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奥地利历史交锋(荷兰奥地利历史交锋数据)

2023-01-03 4:51:53 体育资讯 ssrunhua

奥地利国家男子足球队的德奥百年恩仇录

和睦,这是人们如今经常用来形容德国与奥地利两国关系的词语。相同的语言,相邻的国土,同属德意志民族的血缘,使得两个国家之间的交往没有太多障碍。然而,在足球领域,两个国家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一开始就被搞糟了。”人们这样来形容两国的足球关系。

糟糕的开局

德国和奥地利两国足球队第一次在国际大赛中碰面是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那是德国队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他们一上来就碰到了强大的奥地利队。但令人意外的是,德国人在上半场结束时以1比0领先。下半时开始后不久,德国门将阿尔贝特·韦伯走了霉运,他撞在对方球员的身体和门柱上,没有从脑震荡中回过神来的他随后连丢了两球。随后,又一次碰撞导致这位柏林前进门将失去知觉,最终不得不被抬出场。由于当时并没有换人的规则,因此德国队必须先征得奥地利队的同意才能更换门将。但奥地利人的反对使得德国队中锋沃皮茨基不得不站在球门前,10人应战的德国队最终被对手5比1逆转。

与奥地利队的前5次交手中,德国队未尝胜果——1平4负。好不容易在1922年和1924年连胜两场后,德国人自己又终止了胜利的步伐——德国足协禁止自己的国家队与奥地利比赛,因为奥地利是最早引入职业足球概念的国家之一,而德国足协则要保持业余足球的“纯洁性”。之后当德国人重新想比赛时,奥地利人又不愿意了,因此两个邻国直到1931年5月才再度交锋。

上世纪30年代的奥地利队被称为“神奇球队(Wunderteam)”,是世界上最强的球队之一,球风和技术无出其右者,相当于那个年代的巴西队。奥地利队从门将鲁迪·希登到前锋辛德拉都是世界级球员,德国人将他们称为“咖啡馆球员”,因为维也纳的咖啡馆世界闻名。

这一次实力悬殊的交锋,以奥地利队在柏林6比0大胜而告终,这也是迄今为止德国队在正式比赛中的主场最大比分失利,加上客场则是第二大比分失利。当时的德语杂志《足球周刊》还这样来形容辛德拉在球场上的优雅举止:“他的高追求是一种优秀品质。”

同年9月,回到维也纳的奥地利队根本不把德国队放在眼里,排出了由辛德拉领衔的二线阵容,还是以5比0大胜。

队友,敌人 

强大的奥地利队顺理成章地打进了1934年世界杯半决赛,遭遇东道主意大利。然而,被收买了的瑞典裁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纵意大利球员对辛德拉的恶意侵犯,导致后者缺席了后来的三四名决赛。0比1失利的结果宣告了这支“神奇球队”成为历史——从1931年4月12日到1934年6月3日,奥地利队31战21胜仅输3场,打进101球。

6月7日,德国人往奥地利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两支球队在世界杯三四名决赛中相遇。纳粹德国的主教练内尔茨赛前将拜仁慕尼黑后卫哈林格送回了家,因为后者违反队规在火车站吃了一个橘子。亚琛的明岑贝格被紧急征调入队,他为此推迟了婚礼。因为在比赛前要高举右手行礼,德国队在那届赛事中并不受欢迎。虽然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是同盟,但现场的意大利观众在莱纳为德国首开纪录后的狂热庆祝完全是形式上的。由于奥地利和德国的传统队服都是白色,谁都不愿意更换其他颜色的衣服,导致观众很难分清场上的球员。在德国射手科嫩将比分改写成2比0后,裁判中断了比赛,让双方猜硬币来决定哪一方更换球衣。奥地利人猜错了,只能穿上了那不勒斯当地俱乐部的红色队服。

