔斯鲁厄站男子60米栏决赛中,以7秒55取得季军。

刘翔是怎么训练的啊

“刘翔不是拔苗助长出来的,我只是比别人节省了一些时间。”坐在上海莘庄田径场边的木质长板凳上,孙海平说着刘翔,说着这个世界上飞得最快的跨栏选手,缘何拥有如今的成就。这条长板凳已陪伴了他近二十年,二十年的教练生涯里,孙海平遍尝了失败与成功的滋味,收集了无数教训,把它们提炼成经验,运用到刘翔身上,直至他跑出奥运会金牌,跑到12秒88。

孙海平记得,2005年春,全中国还在回味刘翔奥运夺冠的喜悦,某大学的教授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

孙海平指导,您好!……按照一般的规律,一个运动员成才需要6—8年的时间,而刘翔仅用了5年多一点的时间,就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是不是拔苗助长?

只有真正的热爱与珍惜,才会生出担忧。孙海平感怀于这一纸虑言与关爱,将自己在刘翔身上获得成功的奥秘几乎倾囊相授。

速度,不是在跑道上跑出来的

“我们练的就是跨栏,所有的训练都要按照跨栏的特性来展开。而这个项目的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孙海平娓娓道来,“在我看来,跨栏,实际上就是带障碍的短跑。只有认识、理解了这个特性,才能选择对练习这个项目的人来说最好的训练方式。”孙海平对刘翔的训练就是以“过障碍短跑”为中心展开的。

跨栏类似短跑,是田径直道项目的一种,所以追求速度是首要的。“但是速度不是在跑道上跑出来。”孙海平肯定地说。多少年来,多少运动员在跑道上一遍一遍地刻苦冲刺,与煤渣和塑胶颗粒较劲,可实际上中国人的短跑并没有太明显的进步。“我本人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孙海平苦恼地笑了笑,“那时候一天要练四堂课,教练让我跑10次100米我能完成,让我跑100次甚至200次也能跑下来,但是这种训练已经完全是机械和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能够发挥和调动自己最大能力的训练了。就像卓别林在电影《摩登时代》里演的流水线作业工人一样,永远是机械和麻木地重复完成同样的动作,毫无质量可言。”

“有的时候,一些运动员因为伤病不能进行跑的练习,教练员很着急,我就对他们说:‘没关系,只要你把其它那些东西练好了,等伤一好,穿上钉鞋照样能跑得很快。’”孙海平所指的“其他那些东西”其实就是专项能力,通俗地说也就是身体素质。“速度快只是一个结果,很大的因素是取决于你是如何进行训练的那个过程,看你专门速度和专门力量是怎么训练的。”

在刘翔进行训练时,孙海平并不只是一个旁观者或发号施令者,人们时常会看到,孙海平或推或举或拉或摁着刘翔的身体,几个动作下来师徒俩人都累得气喘吁吁。“往往一个动作,你给它施加一定压力,并要求它能够快速反弹,这对我们跑的项目在提高步频和动作幅度方面有极大的帮助。我在刘翔模拟过栏动作的最后瞬间,手上加一点适当的阻力,刘翔在肌肉收缩过程中的被动肌肉会转化入主动用力,去抵抗我的阻力,这样一来肌肉就得到了弹性训练。刘翔的动作幅度很大,而且还能快速地收回,这就提高了步频,速度就这样被提炼出来了。”所以,孙海平身边就需要帮手,盛越铭和新上任的曹靖都是上海田径队跨栏组里的助理教练。随着刘翔的日渐成熟,力量也随之见长,对抗阻力的能力和刚进队时已不可同日而语,老孙一个人的力量只够扳一个刘翔的身体了,至于其他小队员的日常训练,还要靠助手们的辅助。

离开跑道也能创造惊世的速度,原本是孙海平脑海中的理论,而现实却给了他证明的机会。刘翔今年初因脚踝受伤停跑七十天,这七十天里孙海平不慌不忙,静静地调整计划,乘机将专项素质训练全面铺开,不断加强。一直练到刘翔的身体结结实实壮了一圈,力量大得憋不住想冲出去与人比赛。不上跑道七十天,产生的结果竟然还可以是新世界纪录的降临,如此也不得不回味老孙的那句话:速度,的确不是在跑道上跑出来那么简单。

