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写道:
在这段话里,作家对于自己的至交好友推崇备至,苏尔·索拉让博尔赫斯最着迷的地方,便是他能用一种游戏般的,聪明而艺术的方式把现实联系起来。
苏尔·索拉(Xul Solar)是阿根廷画家、雕塑家、作家、虚构语言的发明家,精通占星术、神秘科学、语言和神话的奇才。在欧洲游历时期,他受到先锋派的影响,逐渐形成极为独特的个人风格,既具独创性,又融合了不同潮流的多种元素。他的作品就像是外星人的梦幻世界,简洁、优雅而非凡地表现出丰厚的文化内涵。
苏尔·索拉原名奥斯卡·奥古斯丁·亚历山大·舒尔茨·索拉里,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意大利人,1887年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圣费尔南多市,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7岁时,苏尔患上伤寒。次年,他唯一的妹妹也得了伤寒,因病离开人世。小学期间,苏尔一开始上的是法语学校,学习了法语、意大利语和拉丁语。后来转到一间英语学校。他还学了小提琴,但在一次骑马发生意外后便中止了。
1901年-1909年间,由于父亲的工作调动,全家人搬到了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简称“布宜”),苏尔在这里上了中学。他的父亲是工程师,在国家监狱担任技术主管。苏尔也参与了监狱的建设工作,帮着修建了围墙。18岁,他进入大学学习建筑专业,两年后辍学。
1906年,19岁的苏尔买了他的之一台钢琴。在苏尔的家庭生活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祖父亚历山大·舒尔茨是一名作曲家,父亲埃米利奥会弹奏齐特琴。苏尔从小耳濡目染,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他喜欢瓦格纳和巴赫的音乐,尤其是歌剧和交响乐。苏尔精通乐理,若干年后,他改善了音乐符号系统,使其更易于学习和弹奏,并且动手改造了几件属于他妻子丽达的乐器,包括钢片琴、簧风琴和钢琴。苏尔的画作有一系列直接以音乐为主题,比如:圣舞,旋律壁垒,五旋律,巴赫合唱团,肖邦的即兴等等。
1912年,苏尔决定前往欧洲游历,之一站是伦敦。他在欧洲待了12年,住过不同的城市:巴黎、都灵、热那亚、马赛、佐阿利、佛罗伦萨、米兰、慕尼黑。在意大利,他和阿根廷画家佩托鲁蒂成为了朋友。据佩托鲁蒂说,当时(1916年)苏尔画水彩的技巧已经掌握得极好。同时,苏尔还懂得许多关于宗教和赫尔墨斯哲学的知识。
1920年,苏尔开始使用“苏尔·索拉”为签名,并和雕塑家阿图鲁·马提尼一起在米兰举办了他的首次画展。
在画展上,苏尔的油画展示了欧洲艺术的新潮流,尤其是表现主义和野兽派,并通过富有想象力的象征,体现了神秘的精神。此外,他还展示自己的水彩画作,可见到受新艺术运动影响的藤蔓花纹,以及使作品近乎抽象的几何图形。苏尔在绘画中一直保持着他极富幻想的特性,这是他所有画作的鲜明特点。
苏尔追求宇宙的和谐,致力于改善人类之间的交流。他花了多年时间来创造语言,发明了“新里奥罗语”,一种把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修改并混合到一起的语言;还创造了一种叫做“泛语”的世界通用语言。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便是从这里吸取了灵感。
苏尔还有一串别的发明,比如“泛游戏”,一种无限复杂的象棋;修改后的塔罗牌;还有带有纹理和颜色键的钢琴,不同的纹路、颜色与不同的声音相对应,这是他根据占星术的原理来设计的。
1953年前后,苏尔在布宜周边的堤格雷三角洲地区画水彩画。1958年,他创造了一套“绘画书法”。
