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专制时期是什么时代(19世纪阿根廷)

2023-01-02 5:01:21 体育资讯 ssrunhua

阿根廷军政府统治时期的相关信息?

有关军政府统治时代的相关信息解释如下:

一、军政府上台的背景:

1810年5月,阿根廷赢得了独立。然而,推翻了殖民统治,却并非意味着和平与建设的开始。阿根廷国内对立的局面日趋严重,特别是首府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各省之间,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经常发生纷争与冲突,阿根廷长期处于动乱和分裂的状态。 因为独立战争,军队在拉美国家享有特殊的地位。独立之初的拉美政治领袖大部分也是独立战争的军事将领。西班牙人留下的封建经济制度与军人结合,形成了封建军阀体制,这种体制在一些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如中美洲国家一直延续到20世纪。另一些国家比较早地过渡到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也相应实现了现代化,但是军人仍然保留了传统的特殊地位。一般来说,军队并不是独立的政治集团,他们走到政治舞台中心基本的原因是,大部分拉美国家照搬了美国的政治体制,却没有使其正常运转的政治、经济、社会基础和条件。每当政权不能正常更替,或是社会出现严重动荡时,权势集团就不得不把军队请出来收拾局面,军队常常成为其改朝换代的工具。被誉为民主斗士的阿根廷前总统阿方辛说过一句实在话:我们(指两大政党)都敲过军队的大门。军政府的背后,仍然是传统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实权派。 阿根廷军政府是在1976年3月上台的,比皮诺切特晚了两年多,但是比皮诺切特有过之而无不及。大肆搜捕、严刑逼供、秘密处决,无所不用其极,许多无辜者被牵连受害。

二、军政府的高压统治方式:

据民间组织的调查,有名有姓的“失踪者”(被捕后下落不明,据认为大部分被秘密处决)达8000多人。阿根廷军政府处决疑犯的方式惨无人道,有许多是用麻袋装着从飞机上扔进沼泽地的。 阿根廷军政府还把经济搞得一团糟,它借了400亿美元外债,只修了半条高速公路。1982年,第三任军人总统加尔铁里为了转移国人视线,利用阿根廷人的爱国热情,冒险出兵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结果惨败在得到美国后勤支持的英国远征军手下。军政府威信扫地,民心尽失。军政府已经走入穷途末路。1983年,第一任民选总统阿方辛就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履行竞选的承诺,清算军队侵犯人权的罪行。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1987年到1988年,阿根廷发生了三次军人哗变,身为武装部队总司令的阿方辛根本调动不了军队去镇压哗变。 梅内姆执政期间阿根廷经济出现了一些起色,1992年阿政府抓紧落实改革开放,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使经济在持续稳定中出现增长势头。但是2001年7月梅内姆因涉嫌是一个从事非法武器销售的“非法组织”的首领被逮捕,同时其300万比索财产被查封。瑞士银行还查出了有以梅内姆以前妻和女儿的名义开的账户,并有65万美元存款。据报道,1991年至1995年间,阿根廷曾向被实行武器禁运的克罗地亚和厄瓜多尔出口了6500吨武器弹药。据查,这两个国家向中间商总共支付了一亿美元,但阿根廷军事工厂局仅收到4000万美元。检查官怀疑其余6000万美元被中间商或政府官员侵吞。据查,当时任总统的梅内姆曾签署过向委内瑞拉和巴拿马出口武器的命令,但这些武器被转卖给了克罗地亚和厄瓜多尔。

三,军政府最后的执政者:

现年81岁的比尼奥内是阿根廷军政府时期的最后一名执政者。1982年马岛战争失败后,阿根廷加尔铁里军政府辞职下台,将权力交给由退休将军比尼奥内组成的过渡政府。1983年大选后,比尼奥内政府将权力移交给民选总统阿方辛,结束了阿根廷的军政府统治。