力量训练带动技术的革命

体育运动训练素来讲求刻苦拼搏,越苦越是运动精神高尚的表现,但在今天的孙海平看来,这种追求不但盲目,而且有时甚至达不到提高的预期效果。

“我当年还是运动员的时候,训练起来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队里可是出了名的。”说起自己当运动员的日子,老孙有些腼腆地笑了,“一般一天练三四堂课,一个星期要练二十多堂。自己有时候还觉得不够,周日别人休息的时候我再加练。练得最不要命的时候,右边大腿肌肉拉伤连骨膜都拉下来了,左脚踝还有疲劳性骨折。可是即使这么刻苦,成绩还是上不去,而且不升反降,越练越差。”

因为自己亲自走了这一段弯路,当上教练后的孙海平也认识到了盲目苦练的反作用。刘翔成功后,很多教练都慕名而来向孙海平求教,不同项目甚至非田径项目的运动队都纷至沓来讨教经验。在太多人的要求下,孙海平也愿意总结、与人分享。他说,道理很简单,所有的训练手段都离不开两个字:专项。

“我们练的是短跨,不是中长跑,整天在跑道上跑圈根本与短距离项目的要求背道而驰了。”孙海平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人体的肌肉在不同强度的训练状态下会走向两种不同的类型。一般来说,人体的肌肉分为快肌和慢肌这两种类型,也就是医学上讲的白肌和红肌。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亚型肌,就是处于两者之间的一种肌肉。这部分肌肉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就在于如何去训练它。如果对它加以快速力量的训练,它就会向快肌方面转化;反之,如果进行一些低负荷或耐力训练,它会慢慢向慢肌方面靠。“像我以前这样整天疲劳训练,不仅练不出我们短跨项目需要的快肌,而且还会给训练造成很大的负效应,因为你不光要把原有的快肌练上去,还要花很大的力量把已经转向慢肌的那部分肌肉再练回来,否则这部分肌肉就变成了阻力。”缘于这一层认识,在对刘翔的训练安排上,孙海平更追求质量和强度,也因此,刘翔的训练才会像我们如今所见的,比一般运动员都要精简些,训练时间也相对较短很多。

可以说,刘翔现在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都是在为110米栏服务,但是在孙海平发现神经系统与肌肉的微妙关系前,刘翔的身体还没有达到如今的这种协调程度。“以前我们看国外运动员觉得他们一个个都牛壮牛壮的,就感觉我们自己的运动员力量水平太差,所以拼命加强力量训练。但是以前只知道练下肢,以为跑步就是要练腿,结果我们的短跑运动员都只会‘坐着跑’,用力都在下半身。后来才慢慢发现处于人体二分之一截点的腰髋部位才是跑动中带动人体最主要的力量源。”

