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德维亚塔耶夫(米哈伊尔·杰维亚特耶夫)

2023-01-22 1:38:23 体育资讯 ssrunhua

1918年3月俄国前部机构名称?

俄罗斯帝国

简介

俄罗斯帝国(俄文: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通常简称为俄国或沙俄。14世纪中期,从蒙古帝国之金帐汗国独立出来的诸罗斯公国之一的莫斯科公国日渐强大,兼并周围小国。1546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俄罗斯帝国诞生。1721年彼得大帝与瑞典进行的北方战争胜利后,使俄罗斯元老院授予他“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国成为正式意义上的帝国。1917年二月革命后,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签署退位声明,俄罗斯帝国灭亡。

国土

全盛时期国土面积达到三千万平方公里。19世纪末领土面积达到2240万平方千米,人口1亿多。首都莫斯科,1712年后迁至圣彼得堡直到1917年。

历史

彼得大帝和俄罗斯帝国

一开始俄国只是一个在莫斯科附近的小国,其帝国的地位并不被西方所承认。1696年,年轻的彼得一世成为沙皇,一开始他为了保护南方的国界而开始对抗鞑靼和奥斯曼帝国。为了继续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彼得开始到欧洲寻找盟友并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拜访了勃兰登堡、荷兰、英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等。

为了增加与西方交流的机会和寻找俄国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彼得在1700年与奥斯曼帝国停战,并对当时欧洲最强国家之一的瑞典宣战。在芬兰湾的纳尔瓦,瑞典军证明了俄国军完全不是他们的对手。幸运的是,瑞典在这时陷入了波兰王位的争夺当中。在这喘息的时间,彼得建立了一支新式西方化的军队;当两支军队在1709年在波尔塔瓦再度相遇时,俄国击败了瑞典。北方战争一直持续到了1721年,瑞典同意了尼斯塔得条约,俄国终于得到了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以及与西方交流的窗口。

俄国的扩张和成熟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是俄罗斯帝国的第二个盛世,帝国在南方和西方得到相当大的新版图。1768年,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俄土战争爆发,在1774年以凯纳甲湖条约的签订而结束。根据这个条约,俄国取得了黑海的出海口,克里米亚的鞑靼则从奥斯曼帝国独立,而叶卡捷琳娜在1783年吞并了克里米亚。1787年,第二次俄土战争爆发,1792年战争结束,俄国将其势力伸入巴尔干半岛;虽然奥斯曼帝国没有被俄国完全赶出欧洲,但已不再是俄国的严重威胁了。在西方,俄国则趁著波兰国势日虚之际,与普鲁士、奥地利瓜分波兰。

拿破仑战争

身为一个欧洲的主要国家,俄国也无法避免的参与了与拿破仑法国的战争。1812年6月,拿破仑率领了60万大军侵略俄国,比俄国正规军大两倍以上,而且装备更加精良。但在拿破仑推进的同时,也同时面临了过度扩张的问题。俄国使用了焦土战争的策略,又遇上俄国寒冷的冬天,使得拿破仑遭遇了灾难性的惨败:不到3万人能回到他们的母国。在法国军撤退之际,俄国军则推进到中欧和西欧,最后到了巴黎的城门边。在反法同盟击败拿破仑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视为欧洲的救世主。

改革和革命

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对俄国来说是一个危机时期。欧洲的工业革命使得俄国与西方的发展相差越来越大。虽然帝国的人口较任何一个欧洲发展国家都多,但大部份都是贫穷的农奴。1905年日俄战争的失败更导致民心对皇权丧失信心,俄国境内不断发生流血革命,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1917年3月,首都圣彼得堡市民发动反饥饿游行,引发二月革命。3月2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传位给弟弟米哈伊尔大公,但是遭到他的拒绝,于是罗曼诺夫王朝灭亡,由亚历山大·克伦斯基所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所取代。

俄罗斯帝国存在的历史意义

俄罗斯帝国是俄国人为了挽救落后的民族,唤醒俄国的新思想、新文化所建立的国家。他的存在仅仅不到200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俄罗斯从一个落后的、穷困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军事帝国,但他没能真正的解决俄国人穷困潦倒的生活状况,另外,农奴制在这个帝国统治时期也没能真正的被废除,尽管1862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为俄国农奴的自由奠定了法律基础,但几百年来歧视农奴的传统没能被改变。