比尼奥内下台前曾签署法令,对军政府执政期间涉嫌卷入失踪和谋杀事件的官员和军警实行“大赦”,但是阿根廷议会和最高法院后来推翻了这一特赦令,对军政府时期侵犯人权的行为进行追诉。

根据阿根廷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在阿军政府统治期间至少有1.3万名阿根廷人失踪。而阿根廷民权组织的报告则认为失踪者人数高达3万。

阿根廷的历史沿革

1502年,航海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一行成为首次抵达此地的欧洲人。西班牙航海家胡安·迪亚斯·德索利斯和塞巴斯蒂安·卡伯特分别于1516年和1526年到访。1536年,佩德罗·德门多萨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带建立了小型定居点,后于1541年在土著居民的抵抗中放弃。

进一步的殖民努力来自巴拉圭、秘鲁和智利。弗朗西斯科·德阿吉雷建立了圣地亚哥-德尔埃斯特罗。隆德雷斯建于1558年,门多萨建于1561年,圣胡安建于1562年,圣米格尔-德图库曼建于1565年,胡安·德·加雷于1573年建立了圣菲,同年赫罗尼莫·路易斯·德卡夫雷拉建立了科尔多瓦。1580年加雷南下,重建了布宜诺斯艾利斯。1596年,圣路易斯始建。

相比于玻利维亚和秘鲁的真金白银,阿根廷境内的经济潜力并不为西班牙帝国重视。因此,在1776年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首府的拉普拉塔总督辖区建立之前,它一直是秘鲁总督区的一部分。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于1806年和1807年击退两次英国入侵之时,启蒙思想的传入和资产阶级革命先例已经酝酿出对君主专制统治的批判,拿破仑对西班牙的入侵使阿根廷乃至整个西属美洲的独立派看到了机会。 阿根廷取代总督辖区的过程开始了。在1810年的五月革命中,第一届国民大会取代了西斯内罗斯总督。新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政府由当地人组成。在独立战争期间的第一场冲突中,它粉碎了忠君者在科尔多瓦的反革命行动,但在东岸、上秘鲁和巴拉圭遭遇失败,这些地方后来成为独立国家。

革命者分裂为敌对的集权派和联邦派,它们的争斗成了阿根廷独立初期的主题。1813年议会任命格瓦西奥·安东尼奥·德·波萨达斯为阿根廷首任最高指挥。1816年,图库曼议会通过了《独立宣言》。一年后,马丁·米格尔·古埃梅斯消灭了北方的忠君者。何塞·德·圣马丁将军跨越安第斯山脉,保卫了智利的独立。之后他的军队打下了西班牙在利马的据点,宣告了秘鲁的独立。1819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制定了的中央集权制宪法很快被联邦派废除。

1820年,集权派与联邦派之间的西佩达之战以最高指挥结束统治告终。1826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制定了另一部中央集权宪法,并任命贝纳迪诺·里瓦达维亚为这个国家的首任总统。内陆省份很快起兵反抗,迫使他辞职并放弃宪法。两派间内战重燃。占了上风的联邦派于1831年建立了阿根廷邦联,由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领导。他的贸易保护政策激怒了英、法等国和内陆省份,他的政权先后抵挡了法国封锁、邦联战争和英法联合封锁,避免了版图的进一步缩小,但在1852年,另一位强大的军事领袖胡斯托·何塞·德·乌尔基萨推翻他成为总统,并以1853年宪法确立了自由主义和联邦制。垄断地位遭到破坏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脱离邦联,直到1859年战败。 在1861年的帕翁战役中击败乌尔基萨后,巴托洛梅·米特雷确立了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地位,并当选为国家重新统一后的首任总统。他同他的继任者多明戈·福斯蒂诺·萨米恩托和尼古拉斯·阿韦利亚内达建立了现代阿根廷国家的基础。1864年,阿根廷参加了三国同盟战争,获得原巴拉圭领土的一部分。第二次荒漠远征将原住民当作发展的障碍予以清除,使阿根廷抢先征服了巴塔哥尼亚。

