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赤字什么意思(永州火车站)政府预算赤字怎么弥补

2022-08-20 12:06:08 生活指南 ssrunhua

财政赤字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经济日报-

财政赤字货币化是什么,担忧什么,边界在哪?

一、财政赤字融资是一个连续的谱系

一般理解的财政赤字货币化,指的是央行通过发行基础货币直接弥补财政预算内赤字。这被绝大多数国家法律明确禁止。但广义财政赤字货币化,是金融机构资产扩张以政府行为(负债)为基础。狭义化指央行发行基础货币支持政府行为(融资),广义则包括金融机构发行存款货币(金融负债)支持政府行为。

政府的赤字,既包括中央政府,也包括地方政府,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我国财政包含四本帐,也是国有金融机构和国企的股东,金融体系既有商业性机构,也有政策性机构,还存在大量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因此,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现实含义是相当丰富,表现为一个连续的谱系。包括央行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支持中央政府融资、二级市场支持国债市场,各类金融机构通过各种资产扩张方式支持地方债务融资,还包括各类政策性金融业务,各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PSL和再贷款再贴现、定向工具),以及在金融救助和稳定金融体系中的央行支持等。

近些年我国创新了很多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际上使得传统的总量调节为主的货币政策具有了结构调节功能,这已经将财政的再分配功能隐含其中,货币与财政已不再泾渭分明。为了应对疫情,我国还推出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实际上是财政政策(财政贴息)的金融化实施,具有将财政货币配合工具化的倾向。

观察不同时期的广义财政赤字货币化组合,只是谱系的中心有所变动,现实操作中是程度或者度的把握。货币和财政政策及其配合,是在现实压力下,不断拓展原有功能,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和体制机制环境中具有自我驱动力。

需注意的是,创新和权宜之计会导致功能的逐步异化。财政赤字货币化,在相当多时候表现为具体的中间地带的政策选择,推动谱系中心的推移,会产生一定的自我适应性。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有可能破坏原有结构引发质变。

二、财政赤字货币化,真正担忧的是什么?边界在哪?

财政与货币的配合,仍是工具,且是通过两个部委实现的工具。工具需要实现功能,因功能而获得存在的合理性,根本上要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加大广义上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实际上是央行的资产扩张,增加了以政府部门行为为支撑的部分。发达国家央行资产负债表以何种结构(国内、国外和政府部门)为基础,是与特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政府行为的资金支持,不同时期主要受观念、社会经济特征和体制机制制约,来源于:过去行为的积累(财政盈余)、对未来的预期(市场化融资)、基于权威的信任(信仰)(货币化)。

大家担忧财政赤字货币化,是担忧对政府行为的必要约束、货币发行约束的有效性和政府部门内部管理的要求等。

一是财政赤字货币化是有经济边界的。货币本质上是债务,是融资,合理性不在负债方而在于资产方,即行为的合理性。历史上很难事前区分泡沫,庞氏与大繁荣。财政赤字货币化,是为政府行为的非市场化融资,缺乏对政府行为合理性的市场化约束。历史上,国家丧失能力后不得已而为之,最终引发恶性通胀。政府的行为需获得社会认可,当正常的税费筹集资源无法满足预定目标要求,转而市场化融资和货币化融资。财政赤字通过货币发行(无中生有的信用创造)融资和市场化筹资(现有信用的争夺,带有一定市场化竞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以货币隐性的结构性调整手段(未经货币持有者同意,大规模隐蔽地实现财富的转移),实现资源从私人部门向政府转移,需特别考虑政府行为的合理约束。当然,货币工具的使用边界,来源于民众的普遍信任,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需考虑经济资源运用的极限,以及资源运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结构。

二是调控是种外在干预,实现合意结果。财政和货币已被作为宏观调控工具,还需要考虑调控的有效性,两类工具应各有所专,无所不用其极而不是相互替代。财政自动稳定和货币币值稳定是内在机制和职责。一旦过多引入非系统内在目的,会增加信任成本,难以形成共识。

三是管理上的制衡。外部化带来的制衡与透明,不希望出现类似“坐支”的行为。界限在于两个部门是否独立判断和行动,而非“从属”和“工具”。

三、特殊环境下能否更大程度的财政赤字货币化?

