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远, 1140年生,1225年逝世,中国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移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光宗、宁宗时任画院待诏。出身绘画世家,曾祖马贲、祖马兴祖、伯马公显、父马世荣、兄马逵等皆为宋代知名画家。马远擅山水、花鸟、人物,其山水师法李唐,多画江浙山水,树木杂卉多用夹笔,用大斧劈皴带水墨画山石,方硬严整;构图取自然山水之一角,山峦雄奇峭拔,或峭峰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马远艺术上克承家学而超过了他的先辈,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这种"边角之景"其特点正如前人所指出的"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所以马远又号“马一角”。
风格独特,富有诗意。画水能表现出在不同环境气候下的种种形态。其花鸟作品善于在自然环境中描绘花鸟的神情野趣。所画人物,取材广泛,多画佛道、贵族、文人雅士、渔樵、农夫等,闲雅轩昂,神气盎然。马远在当时影响极大,有独步画院之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又与夏圭并称马夏。有《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西园雅集图》、《孔丘像》等传世。子马麟,亦善画,宁宗时任画院祗候,擅花鸟、山水等,禀承家学,有《层叠冰绡图》等传世。
记载中马远的绘画作品数量较多,但流传至今的已屈指可数。重要作品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幅作品《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及《寒山子像》、《孔丘像》、《石壁看远图》、《高阁听秋图》等一些小幅真品,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华灯侍宴图》,美国纳尔逊博物馆收藏有《西远雅集图》卷,上海博物馆收有三幅:《松下闲吟图》、《倚松图》和《雪屐观梅图》,还有少量作品散落在世界其他 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手中。
市场中已不易见到马远作品,但偶而也会有藏家拿出来作交易。1986年纽约苏富比公司拍卖过马远的《山水十开册》,作品为绢本,以31.9万美元成交。 以后几年未见交易记录。1988年纽约佳士得公司拍卖过马远的哥哥马逵和儿子马麟各一幅作品,马逵的《久治长安图》卷卖了14.3万美元,马麟的《湖山雪霁》团扇则以3.3万美元成交。2.马 远 高级工程师。男,1934年9月出生,安徽宿县人。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主要贡献:航天:主要是卫星姿态敏感器的研制工作,红外地平仪是测量卫星俯仰和滚动姿态的主要仪表。到目前,我国共研制了五种类型的红外地平仪,以其为主共设计研制了其中的四种,分别是:“简单的卫星自旋扫描式”、“圆锥扫描式”、“高级的卫星自旋扫描式”“高可靠静态红外地平仪”。1990年曾利用静态红外地平仪抢救了一颗风云1号卫星,使之重新正常工作出云图,该卫星在当年夏天的抗洪斗争中为国务院决策立了功;民品:1964年因核反应堆测量装置——周期表研制成功,填补了一项空白,因此在科学院成果展览会上展出并获64年度院成果奖。在康拓公司工作期间共研制成模糊控制器、各种变送器、高炉检漏仪、8-64路巡检记录仪、STD等31种工业产品推向市场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退休后,设计了数字式回流比控制仪用于化工大学的东方红炼油厂工程。近年又完成了炼钢厂环保治理中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如准钢、临钢及莱钢的污水处理工程。主要著述:编著《圆锥扫描式红外地平仪》;译著《高精度静态红外地平仪》等。
马远(约1140-约1225年后),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侨寓钱塘(今浙江杭州)。
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
他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存世作品有《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西园雅集图》等。
纵观我国古代书法和山水绘画宋朝已达到顶峰时期,这已是世界公认的事实。
北宋以范宽为代表的山水绘画是写实手法,注重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绘,全景构图,大山大水有雄健恢宏之美。