比赛重新开始后,科嫩的传球被粗壮如牛的奥地利后卫塞斯塔截获,“球突然不见了,因为这家伙一屁股坐在了球上。”现场观众幸灾乐祸地哄堂大笑起来。中场休息前,塞斯塔试图故技重施,但科嫩吃一堑长一智,这回将球从塞斯塔的屁股下面捅了出来,然后传给了莱纳,后者梅开二度。德国最终以3比2获胜,享受到了报复奥地利的快感。

不久,战争爆发了。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虽然奥地利获得了1938年世界杯决赛圈入场券,但“大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图谋影响到了足球领域,奥地利队被并入了德国队。4月3日,两队进行了合并前的最后一场对抗,“足球莫扎特”辛德拉一点都没给德国人面子,打进了第一球,奥地利2比0获胜。之后,“大德国队”由13名“旧帝国”球员和9名奥地利人组成。奥地利头号球星辛德拉以自己太老为借口拒绝了主教练赫尔贝格的征召,这位犹太人于1939年1月23日被发现与情人一同死在了家中,官方说法是煤气中毒,但围绕他的死因流传着不同版本的说法。

在备战期间,奥地利和德国球员之间没有任何交谈,征战世界杯的计划从一开始就蒙上了阴影。政治上的强迫并不能带来足球上的统一。在法国,奥地利的消失使得他们的1/8决赛对手瑞典不战而胜。而混合组队的德国队在首战中遭遇了瑞士,1比1的比分使得双方不得不择日重赛,结果德国队以2比4失利,首轮即遭淘汰,这也是德国队迄今参加世界杯的最差战绩。赫尔贝格后来说:“那是一场让人害怕的比赛,已经不是一场完整的比赛了。”因为即使是在同一支球队当中,奥地利和德国球员还是把彼此当作对手看待。

巴塞尔奇迹 

1954年世界杯上,奥地利和德国终于等来了重新以两支不同球队的形式交手的时刻。奥地利队在小组赛中一球未失。但在1/4决赛中,奥地利队遭受当头一棒。开场后仅23分钟,他们就以0比3落后于东道主瑞士。奥地利门将施米德还在上半时遭遇雷击,队医整场比赛都守在球门后面,准备随时为施米德进行处理。不过,奥地利人后劲十足,他们以7比5反败为胜,打进了半决赛。不是冤家不聚首,在巴塞尔,他们遇上了死对头西德队,后者的主教练正是赫尔贝格。

然而,这场强强对话却出人意料地成为了一边倒。当德国人打进第4球后,奥地利电台的解说员迈塞尔说了一句解说员不该说的话:“我已经无语了。”当奥地利队再次失球时,这位解说员的愚蠢表露无遗,“(我)已经没有耐心了。”最终,赫尔贝格的球队以6比1获胜,第一次打进了世界杯决赛。

“巴塞尔奇迹”成为了德国人的流行语,只不过弗里茨·瓦尔特与他的队友们4天后在伯尔尼创造了一个意义更深远的“奇迹”,因此德国球迷提到伯尔尼的次数远远多于巴塞尔。“德国队从没这么棒过”,当年的《图片报》使用了这样的标题。而《踢球者》则骄傲地认为:“德国人并不是通过搏斗来击败对手,而是战术性击倒对手……像1954年6月30日时这支如此优秀的德国队恐怕不会重现了。”

“科尔多瓦” 

奥地利人一直在寻找复仇的机会。终于在等待了24年后,在连续8场比赛不胜西德队后,阿根廷世界杯第二轮小组赛成就了奥地利人。“科尔多瓦”成为了奥地利足球辉煌的代名词之一,1978年6月21日成为了奥地利球迷永远铭记的时刻。

西德、奥地利、荷兰和意大利组成了第二轮小组赛的第一小组。按照规定,小组第一名进入决赛,而第二名则参加三四名决战。西德和奥地利的比赛被安排在最后一轮,此前奥地利队两战皆负,已经没有入围决赛的可能;西德队先后战平意大利和荷兰积2分,还存在进入决赛的可能性,前提是看荷兰和意大利比赛的结果:如果他们打平,西德完胜奥地利就可以直接参加决赛。两场比赛同时进行,“日耳曼战车”无论如何都要取胜。

