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新视界,专注近代战争历史,鉴古知今 ,以史明理 18世纪最快的战列舰,战舰中的「 ”法拉利”—— 「 ”圣母无原罪”号 18世纪中叶,法国式的「 ”快速战舰”吸引了西班牙造船界和海军部的注意力,他们决定摒弃沿用了大约15年的「 ”英式”造船体系,转而向法国人学习。由于曾在西班牙进修过的法籍船舶设计师弗朗西斯科·戈蒂埃给海军部留下了深刻印象,海军部官员决定聘请他为「 ”法式”造船体系的总设计师,西班牙战舰就此开启了一段「 ”法式设计”的奇异篇章,而我们的主角「 ”圣母无原罪”号也由此诞生。 身着西班牙海军官服的弗朗西斯科·戈蒂埃的肖像。他为西班牙带来的「 ”法式”设计不失为一部经典之作 ▼「 ”圣母无原罪”号的诞生 戈蒂埃在展开工作的伊始自然是以建造较小的双层甲板战舰为首要目标。但在那个巨舰至上的年代,没有哪位设计师能够抵御来自三层甲板战舰的诱惑。而法国海军的一艘三层甲板巨舰「 ”皇家路易”号就成为了戈蒂埃设计新舰的参考对象,这艘战舰设计有116个炮眼,其船身尺寸和吨位甚至超过了西班牙新服役的「 ”圣三位一体”号,是18世纪中叶最大的战舰。而这艘巨舰的图纸据传被戈蒂埃通过私人关系拿到,这位法国船舶设计师打算在西班牙复制一艘这样的海上怪兽。 法国博物馆中保存的「 ”皇家路易”号全木质模型。「 ”圣母无原罪”号在外观设计上与该舰颇为相似 戈蒂埃仔细对比了法国1759年建造的「 ”皇家路易”号与已经完工的「 ”圣三位一体”号(之前有一篇关于该舰的文章,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的图纸,指出了「 ”圣三位一体”号在设计上的诸多不足,包括甲板隔层较低;炮位设计和布局不合理;吃水线下的船体流线型较法系设计明显落后;舰上普通船员居住环境恶劣等。同时,戈蒂埃也找出了「 ”皇家路易”号诸如船体结构不够牢固、造船木料较差以及桅杆位置不合理等缺陷,试图将两份图纸的优缺点加以整合,建造出一艘更为完美的军舰。甚至在绘制新的图纸时,戈蒂埃还仔细研究了西班牙更早的加斯塔涅塔体系船只的结构,并将其中的可取之处加以利用。就这样,一艘以法式设计为基础,兼具西班牙本土和英式风格的新式战舰逐渐浮出水面…… 「 ”圣母无原罪”号最初的设计图纸。该舰是首艘在每侧最下层炮甲板拥有16个炮眼的西班牙战舰 大约在1776年前后,「 ”圣母无原罪”号铺设了第一根龙骨并正式开工建造。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在1779年12月8日的天主教传统节日, 「 ”圣母无原罪”号这艘崭新的巨舰完成了下水仪式。或许是受到浓厚的宗教气息影响,新舰即以此节日的名称加以命名——「 ”Purisima Concepcion”,可直译为「 ”普利西玛康塞普西翁”、「 ”圣母康塞普西翁”或「 ”圣母无原罪”,在本文中将其翻译为「 ”圣母无原罪”号战列舰。根据当时的记载,新下水的巨舰轻载吨位应在2450吨左右。 作为西班牙第一艘在每侧最下层甲板拥有16个炮眼的战舰,「 ”圣母无原罪”号全舰的额定设计搭载火炮数量达到120门,甚至超越了「 ”皇家路易”与「 ”圣三位一体”号的额定数量(这两舰均为116门),成为当时世界上设计搭载火炮数量最多的战舰。按照120门炮的设计,「 ”圣母无原罪”号的初始火炮配置应该为:36磅炮32门,24磅炮32门,12磅炮34门,8磅炮22门。然而有趣的是,该舰在1780年初的试航中并未按照120门炮的设计满编武备。其火炮配置为:36磅炮32门,24磅炮30门,12磅炮32门,8磅炮18门,总计112门。 由计算机绘制出的「 ”圣母无原罪”号在1780年服役时的状态图。