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96年奥运会,陈静决胜局惨败邓亚萍,是放水了吗 (中华台北女乒教练是陈静吗)

2023-04-08 15:43:51 体育资讯 ssrunhua

长胶,生胶,颗粒胶(正胶除外)打法有致命缺陷,小球时代更明显,这就是小球时代用怪胶的选手少的原因,这也许是邓退役的原因之一。陈静作为纯粹国内培养起来的乒坛顶尖选手,从其3、4局看完全掌握对付该种胶皮的办法。这场比赛悬疑还有一点,5局开始前因某种原因终止了一会儿比赛,一说场外极端分子闹事,一说张指导与陈静有交谈,如果寻求真像可去查看原生录像,当时是实播的,后来删除了这段。还强调一点,陈邓同为张指导门生。从陈静的后续发展看,完全掌握中国式的人情事故,顺风顺水。可以一定程度上推断(不是确定)这第5局有一定的人情。至少陈静要思考打败邓的可能出现的,自己处在家乡国内的境遇,即使不思考,为这个问题分心的可能是存在的。陈静的付台不仅是其个人行为,一段时间国内尚派肖战付台为教练,加陪练加男友,即陈静此次比赛也与内地原生存在关联,不是独立的。所以这场比赛判定为放是正常的,判定为不放难找出有力的支撑,21分局分,在陈静的比赛记录里很少,至少第5局未尽全力是实在的,也让一些人解除了紧张情绪,如果比分胶着则表明态度不明确,陈静并未作费力不讨好之为。高水平比赛应该反对人情化的,但这场比赛比较特殊,最终结果符合多方要求,遏制了节外效应。陈静做出了正确和明确的状度及选择!

奥运冠军陈静祖籍哪里的

陈静,中国乒乓球运动员,1988年汉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冠军。是奥运会史上之一个乒乓球女单冠军,一位三次参加奥运会,三次都获得奖牌的乒乓球选手。1991年10月到台湾打球,1992年3月,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书并担任该大学乒乓球队总教练,并深造英文。1992年定居台湾,代表台北参加了1996和2000年奥运会。打完1996年奥运会,陈静开始在台北体育学院读硕士学位,2003年3月,成为华南师大心理学系的博士研究生,研究运动心理学。

中文名

陈静

国 籍

中国

民 族

出生地

湖北省武汉市

出生日期

1968年9月20日

身 高

170cm

体 重

60kg

运动项目

乒乓球

所属运动队

曾经的国家队队员

专业特点

左手执拍,快攻型选手

性 别

目录

她是国乒首位奥运女单冠军,巅峰离队后,再夺两枚奥运女单奖牌

乒乓球项目首次纳入奥运大家庭始于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那届奥运会,国乒队也迎来了乒坛史上之一位奥运女单冠军,她叫陈静,当年完成奥运单打冠军这份伟大成就时,她年仅20岁,年少成名天下知。

如果将陈静放到现在,能够在20岁的年纪便夺得奥运单打冠军,那陈静的名气和受重视程度,自然非同凡响,只可惜没有如果,而陈静贵为奥运单打冠军,受到的待遇也很一般,甚至有些让人看不懂。

陈静属于快攻打法的选手,18岁便进入了国家队,作为当时国乒女队的一颗新星,当时教练组并没有让陈静参加奥运赛事的想法。

或许是年轻气盛,或许是相信机会需要自己去争取这句话,当时的陈静,给教练组递上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们为什么不用年轻的选手?

其实当时教练组也在为奥运选手选拔而苦恼,陈静的小纸条,也间接解开了教练组正在纠结的难题,陈静也顺理成章的入选了奥运参赛阵容,代表国乒队出战奥运赛事。

面对争取来的奥运参赛机会,陈静打得很拼,强势打进了女单四强,当时她的对手是捷克名将赫拉霍娃,当时教练组担心陈静拿不下赫拉霍娃,而另一组半决赛对手是国乒队的李惠芬和焦志敏,焦志敏晋级决赛的概率更大,但焦志敏刚在前一年的世乒赛上输给了赫拉霍娃,若赫拉霍娃与焦志敏会是奥运女单决赛,国乒队想要拿下这枚奥运单打金牌,有很大风险。

所以当时焦志敏被要求让球给李惠芬,教练组本意是李惠芬对赫拉霍娃,胜率更大,但千算万算,没算到陈静击败了赫拉霍娃打进了决赛,按理说奥运女单冠亚军都属于国乒队了,但陈静当时却被要求让球给李惠芬,在这百思不得其解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要求下,陈静果断选择了拒绝,最终强势击败李惠芬夺得汉城奥运会女单金牌。

陈静一战,让自己成为了国乒队史上首位奥运女单冠军,莫大的殊荣,让陈静的名字,会被永远铭刻在国乒队荣誉殿堂中。

然而,汉城奥运会结束没三年,陈静便离开了国家队,于陈静而言,这自然不是她最终想要的结果,毕竟她那时才23岁,正是职业生涯更好年华,离开国家队或许有苦衷,正如当时陈静接受采访时所言:当时有很多球员离开国家队,其中原因我不好评价。

离开自然有自己的苦衷,但陈静并未放弃自己的乒乓球梦想,也并未像何智丽那般,前往日本,背负骂名。

陈静离开了国家队,前往了中华台北队打球,而在中华台北队,陈静错失了汉城奥运会后的下届奥运会,但她养精蓄锐,始终没有放下球拍,终于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玫瑰再次绽放,女单决赛上对阵邓亚萍,一度在0:2落后的情况下追平比分,打最终还是遗憾输球,屈居亚军,但这已足够伟大,毕竟此时的陈静,已经28岁了。

28岁于陈静而言,不是乒乓球职业生涯的终点,因为四年后,32岁的陈静,又参加了悉尼奥运会,而这一次,陈静又拿到了一枚奥运单打铜牌,从而在自己的乒坛职业生涯中,实现了奥运单打赛事金银铜赛事成绩。

不管是在国家队,还是代表中华台北队打球,陈静心中有的,只是乒乓球,没有任何其他的杂念,不同于何智丽的意难平,陈静退役后,依旧选择了回到大陆,成立俱乐部参加乒超联赛,继续用自己对乒乓球的热爱,去推广和发展乒乓球。

其实,当我们热爱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应该满腔热血的去做它,或许前路会有坎坷,但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与其抱怨,不如去突破,陈静就用实际行动做了一个好榜样,而何智丽用实际行动做了一个不太光彩的榜样。

88年女乒冠军陈静为什么去台湾

陈静1988年才20岁,名不见经传,是中国奥运会的第三单打。当时童玲退役以后,内定的前两号人物肯定是焦志敏和李慧芬。在那个时代(也许这个时代也不例外),组织大于一切,个人必须服从于组织安排,汉城奥运会半决赛出现的让球风波(具体请可baidu焦志敏,内有详细介绍),所以可以猜想,当决赛陈静“不服从组织安排”的赢了李慧芬之后,可想而知回到国内是要穿小鞋了,陈静可能也是心灰意冷,才选择了去台湾。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生山体育 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