对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约束,既有经济逻辑上的,如资源可承受的极限(高通胀与债务可持续性),也有引导生产性和非生产性部门的合理比例,有效管理等方面的考虑,其中有一些属于维护长期利益,给予必要安全垫的自我约束。

在转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应对疫情冲击时,关键策略是“看见”+“熬过”。可被接受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包括市场化融资,可拓展政策应对空间,提高“熬过”的概率。就好比需要区分正常情境下的宏观调控,与危机救助下的宏观政策一样,自我约束在特定场景下是可以适当放松的。当然,一是需与资产方的结构性改革相配合,二是“熬过”后,需及时回归。这种突破自我约束融资“上瘾”,增加了系统的脆弱性。

我国当前的财政货币合作,有相当部分集中于地方层面,影响了具有基础性、常态化的财政货币合作机制的开发。是否可借助疫情和转型、财政体制改革,将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转为中央债务,提高债务的信用等级,降低利息成本,也为央行开展基于国债的货币政策操作提供市场基础。

(本文经济日报-




永州火车站

00:00

视频加载中...

红网时刻新闻7月1日 通讯员 张玲 唐敬)我们是来自衡阳车务段永州站五位不同岗位的女职工。我们身处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职责,我们每个人都坚守着自己独特的“颜色”,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发光发亮!

沉着“蓝”:运转安全员唐虹,护航列车运行安全。

纯洁“白”:日勤人员何纯漫,守护疫情防控安全。

平和“绿”:客运值班员张亚男,耐心服务广大旅客。

温暖“红”:业务员张玲,用心服务职工群众。

神秘“黑”:客运计划员何春凤,幕后规划旅客出行。

不一样的色彩,一样的精彩。我们既能在工作中挽起袖口,懂得自我奋斗的价值,又能在下班后,适当的转换身份,轻盈地走入家庭。我们努力、奋斗,在各自的平凡与坚守中绽放异彩!我们自信、向上,追求健康与快乐,收获一样的精彩生活!




政府预算赤字怎么弥补

投资要点

我们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和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从不同层次解析今年财政收支特征,探讨财政政策的可能空间。

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4.6%而非2.8%。今年预算赤字率下调至2.8%,一方面意味着此前为应对疫情大幅提高预算赤字率的积极财政政策逐渐回归常态化,另一方面避免政府杠杆率上升过快,提高财政可持续性。实际赤字率4.6%,意味着支出力度大幅提升。

2022年调入资金情况有两个新变化。一是从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资金9000亿元。主要来自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的利润1.65万亿元,可能是往年利润结存的阶段性释放,2019年出现过类似情况。二是地方财政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仅10620亿元。一方面,从地方国库定存资金规模变动看,尽管经历了2021年的“休养生息”,地方财政资金充裕度不容乐观;二是在专项债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趋严的背景下,通过政府性基金超收资金来补充一般预算收支缺口的方式可能受到较大的约束。

广义预算:支出增速回升至9.9%。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预计为8.4%,较2021年提高8.1个百分点,相应的,广义预算支出增速则回升至9.9%,介于2019年和2020年之间。我们可以用支出增速-当年名义GDP增速来刻划财政支出力度,纵向对比看,今年广义预算支出力度小于2018-2020年。

支出扩张有助于缓解地方收支压力。预算草案中预计今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和去年基本持平,暂未考虑土地市场下行对于地方政府卖地收入的冲击。按照我们之前估算,假设今年地方卖地收入同比下降20%,即减少1.74万亿元。今年转移支付总规模9797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增量为1.5万亿元,超过广义支出增量的40%,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地方财力可能的减少。不过,部分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债务压力较大地区的收支平衡压力需要关注。

积极财政如何支持稳增长?从结构上看,积极财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支出规模,拉动基建,二是从收入端着手减税降费,实现“放水养鱼”。市场对于前者期望较高,但我们认为今年财政政策亮点可能更多体现在后者。

基建乐观但回升空间有限。基于稳增长压力的实际需要,今年基建相关政策定调较为积极。相比2020年的0.2%,今年基建(三行业口径)投资增速较为乐观,特别是受财政支出节奏前置和专项债资金使用节奏影响,上半年基建发力可能更明显。但是全年来看,基建增速反弹空间预计有限。5.5%增速目标实现可能最终取决于地产投资的修复情况。我们仍然维持全年3.5%的增速预测不变,亮点集中在部分区域、细分行业和新基建领域。

减税降费可能是更大亮点。全年预计减税退税2.5万亿中,重点是留抵退税1.5万亿并且直达企业。通过留抵退税的方式,有利于设备等前期投入较大的科技企业、制造业减少资金占用,缓解融资压力,刺激资本开支意愿。相比于扩大基建支出,减税降费更有利于对实体企业“纾困”,“三重压力”下保主体、稳就业的政策效果可能更强。