但图中该舰最下层甲板仅为15个炮眼,与实际明显不符 甚至在以后的服役历程中,「 ”圣母无原罪”号也一直没有搭载过比112门更多的火炮数量,其中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也许戈蒂埃在测试了该舰的性能后,为了保持设计中的较高航速,认为将该舰将搭载的火炮维持在112门是较好的选择。 建成之初的「 ”圣母无原罪”号的测绘彩图。该舰额定设计可以搭载120门火炮,然而实际中它却从未达到过这一武备标准 相比火力,为「 ”圣母无原罪”号提供优秀的适航性才是戈蒂埃想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这位法籍船舶设计师尝试在该舰上使用三角帆,「 ”圣母无原罪”号也成为了西班牙舰队里最早使用三角帆代替船首斜桅帆和帆桁的战舰。而正是得益于这种改造,「 ”圣母无原罪”号成为当时西班牙乃至欧洲最快的三层甲板战舰之一。” ▼战争初体验 1780年初,顺利通过海试的「 ”圣母无原罪”号博得了西班牙海军高官们的赞赏。大家对这艘高速战列舰印象深刻,但是由于法式战舰的通病,最下层炮甲板较低,该舰在稍有风浪的海面便无法使用最下层甲板的火炮,这在实战中无疑是致命的缺陷。不过尽管如此,第一艘由加利西亚的费罗尔造船厂建造的三层甲板战舰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尤其是它的用料,全部采用最上等的橡木和钢钉加工而成,并且在船底铺设了铜皮。就整舰质量而言,「 ”圣母无原罪”号绝对是风帆时代西班牙最好的战舰之一,远远超过了它那由于船身木材腐蚀而被拆毁的原型「 ”皇家路易”号。 一幅反映1780年8月9日捕获英国运输船队的油画。画面正中的西班牙三层甲板战舰就是在此次行动中表现出色的「 ”圣母无原罪”号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西班牙站在英国一边与法国革命军为敌。1793年,「 ”圣母无原罪”号加入英西地中海联合舰队,准备配合地面部队参加围攻土伦港的军事行动。10月2日,舰长被更换为弗朗西斯科·圣地亚斯特班。事实上,在封锁土伦港的舰队行动中,「 ”圣母无原罪”号被作为第二梯队的后备力量,并未真正参战。 在土伦战役结束后,「 ”圣母无原罪”号返回卡塔赫纳。1795年,该舰与「 ”圣三位一体”号驶抵加的斯的卡拉卡造船厂接受船体升级改造。在这里,「 ”圣三位一体”号被改装为当时绝无仅有的四层甲板战舰;而考虑到「 ”圣母无原罪”号原本优秀的航速和灵活的操控性,此次改装仍围绕提升这一特性而展开。在改造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流线型,「 ”圣母无原罪”号在加长了甲板长度的基础上反而缩短了龙骨长度;船首吃水线以下的船廓得到改进;船宽被增加的同时减小了吃水深度,完成改造后的轻载吨位为2771.5吨。 一幅描绘「 ”圣母无原罪”号驶入加的斯港的油画 改装后处于终极状态的「 ”圣母无原罪”号彩绘图。除了没有第四层全炮甲板,该舰的侧面已经与「 ”圣三位一体”号非常相似 尽管升级后的船体尺寸上「 ”圣三位一体”号不分伯仲,但是「 ”圣母无原罪”号仍保持了原先额定的120门载炮规格。只是在火炮配置上略有区别:36磅炮32门],24磅炮34门,12磅炮34门,8磅炮20门。不仅如此,「 ”圣母无原罪”号甚至维持了其一贯的112门炮搭载方案,因此此次改装并未使其在火力上有任何提升。 完成改造后与「 ”圣三位一体”号一同在费罗尔港沐浴阳光的「 ”圣母无原罪”号。这两艘是当时西班牙乃至世界最大的战舰 ▼鏖战圣文森特角 随着西班牙重新与法国结盟,英国人再次成为西班牙人的敌人。