赛前,德国媒体对球队获胜充满信心。不过,主教练舍恩已经对球队彻底失望,他宣布世界杯后不再执教,于是这场比赛也成为了他在西德队的告别演出。

比赛在科尔多瓦市进行,开局阶段的进程和两队大多数比赛一样:无欲无求的奥地利踢得很不错,但德国人率先破门。第19分钟,鲁梅尼格在右路与阿布拉姆奇克连续进行了三次撞墙式配合后突入禁区射门得分。这个进球的配合过程堪称教科书般经典。

比赛的高潮出现在第59分钟至第68分钟。首先,福格茨用膝盖把奥地利球员沙赫纳的边路传球磕进了自家球门,乌龙球,1比1!虽然比赛的结果对奥地利已经无关痛痒,但他们的球员却充满了德国人所说的“恶意”。奥地利解说员芬格是这场比赛的另一个焦点,他说出了很多至今仍广为流传的经典话语,当然对德国人而言有些不中听。在福格茨打进乌龙球后,他评论道:“嘿!这个贝尔蒂,这会让他发怒的。”

真正的“科尔多瓦英雄”是奥地利中锋克兰克尔。第66分钟,他在禁区右侧接队友的传中球,停球后凌空射门,2比1。2分钟后,德国人赫尔岑拜因接队友传中头球破门,将比分扳平。但是,奥地利人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第88分钟,萨拉从右路把球大范围转移到左路,德国后卫吕斯曼判断失误,让皮球落在克兰克尔脚下。维也纳快速射手带球连续晃过吕斯曼和卡尔茨,在福格茨封堵前攻破了塞普·迈耶的十指关,3比2!克兰克尔后来调侃说:“卡尔茨的身体太僵硬了,那个世界级中后卫到哪里去了?”而那个著名的解说员芬格则在高呼着:“Tor(进了)! Tooooor(进了)! Tooooor(进了)!”这成为了奥地利“永不消失的电波”。芬格说:“我们的队员互相拥抱,甚至亲吻。”“我快疯了!”这句话也成了标志性的语言。这是奥地利队近47年来首次战胜德国队(西德队),卫冕冠军也因此结束了又一次世界杯之旅。德国《图片报》出于报复,在赛后公布了克兰克尔的电话;一个德国人甚至为此而自杀。

不进攻之战 

奥地利和德国的足球战争也有达成“互不不进攻条约”的时候。4年后的西班牙世界杯,两支球队又分在了同一小组,这次奥地利人与德国人合作了一把,上演了臭名昭著的“希洪不进攻之战”。

那届世界杯,西德队在小组首战中就1比2爆冷输给了阿尔及利亚。小组赛最后一轮,阿尔及利亚和智利的比赛率先进行,阿尔及利亚3比2获胜。在西德和奥地利比赛前,积分形势如下: 球队 胜 平 负 得失球 积分 奥地利 2 0 0 3:0 4 阿尔及利亚 2 0 1 5:5 4 西德 2 0 1 5:3 4 智利 1 0 3 3:8 0 因为1比0的比分足以保证两支球队携手出线,剩下的80分钟完全变成了“垃圾时间”,双方都很默契地耍起了太极。控球一方总是尽量长时间地在本方半场内进行传递,对方球员上来阻截,就一脚回传守门员,因为当时还允许守门员手接回传球。即使是攻入对方半场,拿球队员也很难找到配合的队友,其他人都龟缩在本方半场。唯一一个还在不断努力的球员是奥地利的沙赫纳,但他一个人无法改变整个局面。在2007年接受《图片报》采访时,沙赫纳解开了谜团,“中场休息时,在德甲效力的奥地利球员和他们认识的德国球员达成了互不进攻的约定。”而沙赫纳本人当时并不知情。