作为俄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俄罗斯帝国没能完成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任务。因此,最终摧毁俄罗斯帝国的并非俄国资产阶级,而是平民和农奴。但是,俄罗斯帝国的建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国国际地位和军事实力的变化。自1721年俄罗斯帝国成立开始,欧洲的任何国际政治问题,没有俄国的干涉,都是无法解决的。

俄罗斯帝国皇帝列表

1.世宗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大帝) 1682——1721年为俄罗斯沙皇,1721——1725年为俄国皇帝。打败瑞典和土耳其。1721年加冕为全俄皇帝。他积极改革,是俄罗斯社会面貌向西方靠拢。他在涅瓦河上建立了新京都圣彼得堡。1725年死于尿毒症。皇位传给续妻叶卡捷琳娜一世。

2.成宗叶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夫娜 1725——1727年在位,遵照彼得一世的志愿,建立了俄罗斯科学院。

3.肃宗彼得二世·阿列克谢耶维奇 1727——1730年在位,在位期间,罢黜彼得一世的宠臣阿·缅希科夫,首都迁回莫斯科。1730年死于天花,此后,罗曼诺夫王朝绝嗣。

4.仁宗安娜·伊万诺夫娜 1730——1740在位。俄国女皇,伊万五世沙皇和普拉斯科维亚·萨尔特科娃皇后的女儿。

5.僖宗伊万六世 1740——1741在位。登基时还不到1周岁。他的母亲是安娜·伊万诺夫娜女皇的外甥女。1741年被推翻。

6.宣宗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 1741——1761年在位。彼得大帝最后的继承人和最小的女儿。她发动政变,求进了摄政女皇和伊万六世。女皇知书而不识礼,为人乖戾暴躁。她参加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帮助普鲁士保住了西里西亚。还参加了七年战争。1761年死于圣彼得堡,王位传给外甥彼得·乌尔利希。

7.中宗彼得三世·乌尔利希 1762年在位。彼得大帝的外孙。霍斯丁公爵卡尔·腓特烈的儿子。1742年从霍斯丁回到彼得堡成为大公和皇储。1744年娶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公主索菲娅·腓特烈·奥古斯塔为妻。1762年继承王位,荒疏政务,而且狂热的模仿普鲁士的制度,他憎恶妻子, 结果招来了1762年的政变。他本人被囚禁在彼得—保罗要塞。1762年离奇死亡。

8.圣宗叶卡捷琳娜二世(大帝)1762——1796年在位。俄国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生于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1744年成为大公夫人。1762年发动政变成为女皇。叶卡捷琳娜奉行扩张主义政策,发动了两次俄土战争、一次俄瑞战争和三次波兰战争。她和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一起瓜分了波兰的领土。在这些战争中,俄国完全获得了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口,领土扩大了67万平方公里。

9.宪宗保罗一世·彼得罗维奇 1796——1801年在位。俄国皇帝,官方说法是彼得三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独子。1796年即位之后废除了大部分母亲所建立的制度。他狂热的仿效普鲁士的军事制度,遭到了贵族们的反对。1801年,保罗一世死于一次政治谋杀,罪魁很可能是他的儿子和继承人亚历山大大公。

10.高宗亚历山大一世·巴甫洛维奇 1801——1825。俄国皇帝保罗一世的长子。出生在圣彼得堡。1801年策划了谋杀父亲的政变,同年成为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与拿破仑皇帝签订了《提尔西特和约》,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反法战争。1811年亚历山大在莫斯科击败了拿破仑的60万大军,1814年和1815年分别在莱比锡和滑铁卢打败法军,迫使拿破仑两度退位。此后亚历山大一世成了欧洲的保护者和英雄。他信仰神秘主义,受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影响很深。1825年与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夫娜皇后到塔甘罗格疗养,结果离奇的死在那里。亚历山大娶巴登公主路易莎·玛丽娅·奥古斯塔(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夫娜)为妻,他们只有两个女儿,他的王位由弟弟尼古拉大公继承。

