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军事新闻(足协杯2019赛程时间表)凤凰网军事凤凰网军事新闻

2022-07-02 14:17:18 体育资讯 ssrunhua

凤凰网军事新闻



本文目录一览:



文/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唐驳虎

核心提要:

1.2月15日,俄罗斯宣布从俄乌边境撤军。这场持续数月的俄乌对峙,是俄罗斯“年度例行”的增兵威胁,也是一场美国编造的闹剧。局势的真相是,2015年以来,俄罗斯指责乌克兰不遵守明斯克协议,而乌克兰认为这是收复国土,美国则和欧洲配合演双簧。

2.复盘双方得失,美国通过这次危机,成功激活了北约对欧洲国家的控制权。从民意上看,拜登赢得了一场自说自话的胜利,面子上也过得去。那么,俄罗斯和普京呢?

3.双方角力仍在继续,下一轮激烈争斗已经开始。俄罗斯宣布“撤军”的同时,俄国家杜马通过承认两个“共和国”独立的决议草案。此举若最后成真,俄罗斯将在事实和法律上退出明斯克协议,必将遭到美欧的进一步制裁。

4.对俄罗斯来说,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俄罗斯与西方在乌克兰的对峙将走向“无解化”、“长期化”、“*化”,一场新冷战将到来。俄罗斯将在欧洲牵制西方的资源和力量,在全球战略博弈中吸引火力。

上周末,众多西方媒体报道称,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军方情报部门在2月11日通知德国及其他北约国家,根据*的“确切可靠情报”,俄罗斯可能最早在2月16日星期三对乌克兰发起攻势。

一时间,舆论哗然。

而到了周二的15日,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伊戈尔·科纳申科夫通过网络宣布,部署在白俄罗斯、俄乌边境附近数周的俄罗斯部队已经开始撤退。

科纳申科夫说:“已经完成任务的南部和西部军区的部队已经开始撤离,通过铁路和公路两种运输方式回营,并将在今天开始返回其驻扎地。”

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乌克兰危机。

20天前、1月下旬的上一篇文章就明确指出,什么乌克兰局势?根本就是双方合演的大戏罢了……

局势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的确,不仅在一般人看来,都会觉得俄罗斯和乌克兰怎么莫名其妙就闹起来了。

就连一部分“国政专家”,也没看明白双方的态势、战术与战略。还有人言之凿凿“预测”,“乌克兰战争几乎不可避免”。

就是因为看着西方媒体报道俄罗斯在边境集结了12万军队,就认为要动手了?

那么,近一年前2021年3月到5月,拜登刚上台不久,俄罗斯也在边境集结了12万军队,闹了一阵。不知有几个人听说过呢?

另外,从2015年至今7年间,俄罗斯好几次在俄乌边境集结8万军队。至于集结5万军队,那都属于“例行演习”了。

如果没有更高层级的炒作,普通人肯定是连听都没听说过。

所以,除了俄罗斯“年度例行”的增兵威胁,可以说,到了2月份,这就是美国不断加戏的一场表演,是一场纯属编造的闹剧而已。

那么,局势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真相就是自从2015年以来,俄罗斯一直在指责乌克兰不遵守停火的明斯克协议,一直在以零敲碎打、敲牛皮糖的形式,蚕食两个俄族“独立共和国”的“领土”。

在乌克兰看来,我这是讨逆平叛,收复国土,非常正当。

而在俄罗斯看来,这是侵害俄罗斯族利益,威胁俄罗斯族人生命安全,不可容忍。

但除了在边境增兵威胁,俄罗斯也拿不出多少好办法。毕竟大军真的推过去,美欧更严厉的封锁制裁立刻接踵而至。

在俄罗斯内部,积累下来的怨气,抱怨当局对乌克兰软弱的声音一直不小。

就连反对派纳瓦尔尼都大打民族牌,指责普京还不够“民族主义”,无法有效保护“俄罗斯族人利益”。

只会在局外远远看戏的人自然不知道,7年来俄罗斯的内政外交,都受到顿巴斯局势的重大影响和牵制。

在去年8月美国从阿富汗撤退之后,俄罗斯觉得有点像1975年后美国从越南、柬埔寨败退的形势,然后决心再一次出动大军,警告乌克兰不得轻举妄动。

然而这次与众不同,美国和欧洲一起大喊大叫,配合演戏,演双簧。然后又坚决地把俄罗斯的要求给堵了回去。

从去年12月至今,俄罗斯一直在说——我并没有进攻乌克兰的计划。

美国则说——说你有,你就有!不然你调集大军干什么?