山水绘画发展到南宋时期画风突变,以马远、夏圭为代表山水绘画独树一帜,小景构图,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量空白突出景观。这种简洁有力构图,称为“边角之景”,马远别称“马一角。”
从北宋的现实主义绘画转变为南宋的浪漫主义画作,所描绘的是心中的山水,具有文人的诗意。
如果把范宽的绘画风格比喻成粗犷豪迈的陕北壮汉,那么马远的山水绘画风格则是温婉灵动秀美干练的江南女子,吸人眼球,眷恋忘返。
世人熟知的马远作品巜寒江独钓图》。空阔的江面上,有一中年人(形象上看)正在独钓,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或许此时有鱼儿正在咬钩?由于钓者坐在船的一端,故尔船尾微微上翘。画面四周皆不着墨迹,只是在船边勾出淡淡的几条水波纹以示江面。
其他若大画面皆为空白,然而这空白表现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更突出一个“独”字,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给观赏者飘渺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是绘画艺术上讲究的“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绝句《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巜寒江独钓图》与这首诗有关,这就是诗意画。欣赏一诗一画,可以领略“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艺术趣味。
马远的传世名作《踏歌图》。属中国古画,一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淡设色,绢本水墨画。长191.8厘米,宽104.5厘米。
“踏歌”是古代民间的一种娱乐活动,人们口唱欢歌,两足蹬踏,动作自由活泼,与现在藏族的锅庄舞类似。
巜踏歌图》表现的是江南民情风俗的山水画。此画分三部构图,远景危峰屏立奇峰对峙,仿佛几把利剑直插云霄,青翠的竹林与松柏掩映于峰峦之中。
近景清静深秀的山弯里,几个老农在阳春时节带有几分醉意地欢娱歌舞。一老者刚过小桥,右手扶杖,左手挠腮,摇身抬腿,踏歌而舞,憨态可掬。
随行二老者其中一人双手拍掌双足踏节,另一人抓住前者的腰带,躬腰扭身,舞态可人。后行者肩扛竹棍,上挑葫芦,身前倾腰微弯,和节而踏。
四人动态不一却动律和谐。垅道左边扭头回看的两个孩童给画面增添了童趣,老少相宜人乐丰年的景象跃然于画之中。
垅道两旁潺潺溪水清流回转,兀突的高大岩石挺立,青翠的玉竹和着虬枝多姿的柳树随风拂摆。观者心旷神怡仿佛能侧耳倾听到农民丰收之年的欢歌笑语。
中景空白,云雾缭绕,雾气迷漫,时而蒙蒙细雨绵绵而落。中景与远景天空遥相呼应,气韵生动。
画面顶端,是南宋皇帝赵扩抄录北宋王安石的诗句“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诗点明了画的主题,亦是宋朝皇帝对丰收景象和太平盛世的企盼。
此画构图新颖独特,虽然不是马远惯用的边角之景,但在具体处理上,已融入边角之景的法则,不以雄伟见长,而是以清新取胜。
笔法苍润有力,线条流畅劲秀。卧石和秀峰主要是大斧劈皴,远景秀峰夹用些长披麻皴法,岩石凝重,秀峰险峭。
全图设色简练清秀,把环山抱水复杂的景物与六个人物巧妙地安排穿插,层次清晰远近分明,展现了马远清旷秀劲的绘画风格。
马远(生卒年不详,南宋宁宗时期人),字遥父,号钦山,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
马远出身绘画世家,太爷、爷爷、大伯、父亲和哥哥皆为宋代知名画家,从小受到家庭的艺术熏陶,后跟李唐学画,取长补短,最终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
马远的艺术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风格独特,富有诗意。马远在当时影响极大,有独步画院之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他的绘画标志着南宋绘画特色。
马远的绘画作品数量较多,但流传至今的屈指可数。《踏歌图》、《梅石溪鸟图》、《石壁远看图》、《高阁听秋图》等大幅作品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些小幅真品被台北、上海和美国博物馆收藏,少量作品散落在私人收藏家手中。
市场中已不易见到马远作品,偶尔会有收藏家拿出交易。1986年纽约苏富比公司拍卖过马远的巜山水十开册》,作品为绢本,以31.9万美元成交。
“山色空蒙诗意浓”。若把马远的山水绘画风格比喻为“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江南“西子”,你是否已留恋忘返了呢?