从1880年上任的胡利奥·阿根蒂诺·罗卡开始,经济自由政策得到连续十届联邦政府的加强,政策激励下的欧洲入境移民潮重塑了阿根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面貌。从1870年到1910年,移民潮和死亡率的降低使人口翻了五番;铁路里程从503公里陡增至31,104公里;小麦年出口从10万吨增至250万吨,海上冷冻船的应用促使牛肉年出口从2.5万吨增至36.5万吨,令阿根廷跻身于世界出口五强之列;归功于世俗的免费公共义务教育系统,识字率从22%激增至65%,比大多数拉美国家五十年后的水平还高。1908年,阿根廷成为世界第七经济大国,人均收入与德国比肩。布宜诺斯艾利斯也从“大农村”转身成为国际化的“南美巴黎”。

然而,自然的馈赠长久地掩盖了问题。大地主寡头垄断了广袤的土地,使阿根廷的财富集中现象比美国严重得多,也使其在单一出口的老路上越走越远,偏离了工业化道路。而经济从属于英国的局面也在持续。在新兴中产阶层反对寡头统治集团,要求政治民主的呼声中,1891年,激进公民联盟(激进党)成立了。武装起义的威胁促使保守派总统罗克·萨恩斯·佩尼亚于1912年制定了普通男性无记名投票法。于是激进党领袖伊波利托·伊里戈延得以于1916年当选总统。他推行社会经济改革,将家庭农场主和小型企业纳入援助范围。阿根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然而在伊里戈延的第二次统治中,阿根廷未能躲过全球大萧条带来的农产品滞销。 庇隆创造了被称为“庇隆主义”的政治理念。他将关键的工业与公共设施收归国有,提升了工资与工作环境,还清所有外债,并几乎实现了充分就业。他的妻子爱娃·庇隆发挥了核心的政治作用。1947年,她推动国会授予女性参政权,并为弱势群体带去空前的社会救济。1952年,她的早逝令视她为救星和偶像的无数国民为之哭泣。1951年,庇隆顺利获得连任,然而超支很快耗尽了二战带来的巨额外汇。经济下滑、腐败盛行、夫人光环的褪去,加上离婚法通过造成的与天主教会之间的矛盾,使其渐失执政基础。1955年,海军在刺杀总统的起事中轰炸了五月广场,几个月后,在军方自所谓的解放者革命中,庇隆被迫下台,流亡西班牙。

新的国家领导人佩德罗·尤金尼奥·阿兰布鲁与庇隆党为敌,同时禁止了由此产生的示威活动,庇隆主义者的有组织活动转入地下。激进党的阿图罗·弗隆迪西赢得了接下来的选举。他采取部分私有化和鼓励投资等措施,实现能源与工业自给自足,扭转了积重难返的贸易逆差,并解除了对庇隆主义的禁令,庇隆党的卷土重来令军方不满,他也被军方拉下台。参议院议长何塞·玛利亚·基多反应迅速,依照宪法成为代总统,庇隆党再度被禁。1963年当选的阿图罗·伊利亚引领国家实现了全方位发展,但他将庇隆党合法化的尝试失败,谋求军政府无限期统治的胡安·卡洛斯·翁加尼亚领导“阿根廷革命”,将他推翻。

