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986年第13届世界杯在墨西哥举行,那是一届非常经典的世界杯,不仅球星云集,精彩比赛还层出不穷。不过要说到最*的对抗,精品中的精品,最荡气回肠的世人公认也就那么三场:巴西VS法国,阿根廷VS英格兰和马拉多纳最终封王的阿根廷VS联邦德国,细细分析,这三场比赛,巴西VS法国的技术含金量更胜一筹,不过知名度更大的却是另外两场。而其中英阿大战更是被大多数球迷看作是当届杯赛的象征而被深深铭记——“上帝之手“”加“世纪入球”,马拉多纳让阿兹台克成为一座丰碑。
背景
在1986年6月22日前,阿根廷与英格兰交手就已经非同小可,因为那时他们就已经成为世仇。两队的梁子结于1966年世界杯一场粗野的1/4决赛,英格兰队主帅拉姆齐的表现即可反映场上气氛的火爆,赛后他禁止自己的球员与阿根廷人交换球衣,并称对手为“动物”。从此两国在足球场上势同水火。15年后的马岛战争就像强力催化剂,加剧了两国的仇恨,政治上的敌对在球场上得到成倍放大,这一点在阿根廷人身上反映的尤其强烈,因为他们的军队在家门口完败给了英国人。又是五年过去了,到了1986年,在世界杯的1/4决赛上他们相遇了,淘汰赛意味着刺刀见红,你死我活。对观者来说。双方是*的对手,就比赛而言,他们是*的注解,而在阿根廷人看来,这是*的复仇机会。
英阿之战从来不缺看点和英雄的诞生
1986年的英格兰队一心想重回20年前夺冠的旧梦,开赛前12连胜的成绩使英格兰队被看作世界杯夺冠大热门,然而他们的表现却如同踩钢丝一般,小组赛就险些打道回府。头场占据优势,却被葡萄牙人偷袭,0:1告负。此战势在必得的情况下,被摩洛哥队0:0逼平。末战,破釜沉舟的罗伯森祭起地面进攻大旗,终于依靠莱因克尔的帽子戏法3:0干掉了实力不俗的波兰队才得以出线。6月18日,英格兰人在墨西哥城又以一个3:0斩下巴拉圭杀入1/4决赛,英格兰队此前四场比赛的表现近乎一个向上的曲线,谷底反弹后上升趋势强劲有力。而这时,他们遇到了阿根廷队。
英格兰头号球星,加里莱因克尔
大敌当前,英格兰人还是非常轻松,中场大将霍德尔一如既往地听着“老鹰乐队”进行了赛前热身。而另一位中场,埃弗顿队长里德也对比赛充满着渴望。不过阿根廷人并不这样,当里德热血沸腾时,马拉多纳和门将蓬皮多,正在球场另一侧鄙夷地斜视这群英格兰人。
比赛进程
比赛的上半场,让墨西哥人和英格兰人都松了一口气,如临大敌的墨西哥安全部门庆幸比赛没有出乱子,双方动作不大,比赛气氛平缓。而英格兰人则觉得阿根廷队不过如此,中场休息时,里德在更衣室里大声鼓舞同伴加油。
1986年的阿根廷队
下半场开始,高潮随即而来。下半场的前十分钟,马拉多纳做了两件足以载入足球史册的大事,这两件事即使再过100年,同样会被人们津津乐道。第51分钟,马拉多纳从左肋策动攻势,传球至右侧禁区边缘,英格兰队18号霍奇抢劫成功后,匆忙将球回挑门将,希尔顿在小禁区前跃起,正欲手接来球,一个蓝衣小个已到身前,只见他迅速跳起甩头,做争顶状的同时,左手抬起轻摆,将皮球打入网底——此人便是马拉多纳。裁判判定进球有效,马拉多纳高举双臂奔向角旗区庆祝。希尔顿和后卫芬威克跑向裁判申诉,但突尼斯主裁不为所动。赛后,裁判采访马拉多纳,后者称此球是“上帝之手”。里德认为,这个进球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如果换做自己,也不可能会同裁判说,“这个球是用手打进的”,尤其是在世界杯的1/4决赛中。
上帝之手进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四分钟后,马拉多纳中圈附近接球,拉球后衔枚疾走迅速从里德和比尔兹利间穿过,沿右肋直插英格兰队禁区,随后他如障碍滑雪般左躲右闪,先是拨球硬吃后卫布彻,再顺势抹过芬威克。此时马拉多纳已和希尔顿一对一,后者连忙出击,马拉多纳左脚虚晃,佯装射门,希尔顿被骗倒地扑球,前者过人后右脚轻松将球送入空门,就在马拉多纳起脚的同时,布彻从后铲倒了他,可惜为时晚矣。这就是所谓连过五人的世纪进球,被封为世界杯*进球的惊世杰作。墨西哥人甚至在阿兹台克体育场门口竖起一座纪念碑,上面刻着马拉多纳连过五人的路线。
世纪进球
马拉多纳带球历时12秒,横贯球场50多米,视英格兰几员大将如无物。最后射门时,面前已无一人。英格兰人被侮辱的同时也对此球赞叹不已,连被过掉的里德也在赛后赞叹:他有着闪电般的速度,并且如此强壮,他带球奔跑的能力让人惊叹。英格兰人同时也认为这个进球偶然因素,当时英国的媒体认为,如果里德脚踝不是有伤,他将在第一时间阻拦马拉多纳,如果不是芬威克此时已吃到一张黄牌,他会不假思索地送给对手一个凶狠的铲断,最关键的是,以前的上帝之手或多或少的影响了球员们的心态。但说什么都晚了,这个进球的伟大是如此空前的被一致公认。它的的伟大不仅仅在于有多么精彩,而在于它是出现在世界杯的1/4决赛上,且对手是强大的宿敌——足以使任何一支球队落马的英格兰队。本场比赛里的英格兰球员也因成为伟大进球的精彩注脚而被牢记,“世纪入球”的另外几位主人公是:比尔兹利、里德、布彻、芬威克、希尔顿。