威慑的意图暴露在全球关注之下,而且被炒作放大扭曲,这军力部署也就失去了意义。

2月7日(上周一),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俄罗斯,经历5小时的漫长会谈,普京同意将在“军演结束后”撤回部署在前线的军队。

但这下美国不干了。非要用各种方法,大肆散播俄罗斯即将进攻乌克兰的消息,制造紧张气氛,惹得舆论哗然。

最终,不懂行的人都在du,战争哪天打响?全球股市一片震荡。

而懂行的人都在猜,究竟谁先下这个尴尬的台阶?如何体面地收场?

最终,俄罗斯卡着美国设定的时间点撤退了。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2022年2月15日将作为西方战争宣传失败之日载入史册,俄罗斯没开一枪,便摧毁了西方战争宣传。”

而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则声称:若俄罗斯最终没有入侵,不是普京不想,而是美国的功劳。

所以,口水战依然还是要“打”下去。双方都可以继续宣布胜利。这就是这一轮危机的真相。

复盘双方得失

两边相互骂街,都要摆点架势,做做样子。时间差不多了就该收工回家。

不喜欢俄罗斯的一方,可以说“俄罗斯被迫撤军”——但实际上俄罗斯本来就没想打。

喜欢俄罗斯的一方,则可以说“拜登被打脸”——但美国从来就是这样放假消息的,而且他们还可以说,是我们的警告和威胁,迫使普京放弃了入侵念头。

双方都可以继续宣布面子上的胜利。但分析家还得继续细看得失——

而且不能仅从旁观者角度,要还原到它们各自的情景局势里。

从美国角度,通过这次危机,美国成功激活了北约对欧洲国家的控制权。相比之下,法国总统马克龙所谓的欧洲自主军队计划则几乎遭到了无视。

重要的是,乌克兰局势使得欧俄关系更紧张。也就是把欧洲绑上了美国对俄冷战的战船。

美国为北约这个军事联盟,重新找到了1949年为何诞生并且一直存在下去的理由,即“保卫欧洲、防止莫斯科侵略”。

从俄罗斯角度,大军压境一是要震慑乌克兰,二是要求美国和北约“尊重”俄罗斯的“安全关切”,也就是所谓的“缓冲区”。但北约强硬回绝了。

另外,普京政府在谈判中提出一些西方不可能接受的条件,如要求东欧国家退出北约,北约回到1991年等等,成功激发了东欧国家的恐慌。

通过渲染俄罗斯的威胁,使得此前一些三心二意的欧洲国家,支持美国的对俄政策。

希望建立自主防卫系统的法德不得不收起自己的任性,再次听从美国的指挥,借着俄罗斯的威胁,美国再次对欧洲确立了主导地位,成果不小。

另外,普京和拜登都要取悦民意。

从拜登角度看,如果在一场地缘斗争中以*的成本展现强硬姿态,并赢得一场自说自话的胜利。那么就可能阻止民调不断下滑的趋势,至少面子上过得去。

从普京角度看,大军再次压境没能取得什么实际效果,最终还撤军了。实际上是在俄罗斯的强硬民族主义者那里又损失了一些威望。

所以,俄罗斯并没有达到什么目的。当然,角力还没完。

下一轮更激烈争斗已经开始

俄罗斯承认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两个“共和国”独立的决议草案,已经提交俄国家杜马讨论表决。

共有两份版本,一份由俄共提出,一份由普京所在的统一俄罗斯党提出。

就在俄罗斯宣布“撤军”的同时,俄国家杜马351名代表投票赞成,16名反对,1名弃权,获得大票数通过。

在杜马通过后,将正式提交给普京批准。意味着俄罗斯联邦正式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独立,以及承认它们的国家地位。

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如果俄罗斯此举成真,将是场“政治灾难”。

因为俄罗斯承认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俄罗斯将在事实上和法律上退出明斯克协议,必然还会遭致美欧的进一步制裁。

另外,顿巴斯俄族武装只控制乌克兰行政区划下的顿涅茨克州、卢甘斯克州的三成领土,剩下七成是打算攻下来还是放弃?