简述
马远(生卒年不详,南宋宁宗时期人,大约活跃于十三世纪初期),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其曾祖、祖父、伯、兄及本人均为画院待诏。从北宋一直延续到南宋。“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后,马远的祖父随着高宗赵构南渡,所以马远是在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出生长大的。他大致的活动时间在南宋光宗、宁宗年间。擅画人物、山水、花鸟。山水始承家学,后学李唐而自出新意,构图多用边角形式,有“马一角”之称,是南宋“翰林图画院”中的佼佼者。与另外三位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夏圭在画史上合称为“南宋四家”。
生平
马远在我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的山水画成就最大,独树一帜,与夏圭齐名,时称“马夏”,成为绘画史上富有独创性的大画家。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在钱塘(今杭州)。他的生卒和详细经历,很难查考。他为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约1190-1224 年)的画院待诏。马远的曾祖、祖父、父亲、伯父、兄弟、儿子一连五代都是画院画家。其曾祖马贲善画花禽、人物、佛像,形成“马家”风格之后,为北宋徽宗朝宣和画院待诏。祖父马兴祖是高宗绍兴年间的画师,精于鉴别古代文物,工花鸟,亦擅画人物。叔父马公显与其父马世荣在人物、山水、花鸟画上无一不工,绍兴年间任职待诏,并获“赐金带”。其兄马逵也长于山水、人物,尤工花鸟画,造诣颇深。其子马麟工人物画、 山水、花卉,曾为画院祗侯。
马远出身于绘画世家,家学渊源,自幼受艺术的熏陶,继承家学并吸收李唐画法, 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
代表作品
《踏歌图》、《华灯侍宴图》、《梅石溪凫图》、《欢梅图》、《西园雅集图》卷
艺术成就
马远的艺术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他师法李唐,多用水墨,笔法雄奇简练。作画特点是布局简妙,线条硬劲,或用“斧劈”,水墨苍劲,意境深邃清远,标志着南宋山水画的时代特色。在构图上,马远一变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而是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故人称“马一角”,品评者多以马远的画为“残山剩水”,赞誉他的独特画风。其风格特点表现在或峭蜂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脚,或近山参天,远山则低,或四面全空,仅画一垂钓孤舟,使画面达到了强烈的空间感,突出近景的艺术效果。
作品鉴赏 作品一:《秋江渔隐图》
宋马远《秋江渔隐图》 绢本墨笔。纵37厘米 横2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马远的人物画存世作品不少,其艺术造诣甚高。在他的笔下,既有古代圣贤、文人雅士,也有农民、渔人等,题材面较广。马远人物画的鲜明特色是注重刻画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此图显示出马远的富有创造性的卓越构图技巧和特定的环境气氛与意境的表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
南宋著名画家马远是一位十分有才气的画家,他不但在山水、花鸟画上开创新风,而且在人物画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马远早在青年时期就已经显露出出众的艺术才华,20多岁时绘制的人物画就得到过宋高宗的御题。
马远的人物画创造力极强,他突破前人窠臼,敢于大胆剪裁,删繁就简,运用人物身段、动态来刻画人物的形神,达到了简洁生动的艺术效果。他多用凝重的秃笔来描绘人物面貌,画衣纹则用画树枝的笔法,微带颤动断续,风格朴雅,和以前流行的流利秀美之作有所不同。
这幅《秋江渔隐图》是马远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此图为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老渔翁的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极富有立体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他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波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瑟瑟,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十分成功,丝毫没有造作之嫌。在宋代人物画中,这幅《秋江渔隐图》的构思常被后世所称道。
作品二:《梅石溪凫图》
马远极善造境。在此画中,一角山岩横空伸出,却不突兀;一泓清泉,淡淡水气,静显清晨之态;梅枝两三,花蕾初绽,盎然生机便呈其中;野凫戏水,争知春暖,打破了山涧宁静,平添了许多生趣。抒画之意,涵诗之情,境味隽永,是此画最大特点之所在。“马一角”之名称雅号也可以从此画中观出一二意味。