骄傲的英格兰人从来就不甘心做比赛的配角,随后他们发起了反攻,并由主力前锋莱因克尔在第81分钟扳回一球,这是莱因克尔在当届杯赛打进的第六粒进球。纵观整场比赛,尽管英格兰队在场面上与对手不相上下,比分差距也是达到最小,但还是不能挽回失利的结局,原因只有一个——阿根廷有马拉多纳。
这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饱含着中国史志中过关斩将的个人英雄主义元素,因为英雄,因为上帝,因为马拉多纳一个人的战争变成全世界的经典。
北京时间3月30日晚,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官方用球公布,名为“Al Rihla”。Al Rihla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旅程”。
据国际足联和阿迪达斯的消息,“旅程”的灵感来自卡塔尔的文化、建筑、标志性船只和国旗。其表面醒目、鲜艳的颜色代表着本届世界杯的主办国和不断提升的比赛速度。值得一提的是,“旅程”在空中的飞行速度将是迄今为止历届世界杯最快的,它还号称拥有*的飞行准确性和稳定性,是世界杯用球的一次重要创新。
此前,国际足联正式公布了2022卡塔尔世界杯的完整赛程,本届世界杯正赛将于2022年11月21日开始至2022年12月18日结束。整届世界杯历时28天,最终*将在卡塔尔多哈的卢赛尔体育场决出。
图源:FIFA世界杯官方微博、阿迪达斯官方推特
在1986世界杯中,普拉蒂尼,济科,苏格拉底,鲁梅尼格,马特乌斯,弗朗西斯科利,莱因克尔等众多传奇*在墨西哥汇聚一堂。但是因为一个人的存在,显得他们暗淡无光。这是一届只属于马拉多纳一个人的世界杯,提起1986世界杯的*阿根廷,常见的字眼就是:一己之力。
很多人会有疑问:论成绩,每届世界杯都会出一个*。论数据,老马的5进球5助攻也绝非世界杯历史上最亮眼的个人数据。为何一己之力这个词只用在了86世界杯的马拉多纳身上?下面通过老马一生中最传奇的一场比赛,86世界杯1/4决赛对英格兰的6个经典瞬间来解读。
这场比赛,马拉多纳在国家仇恨背景下用足球捍卫民族尊严的故事,听过老马事迹的人都有所了解,在此不做繁琐叙述。直接上图。
第28分钟,巴尔达诺在边路拿球,有两名英格兰球员过来防守他。
当看到巴尔达诺遭到两人包夹时,马拉多纳快速向两名英格兰球员的身后跑位。
巴尔达诺心有灵犀,用脚后跟将球磕给老马。
虽然接球时遭到了对方的铲抢,但老马还是成功地把球拿住。
对于任何对手来说,马拉多纳拿球就意味着有巨大的危险,英格兰3名球员集体围拢过来,包夹马拉多纳。
马拉多纳处理球的方式总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按照常规操作,这球一定是要先控住球,然后设法转身通过出脚快的优势盘过三名防守球员。不料在3名英格兰尚未完成对老马合围的情况下,老马就在电光火石之间用脚后跟把球磕了出去......
本场比赛老马一共完成了7次脚后跟传球,这是最漂亮的一次。
3名英格兰球员完全扑了个空,巴尔达诺接球后获得了无人防守的大片开阔地,从容地完成了传中。
点评:此球体现出马拉多纳的局部意识,大局观,控球能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第35分钟,马拉多纳后场拿球,准备长驱直入进行反击,英格兰球员快速退守。
马拉多纳拿球,面对当时的世界*中场霍德尔(实力大概拿到现在身价得一亿欧元)的防守。
在录像中可以看到马拉多纳看似很自然地高速带球推进,而霍德尔却在不停地变换防守姿势。
之前一直有个疑惑,为什么马拉多纳看似很平常地带球,却使得霍德尔多次变换重心来防守他?
通过0.5倍速慢放反复观看才发现,原来面对霍德尔的堵截时,老马在短短3秒钟不到的时间内完成了8次微变向!动作幅度小到需要用0.5倍速慢放反复观察才能看清楚!更可怕的是,这8次微变向还是在高速盘带的情况下完成的,从头到尾球就像粘在老马脚上一样,霍德尔从理论上都没有断球的可能。
霍德尔最终被老马晃过......
晃开霍德尔后,老马继续带球高速向前。
在突入禁区前,又有一名英格兰球员正面拦截马拉多纳。
老马通过节奏的变换,使得防守球员失去了重心。
对方几乎被晃倒了......
在晃过第二名防守球员后,老马从容起脚完成了射门。
点评:此球体现出马拉多纳的人球结合技术,高速盘带突破的能力。
第39分钟,奥拉蒂科切亚把球交给马拉多纳。
老马得球后,带球区域内竟出现多达6名英格兰防守球员,其中5人准备切断老马的突破线路。
老马继续控球向前,吸引了5名英格兰球员集体围拢过来。此时右翼弱侧出现了自己的队友,老马将球横传......