全世界对1比0的看法都和荷兰《人民报》相同,“足球历史上的下流片段。”德国电视一台的解说员施坦耶克干脆停止了工作,他拒绝评论那些无聊的传递。阿尔及利亚球迷则挥舞着钞票,以示抗议。出生在德国的奥地利国脚贝恩德·克劳斯曾经效力于德甲的多特蒙德,他对这场比赛的回忆是:“是否有口头协定还有疑问,也许两队球员都知道应该如何做。”这场比赛震惊了国际足坛,之后所有大赛的小组赛最后一轮都在同一时间开球。而那场比赛的10年后,国际足联决定不准守门员手接回传球。

悲情代斯勒

4年之后,西德队在贝肯鲍尔的指导下成为墨西哥世界杯亚军。但同年年底,他们却在维也纳遭受惨败。奥地利队这场4比1大捷,被本国媒体称为“奥地利足球的重生”,这也是贝肯鲍尔执教6年里的最大比分失利。贝肯鲍尔认为执法的意大利主裁阿尼奥林应该对此承担责任,因为他判给了奥地利队两个点球,同时将骂他的马特乌斯罚下了球场。“如果这个裁判对比赛不感兴趣的话,他应该呆在家里。”有意思的是,贝肯鲍尔赛前还称阿尼奥林是“世界上最好的裁判”。出征2002年世界杯前,沃勒尔的德国队在勒沃库森与奥地利队热身。比赛的结果令人满意,克洛泽上演帽子戏法,博德独中两元,“陪练”的比罗夫卡锦上添花,德国队6比2大获全胜。这是自1973年在汉诺威4比0获胜以来,德国人在奥地利队身上取得的最大胜利。然而,对于这场比赛,德国人的回忆却是苦涩的。当比赛进行到第20分钟时,刚刚伤愈的代斯勒在与奥地利球员兰德尔拼抢时右膝再次遭受重创,这位德国足球的希望之星不但缺席了世界杯,而且从此变得无比脆弱,并最终在27岁时便因不堪伤病折磨而宣布挂靴。讽刺的是,这是默默无闻的兰德尔代表奥地利队参加的唯一一场正式比赛,他以一种尴尬的方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2004年8月,两队再次聚首维也纳,这是奥地利足协成立一百周年的纪念赛,也是克林斯曼执教德国队的首场比赛。库兰伊完全没有给东道主任何面子,他的帽子戏法帮助德国队3比1获胜,也让自己和球队从2004年欧洲杯的惨败中缓过神来。这场胜利也昭示了很多即将发生的事情:赛前克林斯曼将队长袖标从卡恩的手臂上摘下,交给了巴拉克;在比赛中,克林斯曼派上了欣克尔、法伦霍斯特、胡特等新人,显示了改革的决心;中场休息后,莱曼替换了卡恩,德国队一号门将的位置从那一刻发生了变化,直到2006年世界杯前莱曼正式取代了卡恩。

荷兰奥地利历史交锋(荷兰奥地利历史交锋数据) 第1张

欧洲杯葡萄牙VS奥地利历史战绩,葡萄牙VS奥地利历史交战记录

欧洲杯葡萄牙VS奥地利历史战绩,葡萄牙VS奥地利历史交战记录

近期战绩 赛事 主队 比分 客队 2016.06.09 友谊赛 葡萄牙 7-0 爱沙尼亚 2016.06.03 友谊赛 英格兰 1-0 葡萄牙 2016.03.30 友谊赛 葡萄牙 2-1 比利时 2015.09.05 友谊赛 葡萄牙 0-1 法国 2015.06.17 国际友谊赛 意大利 0-1 葡萄牙 2015.04.01 国际友谊赛 葡萄牙 0-2 佛得角 2014.11.19 国际友谊赛 阿根廷 0-1 葡萄牙