「 ”圣母无原罪”号被编入莫拉雷斯伯爵的地中海分舰队,这支舰队于1797年初又被编入小科尔多瓦的舰队,从而成为当时欧洲纸面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支舰队,一共拥有7艘一级战舰,分别为:「 ”圣三位一体”号、「 ”圣母无原罪”号、「 ”圣-何塞”号、「 ”阿斯图里亚亲王”号、「 ”雷格拉伯爵”号、「 ”墨西哥”号与「 ”萨尔瓦多德-蒙多”号。而「 ”圣母无原罪”号则是由莫拉雷斯伯爵亲自坐镇的分舰队旗舰。这支舰队从卡塔赫纳启程,目的地是加的斯港。然而就在接近目的地时原本一帆风顺的舰队却因突变的风向而无法进港。2月14日,当舰队被风驱至圣文森特角附近时,碰到了英国舰队…… 红圈为圣文森特角,黄色框是西班牙舰队撤退抵达的加的斯港 随后发生的圣文森特角之战对于西班牙人来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尽管小科尔多瓦对这场失利难辞其咎,但其下属分舰队在战时的拙劣表现也是导致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其中就包括莫拉雷斯伯爵,此君不仅无视小科尔多瓦的命令,更在与英国人交战的情况下率领自己的分舰队加速逃逸(莫拉雷斯伯爵的分舰队位于整个舰队的前列),使身后的主力舰队落入水深火热之中。由于并未参加最激烈的战斗,此战「 ”圣母无原罪”号上总共只有8人战死,21人受伤;船体损失也极为轻微。令人唏嘘不已的是,「 ”圣母无原罪”号的高航速挽救了伯爵的性命,却与整支舰队一起被打上了耻辱的烙印。战后军事法庭认为莫拉雷斯伯爵的表现严重失职而剥夺了其海军上将的军衔。 一幅反映1797年在地中海编队航行的西班牙舰队的油画。画面正中是「 ”圣三位一体”号,右侧为「 ”圣母无原罪”号,左侧可能是一艘双层甲板战列舰 ▼被封锁的余生 圣文森特角之战惨败后,英国舰队乘势封锁了加的斯港。「 ”圣母无原罪”号和其他撤回加的斯港的舰船在海军上将马萨雷多和格拉维纳的指挥下抵抗杰维斯和纳尔逊所率领的英国舰队。保卫加的斯港的战役持续到7月,直到英国舰队主动撤退才宣告结束。 一幅无署名的关于「 ”圣母无原罪”号的铅笔画,时间可能是19世纪 1808年初,「 ”圣母无原罪”号离开布雷斯特抵达费罗尔港,随后不久西班牙反抗拿破仑入侵的半岛战争爆发。该舰在埃尔费罗尔港紧急整修过后被派往加的斯港,支援在那里爆发的反法行动。此时的舰长为该舰史上最后一任舰长拉斐尔·梅斯特。1810年3月7日晚上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摧毁了停泊在加的斯港湾内的许多舰艇,其中就有「 ”圣母无原罪”号和参加过特拉法尔加之战的名舰「 ”蒙泰涅斯”号 (80门炮)。「 ”圣母无原罪”号被风暴吹散后搁浅在了伊斯莱塔,最终被已经包围了这座城市的法国人所焚毁,结东了其30多年的服役历程。 一幅反映1810年3月7日「 ”圣母无原罪”号遭遇暴风雨的油画。在狂风巨浪面前,即使是最大的战舰也显得十分渺小 ▼尾声 作为西班牙在风帆时代最大的两艘战舰之一,「 ”圣母无原罪”号似乎并不为众人所熟知,它的风头完全被四层甲板的「 ”圣三位一体”号夺去了。但事实上,这是一艘设计建造比「 ”圣三位体”号更为精良的超级巨舰。尽管在18世纪英国几乎一直掌控着制海权,拥有数量最为庞大的舰队,但他们在单舰质量和战斗力上却一直被西班牙与法国抛在身后。「 ”圣母无原罪”号将法国设计中的「 ”高航速”和西班牙人自己惯有的「 ”高质量”结合在一起,成就了一段传奇。 保存在博物馆里的「 ”圣母无原罪”号的木质模型的船尾细节。法式战舰豪华的尾部花饰清晰可见 「 ”圣母无原罪”号拥有与「 ”圣三位一体”号相同长度的火炮甲板,但船壁更矮(没有第四层全炮甲板)船体更宽;再加上原本设计优秀的船底外形,这一切都使得「 ”圣母无原罪”号拥有明显强于「 ”圣三位一体”号的航速和稳定性,在实战中拥有更强的灵活作战能力。