自从1924年回到阿根廷后,苏尔只办过少数几次展览。那一年,他参加了在维姆科画廊举办的“自由沙龙”,与编辑《马丁·费耶罗》杂志的先锋派知识分子团体建立了密切往来,成为合作伙伴。从那时起,苏尔建立了与阿根廷诗人奥利弗·吉伦多和作家马其顿·费尔南德斯的友谊,特别是跟博尔赫斯成为了好友。
1929年,苏尔在“艺术之友”协会举行了他在布宜的首次个人画展。1940年,他在同一个地点再次举办画展。之后在不同的画廊举办了画展:1949年,萨莫斯画廊;1951年,季翁画廊;1953年,范瑞尔画廊。此外,他还参加了博物馆和艺术厅的集体展览。
苏尔于1963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堤格雷市去世。同年,博尔赫斯在阿根廷国家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纪念展览。1990年,苏尔·索拉故居博物馆开放,苏尔的大部分作品都在那里展出。
参考资料:
Museo Xul Solar
Wikipedia:Xul Solar
ccv *** .ar
Biografiasyvidas.com
图片来自互联网
国作家高哥里曾经说过:“艺术家的一切自由和轻快都是在巨大压力下获得的,也就是伟大努力的结果。”世人都在想如何成功,但忘记了重要的不仅仅是结果,更重要的是获得结果的过程。成功是不容易的。一辈子承认一件事,坚持到成功更不容易。一位画家说,用他的一生坚持所有人,一定会有回报。这位画家就是巴尼特纽曼。有人说艺术更像事业,但艺术家悲惨的经历和优秀的绘画是更好的卖点,资本家是最完美的买家,说起来,这是一笔巨大的交易。
梵高死前只卖出了一幅画,首先是因为他的画不符合当时时代的审美。然后美术鉴赏家没有发现他,他死后他悲惨的经历和独特的创作方式被艺术鉴赏家发现了。很多人开始认识梵高,古品和佳作总是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所以梵高的画死后可以达到几亿美元。1905年1月29日,巴尼特纽曼出生于纽约市的一个犹太家庭。他的家人从波兰搬到了纽约,家人的主要收入是爸爸开的服装厂,总体上生活也算不错。不知道少年愁的巴尼特纽曼成年后没有找到自己追求的爱好,为了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他尝试了很多事情。
巴尼特纽曼在大学学习哲学,但兴致不足,回到了父亲的服装厂,但没有持续多久。他尝试过教师、作家、艺术审查等,但仍然找不到自己的兴趣。首先,梵高悲惨的经历和他充满温暖和生气的画确实给人以很大的冲击,他的作品确实给人以很大的冲击。所以他死后,有人发现了他的变身,推崇为好作品。他确实有这样的实力。
但是在他生活的时代,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可爱,活着的优秀画家没有一个有悲惨经历的优秀画家,所以他生前没有艺术鉴赏家发现他。没有人一到世界上就知道自己为什么来。谁都会有迷茫的时候。不同的是,有些人在自己迷茫的时期没有放弃对爱好的追求,相反,有些人在迷茫的时期随波逐流,安于现实,最终使这个余生变得模糊不清。
杜尚(Marcel Duchamp 1887--1 968),出身在法国诺曼底小镇薄兰维勒,父亲为公证人。少年习画,外祖父、两个哥哥、一个妹妹都是画家。二十来岁已成为巴黎绘画界的先锋派画家之一,名列1 91 2年之一本介绍立体主义的书中。1 91 3年.其作品《下楼的裸女》在美国引起轰动.被美国人视为最出色的欧洲现代画家之一。正值其时,他却放弃了绘画.因为他从流派及门户之争中见出无论是传统艺术还是现代艺术,最后都会做成统治和奴役人的权威,剥夺人的心灵自由。从此他不再作画.只是独自探索用其他手段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看法:艺术可以是非艺术:人应该对“艺术”具备平常心,把艺术和人类的其他活动等同看待。唯有如此.人才能在精神上真正获得自由。