11.武宗尼古拉一世·巴甫洛维奇 1825——1855。1825年亚历山大一世驾崩,尼古拉大公遂向王兄康斯坦丁大公宣誓效忠,但康斯坦丁自愿放弃王位,尼古拉就成了沙皇尼古拉一世。尼古拉一世为人残暴,对革命和起义采取坚决镇压的态度。他洞察到了农奴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一个强大的封建帝国,但他的改革还仅限于不损害地主阶级的利益的范围内。尼古拉一世把俄罗斯引进旷日持久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在这场战争中没捞到什么好处,而是损兵折将,经济崩溃。1855年,尼古拉在战争的硝烟中去世。尼古拉一世是俄国第一位迎娶普鲁士王族的皇帝,他之所以违反祖制的娶了一位一等大贵族的女儿,是因为他当时并不知道会成为君主。他和妻子普鲁士的弗里德里卡·路易莎·夏洛特·威廉明娜(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夫娜)共生有7个子女,长子亚历山大继承王位。

12.神宗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 1855——1881。尼古拉一世死后,亚历山大二世顺应时机的结束了克里米亚战争(1856),战争结束之后,面对国内愈演愈烈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于1862年颁发敕令,解除了农奴对农奴主的义务,但他们须得用大量的金钱“赎身”。尽管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根本没有减轻农奴的负担,但它毕竟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并为二月革命打好了基础。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十二月党人的未遂政变中被刺杀。亚历山大二世娶黑森—达姆斯塔特的马克西米连娜·威廉明娜·奥古斯塔·玛丽娅为妻,子女均夭折;后娶叶卡捷琳娜·多尔戈卢卡娅女大公,有数个子女。王位由次子亚历山大大公继承。

俄罗斯帝国沙皇世系表

莫斯科公国

1462年 - 1505年 莫斯科公国太祖伊凡三世(全罗斯的大公)

1505年 - 1533年 莫斯科公国太宗瓦西里三世

1533年 - 1547年 莫斯科公国世祖伊凡四世

俄罗斯帝国沙皇

1547年 - 1584年 俄罗斯帝国世祖伊凡四世(伊凡雷帝)(伊凡大帝)

1584年 - 1598年 俄罗斯帝国理宗费多尔·伊万诺维奇

(留里克王朝亡)

1598年 - 1605年 鲍里斯·戈东诺夫

1605年 - 1606年 伪沙皇季米特里

1605年 - 1613年 空位时期

(罗曼诺夫王朝开始)

1613年 - 1645年 俄罗斯帝国太祖米哈伊尔三世

1645年 - 1676年 俄罗斯帝国太宗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

1676年 - 1682年 俄罗斯帝国穆宗费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

1682年 - 1689年 俄罗斯帝国德宗伊凡五世

1689年 - 1721年 俄罗斯帝国世宗彼得一世

1721年 - 1725年 俄罗斯帝国世宗彼得一世(彼得大帝)

1725年 - 1727年 俄罗斯帝国成宗叶卡捷琳娜一世

1727年 - 1730年 俄罗斯帝国肃宗彼得二世

1730年 - 1740年 俄罗斯帝国仁宗安娜·伊万诺夫娜

1740年 - 1741年 俄罗斯帝国僖宗伊凡六世

1741年 - 1761年 俄罗斯帝国宣宗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

1761年 - 1762年 俄罗斯帝国中宗彼得三世

1762年 - 1796年 俄罗斯帝国圣宗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大帝)

1796年 - 1801年 俄罗斯帝国宪宗保罗一世

1801年 - 1825年 俄罗斯帝国高宗亚历山大一世

1825年 - 1855年 俄罗斯帝国武宗尼古拉一世

1855年 - 1881年 俄罗斯帝国神宗亚历山大二世

1881年 - 1894年 俄罗斯帝国明宗亚历山大三世

1894年 - 1917年 俄罗斯帝国文宗尼古拉二世

一、莫斯科公国成为俄罗斯诸公国的头目

达尼埃尔 尤里·达尼洛维奇、伊凡一世、谢苗一世(高傲王)、伊凡二世,这些莫斯科大公想方设法使莫斯科公国的王公在蒙古人那儿取得大公的称号。

二、莫斯科公国打破了蒙古不可战胜的神话,莫斯科取得了短暂的国家独立

1359年 - 1389年在位的季米特里·顿斯科伊大公,第一次率领俄罗斯诸公国打败了蒙古突厥鞑靼的汗国,取得了暂时的独立,但不久,独立被取消。

三、1389年 - 1425年的 瓦西里一世和1425年 - 1462年的瓦西里二世(瞎子王)时期,与金帐汗国关系时好时坏,不时发生冲突。此时莫斯科公国兼并周边的其他俄罗斯公国,不断地积蓄实力,莫斯科大公国开始具备了国家独立的实力。