此球与86决赛对德国比赛中,马拉多纳助攻布鲁查加一球虽然结果以及队友接球的位置有很大区别,但让我不由得想起德国输掉决赛后,主教练贝肯鲍尔说的那句话:我们没有输给阿根廷,我们只是输给了马拉多纳。
很多人听到这句话会不解,为什么贝肯鲍尔会这么说?最终完成绝杀进球的也不是马拉多纳。
当看到此球后,终于理解了。正是因为马拉多纳这个超强个人的存在,使得对方防守球员为了盯防他一个人,不得不投入4-5人的兵力。这就使得马拉多纳的队友被放空,只要接到传球就可在无人防守的状态下从容完成射门。而且,不管有多少人包夹,如果没法把球准确地传到位置*的队友脚下,那他就不是马拉多纳了。这就是传说中的一己之力!
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库西福接到球的时候,他周围已经没有任何一名英格兰球员在盯防他了......
库西福从容起脚,完成射门。
点评:此球体现出马拉多纳给予对手的震慑力以及炉火纯青的大局观。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英格兰后卫芬维克肘击了马拉多纳的面部,本场比赛马拉多纳三次被英格兰队员肘击,裁判均未看到。即便按照当时的判罚尺度,肘击也是红牌罚下。(参考90世界杯半决赛朱斯蒂肘击巴乔的红牌)而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以当时的尺度,只会吹掉进球,没有红黄牌。(参考半决赛巴尔达诺手球进球被吹掉,以及90世界杯1/4决赛布鲁查加手球进球被吹掉,都没有牌)即便是现在,进攻手球也只会被出示黄牌。因此,裁判的数次错判,双方均有获益和吃亏。
这是传世经典的上帝之手,第50分钟,马拉多纳接到奥拉蒂科切亚的分球,准备从中路突破。
马拉多纳从中路连过三人直突禁区......
在中路面对两名英格兰后卫正面拦截时,将球传给右侧的巴尔达诺。
巴尔达诺没能停好球,球到了英格兰后卫霍奇的控制区域。
霍奇大脚将球回传门将希尔顿。(当时的规则门将可以手接回传球)
值得注意的是,马拉多纳在霍奇回传时就已经开始向前跑位,去争取一个看似毫无希望的高空球。
希尔顿身高183,伸开手至少有两米二,再跳一跳就有两米四了。马拉多纳身高168。即便马拉多纳有NBA篮球运动员的弹跳,也几乎不可能从希尔顿手上争到头球。
从图中可以看到,马拉多纳高高跃起的同时伸出了左手......
马拉多纳用左手将球打进球门,这就是*的上帝之手。
上帝之手瞬间。
英格兰球员集体向裁判抗议:马拉多纳是用手把球打进的!!!
而马拉多纳在奔跑庆祝的同时边跑边看向裁判,确认裁判已判罚进球有效后,开始疯狂庆祝。场上比分阿根廷1:0领先英格兰。
点评:此球体现出马拉多纳人球合一的盘带技术,超强的意识和跑位,强大的弹跳力,鬼精鬼精的头脑,而且他还是个蔑视规则的混球。也如同马拉多纳人生的写照,有着魔鬼的一面,始终充满争议,永远毁誉参半。
第54分钟,让我们一起见证足球历史上最伟大进球的诞生!
恩里克将球传出,马拉多纳在中圈后接球。
此球难度很大,因为老马是背对着对方球门,眼看英格兰两名球员即将对他形成合围。
马拉多纳接球后往回带了一步,躲开对方球员的逼抢。
回带这一下非常关键,如果直接转身,将会被对方防守球员往回跑卡住向前突破的路线。
此时视野中有3人在理论上可对马拉多纳形成包夹。
马拉多纳迅速拉球转身,然后向前趟球......
原先视野中的两人已被老马甩在身后,无法对他完成包夹。且在老马接球时第一个上前逼抢他的英格兰球员,因为老马往回带那一下,已处于背身状态。
这巧妙地回带+拉球转身,体现出马拉多纳人球合一的技术与天才的空间感,妙不可言。
马拉多纳甩开接球时几名逼抢他的英格兰球员后,开始急速向前推进......
在推进的同时抬头观察场上的形势。老马有个特殊功能,带球突破的时候经常不看球,球也仍然粘在脚上。
此时英格兰后卫6号布彻准备拦截马拉多纳,阿根廷7号布鲁查加在左侧接应。
马拉多纳没有传给布鲁查加,而是在高速盘带中通过身体的晃动佯装向边线突破,待布彻被假动作骗开重心向外侧偏移时,老马迅速内切过掉布彻后高速推进。
此时内切往英格兰肋部带球也是最有威胁的选择,特意提一下:带球节奏是球队核心的关键技术,掌握好它会使队友适应核心球员的状态,从而使核心球员的处理也更有选择性和不可预见性。
深度解读:梅西同样具备人球合一的技术和快速带球推进的突破能力,且梅西脚下触球的速率比老马更高,步频更快。但与老马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差距就是对节奏的掌握。梅西同样可以高速带球连过数人,但往往会发现他的节奏与队友并不默契,通常是一快到底,根源就在于大局观和视野的差距。而老马在高速带球突破的同时也在时刻观察对手和队友的位置,这就使得队友始终可以适应和追随他的节奏。
在晃过布彻后,马拉多纳继续高速向前推进。
此时马拉多纳已经杀到英格兰禁区前,与左侧的布鲁查加和巴尔达诺形成了三打二。
但布鲁查加和巴尔达诺几乎跟老马在同一水平线,此时传球效果并不好。于是老马佯装要传给布鲁查加,使得英格兰最后一名后卫芬维克在犹豫之间仓促上抢。
结果,英格兰最危险的肋部腹地瞬间就被攻陷了......