阿根廷专制时期是什么时代(19世纪阿根廷) 第1张

阿根廷军政府统治时期的相关信息??万分感谢

阿根廷军政府是在1976年3月上台的,比皮诺切特晚了两年多,但是比皮诺切特有过之而无不及。大肆搜捕、严刑逼供、秘密处决,无所不用其极,许多无辜者被牵连受害。据民间组织的调查,有名有姓的“失踪者”(被捕后下落不明,据认为大部分被秘密处决)达8000多人。阿根廷军政府处决疑犯的方式惨无人道,有许多是用麻袋装着从飞机上扔进沼泽地的。 阿根廷军政府还把经济搞得一团糟,它借了400亿美元外债,只修了半条高速公路。1982年,第三任军人总统加尔铁里为了转移国人视线,利用阿根廷人的爱国热情,冒险出兵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结果惨败在得到美国后勤支持的英国远征军手下。军政府威信扫地,民心尽失。军政府已经走入穷途末路。1983年,第一任民选总统阿方辛就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履行竞选的承诺,清算军队侵犯人权的罪行。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1987年到1988年,阿根廷发生了三次军人哗变,身为武装部队总司令的阿方辛根本调动不了军队去镇压哗变。 梅内姆执政期间阿根廷经济出现了一些起色,1992年阿政府抓紧落实改革开放,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使经济在持续稳定中出现增长势头。但是2001年7月梅内姆因涉嫌是一个从事非法武器销售的“非法组织”的首领被逮捕,同时其300万比索财产被查封。瑞士银行还查出了有以梅内姆以前妻和女儿的名义开的账户,并有65万美元存款。据报道,1991年至1995年间,阿根廷曾向被实行武器禁运的克罗地亚和厄瓜多尔出口了6500吨武器弹药。据查,这两个国家向中间商总共支付了一亿美元,但阿根廷军事工厂局仅收到4000万美元。检查官怀疑其余6000万美元被中间商或政府官员侵吞。据查,当时任总统的梅内姆曾签署过向委内瑞拉和巴拿马出口武器的命令,但这些武器被转卖给了克罗地亚和厄瓜多尔,现年81岁的比尼奥内是阿根廷军政府时期的最后一名执政者。1982年马岛战争失败后,阿根廷加尔铁里军政府辞职下台,将权力交给由退休将军比尼奥内组成的过渡政府。1983年大选后,比尼奥内政府将权力移交给民选总统阿方辛,结束了阿根廷的军政府统治。

巴西人到底有多讨厌阿根廷人

巴西和阿根廷之间的仇恨从何而来?BBC巴西频道的记者听取了这两个国家的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体育记者的说法,他们介绍了有关仇恨的4个来源。 1、政治对立

阿根廷人Fernando Devoto同巴西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Boris Fausto合著了《对比历史随笔》,书中提到两国之间的仇恨来源于政治领域。

“这始于19世纪,当时巴西和阿根廷是南半球两个最重要的国家,都渴望领导和霸权。仇恨因此产生。”

Fausto认为,政治仇恨最后被社会同化,因此又扩展到了其他领域,比如足球。Fausto将足球敌对形容为“极其粗鲁的”,他说巴西人

对阿根廷人的侮辱都是嘲笑阿根廷人“极度骄傲”的笑话,比如说阿根廷人是“另一个时代的产物”。而阿根廷人则对巴西人充满了种族主义歧视,“在1978年

世界杯中(阿根廷举办),巴西的出局被阿根廷人庆祝为黑人和猴子的失败”。

2、夺权斗争

阿根廷政治学家Rosendo Fraga认为,巴西和阿根廷继承了葡萄牙和西班牙之间有关普拉塔河控制权的斗争——这在巴西历史上Cisplatina战争期间(1825年-1828年)时达到顶峰。

Fausto指出19世纪的政治斗争对仇恨的产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阿根廷被认为是南美唯一一个能和巴西争夺地区领导权的国家。”

Fraga说两国之间的紧张情绪在上个世纪头十年达到了另一个高度,当时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被打破。

3、不同殖民过程

阿根廷政治学家和作家Vicente Palermo,《愉悦和激情-巴西和阿根廷对比报告》的作者,他认为阿根廷人俯视巴西人的现象在历史上普遍存在,这个说法是基于两国历史的不同——包括殖民过程。

阿根廷一般被形容为“更加同质和公平”,巴西则是“更加的多样和不公平”,但Palermo认为在阿根廷专制时期(1976年-1983年)一切都变了,那时阿根廷朝气蓬勃的中产阶级,开始遭遇和巴西一样的贫穷问题。