《梅石溪凫图》除此构图巧思之外,在用笔上也是颇具特色的。如图中左下角的巨岩用的是小斧劈皴,笔法有力明晰,横出之石则用晕染之笔,迷迷累累,突兀之感顿然消失,而且还衬托出些许空远之感。点苔儿笔用在岸边与巨岩之上,岩之峻因此而含润,岸之平淡则有几许浓郁生气。梅枝如虬龙展体,铁臂横伸,笔法劲硬有力却又不失曲折游动之变化,梅花点缀更丰富了枝干的动感,与戏水野凫相映成趣。构图之巧与用笔之活,皆成趣味,简洁明快,雅意横生。落款也有独到之处。在此画中,既未见题辞,也未见作者印章,而且作者的题名落款如不细心观看尚不易找到。原来作者将自己的姓名以近似点苔的用笔题在巨岩下部空白处,稍不留心就会让人误以为是点苔之笔。由此也可见作者构思巧妙,用心独到。
作品三:寒江独钓图
这幅画取唐人诗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画清冷静寂的湖面上,停一小舟,一位蓑笠翁正独自垂钓,对岸山势险峻,天空阴沉,将雪山反衬得更为鲜明。近处挺劲的青松被积雪覆盖,迎风傲立,枯树低枝,颇具生机。在艺术表现上,这幅画取平远布局,构图有宋人笔意。画面上的色调单纯,点以赭石、花青,与墨色相间。一派寒气,使作品凝重而又生气,充满了静寂、萧寒的气氛。 在空阔平静的江面上,有一中年人(从形象上看)正在独钓,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或许此时正有鱼儿咬钩?由于钓者坐在船的一端,故尔船尾微微上翘。画面四周皆不着墨迹,只是在船边勾出淡淡的几条水波纹以示江面,使人可以联想江的空旷,人在画面中央,更突现出一个“独”字。马远素有“马一角”之称,他常常留出许多空白处给观赏者以自由想象的余地,以少许胜繁复,手段高明。 现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职业生涯
马远为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约1190-1224 年)的画院待诏
个人荣誉
马远是南宋时期著名画家,南宋四大家之一。他与夏圭齐名,时称“马夏”
影响
马远艺术上克承家学而超过了他的先辈,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这种“边角之景”其特点正如前人所指出的“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马远的风格独特,富有诗意。画水能表现出在不同环境气候下的种种形态。其花鸟作品善于在自然环境中描绘花鸟的神情野趣。所画人物,取材广泛,多画佛道、贵族、文人雅士、渔樵、农夫等,闲雅轩昂,神气盎然。马远在当时影响极大,有独步画院之誉。
评价
马远画树石等用郑虔的淡彩法,又颇类于巨然。下笔严正,用雄奇简红的笔法,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以坚实、爽朗有力的浅染来描写江南雄伟壮丽的山川。兼画人物、花鸟,作人物有轩昂闲雅之气,与同时的夏 ,号称“马夏”。他善作平视或仰视的构图,用焦墨作树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水色交融。他画的《水图》表现了不同条件下江河湖海的运动状态,奇幻多姿。在构图方面,善于将复杂的景色给以高度的集中和概括。画山,常画山之一角,或“马半边”。对他简洁有力的构图,称为“边角之景”。他又多用水墨,画楼阁用 “界画”;画树干瘦硬为屈铁,但刚健中有柔和。笔法豪放而谨严,变化多而融和。历代评画者评他是“水墨苍劲”的风格。现存画水的作品用各种轻重不同的笔法,把平远、迂回、盘旋、汹涌、激撞、跳跃,以及微风吹起的微波,月光反映的滟荡等水的动态,画得十分动人。
职业生涯
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约1190-1224年)的画院待诏。
个人荣誉
马远艺术上克承家学而超过了他的先辈。马远在我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的山水画成就最大,独树一帜,与夏圭齐名,时称“马夏”,成为绘画史上富有独创性的大画家。
个人影响
马远艺术上克承家学而超过了他的先辈,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这种"边角之景"其特点正如前人所指出的"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
风格独特,富有诗意。画水能表现出在不同环境气候下的种种形态。其花鸟作品善于在自然环境中描绘花鸟的神情野趣。所画人物,取材广泛,多画佛道、贵族、文人雅士、渔樵、农夫等,闲雅轩昂,神气盎然。马远在当时影响极大,有独步画院之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又与夏圭并称马夏。有《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西园雅集图》、《孔丘像》等传世。
记载中马远的绘画作品数量较多,但流传至今的已屈指可数。重要作品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幅作品《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及《寒山子像》、《孔子像》、《石壁看远图》、《高阁听秋图》等一些小幅真品,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华灯侍宴图》,美国纳尔逊博物馆收藏有《西远雅集图》卷,上海博物馆收有三幅:《松下闲吟图》、《倚松图》和《雪屐观梅图》,还有少量作品散落在世界其他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手中。
市场中已不易见到马远作品,但偶尔也会有藏家拿出来作交易。1986年纽约苏富比公司拍卖过马远的《山水十开册》,作品为绢本,以31.9万美元成交, 以后几年未见交易记录。
人物评价