这就是下一轮的更激烈争斗了。但从本质来说,角力博弈成果,最终还是取决于双方的实力对比。

普京的每一次行动只是防御中的反击,并没有改变俄罗斯相对衰落与停滞的大趋势。对俄罗斯来说,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乌克兰对峙将“*化”

这一轮争斗,美国用几乎零成本的口水,把俄罗斯架起来喷。实际上是宣传战和舆论战的玩法。

毕竟,把控高强度舆论能力,拥有设置议题的能力,是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在俄罗斯宣布部分撤军后,欧股转涨,欧洲斯托克50指数涨1.05%,法国CAC40指数涨1.24%,德国DAX指数涨近1%。

俄罗斯卢布兑美元扩大涨幅至1.2%,俄罗斯股指Moex指数涨幅扩大至2.7%。

美股道指期货涨近0.4%。标普500指数期货涨近0.6%,纳指期货涨超1%。

欧洲天然气期货跌超6%;美、布两油期货一度均跌超2%。现货黄金短线走低近7美元。

需要指出,这些小涨小跌,并没有达到一些人鼓吹的“金融大棋局”阴谋炒盘水准。

因为,一个潜藏而明知的事实,就是乌克兰对峙将“无解化”、“长期化”、“(朝鲜)*化”,也就是全面恢复当年的冷战对峙。

20世纪的“冷战”就是苏联与西方两大阵营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地缘政治、军事力量、经济科技等一切领域进行的全面对抗。

长达45年冷战的最终结局,是苏联的失败和分崩离析,东欧阵营的全面叛离,也是俄罗斯的国家失败。

冷战的输赢,最终决定因素是各自的体制结构竞争,是经济实力与社会活力的全面竞争。

比拼的不只是飞机大炮核导弹,而是强大的经济生产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繁荣的生活方式,盟友感召力,最终争夺的是人心向背、价值取向。

但还应认识到,苏联变天,西方赢得冷战胜利,这只是西方同俄罗斯历史关系的一个节点,只是西方所得到的一个阶段性胜利。

东欧和中欧国家不再受莫斯科管控;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各行其道。这非但没有终结西方同俄罗斯搏斗的历史,相反却是开启了新一轮的厮杀进程。

因为在欧洲人眼里,俄罗斯就是一头危险的熊,必须用枷锁彻底驯服。

同样,莫斯科也并没有真正接受苏联的崩溃,稍有复苏就要试图恢复俄罗斯旧时代的控制,同西方各种暗战与争夺。

俄罗斯寻求如同前苏联时代那样,掌控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中亚、外高加索三国在内的卫星国,恢复1991年以前的苏联边界,复兴大俄罗斯。

普京越发将国家的合法性建立在重拾大国梦想和民族主义的基础上,增强了俄罗斯的对抗性。

几百年来,俄罗斯既是欧洲的一部分,又不见容于真正的西方。二者彼此之间激烈地勾心斗角、争衡厮杀,直到现在也都还是这样。

这就是一场新冷战,战略利害关系几乎没有改变。现在,双方都已经开始公开勾勒冷战的曲线,毫不掩饰地筹备着各种方案。

那么,就战吧,就斗吧!

无论如何,俄罗斯都将在欧洲牵制西方相当大的力量与资源,在全球战略博弈中吸引火力,这有利于我们的战略机遇期,有利于国际回旋空间。




足协杯2019赛程时间表

本报讯(

按照中足联敲定的足协杯时间表,足协杯将在7月31日开始进行,其中中乙要踢两轮预赛,24支球队中产生6个晋级足协杯正赛的名额。中甲的足协杯预赛则在8月18日~20日进行,3个赛区分别进行单场的淘汰赛,18支球队将有9支球队进入足协杯正赛。足协杯的正赛一共有32支球队参赛,除了中甲、中乙的15支球队,包括了中超16队,外加1支中冠球队。

首轮比赛10月16日~19日进行,全部由中超球队对阵低级别联赛球队。第2轮10月20日~23日进行,第3轮10月25日~27日进行,第4轮10月29日~31日进行。半决赛为两回合赛制,11月4日和8日进行,决赛为单场定胜负,11月13日或14日进行。