老马用一个跨栏的跳跃动作过了芬维克,杀入英格兰的禁区。
此时老马依旧在高速向前盘带,体现出老马在长途奔袭后仍然拥有充沛的体能。
老马信心十足地在小范围内用假动作晃倒了大名鼎鼎的英格兰门将希尔顿,继续带球向前。
此时英格兰后卫布彻从身后冲马拉多纳的腿铲了过来,马拉多纳用左脚脚尖将球踢出......
世纪进球瞬间。
就在马拉多纳被布彻铲倒的那一刻,球应声入网。
世界杯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到来了,全阿根廷人握紧了双拳在欢呼,马拉多纳戏耍了所有英格兰人,为马岛海战失败后满是创伤的祖国捍卫了尊严。此后,在阿根廷人心中,他的名字永远与上帝相连......
点评:不需要再说了,此球就是马拉多纳伟大人生与完美球技的最真实写照。
比赛第80分钟,莱因克尔接到巴恩斯的传中头球破门扳回一球,场上比分变成了2:1,悬念又回来了。
令所有人震惊的是,阿根廷刚开中场球,双方所有球员都在本方半场的时候,马拉多纳一个人带着球展开了进攻!
这是30年以后的实况足球游戏中都没有的操作!要知道,这可是世界杯淘汰赛,对手还是国家仇敌英格兰!
在自己没队友支援,对方球员都在防守要道拦截的情况下独闯龙潭虎穴,让我们再一次见识到了球王的英雄豪情。也让我们确信,很多时候,马拉多纳一个人就能击败一支球队!
马拉多纳准确地洞悉了对方防守球员的意图,开始用马赛回旋过人......
马赛回旋是很多控球大师在空间狭小的情况下惯用的过人动作,首创就是马拉多纳。
这一次,他从两名英格兰球员中间用马赛回旋过人,球就像粘在他脚上一样。
360度转体后,马拉多纳钻出来了!
马拉多纳用马赛回旋过掉了两名正面截击他的英格兰球员后,前面获得了一片开阔地,他再一次高速带球突进。
此时3名英格兰后卫向马拉多纳包夹过来,毕竟刚刚被他打入世纪进球,这次顾不得去防别人了。
而在此时,替换布鲁查加出场的塔皮亚快速杀到。
在吸引了4名英格兰球员包夹后,马拉多纳将球传给左侧无人盯防的塔皮亚。
塔皮亚又将球回传给马拉多纳。
此时马拉多纳如果向前推进,将会遭到3名英格兰后卫的正面阻截,他再次将球传给左边弱侧的塔皮亚。
传球的力度恰到好处,英格兰两名后卫向塔皮亚跑来,但还是有一点距离,这个时间差足够塔皮亚去调整。
塔皮亚接球后盘过一名英格兰后卫,起脚抽射......
球击中门柱内侧弹出......
点评:此球体现出马拉多纳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足球风格,披荆斩棘舍我其谁的霸气,人球合一的盘带境界,以及洞察场上瞬息万变的大局观。此球虽然没有进,但也不失为本场比赛中一篇华美的乐章。
为追忆球王,我将本场比赛马拉多纳6个最经典的瞬间细节分析描述出来,欢迎大家观看。
最后说一句:迭戈,感谢你曾经到这个世界来过。
译者:猫与牛仔裤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gentina%E2%80%93England_football_rivalry
阿根廷与英格兰之间的足球竞争(后简称英阿大战)是两国国家足球队之间以及各自球迷社群的一系列极其激烈的体育对抗。两支球队之间的比赛,即使只是友谊赛,也经常出现广受关注的事件、有时甚至酿成争议。
这种宿怨不同寻常,因为通常绿茵场上的宿敌存在于较近的国家之间,例如法国与意大利或阿根廷与巴西。而在阿根廷,与头号死敌之一英格兰的竞争是跨洲的竞争;只有巴西和乌拉圭可以与之匹敌。在英格兰,这被称为积怨之战;在该国看待这种竞争的火药味略微淡一些,与德国的比赛在大众心目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在20世纪下半叶的数场比赛中两队形成宿敌,尽管截至2008年,两队只在正式国际比赛中打过14场。但各种争议事件,特别是1966年和1986年世界杯两支球队之间的比赛,促成了这种竞争。在阿根廷,非足球事物,特别是1982年阿根廷和英国之间的福克兰群岛(西语称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也加剧了竞争。