政府工作报告公布后,如果仅看“预算赤字率2.8%”和“新增专项债3.65万亿”这两个数字,还无法解决市场对于今年积极财政力度的分歧。我们结合2022年预算草案,从三个不同层次解析今年财政收支特征,供投资者参考。

一、赤字率4.6%而非2.8%

作为预算体系中最重要的第一本账,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特别是预算赤字率的目标设定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我们此前报告《“六问”财政与基建》中预计今年预算赤字率大概率回调,主要基于预算纪律和预期引导的判断。因此,今年预算赤字率定为2.8%,一方面是此前为应对疫情大幅提高预算赤字率的财政政策逐渐回归常态化,另一方面避免政府杠杆率上升过快,提高财政可持续性。

实际赤字率4.6%,表明支出力度大幅提升。预算执行中,“实际赤字”并不简单等同于“预算赤字”,需要考虑使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动用结转结余资金等因素。因此,实际赤字更能反映当年财政支出的力度。根据预算草案测算,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实际赤字率有望达到4.6%,较去年大幅提升0.8个百分点,不过低于2020年的6.2%和2019年的4.9%。

收支缺口资金如何弥补?按照预算草案安排,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21.01万亿元,支出26.71万亿元,实际赤字为5.70万亿元,扣除3.37万亿元预算赤字(国债+地方一般债)后,存在2.33万亿元的资金缺口。超支部分(调入资金)有三个一是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2765亿元,二是从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9900亿元,三是地方财政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10620亿元。从图表2中的历年数据对比看,今年调入资金安排有两个变化需要关注。

一是从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资金9000亿元。这一数值甚至高于2020年的3580亿元(当年有特别国债发行),主要来自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的利润1.65万亿元。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国有金融机构每年都要按比例上缴利润,今年多出来的1.65万亿可能是往年利润结存的阶段性释放,2019年出现过类似情况。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中非税收入32390.02亿元,增长20.2%,主要是中央财政增加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地方财政加大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力度。[1]和2019年不同的是,这次将利润上缴计入到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可能是为了避免造成非税收入的大幅波动。

二是地方财政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规模仅10620亿元。这一数值表明,地方政府可能并不“宽裕”。一方面,结合地方国库定存资金规模变化看,尽管经历了2021年的“休养生息”,地方财政闲余资金储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二是在专项债预算绩效管理趋严背景下,很难再通过政府性基金收入转调一般公共预算的方式“随意花钱”。

[1] 资料http://www.gov.cn/xinwen/2020-05/30/content_5516231.htm。

二、广义支出增速回升至9.9%

如果将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建预算加总,我们从广义预算的角度能够更好地判断财政支出力度的变化。

广义预算支出增速预计回升至9.9%。根据预算草案测算,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预计为8.4%,较2021年提高8.1个百分点,相应的,广义预算支出增速则回升至9.9%,介于2019年和2020年之间。相比于2021年的“财政收缩”,今年“保证财政支出强度”的政策基调更加明确。考虑到增速受基数影响波动较大,我们可以用支出增速-当年名义GDP增速来刻划财政支出力度,纵向对比看,今年广义预算支出力度小于2018-2020年。当然,这一结论只是简单基于支出规模的线性对比,并未考虑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和财政乘数效应。

广义预算实际赤字率上升至6.2%。考虑到今年一般预算赤字规模较去年减少2000亿元,新增专项债规模和去年持平,今年广义预算赤字率预计下降0.6个百分点至5.7%。不过,去年由于跨周期调节机制设计下财政明显“留力”,广义实际赤字率仅5.2%,今年则预计回升1个百分点至6.2%。此外,广义实际赤字和广义预算赤字之间的缺口约6000亿元,这部分钱来自于往年财政结转结余的使用。

支出扩张有助于缓解地方收支压力。预算草案中预计今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和去年基本持平,暂未考虑土地市场下行对于地方政府卖地收入的冲击。假设今年地方卖地收入同比下降20%,意味着地方财力将减少1.74万亿元。预算草案强调加大中央对地方的支持力度,今年转移支付总规模9797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增量为1.5万亿元,超过广义支出增量的40%,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地方财力损失。不过,部分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债务压力较大地区的收支平衡压力需要关注。

三、积极财政如何支持稳增长?