四、伊凡三世取得莫斯科公国独立

伊凡三世 瓦西里耶维奇(1440年-1505年),иван iii васильевич,莫斯科大公,在位时间1462年-1505年

伊凡三世是莫斯科大公,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大公之一。伊凡三世时期,莫斯科统一了雅罗斯拉夫尔、诺夫哥罗德、特维尔、彼尔姆这几个俄罗斯公国。伊凡三世是个运气非常好的莫斯科大公。1480年,与阿赫马德汗的战斗中,贪生怕死的伊凡三世临阵逃跑,但俄罗斯的军队仍然坚持不后退,由于天气寒冷,阿赫马德汗不战而退,伊凡三世听说蒙古鞑靼的军队退走了,才在身边的人的劝说下返回前线,捡来个胜利,于是停止对金帐汗国(golden horde)的纳贡,结束了两个半世纪的蒙古人统治,莫斯科大公国独立。15世纪后期,莫斯科渐渐流传一种说法,认为莫斯科公国是拜占廷帝国的继承者,莫斯科为“第三个、也是永久的罗马”。伊凡三世在文件中偶尔有两次也把自己冠以“царь”(“恺撒”的俄语发音)的头衔,但始终不敢对外公开正式称沙皇。真正正式加冕为沙皇并对外公开称沙皇的是伊凡四世(1547年)。

1497年,伊凡三世颁布了法典(sudebnik),初步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国的政府机构。在这部法典中,规定了拜占廷的双头鹰国徽为俄罗斯国徽。同年,一面镀金的双头鹰徽记被安放在了克里姆林宫的斯巴斯基塔楼(spasskaya chamber)上。俄罗斯获得了象征自己国家的标志。同样在这部法典中,他还限制了农民的流动,规定只有在圣尤里节(俄历11月26日)前后两周期间,农民才可离开土地四处走动,开辟了莫斯科公国的农奴化进程。

1503年娶拜占廷帝国的索非亚公主。

五、瓦西里三世完成了俄罗斯的统一

瓦西里三世伊万诺维奇(васили iii иванович,1479年~1533年)1505年至1533年的莫斯科大公。

伊凡三世和索非亚之子。莫斯科大公。继承父亲政策,努力统一俄罗斯。1510年兼并普斯科夫公国,1521年兼并梁赞公国,大致完成了东北俄罗斯各公国的统一。于是宣称“我的意志就是神的意志”,不使贵族和诸大公参与政治,一切问题均以专制方式解决。这个时期,有人(僧侣菲洛费)做赞辞给大公,称“莫斯科是第三个罗马,将永远繁荣”,歌颂这种专制统治。对大公政治的反对者加以严厉的处罚。因此造难的有尼尔·叔伊斯基、马克西姆·格勒克等。在对外政策方面,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的交往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对立陶宛的战争也时断时续。

六、伊凡四世建立沙皇俄国,成为第一个沙皇,并开始对外扩张

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维奇(1530年8月25日~1584年3月18日)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又被称为伊凡雷帝(иван грозный),1533年至1547年为莫斯科大公,1547年至1584年为沙皇。

瓦西里三世与叶琳娜·格林斯卡娅之子。三岁即位,母亲暂时摄政,却苦于大贵族们的横暴。1547年加冕称沙皇,俄罗斯从此开始了对外的扩张政策。得到封建领主阶级的支持,1549年设立了特别会议,编纂新法典,改革地方和中央的政治、行政、经济、军事,尤其是军事改革,使俄罗斯走向强大;打破了领主政体对沙皇的一切权力限制,而以前的大公权力很小,受领主们很多限制,伊凡四世消除了领主政体,建立沙皇专制政体,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统一俄罗斯;军事强大后,开始对外扩张。在1547-1552年的远征中灭亡了喀山汗国,1556年阿斯特拉罕汗国也被吞并。到1557年,西伯利亚汗国也臣服于伊凡。然后使大诺盖汗国臣服于俄罗斯。伊凡四世时期,俄罗斯开始成为多民族国家。1572年粉碎克里木汗国。灭掉喀山汗国是俄罗斯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标志着从此以后俄罗斯力量强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攻灭喀山改变了俄罗斯人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对比;粉碎克里木意义重大,克里木汗国当时是奥斯曼土耳其之鞭,当时奥斯曼土耳奇前进侵略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东欧,而粉碎克里木汗国使奥斯曼土耳奇统治俄罗斯及东欧再也不可能;打开了通往西伯利亚的道路。