然而,尽管阿根廷方面不断加深对英格兰的负面态度,但是是19世纪的英国移民为阿根廷引进并发展了足球运动,移民引入的制度机构形成了阿根廷足球协会,使得足球发展该国*的运动;并且从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数不清的阿根廷球员到英格兰俱乐部踢球,并在竞技和经济上收获颇丰,也极少造成争议问题。*的例子有奥斯瓦尔多·阿迪列斯(托特纳姆热刺,1978-1988)、里卡多·比利亚(托特纳姆热刺,1978–1983)、克雷斯波(FIFA 100,切尔西,20003-04)、卡洛斯·特维斯(西汉姆、曼联、曼城)、贝隆(FIFA 100,曼联、切尔西)、哈维尔·马斯切拉诺(西汉姆、利物浦)、马丁·德米凯利斯(曼城)、加布里埃尔·海因策(曼联)、马克西·罗德里格斯(利物浦)、亚历杭德罗·萨维利亚(谢菲联,1978-80、利兹联,1980-81)、尼古拉斯·奥塔门迪(曼城)、曼努埃尔·兰兹尼(西汉姆)、巴勃罗·萨巴莱塔(曼城、西汉姆),包括现役国家队队员塞尔吉奥·罗梅罗、塞尔吉奥·阿圭罗在内,都深受英格兰球迷的喜爱。曼彻斯特城足球俱乐部是拥有最多阿根廷球员的英格兰俱乐部,卡洛斯·特维斯是*一个跟随英格兰俱乐部获得欧冠*的阿根廷球员(曼联,2007-08赛季)。
统计上,英格兰在这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对阿根廷队为6胜(包括点球大战1胜)4负,5平。在世界杯上,英格兰队也以三胜(1962年、1966年和2002年),超越阿根廷队(1986年和1998年)的纪录而领先。
目录
1 早期历史
1.1英国对阿根廷足球的影响
1.2 早期较量
2 重要比赛
2.1 1966年世界杯
2.2 1986年世界杯
2.3 1991年友谊赛
2.4 1998年世界杯
2.5 2002年世界杯
2.6 2005友谊赛3 阿根廷与英格兰的比赛3.1赛果统计
4 俱乐部层面
5 英格兰俱乐部的阿根廷球员
6 球迷反应
1 早期历史
英国对阿根廷足球的影响
详情参考:阿根廷足球
19世纪后半叶,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有庞大的英国移民社区,约有1万人。和世界其他许多地方一样,足球是由英国人传入阿根廷的。第一个有记录的足球比赛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巴勒莫区,时间是1867年6月20日,由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板球俱乐部组织的,两队由英国铁路工人构成,分为白帽和红帽队(在早期,这是常见的用球帽而非球衣进行区分)。
被称为“阿根廷足球之父”是一位格拉斯哥教师亚历山大·沃森·赫顿,他于19世纪80年代初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圣安德鲁苏格兰学校*教授足球。1884年2月4日,他创办了布宜诺斯艾利斯英语中学(简称BAEHS),并继续指导学生们足球。[5] 1898年,由BAEHS 的学生组成的校友体育俱乐部成立了。校友体育一步步成为阿根廷最成功的球队,在1913年解散前共赢得22个*头衔。
1891年,赫顿建立了阿根廷足球联合会联赛,五个俱乐部参加了比赛,但只进行了一个赛季的比赛。1893年2月21日,一个新的阿根廷足球联盟成立,并将最终成为阿根廷足球协会(AFA)。在阿根廷足球发展的早期,几乎所有的球员和官员都是英国移民或英国血统的人,因此阿根廷最早的足球俱乐部如罗萨里奥中央竞技、纽厄尔老男孩竞技和基尔梅斯竞技都是由英国侨民创立的。随着足球越来越受欢迎,英国对这项运动的影响逐渐减弱,到1912年,该协会被重新命名为阿根廷足球协会。
然而,英国人对阿根廷足球的影响体现在“角”和“翼”等术语的继承上,而非使用西班牙语意译。阿根廷一些*的球队的名字也为英语,比如River Plate(河床),或者保留了部分英语,比如Boca Juniors(博卡青年),归结于英国人(英语)在这项运动中的广泛存在和在规则上的强制地位(一个类似的例子如西班牙最成功的的足球俱乐部之一的毕尔巴鄂竞技,队名中的“竞技”一词保留的是Athletic,而非西语中的Atletico,体现了英国在俱乐部历史上和建立之初的影响)。
直至1940年代,阿根廷足协仍在使用英语裁判。
早期较量
在1966年世界杯冲突之前,两队已经交手过。阿根廷是除了苏格兰之外,第一支在温布利与英格兰队比赛的球队;这场于1951年展开的首场较量以英格兰的2-1主场取胜告终。
1953年,两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踢了两场比赛。第一场比赛是阿根廷以3-1获胜,这被英格兰视为一场非正式的国际比赛,理由是派出了一支被称为足协十一人的二队。然而,这场比赛出现在阿根廷官方的国际比赛记录上,并被国际足联计为正式国际比赛,因此阿根廷人认为这是他们对英格兰的第一次胜利。后来,一位阿根廷政客称:“我们把铁路国有化了,现在我们又把足球国有化了!”