然而,运动训练并不如人们想象中就只有跑跑跳跳那样简单,虽然发现了以髋部作为发动机对短跑最佳,但光练身体一处的结果却更为怪异。“有一段时间,刘翔因为腰胯力量太强,其他部位就显得较弱,结果过栏的时候还要靠手臂的大幅摆动来协调身体的平衡。那种动作不但难看,而且浪费了很多力气,对速度影响很大。”为了纠正刘翔的姿势,孙海平在调整力量训练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并且以此为契机,发现了运动训练中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多因素训练法。“前些年对陈雁浩的训练,虽然也注重髋部力量,但各块肌肉都是分开练,各练各的,等到全身肌肉都练结实了,还得花时间把它们再协调起来用力,这又得花很多时间。而且单因素的训练,力量就是力量、速度就是速度,最后造成的结果是大脑皮层的兴奋点都是单一和局部的,没有联系性。现在,我提出一个概念叫‘高效率的全面训练’,或者叫‘多因素训练法’。就是说,一个简单的练习动作,既练力量又能练速度,训练刺激也不是集中在单一的点上,而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一群或者一片兴奋区域,这不但提高了训练效率,而且可以避免疲劳过深。过去仅靠单因素比赛的运动员,一旦状态不佳,成绩马上一落千丈。但‘多因素’就可以用其他方面的好状态来弥补,让运动员始终保持在较为兴奋的状态下比赛或者训练。”现在,刘翔的过栏技术不仅是世界一流,而且技术动作的协调性也在当今栏坛受众人称道。“过去,刘翔过一个栏大概需要0.36秒左右,现在身体力量均衡,技术动作改进后,缩短到只需0.33秒,十个栏可就是0.3秒,这在短跨项目上简直不得了啊!”而这正是神经系统与肌肉协调用力下的效果。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来概括这种训练思想,孙教练认为这是一种遵循人体规律,围绕“神经系统”做文章的训练法。“神经系统训练法”不仅给国内短跨技术带来了一场革命,更缩短了运动员培养成材的周期。“以前一直推崇的‘超量恢复’是一种比较冒险的提高成绩的训练手段。”孙海平说到起劲处,伸出手指在木凳上用指甲划曲线图,“这种方法需要运动员经过大强度训练进入严重的疲劳状态,然后花大量时间进行调整,这样当身体状态重新走上高潮时,会比之前有所提高,就好比触底反弹。”但是这种方法在过去采用过程中也遇到过运动员疲劳过度,调整不当,从此一蹶不振的情况。并且要想重新走上一个波峰,调整的时间往往比训练还要长,“这样太浪费时间了!”孙海平说,“我现在就是要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所以我们对‘超量恢复’进行了改良,采用一种叫‘特意刺激法’的训练方法。”两种训练法,基本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是疲劳和调整都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如果起平线以10为基数,‘超量恢复’的最高潮是15,低潮是5的话,那么‘特意刺激’可能高就是12、13,低也就7或者8,这样在疲劳后的恢复调整就不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不用冒一蹶不振的风险。

“我在给那位教授写的回信中就讲道,对刘翔的训练讲求的就是效率,时间虽短但强度很高,所以高绩效的训练正是他快速成材的关键。”

奥运会还剩最后加工

“现在刘翔身体这座‘大楼’的钢结构已经搭好了,混凝土也浇好了,奥运会前我们只需要‘装修’一下就可以交付完工了。”孙海平轻松地开着玩笑,此刻的他和刘翔完全应该是轻松惬意的。还剩一块亚运会的金牌,今年的整个赛季就将圆满落幕,年初受伤的种种担忧现在都已被创造新世界纪录的愉悦所代替,而最后一场亚运会比赛在孙海平看来还不及国内比赛的强度大,金牌早已被刘翔预定掉了。

但是由于这一年中的大起大落,刘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是否会有如此好的状态成了人们讨论最热烈的话题。“要刘翔在奥运会上破世界纪录确实有点要求过头了,但别以为刘翔今年破掉世界纪录就算走到头了,他其实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上升空间还很大。”

今年夏天,孙海平在刘翔打破世界纪录后曾说过:“刘翔的平台已经从雅典奥运会阶段的13秒10上升到了13秒。”现在对老孙来说,维持13秒的水平并且在这个新平台上寻求突破就是他当下的任务。“其实我还有很多训练手段没有完全用上。”孙海平的话语有所保留,“很多新的训练手段都还没在刘翔身上试验过,效果是好是坏也还不知道。但是理论上应该是有帮助的,放到实际操作中就需要时间来寻找协调和平衡。”老孙打了个比方,刘翔在进行力量训练做深蹲练习时,可以轻松举起180斤的负重,以教练的眼光就可以判定,刘翔的能力绝不止这些,但孙海平明知道徒弟有完成负重190到200斤的能力,但是为了保护刘翔不受伤,老孙从来不让他去冲击身体的极限。“如果奥运会备战的时候把力量训练提一提,让他冲上190、200斤,那么刘翔的极限力量还能往上再涨一块。这一块就是还没挖掘出来的宝藏。”