比戈德特在他的著作中写道:「 ”「 ”圣母无原罪号拥有不亚于护卫舰的航速和不亚于74门炮战舰的操控性,毫无疑问,它是当时(西班牙)最好的战舰之一。” 然而相对同级别战舰略显「 ”疲软”的火力可能是「 ”圣母无原罪”号的致命软肋。同样根据比戈德特的记载,该舰最下层甲板的炮位过低,几乎只能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使用。法式战舰的炮位较低已经算得上是一种「 ”传统”了。早在1759年的魁北仑湾之战时,法国舰队的旗舰「 ”皇家太阳”号80门炮)就因在风浪中使用最下层火炮而翻沉。受此设计的影响,法国人似乎更愿意在下风处作战,并以此制定了作战法则。 一幅描绘魁北仑湾之战中「 ”皇家太阳”号沉没的油画。这艘倒霉的旗舰位于油画右侧的下风位 也许是考虑到设计上的这个缺陷;同时又考虑到「 ”圣母无原罪”号速度上的优势,西班牙人索性削减了其载炮数量以求更灵活的操控性。据记载,该舰在其一生中,大多数时候只配备了112门火炮;并且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曾经只配备过94门火炮,成为「 ”大马拉小炮”的典型。这不由得让人们想起了100多年后的战列巡洋舰,这种拥有巡洋舰高速和战列舰火力的怪物曾成为各海军强国的利器,但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想了解更多近代战争的相关知识,就快来关注我吧!如果有任何建议与疑问,也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本文为战争新视界原创作品。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1、巴塞罗那港
巴塞罗那港,英文Port of Barcelona,位于西班牙(全称:西班牙 SPAIN)东北沿海略夫雷戈斯(LLOBREGOS)河口东岸,紧依靠市区,濒临地中海(MEDITERRANEANSEA)的西北侧;
东北至马塞港185海里,东南至塞得港1590海里,西南至巴伦西亚港161海里,西北至直布罗陀513海里。
该港经纬度为:41°22′N,002°10′E,港口海岸部分由人工填挖而成,从陆岸伸展十座突堤,走向略呈西南东北,外有自北向南伸展的长堤保护, 船舶从南入港。
2、毕尔巴鄂港
毕尔巴鄂港,英文Port of Bilbao,属海湾河口港,设有免税仓库。毕尔巴鄂港河口有波图加莱特(PORTUGALETE)外港,为毕尔巴鄂港务局管辖,由防波堤围护。
其中浮吊的最大起重能力达400吨,还有直径为152.4~406.4mm的输油管供装卸石油使用。
3、卡塔赫纳港
卡塔赫纳港,英文Port of Cartagena,位于西班牙(Spain)东南沿海,濒临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经纬度:37°36′N,000°59′W。
4、瓦伦西亚港
瓦伦西亚港,Port Valencia,西班牙第二大海港,位于西班牙东南部,东濒大海,背靠广阔的平原,四季常青,气候宜人,被誉为“地中海西岸的一颗明珠”。
5、阿尔赫西拉斯港
阿尔赫西拉斯港,Algeciras Port,位于西班牙南部,直布罗陀海峡东北侧,是西班牙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和原油进口港,2007年货物吞吐量达到7500万吨,同比增加4%,集装箱吞吐量为340万标箱,同比增长4.8%。