1953年的第二场国际比赛是两支球队公认的正式比赛:英格兰的阵容更强大,有拉姆齐(66年世界杯*教头)、洛夫豪斯和芬尼;阿根廷队则沿用了第一场比赛的阵容。然而,比赛在23分钟后因暴雨取消,比分为0-0。
两队的下一次相遇是在1962年的智利世界杯上,当时英格兰在小组赛中以3-1击败阿根廷,导致阿根廷被淘汰出局。1964年6月在巴西举行的国家杯(友谊锦标赛)中,阿根廷以1-0战胜英格兰,这是阿根廷在竞技性国际比赛中*夺冠。
2 重要比赛
1966年世界杯
尽管有此前不短的历史,但是直至1966年、这届由英国举办最终由英格兰夺冠的世界杯开始,英阿大战才变得苦涩而激烈,展现出今日所熟悉的模样。
两队在本届世界杯的四分之一决赛中相遇,这场被阿根廷人称为世纪大劫案(el robo del siglo)的比赛,由吉奥夫·赫斯特头球建功,英格兰1-0取胜,而阿根廷人痛诉越位在先。
然而,这场比赛最争议一幕是阿根廷队长安东尼奥·拉廷连续接到两次警告,难以解释地被罚下。阿根廷人认为尤其第二次警告是不公平的,包括拉廷本人;而他拒绝离开球场,最终不得不在警察的护送下离开。拉廷在比赛开始阶段就因为对博比·查尔顿的冲撞而被警告过。随后,拉廷对赫斯特犯规,并莫名其妙地因为队友的犯规与裁判争论而再次受到警告而离场(不确定是哪两次警告导致了被罚出场,黄红牌的使用将在下届墨西哥世界杯期间生效,在国际足协记录中,拉廷在35分钟被连续两次警告罚下)。
在阿根廷广为人知的报道是,德国裁判鲁道夫·克赖特林说他罚下拉廷因为他不喜欢后者看他的方式;而英国报纸援引官方给出的原因是“使用威胁性话语”,尽管裁判不会说西班牙语。根据阿根廷一方的说法,拉廷似乎试图与德国裁判谈话,称他的裁决偏向英格兰队。拉廷可以分辨的行动是,展示了他的队长袖标,并试图寻找翻译。
英国裁判主管肯·阿斯顿进入赛场试图说服拉廷离开,但他的入场加剧了形势恶化,因为拉美球队已经在质疑英国和德国合作试图将他们淘汰出比赛(见参考)。被罚出场后,拉廷用手将角旗揉成一团(使用的是英国国旗),最后坐在地上不愿离开。比赛结束后,英格兰主帅拉姆齐拒绝让他的球员与阿根廷交换球衣,这本是足球比赛结束后的惯例;后来还在媒体上形容南美人是“动物”(“真是遗憾啊,看起来阿根廷人这么好的天赋都荒废了。我们*的足球需要与正确的对手交手中展现出来——是指来踢球的队伍、而不是来模仿动物的”)。阿根廷媒体和公众对此勃然大怒,一家阿根廷报纸刊登了一张世界杯官方吉祥物“世界杯威利”(World Cup Willie)身穿海盗装的画像,以表达他们对英格兰队的看法。
参考:
出于公正性,特此提醒对此届世界杯的质疑可能出自南美观众的立场、一些怀疑论则可能偏重数据、赛果,而非场上实际情况。
本届世界杯五次罚出场外的第一次发生在小组赛阶段,阿根廷于66分钟翼卫12号阿尔布雷特被直接罚下,联邦德国与阿根廷0-0战平。
四支南美球队中,阿根廷和乌拉圭挺进淘汰赛。1/4决赛中,阿根廷于35分钟场上队长、中场10号拉廷被罚下,英格兰以1-0获胜;乌拉圭于49分钟场上队长、后卫2号霍拉西奥·特罗歇被直接罚下,并于54分钟中场19号赫克托·席尔瓦因累积警告被罚下,联邦德国随后打入三球以总比分4-0获胜;其余两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匈牙利和苏联、资格赛入围的葡萄牙和朝鲜之间展开。
半决赛中,苏联在44分钟前锋11号伊戈尔·齐斯伦科被直接罚下,联邦德国以2-1获胜。
1986年世界杯
在1974年、1977年和1980年的友谊赛中,两队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宿怨的迹象,下一场生死之战发生在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上,又是在四分之一决赛阶段。这次遭遇因为四年前才结束的英阿领土冲突而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火药桶,许多阿根廷人将击败英格兰视为报复英国的迫切机遇。
阿根廷队的明星球员迭戈·马拉多纳用手将球打进了英格兰队的球门,这一极具争议的进球让阿根廷队取得了领先。这个进球就在裁判身前,他却没有看到违例而判为有效,这让英格兰队和球迷们非常愤怒。赛后马拉多纳戏称这一进球由“上帝之手”打进,令此进球在英格兰臭名昭著,特别是在英格兰出局而阿根廷赢得最终桂冠之后。
在这场比赛中,马拉多纳打入了另一进球,被称为“世纪进球”,在2002年被评为世界杯历史上*进球,之后英格兰前锋加里·莱因克尔扳回一球,但英格兰以2-1输掉了比赛。尽管打进了第二个进球,马拉多纳在他的自传中写道:“有时我觉得我更喜欢用手打进的那个……这有点像偷英国人的钱包。”他还提到了福克兰群岛的冲突,“这就好像我们打败了一个国家,而不仅仅是一个足球队……虽然我们在比赛前说过足球与福克兰群岛战争无关,但我们知道他们在那里杀了很多阿根廷男孩,像猎鸟一样杀了他们。这就是复仇。”
在比赛结束时,英格兰队的史蒂夫·霍奇与马拉多纳交换了球衣,霍奇后来在2000年后把这件球衣借给了英格兰国家足球博物馆。马拉多纳称赞英国人不像其他球队那样使用粗暴的战术,经常犯规把他撞倒。
这场比赛极大地加剧了英格兰对两支球队对抗的怨恨,他们觉得自己被马拉多纳的手球骗走了奖杯,尽管离奖杯还有两场比赛要打。这两个进球在英国人心目中的重要性可以从2002年一次评选中看出,英国第四频道将此场比赛选为100个最伟大的体育时刻的第六位。同时在阿根廷,这场比赛被视为对马岛(英国称福岛)战争的报复,也是对1966年世界杯不公正竞赛的报复。