杜尚对艺术权威的否定和不恭敬.最典型地体现在两件作品中:一是给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画胡须:一是在小便池签上名作为他的作品。这两件作品都出现在1 920年前.那时.变艺术为非艺术的思想并不能为人理解和接受.因此,杜尚在近40年的时间里默默无闻.很少露面,也很少做作品.只以下棋自娱。直到1 958年后.随着波普艺术(一种拿日常俗物当艺术品的流派)出现,杜尚才重新被“发现“.他的反艺术思想迅速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主流.造就了无权威无领导风格的后现代艺术的开放局面。至今,杜尚依然是西方艺术的精神领袖,无人超越。杜尚大概可以算是美术史研究中的”斯芬克斯之迷”。首先,这个人作品奇少,从他1 5岁开始留下的作品算起.到他27岁(1 91 3)时打算不再作画止,他的作品连习作都算上一共是101张。从1 913年到1 925年的1 2年间.他只创作了60件作品,其中有不少是”现成品”,即在现成的东西上签名,作为他的作品。其次,这个人拒绝做艺术家,安静隐退,不加入任何流派,不发表任何意见,艺术界越是轰轰烈烈的事情,他越是躲避。更少见的是,这个人完全不把艺术放在眼里!就是他.公然邈视大师杰作,在达·芬奇的传世肖像《蒙娜丽莎》上画了胡子,还把小便池当成作品拿到艺术展览会上去。可是奇怪,正是这个顶不拿艺术当一回事的人.艺术却特别愿意拿他当个事,在1 950年代后西方艺术出现的许多新流派,个个都争着要跟他攀亲结缘.认“贼”作父。他放弃做艺术家.从根基上颠覆艺术的地位.可是.艺术竟被他独自一人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开创了西方艺术近半个世纪的繁荣(同时也包括混乱)。杜尚还在世时,关于他的研究已开始.1 960年代时已经出现了三到四本对杜尚的研究专著。到1 980年代,关于杜尚的研究专著已经占据了参考书目的4页.如今.在近年出版的杜尚专论中,关于杜尚研究的书目已长达1 7页之多。也就是说,杜尚研究每二十年以几何级数增长。毫无疑问,这个书单还会继续无限制延长。在这样浩繁的研究书籍里.杜尚的方方面面都应该被研究到了。执著的学者会上下求索.引经据典.费心搜求他在西方文化中可能的渊源,写成洋洋万言的宏论巨册。诚实的学者只能摇头叹息:杜尚的无形无相早已逃开了西方那张实证主义的密网。对于这个艺术家,人们越是研究.越是不能自拔,越是难以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杜尚这个人如此特殊?如此影响深远?杜尚的艺术.正像一位杜尚传记作者马奎斯((AIice Goldfarb Marquis)指出的:”杜尚的艺术最叫人迷惑的吸引力是他作品的重要性不是来自它们的美.却来自否定美:不是来自意义清晰,却来自模棱两可.不是来自丰饶多产.却来自吝啬少量;不是来自它所充分表达的.而是来自它所不可表达的;不是来自它的明白呈现.而是来自它的费解难测。”杜尚的为人,则像一位美国画家说的那样:”杜尚非常吸引人,你却不知道是什么使得他如此吸引人。”如果给杜尚画像,他的相貌是:椭圆的脸形,淡淡的眉毛,灰色的眼珠,挺拔的鼻子,象牙般光滑的皮肤。他的个头是1·68米。他的脸上常带笑容。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学者伏尔泰脸上也常带笑容,可那种笑容是进攻性的,尖酸辛辣的隽词名句任何时候都会脱口而出,去无情地嘲讽他的敌人。可是杜尚的笑容轻淡温和.不具任何进攻性.那是一种隐而不显的笑.不仅不露齿,甚至可以说连嘴唇都没有动,却在他的眼角眉梢,乃至体态上流露出来,那是一种洞悉了世态真相的笑,是对于一切颠倒迷惑,痴心妄想的轻嘲。可是他从不出口伤人,从不跟人起争执,这个反对一切社会流行价值的最彻底的叛逆者,终身没有一个敌人。他的基本情形是:学历,高中毕业.一生没有职业;长期未婚(67岁才结婚);没有任何财产——不光没有房子、汽车.