而因为受伤停跑70天,刘翔将专项素质提高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相比之下,他在专项训练上花的时间就要少很多。“专项训练也是一段有潜力的空间。”孙海平解释道,“现在刘翔的训练水平就好比有一只手在上面提拉,光有专项素质的提拉毕竟有点费劲。这个时候,如果下面还有一只手托他一把,那两只手都用力的情况下,提升速度可就大不一样了。”孙海平认为,专项训练就是那只需要在下面托举一把的手。“明年开始,我就计划加强他的专项训练。现在一周只有一到两次,明年我要适当增多,增加到两堂课。如此一来,把专项素质和专项训练结合起来,使两者保持同步前进。其实我们训练的规律也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的,是一个螺旋型上升的过程。同时,随着刘翔日渐长大,到奥运会那一年就是25、6岁了,身体力量的渐长和身体能力的逐步完善又将把他带上一个竞技水平的高峰。”

“到时候,刘翔可就是一座全新的高楼大厦了!”孙海平又笑了,这个和蔼的中年男人虽然常有心事写在脸上,但对自己从事的运动训练事业,他总有足够的信心让自己舒展眉头。

〔秘籍〕快慢肌转化

人体的肌肉有400-600块,用以身体运动的有二百多块。虽然这些肌肉单从表现上看,大致相同,实际上,它们的区别是很大的。早在十七世纪中叶,便有人发现兔子的骨骼肌有些颜色较红,有些颜色较白,而且发现肌肉的颜色与运动能力有联系。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人类首次用电刺激法证明颜色较红的肌肉收缩慢而持久,颜色较白的肌肉收缩快但易疲劳,并提出将骨骼肌肌纤维划分为两种类型:红肌和白肌。以后,不断有人从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化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动物骨骼肌肌纤维的结构、机能及代谢特征进行全面和深刻的了解,表现颜色较红的肌纤维不一定收缩慢,但一致公认,根据肌纤维的收缩机能,将肌纤维分为"慢肌"和"快肌"还是比较合适的。1976年,国际著名生理解剖学者Costill较系统地研究了田径不同项目运动员腓肠肌纤维的百分组成,发现优秀的短跑运动员快肌纤维约占70%,而优秀的长跑运动员恰恰相反,慢肌纤维约占70%;而中跑运动员介乎二者之间。其后又有学者在股外肌检测中也获得了相同的结果。由此,速度及耐力运动员腿肌中何种肌纤维占优势,成为这名运动员获取优异成绩的先决条件之一。

孙海平所指的亚型肌介乎快肌与慢肌之间。在训练中,他发现如果对亚型肌加以快速力量训练,它就会转化成快肌;反之,如果进行低负荷或耐力训练,它会向慢肌转化,这种转化对于刘翔的跨栏而言是起负面作用的。

每一双鞋,都讲述着一段主人的故事。

在记者10月31日前往俄勒冈州比沃顿市耐克总部,直击耐克为刘翔设计跑鞋的全过程前,今年第九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恰好刊发了“为什么每一双鞋都讲述了一个故事”的特写文章。《国家地理》杂志的主编克里斯·约翰斯,在刊首语中深情地回忆了他目睹史蒂夫·普雷方丹,耐克的第一位签约运动员,比赛冲刺历史性照片的感受,“我仿佛也听见了全场观众都在喊,‘普雷,普雷!’”约翰斯对于普雷方丹感情如此深厚,一方面是普雷方丹一瞬间的冲刺,创造了美国三英里跑的全国纪录,一方面因为他和普雷方丹的家乡就相距160公里,第三方面就是普雷方丹1975年辞世的时候,年仅24岁,原因是训练的时候遭遇车祸……

《国家地理》特写文章的开篇语是,“每一双鞋都讲述了主人公的生存状态、性别、民族、种族、宗教、职业和政治。”而耐克为中国田径项目的旗手——刘翔,设计的跑鞋,则讲述了属于他的故事。