此后每当两队比赛时,这场比赛总会不可避免地被媒体在入场准备阶段提及,在英格兰尤其会提及“上帝之手”。
1991年友谊赛
1991年5月25日,两队在温布利进行了一场友谊赛。在阿尔费奥·巴西莱的带领下,阿根廷队正在为即将到来的91年美洲杯做准备,他们随后赢得了*。这支南美球队新的一代主要在本土踢球的成员,正逐渐取代在前两届世界杯空前成功的阵容。比赛大部分时间处在在英格兰的控制之下,但在比赛快结束时,阿根廷在落后两球的情况下扳平,结果为2-2。达里奥·弗兰科(66')和克劳迪奥·加西亚(72')接角球头球得分。
尽管没有取得胜利,但阿根廷举国欢庆,尤其是阿根廷的两粒进球都来自角球,因为在阿根廷,角球通常被视为英格兰队的优势领域。
1998年世界杯
两队的下一次遭遇是1998年法国世界杯在圣埃蒂安的16强比赛中。这场比赛有很多瞩目的方面,包括一个被视为英格兰历史上最伟大的进球,由年轻的前锋、金童迈克尔·欧文打进的进球。
这场比赛也因贝克汉姆的红牌而被铭记。贝克汉姆被迭戈·西蒙尼从身后犯规,西蒙尼随后起身,并用手指轻敲了贝克汉姆的后脑,而贝克汉姆依然脸朝下躺在球场上。双方球员及裁判聚集来之后,躺在地上的贝克汉姆弯起小腿绊住西蒙尼并踢了西蒙尼,西蒙尼摔倒,裁判将贝克汉姆红牌罚下。
在十人应战的情况下,英格兰队顶住了阿根廷人的进攻,在比赛的最后时刻,在阿根廷禁区内的混战中,索尔·坎贝尔将球顶进了球门。当英格兰球员开始庆祝胜利的进球时,裁判吹了阿兰·希勒在进球前对阿根廷门将的犯规在先,进球无效。阿根廷发球门球,当英格兰球员还在庆祝的时候,球门球飞快踢出,英格兰人冲回场内并成功地阻止了阿根廷的进球。
加时赛结束,比分保持在2-2。在随后的点球大战中,英格兰的两个点球被阿根廷守门员卡洛斯·罗亚扑出,阿根廷以4-3获胜。
比赛一结束,贝克汉姆就被英国媒体指责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的情绪性和幼稚反应;第二天《每日镜报》的标题形容英格兰队为“十只雄狮和一个傻孩子”,西蒙尼随后“招供”,承认自己装作被踢伤,就是为了使贝克汉姆被罚下,以及所有队友都在敦促裁判给贝克汉姆红牌。而《体育画报》严厉抨击了这次事件中阿根廷的自导自演,称西蒙尼先是“凶狠地侵犯了”贝克汉姆,然后“像一堵墙重重倒地”,令贝克汉姆被罚下,并提及阿根廷人用类似的“表演”令他们的下一个对手荷兰的球员被罚下(然而,阿根廷1-2输给了荷兰)。
2002年世界杯
下一场友谊赛在2000年,也是在温布利,但以0比0结束。然后,两队在2002年世界杯小组赛中再次相遇。在之前的三届世界杯遭遇中,英格兰队两次被阿根廷淘汰,因此英格兰人的紧张情绪非常高。英格兰队在小组赛首轮与与瑞典战平更是加剧了这种紧张气氛,这意味着他们要在与阿根廷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才能避免被淘汰。
在阿根廷后卫毛里西奥·波切蒂诺对迈克尔·欧文犯规后,时任英格兰队队长的大卫·贝克汉姆踢进了本场比赛*一枚进球——一粒点球,许多人认为这一进球令贝克汉姆在英国体育公众眼中完成了四年前被罚下的救赎。正如《纽约时报》在比赛报道中所描述的,“他因在1998年世界杯上被阿根廷人一手罚下而备受指责,但今天早上醒来时,他头上的光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尽管阿根廷在下半场结束前采取了猛烈攻势,英格兰还是保住领先以1-0获胜,这多少导致了赛前夺冠热门之一阿根廷小组赛淘汰出局。阿根廷这次耻辱出局被广泛认为是对阿根廷在1986年和1998年世界杯上的肮脏手段和欺诈获益的恰当报应。
尽管阿根廷球员和公众都对判罚点球提出了异议,但这场比赛总体上是在一种良性的、高度竞争的氛围中进行的,丝毫没有1966年、1986年和1998年遭遇时的那种怨恨不甘。迭戈·西蒙尼和大卫·贝克汉姆,曾在98年比赛中冲突并导致贝克汉姆被红牌罚下的当事人,在这场比赛中场时握手致意。并不意外的是,阿根廷球迷对这场比赛以及随后与瑞典的平局感到非常失望。赛后,球迷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质疑”:阿根廷队长贝隆因赛后要回英格兰为曼联效力,因此故意降低了自己的竞技水平。贝隆否认了这些“指控”。
2005年友谊赛
两国最近的一场比赛于2005年11月12日在日内瓦的中立场地举行,当时这两支都已获得2006年世界杯参赛资格的球队举行了一场友谊赛。两队都派上了一线阵容。英格兰两度落后两度逆转,在最后时刻凭借杰拉德和乔·科尔的两次传中,欧文的两粒绝杀进球(87'、90+2'),以3-2击败阿根廷。比赛的结果和表现受到了英国媒体和公众的热烈赞誉。这场比赛的总体表现也没有前几次那么尖锐,《纽约时报》报道称,“以之前的冲突令人不快的标准来看,英格兰和阿根廷之间的针锋相对正逐渐变得温和,尽管这种缓和是相对而言的。最近一次交锋中,双方球迷敲打露台,高唱有关福岛(马岛)的歌曲,拿对方的粗俗和某些球员的取向开玩笑,不管怎么说,这些都代表了两国外交关系的显著解冻。”
英格兰的此次胜利也是两队之间*有一方取得连胜。
3 阿根廷与英格兰的比赛
1951年5月9日 友谊赛 英格兰2-1阿根廷 米德尔塞克斯
1953年5月14日 友谊赛 阿根廷3-1英格兰 布宜诺斯艾利斯
1953年5月17日 友谊赛 阿根廷0-0英格兰 布宜诺斯艾利斯