家中甚至连书都没有一本;他的住处简单得像一个船舱;他旅行时常常不带任何行李,他把洗换的两件衬衣都穿在身上.牙刷放在口袋里: 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喜欢他(无论男女).所有的艺术团体都想拉拢他,可是他从不属于任何女人.也不属于任何团体:他说话准确有效.绝无废话。连他的生活都是精确的:他量出为入,不花力气多挣一分钱,不积蓄任何多余的身外之财:他从不失态,一向从容镇静,他的镇静来自他的不在意。他的朋友说:“你不得不认为.这样的不在意是一种大智慧的表现。他说的每一件事都非常简单,完全不带倾向,这样极度的单纯反而极度迷人.你会注意到.他终其一生都在这个方式里生活着。”美国画家兼收藏家考普雷(Willam Copley)说:“请原谅我谈到杜尚时要把他当成圣人,他对我而言就是这么回事。圣人就是具有智慧之人.杜尚就是能够意识到在我们每个人鼻子底下的简单真理。”这就让我们好奇了,那么多卷帙浩繁的研究尚无法说透的杜尚.他的所有好处竞只是来自“鼻子底下的简单真理”7那究竟是什么样的简单真理7我们不妨试着从杜尚自身的言论中来了解他的简单。杜尚对人生所取的简单态度是:
“我从某个时候起认识到.一个人的生活不必负担太重,做太多的事.不必非要有妻子、孩子、房子、汽车。幸运的是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相当早,这使得我得以长时间地过着单身生活。这样一来,我的生活比之娶妻生子的通常人的生活轻松多了。从根本上说,这是我生活的主要原则。所以我可以说,我过得很幸福……还有,我没有感到非要做出什么来不可.的压力,绘画对于我不是要拿出产品,或者要表现自己的压力。我从来没有感到过类似这样的要求:早上画素描,中午或是晚上画草图等等。…。我不是那种渴求什么的所谓有野心的人,我不喜欢渴求。首先这很累.其次.这并不会把事情做好。我并不期待任何东西,我也不需要任何东西。期待是需要的一种形式.是需要的一个结果,这个情况对我来说不存在。因为到现在为止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什么东西也没有做.我觉得挺好。…。我反对所有的那些……小心翼翼的盘算.一堆非常逻辑化的原因:我是该选择绘画,还是该选择别的7是做个搞艺术的人,还是去结婚,有孩子,有房子……我没有那种预先的计划.我不为明天担心。”杜尚对艺术和艺术家所取的简单态度是:”……活着,画画,做一个画家——从根本上不意味着任何东西。实际上在今天事情还是这样。一个人想成为画家.是因为他想要所谓的自由,他不想每天早上去坐办公室。”“我不觉得艺术家是那种必须做出什么东西来的社会角色.好像他欠了大众什么似的,我讨厌这种想法。”“我有兴趣的不是艺术作品.而是做出作品的人。”“一个个体,人之为人,人之为人的那个大脑.对我来说比他做出的东西要更有兴趣,因为我注意到许多艺术家只在重复他们自己。当然这是不得不如此的,你不可能总在创造。他们有这样的一种积习.使得他们.比如说.要在一个月里画出一张画来。一切取决于他们的工作速度,他们觉得他们欠了自己的社会每月和每年的画作。…。从根本上说,我不相信艺术家的创造功能,他和其他任何人是一样的人。他的工作是要做某种事情,那么商人也是要做某种事情……’艺术’这个词是从梵文来的.它的意思是。做’。现在每个人都在做些什么事,那些在画布和画框之内做东西的人就被称为艺术家。起先他们都是被称为工匠的,我更中意这个称呼。无论在世俗的、军事的、或是高雅的生活里.我'frl~1]是工匠。”“我不觉得艺术很有价值。是人发明艺术的,没有人就没有艺术。所有人造的都没有价值。…。艺术是一种瘾,类似吸毒的瘾。艺术家也好.收藏家也好,和艺术有任何联系的人也好.都是沾了这种瘾。艺术的存在绝对不是如同真理的存在一般。…。为什么允许艺术家的自我四处泛滥并毒害空气7我们难道没有闻到空气中的恶臭7…。每天在这个世界上有6000个展览在举行,因此,如果为一个展览,艺术家就认为是他艺术的终结.或相反.