他画树石等用郑虔的淡彩法,又颇类于巨然。下笔严正,用雄奇简红的笔法,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以坚实、爽朗有力的浅染来描写江南雄伟壮丽的山川。兼画人物、花鸟,作人物有轩昂闲雅之气,与同时的夏 ,号称“马夏”。他善作平视或仰视的构图,用焦墨作树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水色交融。他画的《水图》表现了不同条件下江河湖海的运动状态,奇幻多姿。在构图方面,善于将复杂的景色给以高度的集中和概括。画山,常画山之一角,或“马一角”。对他简洁有力的构图,称为“边角之景”。他又多用水墨,画楼阁用“界画”;画树干瘦硬为屈铁,但刚健中有柔和。笔法豪放而谨严,变化多而融和。历代评画者评他是“水墨苍劲”的风格。现存画水的作品用各种轻重不同的笔法,把平远、迂回、盘旋、汹涌、激撞、跳跃,以及微风吹起的微波,月光反映的滟荡等水的动态,画得十分动人。他的花鸟画有《柳塘聚禽图》、《梅石溪凫图》。人物画有《女孝经图》等。还有《华灯侍宴图》、《寻滩双鹭图》、《四景图》、《对月图》、《寒江独钓图》、《踏歌图》、《秋江渔隐图》、《山径春行图》等。
作品介绍 《踏歌图》
宋 马远 绢本淡设色 纵191.8厘米 横11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近处田垅溪桥,巨石踞于左边一角,疏柳翠竹掩映,有几位老农边歌边舞于垅上,作欢笑踏歌状,用笔自然舒展,与画面气氛搭配一致。中段空白,云烟迷漫,似乎山谷中还有蒙蒙细雨。远处奇峰对峙,宫阙隐现,朝霞一抹。整个气氛欢快、清旷,形象地表达了“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的诗意。从对自然物的处理方法看,是典型的马派“一角山”的特点。
《雪滩双鹭》
雪崖枯枝,芦竹寒汀,滩旁四只白鹭,均做瑟缩之状,寒天的景致,令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浓淡墨色画出的树石、远山和芦草,对比于留白的积雪处,和几不见墨痕的白鹭,在黑白之间充分表现出清冷的意趣,达到了画雪得其清的境界。从岩壁上伸出的枝干,曲折延伸,势如蛟龙升腾游动,这种笔势往下拖垂,形成长而斜向伸出的画枝方法,正是典型的“拖枝”风貌。
《寒江独钓图》
是马远构图技巧最成功的范例之一。一叶扁舟飘浮江面,渔翁独坐垂钓。除四周除寥寥几笔微波外,全为空白,有力地衬托出江天空旷,寒意萧条的气象。
《月下赏梅图页》
这是能够唤起对时空与心境复杂感知的“可观之诗”,描绘了在初春之夜云霭氤氲的景象。
是南宋画家马远吗?? 记载中马远的绘画作品数量较多,但流传至今的已屈指可数。重要作品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幅作品《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及《寒山子像》、《孔丘像》、《石壁看远图》、《高阁听秋图》等一些小幅真品,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华灯侍宴图》,美国纳尔逊博物馆收藏有《西远雅集图》卷,上海博物馆收有三幅:《松下闲吟图》、《倚松图》和《雪屐观梅图》,还有少量作品散落在世界其他 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手中。 马远擅长的是山水画 因为南宋迁都南方 又加上政局动乱不安 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基本都是拿北宗的画法来画南方的景色 说是画南方之景 其实不然 大多数画家都是借由山水画来抒发对国家的忧心 所以 其实那时的画家画的基本是属于自己内心的景色 如马远的《踏歌图》 其实只要仔细观察 南方基本是没有这种景色的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从艺术形式来讲就很有价值,因为他画出了想象中的意境之美。整个画面大面积的留白,在画面的中间有一笔着墨那就是江面钓鱼的一位老翁。大面积的留白,中间有一点黑,但看这种构图形式,马远绝对是一个艺术造诣极深的艺术家。中国画还有书法,讲究的就是既白当黑,突出意境。中国画也跟西方绘画不同,西方绘画主要体现透视和体积,而中国画主要就是凸显意境,所以这幅《寒江独钓图》把中国人对意境的理解深刻的体现了出来。
但非常遗憾的是这幅国宝级的绘画并没有被我们保存下来,在清末的时候被日本人抢夺过去了,现在放在他们的博物馆内。我们中国人画的画,我们反倒没有欣赏这幅画的权利很是遗憾。据说在日本只要一有《寒江独钓图》展出就会引来大批的观赏者,可见这幅画不仅受中国人喜爱,连外国人也能看的这样入迷。
而且还有一点,这幅《寒江独钓图》是根据宋代的一位诗人柳宗元的《江雪》绘制而成的,柳宗元在《江雪》中描绘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景象。后来又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来引导人展开联想,实在是绝妙至极。
所以在这幅《寒江独钓图》上面,也以柳宗元的这首《江雪》作为提款,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方式。再有就是仔细去看这幅画会发现,画家对老者的描绘非常细致,虽然面积很小,但是却没有忽略到一个细节,绝对不是简单的一笔带过。
把这幅画放大10倍之后再看就会惊讶的发现,老者手上握的鱼竿上面还能清晰地看见滑轮,这位老者的面积只占整幅画的百分之一,但却能表现得这样细腻,可见马远的绘画功力是非常厉害的。
2021年,“迟到”的欧洲杯,谁将问鼎欧洲之巅?众所周知...
英雄联盟s赛历届冠军都有谁?至今英雄联盟举办了十一届全球总决...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詹姆斯为什么不能忠于一支球队为什么球迷对...
世界最赚钱的十位运动员,梅西第二,C罗第三1、收入榜前十...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巴萨误判10个赛季足球比赛有明显的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