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近期,上海东方卫视安排重播纪录片《急诊室故事》,取得了良好收视效果。这个实践告诉我们,节目的生命力不会随着一次播出的结束而停止。相反,只要精心把握时度效的编排,契合新时代需要、反映新时代精神、讲述新时代故事,重播节目就能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前不久,一档重播节目再次赢得观众广泛关注。上海东方卫视在首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安排选集重播医疗纪录片《急诊室故事》第二季,以全方位记录真实急救案例,向观众讲述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展现医疗工作者敬业精神。
自2015年开播以来,纪录片《急诊室故事》广受好评,豆瓣评分保持9.6,好评率保持99%。节目近期重返荧屏,再一次获得观众的高度评价。网民在***网、爱奇艺、腾讯网等网站留言表示,“节目二刷,只见真人,不见秀”“带着对生命的敬意与爱意,再次讲述最真实的今日中国”。
是什么给这部已播纪录片带来经久不衰的热度和反响?又是什么让这部已播纪录片再次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好评?除去节目本身的匠心制作,那就是对重播节目编排时度效的精心把握。
时:掌握时机节奏关注热点反应痛点
时,就是时机、节奏。精准掌握时机、把握节奏,对做好节目编排至关重要。“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节目在什么时间重播、以什么名义重播,广播电视媒体都要提前策划统筹安排,做到谋定而后动。一言以蔽之,准确把握节目重播的最佳时机,在合适的时间重播合适的节目,是时效性的外在表现;充分利用已有素材和资源,将节目再次创造转化、创新发展,实现节目重播价值的最大化,是时效性的内在涵义。
曾几何时,“看病难”是全社会成员的一个共同痛点,医闹、伤医等事件时时见诸媒体,引发社会各阶层关注和讨论。德不近佛不可为医,医生古往今来便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国家设立“医师节”的题中应有之义,就是敬畏生命、重医尊医。上海东方卫视以首个“中国医师节”为契机,重播医疗纪录片《急诊室故事》,契合“尊医重卫,共享健康”的主题宣传需要。节目以质朴的叙事讲述人民关心的痛点,以真实的镜头记录社会关切的热点,以紧扣时代的选题反映国家关注的重点,体现了党和国家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目标,可以说把握住了节目重播的最佳时效。
度:把握力度分寸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度,就是力度、分寸,即节目编排的范围、数量、程度。什么节目适宜重播、什么节目宜多次重播、什么节目宜广泛重播,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需要认真研究,把握好火候,既不能“过火”,也不能“欠火”。万万不能因市场驱动而“失向”,因盲目介入而“失准”,为吸引眼球而“失真”,为过分渲染而“失范”,为刻意迎合而“失态”。因时制宜、因势制宜,综合考量节目的题材、形式、内涵,契合宣传形势和观众需求,是把握编排尺度的重要依据。
《急诊室故事》精心设置议题,选播积极向上的急救案例,用巧妙的剪辑和冷静的旁白,展现险恶的病情与高超的医术、患者的呼唤与家人的煎熬、意外降临的悲情与人间真情的暖心等种种对比反差,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感和代入感,向观众传递了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正能量,节奏和分寸把握恰到好处,将更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内容传入千家万户,让大众能够循环往复地感受向上向善的能量,享受美感,潜移默化地提升精神文化素养。
效:讲求效果质量坚持时代性人民性
效,就是效果、实效。广播电视节目的重播最终要看传播效果,这个效果就是群众口碑好、社会共识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使节目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使群众爱听、爱看、爱传,予群众听有所思、看有所想、传有所得,引导人民群众分清对错、善恶、美丑,看清本质、主流、趋势,发挥引领导向、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作用,提升节目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才是重播编排的最佳效果。《急诊室故事》运用大量动态镜头、特写画面和层次分明的交叉剪辑手法,还原紧急救护现场,以真实感人的故事充分体现医疗工作者的仁心妙术,营造了尊医重卫的社会风气,有力回应了某些错误偏激的医患观念,缓解了紧张的医患关系。这样的节目,正是观众想看的、愿意经常看的。