是他艺术生涯的高峰,不是有点儿可笑吗7你必须把自己看成六千分之一,就该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他对做人的基本看法是:
“我喜欢活着.呼吸,甚于喜欢工作。我不觉得我做的东西可以在将来对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因此.如果你愿意这么看,我的艺术就可以是活着,每一秒,每一次呼吸就是一个作品.那是不留痕迹的,不可见不可思的.那是一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我不相信。个体’这个词,这个词是人造出来的。”因此“我对自己不认真。”“我什么都不信! 信”这个词又是一个错误。就像。‘判断’这个词。它们俩都是很可怕的观念,但世界却建筑在其上。我希望月球上不会是
这个样子。…。我拒绝接受任何现成的东西.我怀疑一切。…。我总是想着要放下自己已经有的包袱。““我是非常不受诱惑的。…本来我们这个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就是小而又小的一点,人们又老要摆出一种权威的面孔,这一点难道不够让人觉得好笑吗?”“我总觉得,如果把科学这类尺度稍微撑长一点,生活会变得更加有趣……当然我们毕竟要接受所谓科学的法则,因为这给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事物的真相。也许它们只是幻相。我们太看重自己了,我们以为自己就是这个地球上的主宰,我对这一点非常怀疑。。法则’这个词压根儿和我的处世原则相抵触,科学显然是一种封闭的循环.每50年或者某时候,新的法则一出,,旧的就得全部改过。我看不出我们为什么要如此推崇科学.因此我要给出另一种证伪,我全部的所作所为就是在证伪.这就是我的个性,我就是不能对生活抱一本正经的态度.但是让一本正经带上幽默的色彩,倒是很有趣的。”“我们一旦把自己的思想放进词或句子中,事情全都会走了样。…所有这些玩笑——上帝的存在.无神论.决定论,自由意志,社会主义者,死亡等等.都是一盘被称为语言的棋局中的子儿,只有当一个人不介意在这盘棋局中的输赢,它们才会对于他有娱乐作用。”……
杜尚所说的这些对我们而言简单吗? 似乎并不简单哪j他不要计划、盘算、渴望、追求,不要做艺术家、不高看艺术.“不相信什么地位”,甚至不看重自己。这对我们能行吗7我们需要很多东西,渴求很多东西,我们需要发愤.有为,建设,追求……所有杜尚不要的那些东西,我们一样都不舍得放弃。退一步吧,我们可以学习他的艺术反权威I那么,我们究竟学到他什么了? 杜尚的艺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用最省力的方式进行创作在现成品上签个名就成。另一方面,他丝毫不畏惧进入任何最为细致繁琐的作品创作,他有几件作品都是极为耗时费工的活儿。他的《大玻璃》从画草图开始到最后停手.是11年时间,《手提的盒子》从1 938年起动手,一直到他过世之后才全部装配完毕。他的最后一件作品《给予》,是用22年时间完成的。后人学他,蜂拥而上的只是他轻松省事的一面。这正像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Salvador Dali)讽刺的:现在“现成品覆盖了全球!一块1 5码长的面包已经被变成1 5英里长了1”有谁肯来学杜尚的耐心,收敛.缓慢.无求?因此可以说,我们并没有找到所谓“鼻子底下的简单真理“,或者说,简单的真理对于我们并不简单哪。那么杜尚对于我们意义何在7我们何苦非要去理会这个人,杜尚并不见得领这个情。他对自己一向低调,不喜欢看见自己被颂扬,被抬高。可气的只是.这个人活出了一种出众的美丽,让我们无法不去动心。尤其是眼下身处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人活得焦躁、忙乱、辛苦、昏闷。杜尚像一道清溪,一阵和风.