郑州日报




凤凰网军事新闻手机版

随着稍早前075型两栖攻击舰亮相军博,关于这款仅次于航母的“小平顶”的猜测又多起来,目前网上比较靠谱的猜测是,首艘075型两栖攻击舰或将在今年年底面世。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显示,075的满载排水量将在3万吨左右,不少观点认为这是国产两栖攻击舰的遗憾,甚至是缺陷之一,因为075或将难以搭载垂/短起降战机。但或许3万吨正是075*的吨位,因为中国有2艘“落后”的辽宁舰。



垂/短战机使两栖舰队具备独立火力支援能力,美国一直引以为傲。(资料图)

在开始讨论之前,首先要说清楚垂/短战机的意义。英国在被迫放弃大型航母,开始以小型航母作为舰队核心后,为了给2万吨的“*”级滑跃式航母配备固定翼舰载机,研发了“鹞”式垂/短起降战机,“鹞”式战机划时代的使小型航母搭载固定翼战机成为可能。随后“鹞”式战机不仅成为世界各国小型航母的标配,同时还被美国海军陆战队相中,国产后以AV-8B的编号搭载在“塔拉瓦”级与“黄蜂”级两栖攻击舰上。垂/短战机与两栖攻击舰的结合,不仅让美国的两栖攻击力量具备了独立而强大的火力支援能力,而且垂/短战机似乎也成了两栖攻击舰的标配,成为两栖攻击舰吨位由3万吨增至4万吨的主要原因。



F-35B作为垂/短战机,*具备比肩常规固定翼战机的作战能力。(资料图)

但从美国国情来看,海军陆战队是五大军中的一支独立的突击力量,在作战中尽管会使用部分海军舰艇,但作战体系是独立的。在海军陆战队独立执行的两栖作战中,理论上无法获得海军舰载机的火力支援,因此美国海军陆战队才迫切需要通过为两栖攻击舰装备垂/短战机,具备独立的火力支援能力。而其他将垂/短战机装备两栖攻击舰的国家,他们的海军要么无力对两栖部队提供火力支援,要么就是直接将两栖舰当航母来用,此时垂/短战机实际上同事兼任了主打海上空优、攻击的传统舰载机使命,以及对两栖部队进行火力支援的使命。此前“鹞”式或许没有足够能力身兼两职,但这种诉求在F-35B上基本实现。



新型国产航母服役后,2艘“辽宁”舰将迅速落伍,需要另谋出路。(资料图)

将视线转向中国,首先要阐述一个“落后”的现状。目前中国现役、在建的2艘航母都是常规动力、滑跃起飞的6.5万吨级航母。如果中国未来真的如猜测中那样,将以8万吨级核动力电磁弹射/阻拦航母作为主力。那么新型航母服役之日,就会是这2艘6.5万吨级航母落伍之时。毕竟这2款航母无论是航速、舰载机起降等方面都无法与新航母联合编队,而中国又不会将这2艘宝贵的航母闲置,为这2艘航母另谋出路对现在与将来的中国海军而言相当重要。而075型两栖攻击舰的出现,恰恰为这2艘航母的出路提供了*解:未来这2艘航母将专职为中国两栖舰队提供火力支援,搭配075组建中国版两栖远征部队。



双座歼-15的综合作战能力是2艘“辽宁”舰“再就业”的关键。(资料图)

目前“辽宁”舰(及在建国产航母)能搭载26-28架歼-15舰载机,换装部分双座型歼-15后,整个机对将具备完整的电子对抗、对海对陆攻击以及制空作战能力,能满足中等规模两栖登陆作战的火力支援需求。此时两栖舰队中的1至2艘075型两栖攻击舰只需派出气垫登陆艇与直升机,进行地平线外的立体登陆。以目前071型船坞登陆舰以2.9万吨级的吨位,已能搭载4艘726型通用气垫登陆艇、1000人规模的两栖登陆部队与多架直-8系列重型直升机,这种搭载能力已能满足中国在可预见时期的两栖登陆需要,如果075延续071的搭载能力,仅将直-8换成直-20这类中型直升机,理想吨位正好是3万吨左右。



“转会”两栖舰队后,“辽宁”舰需要类似苏-25UTG的舰载攻击机。(资料图)