重播节目要想追求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节目的编排就更要讲求艺术、创新方法。通过线上线下同向发力,删繁就简二次编辑,制作具有碎片化、互动性,适宜融合传播、移动传播的短视频、微视频,推动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在多终端传播,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任何节目都有导向,任何节目的播出都有时度效。播什么,不播什么,什么时候播,不光包含着节目本身的立场、观点、态度,更体现着组织安排播出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时度效”正是重播节目生命力之所在。节目重播编排要从整体上把握好时度效,掌握舆论宣传的整体特征和变化趋势,坚持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社会现象,审时度势地打好主动仗,弘扬一切有利于坚定共同理想、凝聚奋进力量的思想和精神,尤其是国计民生中的热点问题,要通过自主创新,更好地抢占时机、道义和表达制高点,着力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牢牢把握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文化支撑的主动权,让广播电视宣传更加入脑、入心,切实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就能抓住时机、取得效果、赢得口碑,让已播节目于再次传播中产生新价值。
上海东方卫视安排重播《急诊室故事》,取得了良好收视效果。这个实践告诉我们,节目的生命力不会随着一次播出的结束而停止。相反,只要精心把握时度效的编排,契合新时代需要、反映新时代精神、讲述新时代故事,重播节目就能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5+今日直播:16:40男篮世界杯预选赛(中国-澳大利亚)
今天是2022年07月03日,星期日。
***5+16:402023年男篮世界杯预选赛-中国—澳大利亚。19:302022赛季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第一阶段第8轮(武汉三镇—上海申花)。21:352022年温布尔登网球赛-第四轮1。
附:***5+今日直播节目
16:402023年男篮世界杯预选赛-中国—澳大利亚
19:302022赛季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第一阶段第8轮(武汉三镇—上海申花)
21:352022年温布尔登网球赛-第四轮1
新春贺喜,辞旧迎新。今日,《春满东方 点亮幸福·2022东方卫视春节晚会》发布海报,晚会将于2022年2月1日大年初一19:30正式亮相。作为东方卫视的新春钜献,晚会将“幸福”作为核心关键词,聚焦各行各业的普通人,让平凡人走上舞台的最中央,以小家风呈现大国风,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为观众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
东方卫视春晚官宣
传统与科技的碰撞,春晚官宣海报尽显海派风情
今日,东方卫视春晚发布的官宣海报上,将海派、江南、传统与科技融为一体,和谐统一。整幅画面将红色作为主色调,新年佳节的氛围感呼之欲出,而海报中上海东方明珠等地标元素,则体现出海派风情,传统建筑与科技在画面中交相呼应,传递出魔都上海独有的温度与文化包容度。据了解,整场晚会也将从人文上海、科技上海、温暖上海、摩登上海等维度出发,集中展示海派文化,突出上海的地域风情,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在“弘扬中华文华,歌我华夏风采”的同时,也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
整场晚会的总导演由东方卫视大型活动中心高级制片人章瀚、东方卫视中心独立制作人王蕻共同担任。据悉,二人曾参与制作东方卫视中秋晚会、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盛典、天猫双11晚会、东方卫视梦圆东方跨年晚会等多场大型晚会。
紧跟时代弘扬国风,精彩看点提前预测
2022年,对于刚刚度过了十八岁生日的东方卫视来说,意义非凡。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曾多次对文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文艺与时代,文艺与人民的内在联系,也为东方卫视的改革升级指明方向。新的一年,东方卫视在“文化强台”的理念指导下,将镜头投向了每个平凡的中国人,投向了人群中最真实的你我。
据了解,今年春晚节目包含歌舞、小品、音乐剧、相声及脱口秀等诸多种类,主题更是涉及冬奥、航天、共和国功勋、非遗文化、国风科技、反诈宣传等众多热点话题。除明星嘉宾外,晚会还会邀请艺术大家以及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代表登上舞台,共赴新春佳节,这无疑将2022年东方卫视春晚舞台最值得期待的一大看点。据悉,今年东方卫视春晚嘉宾将聚焦“时代风貌”“温暖传递”“科技未来”及“助力冬奥”等维度,目前虽还未正式公布,但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有不少网友发现了晚会嘉宾的“蛛丝马迹”,不少网友也开始猜测将会有哪些明星嘉宾现身。晚会还未播出,期待值却已经被网友拉满。
而今年的舞美设计则将为观众们带来新的惊喜,通过高科技的加持,东方卫视将尝试性打破镜框式舞台的传统拍摄手法,通过运用特殊手段,完成虚实场景穿越,营造沉浸式环境氛围,为观众献上最独一无二的春晚视听盛宴。
虎跃龙腾,相约精彩东方年。随着新一年的来临,年味儿也越来越重,2月1日大年初一19:30,阖家团圆相约东方卫视,《春满东方 点亮幸福·2022东方卫视春节晚会》邀您一起点亮幸福年。