从结构上看,积极财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支出规模,拉动基建,二是从收入端着手减税降费,实现“放水养鱼”。市场对于前者期望较高,但我们认为今年财政政策亮点可能更多体现在后者。

基建政策定调较为积极。基于稳增长压力的实际需要,今年特别提出“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而且要“适度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划定了“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城市燃气管道、防洪排涝设施、地下综合管廊”等具体投向,同时中央预算内投资多安排300亿元,意味着相比2020年的0.2%,今年基建(三行业口径)投资增速较为乐观,特别是上半年受财政支出节奏前置和专项债资金使用节奏影响,基建发力明显。

基建增速反弹空间预计有限。我们此前报告《“六问”财政与基建》《财政基建的分歧》等对基建投资回升的客观约束做过详细分析,尽管政策定调较为积极,我们仍然维持全年3.5%的增速预测不变,亮点集中在部分区域、细分行业和新基建领域。考虑到“强化绩效导向”的要求不变,“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基调未改,意味着违法违规举债融资、平台债务无序扩张等“重回老路”的做法很难再现,从资金来源角度看,仅靠预算内资金发力的效果可能低于预期。历史经验表明,一般预算和广义预算支出扩张,并不是基建投资回升的充分条件。

减税降费是今年积极财政的首要任务。除了延续实施部分2021年到期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以外,今年提出研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特别针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全年预计减税退税2.5万亿中,重点是留抵退税1.5万亿并且直达企业。留抵税额,是指企业当期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小于进项税额的差额,此前一直采取不予退还并结转到下一个纳税期继续抵扣的做法。通过留抵退税的方式,有利于设备等前期投入较大的科技企业、制造业减少资金占用,缓解融资压力,刺激资本开支意愿。相比于扩大基建支出,减税降费更有利于对实体企业“纾困”,“三重压力”下保主体、稳就业的政策效果可能更强。

四、小结

从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草案安排看,相比于去年的财政“收缩”,今年应该是“宽财政”的大年。尽管预算赤字率下调至2.8%,但实际赤字率上升至4.6%,意味着支出力度大幅提升。不过,地方财政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仅10620亿元,意味着“不能高估结转结余资金对财政支出力度的影响”。

广义预算支出增速则回升至9.9%,介于2019年和2020年之间。如果用支出增速-当年名义GDP增速来刻划财政支出力度,纵向对比看,今年广义预算支出力度小于2018-2020年。支出扩张有助于缓解地方收支压力。特别是今年转移支付总规模同比多增1.5万亿元,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地方财力可能的下滑。不过,部分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债务压力较大地区的收支平衡压力需要关注。

基于稳增长压力的实际需要,今年基建相关政策定调较为积极。相比2020年的0.2%,今年基建(三行业口径)投资增速较为乐观,特别是受财政支出节奏前置和专项债资金使用节奏影响,上半年基建发力可能更明显。但是全年来看,基建增速反弹空间预计有限。5.5%增速目标实现可能最终取决于地产投资的修复情况。我们仍然维持全年3.5%的增速预测不变,亮点集中在部分区域、细分行业和新基建领域。

减税降费作为今年的首要任务,可能成为积极财政更大的亮点。全年预计减税退税2.5万亿中,重点是留抵退税1.5万亿并且直达企业。通过留抵退税的方式,有利于设备等前期投入较大的科技企业、制造业减少资金占用,缓解融资压力,刺激资本开支意愿。相比于扩大基建支出,减税降费更有利于对实体企业“纾困”,“三重压力”下保主体、稳就业的政策效果可能更强。

五、风险提示

财政收支未达到预算目标,减税降费政策进展较慢,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等。

证券研究报告:理解2022年财政的三个层次

报告发布机构:中泰证券研究所




国家财政赤字什么意思

新华视点

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亮出了今年多项财政政策安排,彰显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更加注重*、可持续。

赤字率是财政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通过调整赤字率和赤字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财政政策的力度。从近年我国赤字率来看,2020年为3.7%,2021年下降到3.1%,2022年进一步下调至2.8%左右。

赤字率下调,是否意味着财政支出强度减弱?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可用财力明显增加。

“今年适当下调赤字率,赤字率降到3%以内,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复杂困难局面留出空间;另一方面,中央财政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了财政支出强度,为推进新的减税降费等积极财政政策措施提供支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有利于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表示,下一步,广东省将全力管好用好专项债资金,做实做细项目储备,加强专项债券制度建设,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财政赤字什么意思》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财政赤字什么意思、永州火车站相关的体育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生山体育 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