一泓甘泉,一盏明灯,他的存在方式给了人一种安慰: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好好过,重新活,让自己从欲望里解放,从追逐中脱身.你可以赤手空拳,无名无位,但你可以做自己的主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妨碍到你。你可以活出自由,活出潇洒.活出快乐,活出生命的真意。因此.我们还是得回到杜尚.还是得来探索.究竟”是什么使得他如此吸引人”。要探索杜尚的为人.必须走进他深深的内心,杜尚这个人最重视心灵,他的生活重心在内部,不在外部。他跟艺术决裂,也在于他看出了我们所接受的那种艺术,实际在荼毒人心。在做一个社会性的艺术家(有名有利)和心灵自由之间.他选择后者。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非常清楚.亦非常自信,他从来也不需要向别人说明、解释、或宣扬自己。他敢于一个人——“就像在一条沉船上一样”——独自应付整个局面。结果.他非但没有被周围的浪头打沉,反而在从容和沉默中,把船开进了一个新航道。就像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德库宁(WiIlem De Kooning)赞叹的那样:杜尚一个人完成了一场艺术运动。这一点杜尚自己可能也会同意,他说过:“一个人是有可能克服外在环境的——就一个人。不是一群人,甚至不是一个流派。换句话说,我又把一个人提出来了,一个个体.一个半人半神的角色,如果他能够不被可能存在的对立面所压垮,他应该可以脱颖而出.可以战胜被大众所完全认可的价值。我们不知道他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因为这是些非常个人化的素质,它们来自很深的地方.来自个体深深的内部。”那么,杜尚这个个体“深深的内部”有什么7杜尚自己也没有给我们明确答复.如果我们寻找,我们只是徒劳,因为不止一个人发现并指出.杜尚这个人是“无我“的。意大利画家(Gianfranco BaruchelIo)说 “对杜尚,对于他的作品.你会发现你所打交道的是一个非常临时性的自我,那个’我‘并不代表着构成那个人的主要部分.那个。我。是这个人在他应付各种需要时拿来用的一个东西,这个。我’不能拿来定义这个人,能够定义这个人的是他的那种可以与。我‘保持距离的能力。让他的作品显得不可思议的地方是你在他的作品里看不到。‘我’。即使在他最早的绘画作品里都反映了这个特点。比如他的《火车上忧伤的年轻人》、《下楼的裸女》,这些画作不是像未来主义那样是有涉速度的,也不是像立体主义那样是多视点的同时展现,那根本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刻里持续展现的情形.我们看见的是一个存在状态的平行系列展开,在这里,‘我’是不存在的。‘我’通常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不变的对象.一个时间空间中的独立个体. 当你摆脱了这个.你就会成为生活在不同时刻一个过程.一系列神秘的过程。”这个发现相当准确,杜尚自己也明确说过:”我不相信。个体’这个词,这个词是人造出来的。”“我对于在一面美学的镜子里观看自己从来就没有多少兴趣。尽管我很清楚地知道我在利用自己.可我还是总想着怎么才能摆脱我自己。我把这个叫做‘我’和‘自己’的游戏。”“摆脱我自己”这是多奇怪的要求啊。比如我们或许可以要求自己摆脱财富.摆脱名声地位,可怎么能够摆脱自己呢7这样的思路.我们只能在佛教中看得到.那便是“无我相”.或者是庄子说的那种“至人无己”,那是难以达到的感受与境界。这境界有些人试图通过修行达到,有些人却天生就能达到。我们只要留心,就可以看到,无论古今中外的高人圣贤.都会具备类似这样的境界.比如享誉世界的阿根廷大文豪博尔赫斯也非常善于分离“我”和”自己”。他在一篇著名的散文《博尔赫斯和我》中这样表达了他的“分离”立场:“有所作为的是另一个人,是博尔赫斯。我只是漫步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我通过邮件获得关于博尔赫斯的消息并在候选教授的名单或人名辞典中看到过他的名字。