他说,如今,阿根廷人以另一种方式看待巴西人——一个球状的胖子演员,“阿根廷人完全改变了对巴西人的看法。巴西开始变成一个多样化的国家,不再是一个小国”,在巴西居住过的政治学家引用Nelson Rodrigues的话表示。

Palermo认为问题是由于那些陈词滥调仍然存在,因此助长了仇恨气焰。一般来说,巴西人认为阿根廷人是虚荣的、政治化的、好战的。阿根廷人则认为巴西人是充满美女且天生就会踢足球——这是真的,尽管在赛场上怒目而视,但不少阿根廷人仍旧很钦佩巴西足球。

4、足球原因 阿根廷《Olé报》体育记者Bruno

Sturari更倾向于认为两国之间的斗争只局限于体育界,他用美洲杯的百年演变来证明仇恨的主角随着时间而发生着变化,“一百年前阿根廷和乌拉圭争斗

着。那时仇恨处于阿根廷和乌拉圭之间。和巴西的仇恨则随着两国在足球上越来越强渐渐地出现。就是这样,就在足球领域。”

三分钟读懂阿根廷简史

提起阿根廷,你能想到什么?梅西、马拉多纳、马岛战争、《阿根廷别为我哭泣》,除此之外,似乎我们了解的并不多。

最近,俄罗斯发言人透露,阿根廷已申请加入金砖国家。这个国家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

与美洲许多国家一样,这片土地上的土著是印第安人。16世纪开始,陆续有欧洲人到来。随着欧洲的殖民和杀戮,印第安人不断逃离这个地区,土著人越来越少。

16世纪中叶,阿根廷以及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等地区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拿破仑 执掌法国期间入侵西班牙,翻了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七世,任命自己的兄长约瑟夫为西班牙国王。于是,西班牙对南美洲的殖民地控制力越来越弱。

1810年5月25日,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 “五月革命” 爆发了,阿根廷成立了自己的政府委员会。

西班牙人不甘心失败,开始镇压各地的独立战争。1812-1813年,阿根廷民族英雄 圣马丁 (全名:何塞·弗朗西斯科·德·圣马丁·马托拉斯)率军击败了进犯的西班牙军队。1816年7月9日,阿根廷正式独立。

实际上,圣马丁不仅解放了阿根廷,他对智利和秘鲁的独立与解放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阿根廷、智利和秘鲁三国共同尊其为“祖国之父”。

阿根廷独立后,由于地广人稀,很快成为欧洲人热衷的移民目的地。

1861年到1920年的60年间,是移民阿根廷的高潮时代。 人数最多的是意大利人,约380万人,其次才是西班牙人,约150万人。

此外,德国、法国、波兰和俄罗斯移民也超过10万人,葡萄牙、希腊、乌克兰、克罗地亚、捷克、爱尔兰、英国、瑞士、荷兰、匈牙利和丹麦等国也都有相当数量的人移民到了阿根廷。

阿根廷在 历史 上所接受的移民数字高达660万人,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

阿根廷成为一个纯纯的白人国家。目前阿根廷4500万人中,白人和混血白人占比达到了 95% ,这一比例不但远远超过其它拉美国家,而且比美国和加拿大都高。

阿根廷在经历独立之后的内乱、政治体制变革等之后,凭借丰厚的资源、不断增长的人口、发达的农牧业和工业化,经济不断发展繁荣,一度成为富裕国家。

1929年美国大萧条之后,阿根廷的经济也受到巨大影响。经济上的停滞,导致了内乱和政局不稳,出现军、文人交替执政的局面。

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阿根廷战败,对国内局势无异于雪上加霜,军政府倒台。(马岛之战可看我的另一篇文章)

1983年,民选政府上台,但经济问题依旧没有很好解决。2001年,阿爆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和 社会 危机,时任总统德拉鲁阿被迫辞职。

阿根廷农牧业发达,能矿资源丰富,是世界粮食和肉类生产出口大国,有“ 粮仓肉库 ”之称。工业门类较为齐全,钢铁、 汽车 、核工业、生物柴油在拉美处于领先地位。

阿根廷是 拉美第三大经济体、全球重要新兴市场和二十国集团成员国。 如今,阿根廷申请加入金砖国家,他能如愿吗?我们拭目以待。

argentina的历史?