在中国,海军陆战队是海军的一部分。因此,如果当两栖登陆规模扩大,2艘“辽宁”舰无法满足火力支援需求时,更强的新型国产航母能相当方便的加入到两栖舰队之中。因此,中国的两栖部队,无论在何种强度的作战中,都没有具备独立火力支援能力的需求。如果中国海军陆战队需要比固定翼舰载机更直接、多样的火力支援,2艘“辽宁”舰搭载类似苏25UTG的舰载近距攻击机,以及让075搭载直-10或比直-10更大的舰载武装直升机,即可新增2个层次的火力打击能力,其中舰载近距攻击机的打击能力,基本与垂/短战机重合。因此,垂/短战机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存在的基础,在中国海军陆战队中是不存在的。



未来中国或许会发展更大两栖舰,但*不是只为了搭载某种装备。(资料图)

站在大国海军的发展角度来看,美国两栖攻击舰搭载垂/短战机,可以视作美国兵种见内部倾轧导致的浪费,而英国发展小型航母,则可视作大国航母发展过程中的一段弯路。而恰恰是这种浪费与弯路,造就了垂/短战机,以及它与两栖攻击舰看似强大的结合。从目前中国最多投送1000人进行登陆的两栖作战规模来看,3万吨级两栖攻击舰已能胜任。未来,如果中国需要再更广大的范围内,进行规模远大于1000人的登陆行动,那么4万吨甚至更大的两栖攻击舰的诞生将顺理成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中国两栖攻击舰吨位的增长,不是为了单纯搭载某*看似先进的装备,而是对不断变化的两栖作战需求的反应。

*战舰的外形、吨位,是现实作战需求、核心技术水平等多重关键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只要需要,中国可以造出“万吨大驱”,甚至有可能跳过常规动力与蒸汽弹射,直接发展配备电磁弹射的核动力航母。因此,也不要怀疑中国在两栖攻击舰领域的技术能力,无论075最终性能数据为何,它们都是对中国现实及未来两栖作战现实需求的反应。在武器装备威武的外表下,一定要有朴实、务实的本质。回顾历史,花哨的装备通常没有好下场。【凤凰网军事 凤凰网军评 刘畅】




凤凰网军事凤凰网军事新闻

本文*“凤凰网军事频道”,作者温哥华的雨,号主授权推送

本文要点:

1.航母的动力选择并不是简单的“技术越先进,性能优势越大”。航母选择何种动力,取决于一国在战略、作战、战术等方面赋予航母的任务需求,财政条件与技术发展路线也将发挥巨大的影响。

2.根据美国政府与军方的研究结果,在海外部署、危机响应、作战效能等方面, 核动力航母并未展现出对常规动力航母明显优势。决定航母战斗力的关键仍是吨位、甲板面积、舰载机性能等因素。

3.美国海军的核动力航母路线,是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带有强烈的路径依赖的特征。这一路径条件对其他国家是难以复制的。

2022年6月17日,“福建”号航母下水,这是江南造船厂承建的第一艘航母,也是彻底摆脱俄式风格的第一艘国产航母,因此广大军迷对它寄予了过高的期望:都2022年了,不采用核动力造航母就完全没有意义。但是核动力对常规动力就一定具备*优势吗?拥有丰富航母运作经验的美国海军总结出的数据,与很多人头脑中的固有印象并不相符,这也可以给中国未来航母的动力选择提供一些理性的判断依据。

美国政府问责局(GAO)在1998年8月发表的一份《核动力与常规动力航母费效比研究》报告(当时美国8艘常规动力超级航母中尚有4艘在役,比现在的全核舰队更有说服力)。通过三个方面对比评估了两类航母的运作效率:(1)海外部署能力、(2)危机响应能力、(3)作战能力。

【 海外部署能力 】


早在俄军宣布进入第三作战阶段之前,就有多家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爆料,称俄军正在西部军

美国海军混用核/常动力航母的时间长达47年,这期间从未发生因为部署的是常规动力航母而不是核动力航母导致未能完成作战任务的情况,参联会或者战区司令部决定部署哪艘航母首先考虑的是航母的状态和载机的数量。

常规航母的维护要求没有核航母那么严格复杂,每次入坞维修时间较短。常规动力航母在72个月内入坞18个月(25%);尼米兹级当时执行的是EOC工程运作循环,在102-108个月内入坞30.5-36.5个月(29.9%-33.8%);现在执行的是IMP增量维护计划,在76.5个月内入坞22.5个月(29.4%)。