……我将寄身于博尔赫斯而不是我自己(假如说我还是个人物的话).很多年前我就曾经企图摆脱他而独处.并从耽于城郊的神话转向同时光及无限的游戏,然而,那游戏如今也成为博尔赫斯的了,我还得另做打算。因此我的命运就是逃逸、丧失一切、一切都被忘却或者归于别人。”能说出类似这些话的人,是那种最最精明的人,他们都知道,一个人一旦被“我“抓牢,他就是个终身囚徒了。因此,杜尚也是精明透顶的,他一直都在小心逃离这个“我”的“追捕”,他把这个称为“一生的战斗”。他一生都不肯为“我”做任何事。他不要用艺术家的头衔荣耀自己.他从不肯重复自己来为“我”沽名钓誉。他清楚地知道,只要逃离了我的“追捕”.他便可以彻底从名利地位解脱出来.他可以行所当行.至所当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左右他,他是他自己的主人。这一切听来似乎是自相矛盾的。前面我们还在强调杜尚的“独自个儿”.“一个个体,一个半人半神的角色”.现在我们又在谈论要逃离这个“个体”.要“无我”是的,从我们通常接受的价值看,这显然是矛盾的。而这两者的“矛盾”关系,正像一位日本禅师铃木大拙说的那样”人唯有当他不再是一个人才能自由。当他否定自己并融入整体.他才是自由的。更确切地说.当他是自己而又不是自己时,他才是自由的。只有当一个人彻底了解这个看来显然的矛盾.他才有资格谈论自由、责任或自发性。”这对我们而言是个迷。这个迷.我们值得花一生的时间去解开.早得解开的人有福了。只是杜尚可恶,他没有给我们留下更多的话来指点迷津。1 946年夏天,杜尚被一个摄影家朋友邀请到他的别墅里去消夏,在闲谈中,他们说到美国庸众的急功近利.物质至上。杜尚认为.对于这个现状.用教育来改变是不可能的.他认为可以给予 *** 的方式是:沉默,缓慢.独处。这是非常典型的杜尚的方式。他天生是个从不作任何推动、争取、或者为什么目的奋斗的人.他的这个状态被特别有拯救人类责任心的德国行为艺术家博于斯(Joseph Beuys)指责为消极。杜尚这是消极吗7为什么“消极”的杜尚用他那样不抗争.不争取,不宣扬,不为任何风头或名利所动的方式.打动了那么多人7为何他那些作品的不美.赢得了大美7他的少,远胜过多?他的无言,弄得举世皆知?为什么大音却是希声.大相总是无形,我们置身的这个宇宙究竟包藏着一个怎样的大秘密啊?! 这些问题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是积极.什么是消极? 什么是“我”,什么是“无我”……我们通常所持有的是非标准中.究竞有什么样的局限性7存在着什么样可怕的误导7真是不幸,所有这些发问再次把问题弄得复杂了。也就是说.杜尚的为人、杜尚的处世、杜尚的存在,把我们正常的逻辑、习惯的思路、通行的价值.全打乱了。在这个“混乱”的局面里.究竟是他错.还是我们错7他是少数,我们可是多数,而且是压倒的多数。然而.我们要小心.世事常常被本末倒置.人们又极善于谋虚逐妄,其情形活像古代一则故事所描述的:有一病者,每日低烧,经年累月.成为习惯。俄而烧退,忐忑不安.遂以为病。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虽然我们从小就被家长教导说,踏踏实实的走大部分人都会走的路才是正确的,而搞艺术只是少数人才能够做的事情,但其实艺术在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也带给了我们许多美的享受。比如在音乐方面,有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舞蹈方面,有杨丽萍的孔雀舞,而绘画方面,我们今天要说的则是卢齐欧●封塔纳。
在艺术的许多领域里,都一定会有一些领头和创新型的人物,尤其是20世纪,许多艺术家创造了非常多的新风格,而来自意大利的封塔纳正是其中之一。他之所以被人们熟知,就是因为曾经一幅他用几刀割成的画,居然就在拍卖中达到了上亿元,那么封塔纳的画作到底为什么在市场上如此受宠呢?