耐克就是以生产跑鞋起家的,创始人菲尔·奈特年轻时就是位不错的中长跑选手,因此耐克对于田径运动员有特殊的感情。早在2002年,耐克就看出了他的潜力并与之签约。耐克和刘翔合作的第一步,是为他提供耐克最新的跑鞋样本,在刘翔使用过程中逐步改进,直到完成个性化设计。从2002年到现在,刘翔的跑鞋已经走过了6个版本,第六款就是刘翔即将在多哈亚运会上展示的全新跑鞋。

从样式上看,所有的跑鞋都很相似,无非就是流线型设计,长得貌似跑车,但是真正内涵只有运动员自己最清楚。

耐克公司的第一位运动鞋设计师,比尔·鲍尔曼,也是耐克公司的两位创建人之一。他的本行是俄勒冈大学的田径教练,把自己的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帮助球员不断超越上,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设计跑鞋。为了寻找跑鞋的粘胶和溶剂,鲍尔曼长时间泡在实验室,学生也总能闻到鲍尔曼身上那股焦油的味道。

耐克现在的运动鞋设计过程,早已不是刀耕火种的阶段。耐克服务签约运动员的第一步,是先把运动员请到耐克总部的实验室。一台八个分镜头、十个动力感应器的相机,会把运动员的双脚数据全部检测出来,包括左右脚的长度、宽度、足根的宽度、足弓的高度、大脚趾和小脚趾的角度等等,至此实现量脚做鞋的准备工作。每年五月底,在俄勒冈都要举行尤金田径精英赛,这也正是耐克签约运动员走进耐克实验室的时候。今年尤金精英赛在5月28日举行,刘翔以13秒21夺冠之后,5月29日就在耐克的实验室呆了一天,完成了最新款跑鞋的测试任务。

身为NIKE品牌创新部总监的迈克尔·唐仲 (Michael Donaghu)也是主要负责08年奥运会NIKE鞋类产品研发工作的总指挥。唐仲本身就是运动员出身,在达特茅斯学院上大学期间,1987年和1988年两次入选NCAA常青藤联盟中长跑最佳阵容,加盟耐克公司后,研发出多项美国专利技术。耐克公司还有许多比唐仲水平更高的运动员,比如美国八十年代的长跑巨星阿尔伯托·萨拉扎尔,他退役后就在耐克公司主管行销。因此,在耐克公司内部的运动会上出现许多接近世界纪录的成绩,一点也不奇怪。

在掌握了刘翔脚部基本数据之后,唐仲多纳休所领导的科研小组还要仔细分析刘翔的比赛录像,分析刘翔的每一个技术特点,表现在刘翔跑鞋上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刘翔跑鞋鞋板比同类跑鞋更轻、更硬,同时鞋钉的位置也是根据刘翔跨栏的落地习惯和脚掌落地点而量身打造的。在最坚硬的鞋板下面,耐克为刘翔跑鞋仅仅安排了10颗鞋钉,有效地减少了阻力,而刘翔的竞争对手,阿兰·约翰逊的跑鞋,鞋钉比刘翔多。在鞋面的选择上,刘翔跑鞋一直使用的是人造革,考虑到亚运会时多哈干热的天气,耐克为刘翔跑鞋安排了纤维网面,加大了透气性。完成了鞋底、鞋板、鞋面关键化的设计,余下的就是跑鞋个性化的处理。刘翔喜欢鞋面上安放有一条粘贴带,一方面有助于脚面的固定,另一方面是刘翔在赛前心理上做好准备的一种标志:“拉紧粘贴带,我准备好了!” 在刘翔跑鞋设计过程中,粘贴带的位置改动的次数最多,目的就是为了刘翔穿着舒适。另外,由于刘翔的跟腱受过伤,刘翔跑鞋的鞋根也进行了极富针对性的特殊处理。

出现在多哈亚运会上的刘翔跑鞋,将以红色作为主色调,鞋前掌配以银色,闪闪发光。在鞋帮上,刘翔跑鞋还将出现中国地图、长城和刘翔专用徽记的图案,从而讲述完整的刘翔故事。