阿根廷历史:

从阿根廷土地出现人类(新石器时期的公元前8000至7000年)到16世纪初,那里居住着许多印第安部落。但自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这里便失去了昔日的安宁。l530年,西班牙人卡波特率领船队到达了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巴拉圭河与比可马约河沿岸。1535年,西班牙探险家门多萨率领由2500人组成的舰队再次来到这里,并在拉普拉塔河右岸首次建立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堡。门多萨被任命为西班牙新领土的总督;随后,西班牙将领阿约拉斯和伊雷拉率领军队沿巴拉圭河逆流而上,于 1537年建立亚松森城,并以此为基点向外发展,又相继建立了圣菲城(1573年)、科连特斯城(158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城(1580年重建)。自亚松森城堡建立后,聚集在秘鲁与玻利维亚的西班牙势力便开始了新的征服。由西班牙将领利玛和玻多西率领的西班牙军队进入阿根廷,先后建立了圣地亚哥一德埃斯持罗城(1553年、)门多萨城(1561年)、圣胡安城(1562年)、图库曼城(1565年)、科尔多瓦城(1573年)、萨尔塔城(1582年)、拉里奥哈城(1591年)和圣路易斯城(1598年)。16世纪末,在阿根廷形成了两个殖民中心:一个在潘帕斯(以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圣菲为中心);另一个在安第斯山麓地带。西班牙殖民者在此建立了与其他殖民地相同的行政组织,在经济方面,设有如封建制度的采邑式的委任制度,该制度形成的特权集团大农场主阶级,便成为殖民地的真正支配者。1776年,西班牙王室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设立了直接受王室统辖的拉普拉塔总督。

18l0年5月,酝酿已久的独立斗争终于在法国大革命的冲击下开始了。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以“火花社”为首的250名起义者,身佩蓝白两色丝带,聚集在市政议会,他们罢免了副王衔总督,并向议会递交了他们对组织本地政府的意见和人员名单。这样,包括现今的乌拉圭、巴拉圭及玻利维亚在内的拉普拉塔临时政府的第一届委员会产生了。萨维德拉被任命为主席,莫雷诺为书记。当年民众集会的广场,称做“五月广场”,5月25日,被定为阿根廷的建国纪念日。

然而,推翻了殖民统治,却并非意味着和平与建设的开始。阿根廷国内对立的局面日趋严重,特别是首府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各省之间,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经常发生纷争与冲突,致使阿根廷首都在最初6年之内,更换了l 2次,国家长期得不到稳定和统一。就在阿根廷的地方派主张不宜太快成立中央政府,以及中央集权派主张强化暂定评议会的时候,巴拉圭、玻利维亚以及乌拉圭的分离主义者,却纷纷起义,脱离了阿根廷新联邦。1812年,民族英雄圣马丁将军领导了抗击西班牙殖民军的武装斗争,为保卫阿根廷的独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816年3月 25日,拉普拉塔省代表大会终于在图库曼开幕。7月9日,拉普拉塔联合省宣告独立。1826年,“拉普拉塔联合省”又改组为阿根廷联邦共和国。里瓦达维亚任第一届总统(1826—1827年执政)。然而,国内各派间的矛盾,最终使罗沙斯掌握了政权,在这位独裁者执政的23年中,对外采取领土扩张、对内采用极端的恐怖政策。他大肆宣扬个人崇拜,屠杀印第安人,并到处掠夺土地和财富。1852年2月3日,他的政权终于被推翻。同年5月1日,乌尔基萨将军召开制宪会议,并制订了全国统一的宪法,成立了新的联邦共和国,乌尔基萨任总统。1862年,联邦各省推选米特雷为总统,从此,结束了独立后的阿根廷长期动乱和分裂的局面,成为正式统一的国家。