近期战绩 赛事 主队 比分 客队 2016.06.05 友谊赛 奥地利 0-2 荷兰 2016.03.30 友谊赛第1轮 奥地利 1-2 土耳其 2016.03.27 友谊赛第1轮 奥地利 2-1 阿尔巴尼亚 2015.11.18 友谊赛第1轮 奥地利 1-2 瑞士 2015.04.01 国际友谊赛第1轮 奥地利 1-1 波黑 2014.11.19 友谊赛 奥地利 1-2 巴西 2014.06.04 国际友谊赛第1轮 捷克 1-2 奥地利

荷兰和奥地利的关系

没有关系。荷兰在1648年以前先后受到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1568年爆发了反抗西班牙统治的八十年战争,1581年成功解脱,截止到2022年7月20日,奥地利和荷兰是两个独立国家,奥地利不属于荷兰,而且奥地利在历史上从未属于奥地利。

荷兰历史上有哪些战争

荷兰独立战争、英荷战争、大同盟战争、法荷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等。

1、荷兰独立战争

荷兰独立战争,又叫八十年战争(荷兰语:Nederlandse Opstand, Tachtigjarige Oorlog;西班牙语:Guerra de Flandes, Guerra de los Ochenta Años),西班牙帝国称之为低地国叛乱。

这场战争发生于1568年-1648年,是尼德兰联邦清教徒反抗西班牙帝国统治所展开。与西班牙帝国不同,荷兰共和国所属尼德兰联邦本来较为松散,为了此战争,联邦出现前所未有的团结,而领导者为贵族威廉·奥兰治。

经过多次海战后,尼德兰联邦与西班牙帝国于1609年签订12年的停战协定,不过,双方在海上竞争仍未停止。

1621年,停战协定届满,尼德兰联邦与西班牙帝国之间的战争又起,直到1648年,尼德兰联邦才正式自西班牙帝国独立出来,建立起“荷兰共和国”。

荷兰共和国与西班牙帝国经历了这场八十年战争,对后来的英国内战和美国独立,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既是一场资产阶级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反对封建制度的民主革命,又是一次尼德兰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最终以荷兰的胜利而结束,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英荷战争

英荷战争(荷兰语:Engels–Nederlandse Oorlogen or Engelse Zeeoorlogen),是发生于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的四次战争,总体而言主要目的是为了争夺海上贸易主导权。

17世纪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商业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互有胜负,双方实力均受到不同程度伤害。

而第二、三次英荷战争的结果,是法国在其中渔翁得利,获得了大片土地与商贸利益;国力直线上升而超越荷兰,成为欧洲最强的霸权。

而在18世纪的第四次英荷战争,英国击败荷兰开始获取世界金融霸权。

3、大同盟战争

大同盟战争(1688—1697年)又叫奥格斯堡同盟战争、巴拉丁王位继承战争、九年战争。为法王路易十四在位时的第三场重要战争(前两场分别为遗产战争与法荷战争)。

这场战争是因为路易十四欲在欧洲作出大规模的扩张,因此遭到荷兰和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瑞典等国家组成同盟联合对抗。光荣革命后入主英国的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成为英国国王使英国也加入反法阵营。

战争之初,法国无论海上和陆上皆重创联军占据主动权。1690年比奇角海战法国一度掌握大西洋制海权。面对海上和陆上的不利局面大同盟一方一时难以招架,但在1692年后战争趋于僵持状态。

双方均希望停战,并展开谈判,最终在互相妥协下于1697年签订《里斯维克和约》。战争的结果是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受到削弱,但保住了欧洲大陆最强国的地位。

4、法荷战争

法荷战争,发生于1672年-1678年,是一场欧洲战争,一方为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瑞典及德意志境内的明斯特主教区、科隆主教区和英国,另一方为荷兰共和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奥地利、勃兰登堡和西班牙。

战争结束于1678年《尼姆维根条约》的签订。法国获胜,开始独霸欧洲,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被称为“太阳王”,号称路易大帝。

5、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年)是因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王位空缺,法国波旁王朝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为争夺西班牙王位,而引发的一场欧洲大部分国家参与的大战。