当然,刘翔跑鞋上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要得到刘翔自己的认可。耐克为了完成刘翔跑鞋的设计工作,专门在耐克中国公司的上海总部,指定了项目协调人,时刻躬听刘翔的意见。耐克的哲学就是,“帮助刘翔用最好的装备去赢。”

在刘翔跑鞋的研发费用问题上,多纳休守口如瓶。但是在1994年美国著名记者唐纳德·凯茨撰写的披露耐克公司成长过程的《JUST DO IT》一书中透露,耐克在产品研发和测试工作中,12周的总花费是2260万美元,相当于耐克每周在研发费用是200万美元。如今时光飞逝12年,市场竞争必将极大地提升了耐克的研发费用。

普雷方丹有一句名言,“许多人跑步是在比试谁跑得最快,而我跑步是在比试谁具备万丈雄心。别人问我为什么选择跑步,我通常都会这么说。”这句名言用在刘翔身上,也非常贴切,因为刘翔下一个展示他万丈雄心的地点在多哈。这句名言用在耐克身上同样贴切,至于什么样的雄心,大家都知道了。

参考资料:

巅峰期的刘翔如果跑100米,能进10秒吗?

刘翔在男子110米栏项目的职业生涯时期,在参加国际比赛中,获得36次冠军,6次亚军,第3名3次。刘翔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冠军占75%,进入前3名占93%,是世界田径 历史 上名将之一,至今在男子110米栏项目上,没人取得刘翔战绩。

田径项目中,男子100米与男子110米栏之间的全程跑技术有很大的区别。100米项目的全程跑技术:起跑以后的加速跑阶段30米左右;途中跑阶段50米左右;冲刺跑阶段20米左右。男子110米栏的全程技术:起跑以后加速跑阶段13.72米;跨栏与栏间跑阶段82.26米;冲刺跑阶段14.02米。

短跑百米起动加速,逐渐过渡到正常步频与步幅的途中跑阶段,也是达到了速度最快,冲刺跑阶段是保持步频与步幅和最大的速度。男子110米起动加速节奏性强达到准确步数,跨第一栏位置阶段,跨栏时身体前倾摆动腿抬膝过栏着地,起跨腿同时蹬地经过体侧向前提拉过栏,用三步节奏跑9.14米的栏间距离跑,和最后14.02米冲刺阶段。

短跑与短跨的训练,途中跑技术动作训练不同,肌肉力量训练相同,专项肌肉力量训练有所不同,跳跃训练相同,专项肌肉力量有所不同,体能训练有所不同,跑的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相同,全程跑训练不同......关键是全程的技术动作。

短跑运动员苏炳添经过十几年的训练,百米全程跑的技术动作达到的自动化程度,成为世界短跑名将。世界男子110米栏名将刘翔也是经过十几年的训练,110米栏技术到了自动化程度。所以他们在跑100米全程3个阶段技术节奏完全不同的。

刘翔在平时训练时,练速度和速度耐力时,教练是用手计时,跑100米距离是不用蹲距式起跑器的抬腿跑,训练手计时的成绩和正式比赛的电动计时要加0.24秒,还要加上听发令枪声的反应时,在就是起跑以后加速跑的技术水平(起跑以后加速跑阶段是关键技术)世界短跑名将和短跑运动员的差距很大。刘翔是世界110米栏名将,他与世界短跑名将在正式发令跑全程中,无论是在关键的第一阶段和途中跑的第二阶段的技术与节奏都有较大差距。如果让世界短跑名将跑110栏,我们马上就想到,多数是跳栏或者是忽快忽慢的节奏,差距是巨大的。