1962年6月2日 世界杯 英格兰3-1阿根廷 兰卡瓜
1964年6月3日 国家杯 阿根廷1-0英格兰 里约热内卢
1966年7月23日 世界杯 英格兰1-0阿根廷 伦敦
1974年5月22日 友谊赛 英格兰2-2阿根廷 伦敦
1977年6月12日 友谊赛 英格兰1-1阿根廷 布宜诺斯艾利斯
1980年5月13日 友谊赛 英格兰3-1阿根廷 伦敦
1986年6月22日 世界杯 阿根廷2-1英格兰 墨西哥城
1991年5月25日 挑战杯 英格兰2-2阿根廷 伦敦
1998年6月30日 世界杯 阿根廷2-2英国 圣埃蒂安
2000年2月23日 友谊赛 英格兰0-0阿根廷 伦敦
2002年6月7日 世界杯 阿根廷0-1英格兰 札幌
2005年11月12日 友谊赛 阿根廷2-3英格兰 日内瓦
赛果统计
总战绩(15场比赛):英格兰-6胜;阿根廷-4胜;5平。
竞争性赛事(6场,世界杯5场,国家杯1场):英格兰-3胜;阿根廷-3胜。
阿根廷主场(3场比赛):阿根廷-1胜;2平。
英格兰主场(6场比赛):英格兰-3胜;3平。
中立场地(6场比赛):英格兰-3胜;阿根廷-3胜。
两支球队都曾在夺冠路上打败过对方——1966年英格兰、1986年阿根廷。
英格兰还在1962年和2002年的世界杯中击败阿根廷。
在1998年的世界杯上,阿根廷也击败了英格兰,比赛以2-2战平,阿根廷在点球大战中以4-3获胜,这是他们*一次在点球大战中相遇。
4 俱乐部层面
在俱乐部层面,竞争也很激烈。阿根廷和英格兰的俱乐部并没有太多的机会会面,但是当他们对抗时,也会发生一些引人注目的事件。
最令人难忘的比赛发生在现已取消的欧洲/南美杯。1968年,拉普拉塔大学生和曼联在当时被称为“洲际杯”的两回合决赛中会面。第一回合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生队的支持者们大声应援,比赛在身体对抗上非常激烈,出现了争议红牌和受伤离场;曼联在第二回合未能挽回1-0的落后局面,大学生赢得了*。
9年后的1977年,利物浦拒绝与博卡青年比赛,于是博卡在与欧冠亚军门兴格拉德巴赫的比赛中获得了他们的第一个奖杯。1978年利物浦声称“日程冲突”再次拒绝洲际杯。
于是1978年河床的欧洲之旅中,阿根廷劲旅以2-1战胜了谢菲尔德联。这场比赛在谢菲联的主场布拉莫尔巷举行,作为亚历杭德罗·萨维利亚转会到这家英国俱乐部交易的一部分。1984年,独立竞技和利物浦争夺*。当时奖项被重新命名为“丰田杯”,比赛的形式也变成只在日本举行一场比赛,使得参赛队伍易于安排。独立队凭借何塞·佩尔古达尼的进球获得1-0小胜。
在2007年,和平杯在日本举行,河床和雷丁的比赛以阿根廷球队1-0获胜告终。同样在2009年加拿大埃德蒙顿杯上,河床队凭借奥尔特加的进球以1-0击败埃弗顿。
最近一次英格兰和阿根廷俱乐部之间的比赛是2011年7月阿森纳和博卡青年之间的一场友谊赛,属于每年一度在伦敦举行的酋长杯。
5 英格兰俱乐部的阿根廷球员
大批阿根廷球员、其中还有一些备受瞩目的明星,曾经或正在英格兰俱乐部踢球,在英伦三岛之外的球员罕有在英格兰踢球的时代,奥斯瓦尔多·阿迪列斯和里卡多·比利亚加入托特纳姆热刺,阿尔贝托·塔兰蒂尼加入伯明翰。
更多阿根廷人因为英超的建立和外籍球员涌入而到来。2006年,西汉姆联签下了卡洛斯·特维斯和哈维尔·马斯切拉诺,但后来发现这两名球员的签约条款违反了两项英超规则,俱乐部随后被罚款550万英镑。
英超2011-12赛季,阿根廷前锋塞尔吉奥·阿奎罗在最后一轮对阵女王公园巡游者的终场绝杀进球使他的球队曼城获得了44年来的第一个联赛*,他受到高度赞誉。
阿根廷人马塞洛·贝尔萨是利兹联的主教练,前国家队后卫毛里西奥·波切蒂诺曾是英超托特纳姆热刺队任教5年的功勋教练。
6 球迷反应
虽然1982年的领土冲突之前的比赛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情绪,但正是战争本身点燃了人们的激情,并加深了双方的宿怨。1986年世界杯的比赛前夕,两国的球迷(足球流氓)在墨西哥城的街道上和体育场里都发生过打斗,其中包括阿根廷流氓组织偷走英国流氓组织旗帜,还有不少英国球迷被阿根廷足球流氓打伤。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比赛期间双方的行为总体上还是和平的,部分是由于体育场的安全措施的加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86年世界杯阿根廷对英格兰》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86年世界杯阿根廷对英格兰、世界杯用球2022相关的体育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2021年,“迟到”的欧洲杯,谁将问鼎欧洲之巅?众所周知...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詹姆斯为什么不能忠于一支球队为什么球迷对...
英雄联盟s赛历届*都有谁?至今英雄联盟举办了十一届全球总决...
世界*钱的十位运动员,梅西第二,C罗第三1、收入榜前十...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巴萨误判10个赛季足球比赛有明显的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