目前是地中海地区第二大集装箱港口,仅次于意大利焦亚陶罗港(GIOIA TAURO)(2007年焦亚陶罗港集装箱吞吐量为345万标箱)。
战争新视界,专注近代战争 历史 ,鉴古知今 ,以史明理
西班牙帝国变的是由盛转衰,不变的却是强盛的海军造船业
西班牙帝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大国,从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强盛的西班牙帝国领地横跨欧、亚、非、美、大洋五大洲,殖民地遍布全球,查理五世曾自豪地宣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而正是这样强大的“日不落帝国”,随着本土工商业的凋亡,债务滚雪球般增长,以及在与敌国的战争中越陷越深,这一切都在渐渐将这个世界大国压垮。1659年,西班牙与法国签署《比利牛斯和约》,丧失了大片殖民地和比利牛斯山以北的全部领土,从此,西班牙帝国便开始由盛转衰,逐渐成为一个欧洲的二流国家。但在逐渐衰落的帝国背后,西班牙的海军造船业却在稳步发展,逐步壮大,直到……
从17世纪末的加斯塔涅塔到18世纪末的何塞·罗梅洛,西班牙海军在系统化的造船体系下走过了百年光阴。在这段时间里,西班牙海军的实力一直呈上升趋势。除了造船体系系统化带来的益处外,西班牙新式造船厂对海军的崛起也功不可没。进入18世纪后,西班牙一改先前造船零散的特点,将几乎所有大型战舰都集中在4个较大的造船厂建造,它们分别为瓜尼佐、哈瓦那、埃尔费罗尔与卡塔赫纳。
根据目前统计的数字来看,18世纪由这4个造船厂为西班牙海军建造的战列舰数量占总数的80%。其中哈瓦那最多,达到了74艘。其余依次为埃尔费罗尔50艘,瓜尼佐38艘,卡塔赫纳19艘。卡塔赫纳西班牙地中海西岸,埃尔费罗尔与瓜尼佐都位于西班牙西北部,邻大西洋;而哈瓦那则位于美洲殖民地。作为西班牙在海外最大也是唯一能生产战列舰的造船厂,哈瓦那对西班牙海军的贡献是巨大的。
不过在这四大造船厂中,只有瓜尼佐、哈瓦那和埃尔费罗尔承担过为18世纪西班牙海军建造三层甲板战舰的任务。而在这三者中,瓜尼佐无疑是 历史 最为悠久的。
皇家瓜尼佐造船厂的建立源于西班牙海军认为需要在坎塔布里亚海域修建一所造船厂建造军舰,因为此地易守难攻。事实证明,缺乏防守能力的造船厂是没有用处的,最典型的例子发生在1639年,桑托尼亚的造船厂曾遭受法国人袭击,3艘在建的盖伦式战舰遭到不同程度的烧毁;而为另7艘船只所库存的原料也被付之一炬。
于是在1645年,西班牙王室选定了瓜尼佐,一个处在桑坦德湾内,位于卡瓦尔哥和玛丽阿尼奥半岛间的一个小山村。而且此地也在船只建造上有着悠久的 历史 传统。在帕蒂尼奥的命令和加斯塔涅塔的英明领导下,瓜尼佐港于1721年开始了大规模改造——使其适合建造更多更大的战舰。在随后的数十年里,瓜尼佐港共为西班牙海军建造了38艘战列舰,这些船只不但拥有良好的航海条件,做工也十分精良。
在这些战列舰中当属“皇家费利佩”号最引人注目。这条三层甲板巨舰拥有114门火炮,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最大的战列舰之一。瓜尼佐造船厂的战列舰制造业一直持续到1769年74门炮的“圣-多明戈”号的下水,从那时以后便只零星生产较小型的战舰,因为埃尔费罗尔的造船厂已经投入使用并能完全满足海军的需求。瓜尼佐造船厂从半岛战争开始衰落并最终于1871年完全停止使用。
除了本土,西班牙人在美洲殖民地也建造了数量不少的船舶制造厂。早在费利佩二世时期,位于维拉克鲁兹附近的萨克里菲西奥斯港便成立了第一座正规的军方造船厂。但由于此地区的卫生状况和安全因素令人担忧,海军部总督在1747年决定把此厂搬迁至哈瓦那,而在此之前,哈瓦那一直是西班牙在殖民地最重要和最大的港口。并且由于岛上木材质量优良,哈瓦那早在1723年便开始生产战列舰和护卫舰,而在和萨克里菲西奥斯造船厂合并后,其一跃成为西班牙统治下最大的造船厂。