我们用和刘翔同期国际比赛的名将,他们100米成绩能跑进10秒吗?倒如:美国男子110米栏名将梅里特最好成绩12.80秒;古巴名将罗伯斯最好成绩12.87秒;中国名将刘翔最好成绩12.88秒。用他们巅峰期110米栏成绩标准,评估他们100米成绩。美国名将梅里特110米栏获得12.80秒。国际田联人士认为梅里特100米可以突破10秒,(9.99秒);古巴名将罗伯斯的百米成绩在10.10秒左右;刘翔在110米栏的技术上.栏间节奏上占有优势,刘翔的百米速度不如梅里特和罗伯特,在他们在训练过程中,是有训练各种数据指标(其中100~110米成绩数据),刘翔的100米成绩在10.12左右。刘翔在运动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正式比赛能够跑进10秒,就出现不了短跑名将张培萌跑到10秒大关突破国家纪录(电计时),和后面突破百米纪录的苏炳添,突破了我国男子100米10秒大关获得9.99秒的成绩。同是田径项目,一个短跑,一个短跨,它们之间的全程跑技术,有着不同的差别,短跑运动员跨110米栏,没有任何速度优势,因为项目的技术动作差别太大,同样跑100米与110米栏的全程节奏差别很大。

巅峰期刘翔100米肯定也进不了10秒。2006年刘翔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跑到了12秒88。这个成绩在110米兰来说确实很惊人了。有网友觉得110米栏比100米长10米,还要跨栏。如果跑百米也应该很快。

当然刘翔的百米速度与一般选手比还是不错的,但是与顶尖的百米运动员还是相差很多。 按照刘翔最快记录为12.88秒,那么每秒可以跑8.54米,100米需要11.7秒。并且刘翔之所以成绩出色,就是因为他的攻栏技术超强,损失的速度很小。也就是说,刘翔110米栏的速度与他的平跑速度差距比别的选手要小的多。所以11.7秒即便减去攻栏对速度的损失,刘翔也很难跑进10秒。

就像日本的接力,他们没有绝对出色的顶级百米选手,但是他们的接棒技术极其优秀,不损失速度在接棒环节,所以接力成绩很好。

刘翔没有正式的百米参赛记录,不过参加过2005年十运会百米接力,跑上海队最后一棒。当时接棒时上海队与广西队几乎并驾齐驱,但是广西队当时的最后一棒龚伟之后迅速拉大了与刘翔差距。最终广西领先0.24秒战胜上海。刘翔与龚伟的差距也就在这0.24秒左右。而龚伟十运会百米夺冠成绩为10秒24。所以刘翔100米成绩应该在10秒40多。这也与刘翔自己透漏的百米最快成绩10秒40吻合。

110米栏除了比100米多了10米的距离,最大的区别就是增加了10个1.067米的高栏。这10个栏导致这两个项目具有很大的区别。

巅峰时期的刘翔可以说是男子110米栏项目过栏技术最好的运动员,没有之一。如果你仔细观看刘翔巅峰时期的比赛画面,可以发现刘翔几乎不会蹭栏,过栏节奏非常平顺,而很多爆发力出色的黑人运动员或多或少会出现蹭栏甚至打栏的情况。蹭栏和打栏很影响运动员奔跑的节奏,从而影响跑步速度。而刘翔出色的栏间节奏和过栏技术是他立足男子110米栏项目的根本。

我记得刘翔也曾经参加过少量国内的100米比赛,2005年的南京全运会,正值巅峰时期的刘翔就代表上海队参加了男子4乘100米接力比赛,那次比赛,上海队并没有获得冠军,当时解说员就说刘翔的百米能力应该在10秒3到10秒4之间,在国内很难闯入单项决赛。

总之,刘翔是中国男子直道竞速项目的旗帜性人物,他所取得的成就后人也很难超越。这样出色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出色的栏间节奏和过栏技术,单纯的绝对速度,他并没有优势。