出身艺术世家,从小学习绘画
1899年的2月,卢齐欧●封塔纳出生在意大利。虽然父亲是意大利人,可是母亲却来自阿根廷,所以,封塔纳是一个混血儿,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后来他的想法会那么别致。而封塔纳的艺术天赋正是来自于他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雕塑家,所以从小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封塔纳对于艺术就非常感兴趣。
长大以后,封塔纳十分顺利地开始从事绘画有关的专业,而他的成就不仅仅是因为继承了父亲优秀的艺术基因,同时也有他自身的努力和领悟能力。其实最开始,封塔纳并不是一个非常出名的画家,认识他的也只有一些业内的人士而已,但是现在想必大家一提起封塔纳,更先想到的就是他那幅拍卖到了1.8亿的神奇画作吧。
这幅画作的价值之所以会如此惊人,是因为那幅画只是封塔纳用刀在画布上随手画了几道而已。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接受封塔纳用这样的形式走红,因为虽然他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画家,可是他毕竟出生在意大利,意大利可以说是一个充满了艺术性的地方,这里也从不缺乏有艺术天赋的人,对于大家来说,封塔纳曾经只是一个普通画家而已。
半生默默无名,一举轰动世界
作为一位很早就进入艺术行业的画家来说,其实封塔纳的前半生一直都过得非常默默无闻,因为他的画作很少吸引别人的注意,而他本人也并没有什么名气。但是谁也没想到,当封塔纳人到中年以后,却突然创作出了这样一副惊人的作品,而此时他创作风格的转变与当时的时代也有一定的联系。
大家都知道,艺术作品往往是和时代背景相联系的。比如在原始时期,人们的画作中,通常表现出他们对于宗教的崇拜,而中世纪则开始流行哥特式表达,再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和科学自由理念开始兴起,再到工业革命开始之后,又逐渐出现了印象派画作。无论是哪个时期,都一定有其标志性的风格。
而身处时代的变幻之中,封塔纳对于艺术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感悟和理解,在他沉寂了许多年之后,有一天他的灵感却突然出现了。于是他拿起了一把十分普通的美术刀,对着画布划了一刀,可没想到正是这个举动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追捧。这幅独特的作品虽然是一幅画作,可是从头到尾封塔纳都没有动过笔,只是用了一把刀而已。
当然,有人欣赏这幅画作,也自然有人不理解了。有人认为,封塔纳的这幅作品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十分可笑,也许只是他用来哗众取宠的噱头而已。可是只有封塔纳自己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本着自己对于艺术的追求和认识,虽然这些他无法解释给别人听,但是最终,这幅画作的1.8亿拍卖价却足以证明它的价值。
专家解密画作,缝中暗藏玄机
封塔纳的这幅作品从头到尾都只使用了一张普通的画布和一把普通的美术刀,无论是成本还是创作所用的时间,都可以说是非常低廉的,那么究竟为什么能够卖出1.8亿这样的高价呢?其实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是存在着一定的疑虑的,但是对于拍卖结果,我们也无法否认。
直到后来,有专家亲自出面为大家解释封塔纳这幅画作中的玄机,听完了这些讲解之后,大家才终于明白了这幅画作中暗含的意义。原来,封塔纳的创作风格属于人们非常不常见的一种派别,名叫极少主义,这种派别主要流行于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而他们追求的就是使用极致简化的手段,以抽象的方式进行艺术表达,追求最纯粹的客观美。
而封塔纳用美术刀 *** 的画作,正是通过美术刀代替了传统的画笔,虽然只是简单地划了两刀,可是这随性而又利落的划痕,在纯色的画布上却显得格外显眼而又犀利。而通过这幅画作,封塔纳正是摒弃了以往传统的复杂表现方式,将绘画这门艺术最原始的状态展示给大家,打破了大家的传统认知。
结语
那么从这幅画作中,我们到底能看到什么呢?正是因为画作里没有了色彩,我们也不再寻找颜料的痕迹,而是能够更加专注的反思自己,此时我们看似在欣赏画作,其实是在欣赏世界。封塔纳在解释自己的画作时也曾经说,他通过划痕将画布原有的空间给打破了,于是接下来我们就能够自由地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了。
其实除了专家为我们解释的那些深奥的真谛以外,从封塔纳的画作中,我们能够最直接感受到的,是一种纯真自由的感觉。他虽然只是在画布上简单地画了两刀,但是从此,艺术创作就不再仅限于任何条例和格局中了,大家可以自由随性的发挥,去尽情找寻被禁锢的真实的自己。
2021年,“迟到”的欧洲杯,谁将问鼎欧洲之巅?众所周知...
英雄联盟s赛历届冠军都有谁?至今英雄联盟举办了十一届全球总决...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詹姆斯为什么不能忠于一支球队为什么球迷对...
世界最赚钱的十位运动员,梅西第二,C罗第三1、收入榜前十...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巴萨误判10个赛季足球比赛有明显的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