在搬迁完毕后,新的造船厂便马不停蹄地立即投入生产。首批战舰包括著名的“闪电”级80门炮大型双层甲板战舰,“闪电”号在后来被改造成了拥有三层炮甲板和100门火炮的一级战舰。有趣的是,在“闪电”号之后,还有3艘80门炮双层甲板战舰被改装为拥有94-112门炮的三层甲板战舰,而它们都是在哈瓦那造船厂完成建造和改装的。
1762年,随着西班牙加入七年战争与英国为敌,英国人迅速采取行动——占领并摧毁了哈瓦那造船厂。但在战争结束后,西班牙人迅速重建了该造船厂,重新投产并于1765年至1767年建造了3艘装备80门火炮的“圣卡洛斯”级战列舰。同样,整个风帆时代西班牙最著名的战舰,最初拥有3层甲板和112门火炮的“圣三位一体”号也在哈瓦那完工并经过系列改造,成为18世纪唯一一艘四层甲板战舰其火炮搭载数量达到了空前的140门。
从1786年到1794年,哈瓦那造船厂又继而建造了6艘拥有三层甲板和112门炮的战舰:“雷格拉伯爵”号、“墨西哥”号、“萨尔瓦多-德-蒙多”号、“皇家卡洛斯”号、“圣埃梅内希尔多”号和 “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6艘战舰均为“圣.安娜级)。“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为风帆时代西班牙统的三层甲板战舰建造画上了句号。然而进入19世纪后,哈瓦那造船厂在西班牙独立战争和美洲独立运动中被摧毁,此后只是零星生产了一些小型木质军舰,建于1845年的拥有44门炮的“路易莎-费尔南多”号重型护卫舰是其“最后”的杰作。
除去瓜尼佐与哈瓦那之外,埃尔费罗尔是18世纪西班牙最后一个有能力建造三层甲板战舰的造船基地。它的第一部作品是1729年建于费罗尔-拉格拉尼亚镇的“加利西亚”号战列舰(70门炮),这艘战舰曾参加著名的西印度的卡塔赫纳保卫战并在战斗中被凿沉。2年后,这里还建造了另一艘70/74门炮战列舰“莱昂”号。之后,人们便认为应该在同一个既安全又实用的港口建造多个造船厂。因此便选择了邻近埃尔费罗尔村镇的埃斯特伊罗山的东边。在海军总督的努力推动下从1740年至1749年,这里共建造了12家造船厂这些造船厂以生产庞大数量、高工艺和坚固的68-74门炮级别的三级战列舰和34-44门炮级别的五级护卫舰为主。在埃尔费罗尔港下水的第一艘三层甲板战舰是1779年的“圣母无原罪”号该舰与“圣三位一体”号一起并列为西班牙海军最大的战舰。
埃尔费罗尔生产的战列舰以高质量而著称尤其是在这里建造的4艘三层甲板战舰(“圣母无原罪”号、“圣-何塞”号、“圣.安娜”号、“路易莎王后”号)皆为精品,而它们在实际战斗中也体现了自己的价值。18世纪西班牙所建造的最后艘战列舰(“阿尔戈塔”号,1798年)是在埃尔费罗尔完工的,而这竟然也是西班牙风帆战列舰的谢幕之作。由于19世纪初所遭受的经济大幅衰落同样体现在海军建设上,同时拿破仑对西班牙本土港口的破坏使其几乎丧失了舰船生产能力,因此西班牙海军就此再度没落……
2021年,“迟到”的欧洲杯,谁将问鼎欧洲之巅?众所周知...
英雄联盟s赛历届冠军都有谁?至今英雄联盟举办了十一届全球总决...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詹姆斯为什么不能忠于一支球队为什么球迷对...
世界最赚钱的十位运动员,梅西第二,C罗第三1、收入榜前十...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巴萨误判10个赛季足球比赛有明显的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