闽南网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到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并强调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上海广播电视台为进一步营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浓厚氛围,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将于3月11日每天中午12:30起,在东方卫视率先重播上影集团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创造出品的电视剧《国家孩子》,带领观众回忆三千个“国家的孩子”与“草原母亲”的一段传奇。
电视剧《国家孩子》剧本从上海孵化,故事从上海开始,由上海出品,以真实历史为背景,主要讲述的是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因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江南地区的大批弃婴被无力抚养孩子的父母们送到上海的保育院,使整个上海都面临巨大的救助压力。***对此情况高度重视,经周恩来总理和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夫主席商议,由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习仲勋同志操办,将江南的部分孤儿送到内蒙古交给牧民抚养。内蒙古自治区为此做了周密安排,调集了丰富的物资,牧民们向孩子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而这些来到内蒙古的孩子被称作“国家的孩子”。据统计,1960年到1963年,内蒙古各地先后接纳了3000多名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孤儿。其中,共1800余名上海孤儿分批移入内蒙古11个盟市、37个旗县的千余个家庭收养。至此,一声声“额吉”“阿爸”成为草原上响彻天际的温暖之音。
该剧以小忠(朝鲁)、小鱼(通嘎拉嘎)、谢若水和黄小仙(阿藤花)这四个由同一趟火车运到草原的上海孤儿为起点,讲述了他们从黄埔江到大草原这半生的命运,他们从1960年8、9岁到达内蒙古开始,草原人民亲自将这些孩子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尽心尽力的照顾着这群刚开始不适应,水土不服的孩子们,在这些孩子们有了自己的阿爸和额吉之后,他们被照顾着茁壮成长,有着自己的热爱和梦想,尽管过程中困难重重,但草原上的阿爸和额吉也永远都在他们背后支持着他们,看着他们逐渐成长为草原上的雄鹰展翅飞翔,直到他们扎根于此、子孙满堂。剧中的乌兰其其格则是改变这些孩子命运的关键人物,她经过培训成为去上海接“国家孩子”的首批人员,也开启了这些孤儿在大草原上的“重生”,其原型即是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的“草原母亲”都贵玛。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也是“上海出品”电视剧的精品力作,其尊重历史、观照现实、厚重感人,虽是一个个典型人物故事,但反映的确是3000多名“国家孩子”的群像人生,以及草原父母们比天空更宽、草原更广的爱和责任,展现出草原大地上牧民们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的历程,草原上的民兵连、改革开放、恢复高考等等都在节目中得到充分体现,其背后所承载的是党和国家的谆谆嘱托、内蒙人民的无私奉献以及56个民族大家庭的真情温暖。
《国家孩子》通过平实而真挚地叙述,带领观众重温新中国历史上这一值得永远铭记的事件,感受到内蒙和上海人民虽相隔万里,但却永远“心贴心”的大爱无疆,歌颂了民族大爱、国家关怀和个人奋斗,传递着对初心使命、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唱响了一曲辽阔草原的真情颂歌。也进一步启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需怀揣远大理想、牢记党的嘱托、肩负时代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奋勇向前。
而为进一步做好党史学习教育,上海广播电视台也将在庆祝建党百年期间,继续发挥“上海出品”的品牌优势,播出《光荣与梦想》《功勋》等系列献礼剧,见证中国共产党辉煌历程。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东方卫视节目回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东方卫视节目回看、男篮世界杯直播相关的体育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2021年,“迟到”的欧洲杯,谁将问鼎欧洲之巅?众所周知...
英雄联盟s赛历届冠军都有谁?至今英雄联盟举办了十一届全球总决...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詹姆斯为什么不能忠于一支球队为什么球迷对...
世界最赚钱的十位运动员,梅西第二,C罗第三1、收入榜前十...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巴萨误判10个赛季足球比赛有明显的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