战争实质上是为遏制法国吞并西班牙而再次独霸欧洲的局面。因而引发半个欧洲组成新大联盟对抗法国。

在战争之初法军占据主动。但在布伦汉姆战役被马尔博罗公爵遏制攻势,战争陷入持久战。而法国的盟友又相继投靠大联盟,法军几近孤军作战。加之法国内部政局不稳,胡格诺派教徒起义不断。

连续的战争使得国库枯竭。法国陷入内外交困的窘境。而联军则连战连捷,在海上,盟军也获得巨大成功。英荷联合舰队在维哥湾海战和马贝拉海战取得胜利。到1708年,大联盟的控制着大西洋和地中海制海权。

1709年,法军在马尔普拉凯战役重创大联盟,战事再次开始转折。1710年法军的旺多姆公爵指挥法西联军逼退西班牙本土的英奥联军,夺回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171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一世去世,查理六世继位,这使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王位要求的合理性降低。

同时联军在1712年的德南战役失利,维拉尔元帅再度领军,击溃萨伏伊的欧根亲王重要的分支部队。1712年至1714年大联盟各国先后与法国签约退出战争。

其中《乌得勒支条约》重新奠定了欧洲均势。虽然法国赢得了战争最后胜利。但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其军事力量严重削弱,法国一度失去霸主地位。但仍是欧洲主要强国。战争引发了军事科技的变革,同时形成了新的国际政治格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荷兰独立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荷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同盟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荷战争

葡萄牙VS荷兰历史数据

葡萄牙VS荷兰交锋历史纪录:葡萄牙8战4胜3平1负

1990.10 1992年欧洲杯预选赛葡萄牙1:0荷兰

1991.10 1992年欧洲杯预选赛荷兰1:0葡萄牙

1992.2 友谊赛葡萄牙2:0荷兰

1995.2 友谊赛荷兰0:1葡萄牙

1999.2 友谊赛葡萄牙0:0荷兰

2000.10 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荷兰0:2葡萄牙葡萄牙:康西卡奥10'保莱塔44'

2001.3 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葡萄牙2:2荷兰葡萄牙:保莱塔84'菲戈90'荷兰:哈塞尔巴因克18'克鲁伊维特48'

2003.4 友谊赛荷兰1:1葡萄牙荷兰:克鲁伊维特27'葡萄牙:西芒78'

将对捷克队的交锋纪录增添为17战3胜4平10负之后,荷兰队在半决赛中又迎来了另一队“克星”———葡萄牙队。在双方历史上的8次交锋中,荷兰队仅胜一场,另7场3平4负,8场比赛中荷兰队一共只打进4球,不过失球也不多,只有9球,双方一场球的差距最多只有两球。

双方的8次“过招”全部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1990年和1991年,两队分主客场进行了1992年欧洲杯预选赛赛事,葡萄牙队先在波尔图主场以1比0取胜,继而荷兰队也在主场以1比0还以颜色。这是荷兰队对葡萄牙队的唯一一场胜利,比赛中里杰卡尔德、古力特和巴斯滕“三剑客”悉数在阵,为荷兰队进球的是维茨格。

双方另外一次在大赛的预选赛中相遇是不久前的2002年韩日世界杯预选赛,两队与爱尔兰等队同分在第2小组,结果荷兰队不仅对葡萄牙队一平一负讨不到便宜,对爱尔兰队也是一平一负,最终只积20分,从而被同积24分的葡萄牙队和爱尔兰队挡在了韩日世界杯决赛圈的门外。

在荷兰队与葡萄牙队的现役国脚中,荷兰队的克鲁伊维特和葡萄牙队的保莱塔分别两次攻破对手的球门,葡萄牙队的菲戈和西芒也各进一球。

葡萄牙队在主场对荷兰队3战2胜1平,其中在法罗的一场友谊赛取胜,在波尔图的两场大赛预选赛则是1胜1平。双方此前还没有在本次比赛地里斯本交过手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生山体育 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