在全寿命周期内常规航母的可部署阶段所占比例更高,它的SLEP中期大修只有3年,而核航母的RCOH中期换料大修要4-5年。常规航母全寿命周期内的入坞时间比例是26%,核航母则是31%,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区别也就意味着 11艘常规航母就可以达到12艘核航母相同的海外部署水平。

完成核燃料补充的“戴高乐”号航母,上文所提的核航母全寿命入坞时间比例所针对的,是使用燃料棒铀丰度达到武器级(93.5%)的美军航母,而使用低丰度燃料棒的戴高乐级航母,每服役六年就要入坞15个月打开堆芯补充燃料棒。


【 危机响应能力 】


美国各型航母的*航速基本相同,核航母无需补给燃料,而常规航母在进行海上补给时通常会减速到14节,所以核航母长距离航渡所耗时间较短,但幅度非常有限。根据GAO分析,一艘常规航母从圣迭戈去波斯湾,航程1.2万海里,途中需加油3次,同样以28节的巡航速度航渡,到达时间将比核航母晚6小时;从诺福克到东地中海距离4800海里,28节航速比核航母晚2小时到达,几乎可以忽略不记。

这只是航母本身的航渡时间,实际限制整个航母编队航渡速度的因素在于护航舰只,因为它们需要更频繁地加油补给。下图为海湾战争期间6艘美国参战航母的航渡时间和平均速度,只有“罗斯福”号1艘是核动力,其航渡距离和“美国”号完全相同,航渡天数和平均航速也十分接近,甚至还比不上“萨拉托加”号。

如果重大危机发生时航母正处于维护状态,常规航母更容易缩短维护周期,尽早投入部署。而核航母基于维护的复杂性无法压缩到相同程度,中期换料的进度更是完全无法加速,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安全和经济性问题。


【 作战能力 】


海湾战争是检验两类航母作战能力*的舞台。美国海军当时并未特意部署更多核动力航母,实战表明两种动力系统的航母发挥得同样出色,没有显著差异。

各航母的出动率主要和距目标距离及载机数量有关,而和航母动力类型无关。部署在波斯湾的航母比红海的航母距离战区更近(200海里 : 400-600海里),总出击架次比为11800 : 6200,战争全过程中单机平均出击次数比为53 : 33;在同一区域的航母出动率非常接近。

“罗斯福”号的作战日出动率*为106架次/日,它也拥有数量最多的舰载机(78架)及距前线最近的出击距离;另2艘在波斯湾内的航母“中途岛”号和“突击者”号分别只有56架和62架舰载机。如果考虑到载机数量,“中途岛”号的单机日出动率反而是*的,达到1.59架次,“突击者”号第二1.41架次,“罗斯福”号第三1.36架次。

根据海军分析中心提供的航空燃油和武器装载量数据估算,开战后“罗斯福”号平均每天消耗8%的航空燃油和2%的弹药,剩余5艘常规航母每天消耗15%的航空燃油和5%的弹药。所有航母都按固定的频率每3天到3天半就接受一次补给,以维持尽可能高的燃油/弹药库存水平,核航母更大的装载量并不足以显著减少补给频次,所以实质上后勤负担是基本相同的,只是核航母的冗余度更高一些。

核航母更大的装载量主要来自更大的舰体而不是动力系统节省出的空间,10万吨级的尼米兹级比8万吨级的小鹰级内部容积大了约10%,增加了60%的弹药储存空间。

按照美国海军的作战编制,常规动力航母和核动力航母的舰载机联队是完全相同的,在常规作业时日均出动率也一样。根据部署任务的性质可能会增加1-3架支援飞机,在遇到突发危机时还可以增加12架战斗机的编制,将出动率提高至“高峰”状态。在危机早期日出动率达到170架次,后续3-5天日均140架次,之后维持在90架次的水平,这一标准对两种类型的航母都适用。因为美国各级超级航母的整体布局、防御结构、抗震标准、损管能力都是一脉相承的,两种动力形式的航母在生存力上没有显著差异,核动力航母略优因为吨位更大而且建造年份更晚。