要知道田径项目人注目绝对就是百米飞人,就是110米栏应该算得上是比较冷门的项目,讲道理,如果刘翔百米跑的飞快,可能就不会去练110米栏。

这么多年以来,苏炳添是第一个敲开十秒大门的黄种人,付出了多少努力和艰辛,那可以去搜索一下苏炳添的训练视频,简直是残暴。

刘翔的巅峰应该是12秒88,当然也有过12秒87的成绩,只是没有算数,而110米栏主要讲究的是步伐的调整以及节奏感。

这个和百米飞人其实还是有差距的,如果说百米飞人比的是纯实力,纯爆发力,那么刘翔就是实力不错的技术流选手。

如果有小伙伴儿想去看刘翔百米的视频,记得刘翔曾经代表上海参加过全运会,并且参加过4x100米力赛,这应该是记忆中唯一刘翔跑过的百米比赛,当时并不是很快。

所以个人感觉刘翔最多也只能跑到十秒零五左右,至于能敲开十秒大门感觉还是挺难的(除非刘翔拼命训练。)可能会有机会,但是他脆弱的跟腱可能无法承受这样的负担。

刘翔根本不可能在巅峰时刻,百米跑进十秒因为能进入十秒的都是大神。

我认为不能。

之前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如果刘翔跑百米项目,能达到什么水平?我的分析是,能进入10秒10,能否破10不好说,还得看运气。

那么,现在我为什么说不能呢!

因为二者的前提不一样。

巅峰时期的刘翔,我们把时间限定为2004年到2008年之间。这期间刘翔已经集奥运会、世锦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于一身。12秒88的世界纪录保持了两年。

这个时期的刘翔100米能跑进10秒吗?显然不能。110米栏和100米是两个不同的项目,技术要求不一样。刘翔一直练习的是110米栏,没有系统训练100米项目。他要跑的话,最多也就是10秒30开外的成绩。

即使是苏炳添这样的专业百米高手,跑进10秒也是2015年后的事。更别提业余客串的刘翔了。

术业有专攻。即便是巅峰的刘翔,也不可能在100米短跑项目中,跑进10秒大关。

根据刘翔本人口述和其教练孙海平的叙述,刘翔百米最快速度在10.3-10.4秒之间,距离10秒大关十分遥远。

100米项目的影响力远超110米栏,如果刘翔可以在100米项目跑进10秒,早就被迫改项目了。要知道整个亚洲,直到1998年的伊东浩司才跑出10秒整成绩,刘翔能跑进10秒,当时至少亚洲无敌腿了。

中国人到2013年才由张倍萌跑出10秒成绩。直到2015年田径世锦赛,苏炳添才第一次跑进10秒大关。这是经过苏炳添十年勤学苦练,才有的辉煌成就。

博尔特可以拿下100、200甚至4*100米接力冠军,是因为这些项目本质上是同一个科目,然而110m栏和100m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项目。刘翔没有专攻此科目,不可能达成。

不可以,100米和110米栏虽然都是短跑项目,但是区别还是很大的。100米要求有爆发力,肌肉还要耐受力好,要求大腿肌肉纤维粗。

110栏爆发力好还要在于节奏,每个栏间的步伐要是一致的,但是人又是越跑越快的,所以控制步伐很重要,刘翔前期每个栏间步伐是八步,后期八步改成七步,如何保持步伐不乱但又能高速冲刺,刘翔天赋非常独有,不像黑人那样跑到后半程还要减速。而且据说08年刘翔闭关训练的最好成绩是10秒69,远超世界纪录,可惜被练废了,导致跟腱断裂

刘翔当年进体校开始是练跳远后来又练过1O0米跑,最后才根据自身能力及教练的推荐定型110米栏!因为刘翔的身高(1.88米)及奔跑节奏非常协调因此110栏是最适合他的项目!在孙海平教练的悉心调教下取得辉煌成就并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打破该项目世界纪录!但如果刘翔一直练的是1OO米短跑的话很可能无法取得这样傲人成绩!术有专攻!好比让愽尔特或苏炳添跑110米栏可能也无法取得比刘翔更好的成绩!

我 如果你爸不娶你妈 是不是会有你?

如果叫刘翔来跑100米,跑进10秒估计还是够呛,因为110米栏讲究的是栏间节奏和技巧,当然速度也要。而100米短跑比拼的是绝对速度,能跑进10秒的,中国这么多年也就苏炳添,我们来看看苏炳添和刘翔的比赛录像发现,苏炳添的脚步频率远远高于刘翔,分析刘翔的脚步频率,100米在10.5秒可能没问题。10秒还是不可能。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生山体育 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