自19世纪中叶起,欧洲大批移民进入阿根廷境内。在米特雷之后的萨米思托和阿维利亚内达执政时期,实行旨在发展经济、文化和教育的一系列改革,使阿根廷经济在各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起色。然而,阿根廷的独立并未给国家带来安全与稳定。对外同巴拉圭的战争,对内与印第安人就土地资源的争夺,使得国内战火不断。与此同时,英国资本开始大量侵入阿根廷。他们修建铁路,兴建农场和牧场,到1909年,英国在阿根廷的投资已达87.5亿法郎。

随着阿根廷政治、经济的新变化,各种劳工组织和政党纷纷出现。他们不仅提出自己的理论纲领,还抨击政府的错误政策,直至发动武装暴动。1930年,乌里武鲁发动政变,建立军政府,对反对党进行严酷的镇压,从那时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阿根廷先后更换了4届总统,出现了军人和文人交替执政的局面。

1946年2月,正义运动领袖庇隆当选为阿根廷总统,提出了以“社会正义、政治主权、经济独立”为口号的庇隆主义。从1946年起,他的政府制订了发展本国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使石油、纺织、煤炭等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在社会福利方面,庇隆采取了一些改良主义措施,提出“劳资两利”、“公道主义”等口号。1955年9月,庇隆在三军叛乱中被推翻。领导叛乱的洛纳迪将军就任总统。同年11月,洛纳迪又被另一位军事领袖阿兰布鲁推翻,从那时起到1972年,阿根廷又先后更换了6任总统。1973年,曾一度流亡国外的庇隆再度执政。他试图着手抑制通货膨胀,重建阿根廷经济,但壮志未酬,便于1974年7月病逝,他的第二任夫人伊莎贝尔继任总统。此时,阿根廷国内形势愈加混乱。1976年3月,由陆军总司令魏地拉领导又一次军事政变,军人执政委员会接管了政权。1981年12月,加尔铁里出任总统。1982年4月,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爆发了阿、英武装冲突,战争失败后,军政府被迫提前交权。1983年,激进党候选人阿方辛就任新总统,他一边加强政府对军队的控制,一边强调全国团结,开放民主。1989年5月,正义党候选人梅内姆当选为阿根廷总统。梅内姆总统为进一步实现国内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92年阿政府抓紧落实改革开放,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使经济在持续稳定中出现增长势头,政局继续保持稳定。

探戈:

说到阿根廷就必须说一说探戈。激荡灵魂的探戈是阿根廷的国粹,是阿根廷的代名词。探戈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歌唱、诗词为一体的艺术,也就是说它们是歌舞不分的。在探戈诞生之初,移民男子们常常是白天在一起练习这种步伐即兴的舞蹈,晚上,他们就会出入小酒馆或者妓院寻找女子跳舞,他们的舞伴多是风尘女子,她们往往和男子相处片刻后即离开,所以早期的探戈舞被视作为争夺女性而进行的决斗,舞蹈结束时,常以一种造型动作来作为情敌已被杀死的象征,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探戈演变成男子在女性面前展示男性风采的一种特定的舞蹈形式。他所表达的是真正的爱。关于探戈与爱情之间的关系,从舞者繁琐的舞步中就可以看出端倪,那进退之间,简直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爱情这样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配上这以肢体来争夺主导地位的探戈,交锋之余,自是柔肠百转。

参与过《探戈回忆》、《探戈之魂》的录制的马友友曾说过这样的话:“探戈不仅是音符,这些演奏家展现了探戈自由、热情和欢快的特质,正是这点使他们如此出众。……阿根廷国家成立的经历使探戈成为阿根廷的灵魂。在禁止人们自我表达时,音乐从来都是人们另一种表达方。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生山体育 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