美国二战后航母的演变,承上启下的“肯尼迪”号飞行甲板设计有重大改进

淡水制备能力是一项不太引入注目但非常重要的性能,尤其是在蒸汽弹射器时代。尼米兹级每日淡水制备能力为40万加仑,老式常规航母为38万加仑,但“肯尼迪”号达到了45万加仑。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的官员解释淡水制备能力的差异来自日渐增加的舰载机数量和舰员人数,而和推进系统无关。核航母淡水储存量的一半要用于紧急状态时反应堆冷却用途,所以实际可用淡水量还要低于常规航母。

核航母的一项突出优点是具备更强的加速性能,这点在飞机回收作业时尤为重要用。如果气象条件忽然发生变化,或者着舰飞机遇到机械故障,核航母的加速性远超常规动力航母,从而产生更大的甲板风,提高着舰安全性。核航母可以在1分半钟内从10节加速到20节,3分钟内从10节加速到30节。而常规航母如果巡航状态只开启4台锅炉,从10节加速到20节需要2分半钟到5分钟;不开启全部8台锅炉的话无法达到30节航速。如果8台锅炉已经启动,从10节加速到30节需要12分半钟,如果4台锅炉原先处于怠机状态,这个过程将长达1个半到2个小时,差距极其巨大。

1991年3月2日,4艘部署在波斯湾的航母组成的“祖鲁”战斗群班师回国

不过在进行飞行作业时指挥员会随时留意天气变化,常规航母通常都会提前开启全部锅炉以提高反应速度,加油机也会升空支援着舰机群。飞行甲板布局设计比航母加速性能对着舰安全更重要,没有一次着舰事故是因为常规航母无法尽快加速而造成的。


【 造价 】


核航母的设计、建造、运作、人力资源、支持、维护直到退役封存,每一个环节的费用都远高于常规航母。GAO估计在50年全寿命期内一艘核航母的总开支是222亿美元,比常规航母高出58%,其中建造费用翻倍,中期换料大修的费用更是达到常规动力航母中期大修的3倍 - 23.82亿美元对8.66亿美元(以下均为1997年币值)。

在日常运作费用中,核动力航母的人事费用也较高,不仅因为舰员多出约200人(其中动力部门就多出130人),而且涉核部门的人员需要特殊培训,级别、工资和特种津贴都更高。入坞维修的费用高也是因为核动力航母维修所需工时数更多,船厂员工需要具备核资质。

GAO测算航母全寿命期和核燃料相关的总费用(包括建造和中期换料时分别装入反应堆的堆芯采购以及相关核燃料安装、移除费用,价值9.75亿美元)要高于常规动力航母的燃料消耗开支(约2500万桶,价值7.38亿美元),分摊到每年实际燃料开支要高出470万美元。这种差异只涉及核动力系统,与航母的其它特性关系不大。核燃料铀本身的成本相对很低,只有4800万美元,远低于2次打开反应堆护保护罩移除废堆芯的费用(2.35亿美元)。


【 小结 】


综上所述,如果单舰进行比较,核航母在续航力、持续高速航行、对海上补给的依赖性、加速性以及舰载机着舰条件等几方面对常规航母具有压倒性优势,在航空燃料/弹药装载量、淡水制备能力、发电能力上有部分优势,在载机数量、出动率、防护能力、作战效能等方面和常规航母基本持平,*的劣势则是全寿命周期成本、可部署时间和维护大修的复杂性。但是将航母放入整个航母战斗群中,受到编队中常规动力护航舰只的各种限制,核动力航母的几项优势都无法发挥出来,仅仅是略微优于常规动力航母,整体作战效能几乎是持平的。

对于我国来说,海军军费还相当有限,水面舰艇核反应堆尚不成熟,航母造船厂缺乏核资质,航母作战体系初步建立,海军赋予航母的作战任务以战略防御为主,主要作战区域局限在第二岛链内,单次部署周期较短,应对突发情况的要求较高,没有远程跨洋航渡的迫切需求,在综合考虑费效比、技术条件和作战效能的情况下为第2批航母选择常规动力是稳妥而现实的,符合当前的国情和整体军事战略。今后几年内当以上条件得到改善、改变,尤其是国家战略根据世界形势进行调整时,第3批航母的建设过程中,核动力装置也未必不会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但这一选择并非是一个线性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是由彼时具体战略与作战需求决定的。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凤凰网军事新闻》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凤凰网军事新闻、足协杯2019赛程时间表相关的体育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生山体育 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