以英国船开辟北方航路为契机,伊凡开始探索通往西欧的近道。1558年发动立窝尼亚战争,试图向波罗的海扩张。由于邻近国家的介入和贵族的反对而受阻,使战争长期化,打了二十五年。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向欧洲展示了俄罗斯的国力。

“沙皇”,即“царь”(“恺撒”的俄语发音)称号来自伊凡四世(在俄罗斯又被尊称为伊凡大帝)。早期罗斯人认为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是宇宙的中心。俄罗斯人尊称拜占庭的君主为“沙皇”,而认为俄罗斯的大公们是拜占庭沙皇的大臣。蒙古鞑靼人的骇人听闻的统治,使俄罗斯人转而尊称蒙古大汗为“沙皇”,俄罗斯大公是蒙古“沙皇”(即蒙古大汗)的大臣。强盛的蒙古大汗还娶了拜占庭的公主为皇后,但随着蒙古人的衰落,俄罗斯人不乐意再尊称蒙古大汗为沙皇了,但始终不敢正式自称沙皇。1547年,伊凡大帝发表了重要讲话,要亲政并正式自称沙皇。伊凡大帝的讲话令领主们听得目瞪口呆,他们发现伊凡四世的讲话是那么深思熟虑,与他16岁的年龄是不相称的,伊凡四世很早熟。于是伊凡大帝成了第一位沙皇,莫斯科公国改为沙皇俄国,又称俄罗斯。在伊凡四世之前,莫斯科的大公权力很小,受到领主们很多限制。伊凡四世打破了对沙皇的一切权力限制,领主政体改为沙皇专制政体。

这时期沙皇特辖领地制度的建立,给贵族势力很大的打击,对沙皇专制体系的建立有很大的意义。俄国的农民们,因1550年的法典和80年代公布的一系列法令,被进一步束缚在土地上。

伊凡虽然是个富有才智、英明能干的任务,但是在另外一方面,他在性格上有很强的猜忌心理,好激动,残忍,对贵族们严厉镇压。盛怒之下,竟然用手杖打死了长子伊凡太子,使人感到特别惊骇和恐怖。“雷帝”的外号由此而来。

伊凡雷帝是斯大林和彼得一世的偶像。彼得一世改革时困难重重,太子儿子是改革的阻力之一,他决定以伊凡雷帝为榜样,于是,彼得大帝处死了自己的儿子。

七、费多尔,尤里克王朝最后一个沙皇,俄罗斯第二位沙皇

费多尔·伊万诺维奇(1557年~1598年) 1584年~1598年的俄罗斯沙皇。

伊凡四世之子。母亲为安娜斯塔西亚·罗曼诺夫娜。娶伊琳娜·戈东诺娃。无子,有一女费奥多西亚·费奥多罗夫娜女大公。费多尔死后,尤里克王朝绝嗣。

八、戈东诺夫沙皇

鲍里斯·费奥多罗维奇·戈东诺夫(борис федорович годунов,1552年~1605年) 1598年~1605年间的俄罗斯沙皇。

鞑靼贵族出身。曾经侍奉过伊凡雷帝。他妹妹伊琳娜嫁给伊凡雷帝的幼子费多尔。费多尔身体有病,智力不健全,因此大权被戈东诺夫所掌握。1598年费多尔去世,无子嗣。尤里克王朝灭亡。全俄缙绅会议推举戈东诺夫为俄罗斯沙皇。他继承伊凡雷帝遗志,停止与波兰的战争,在北方向瑞典发动战争,扩大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向东继续侵略西伯利亚汗国,南方与克里米亚汗国交战,修建了一系列要塞城市。他推进俄罗斯农奴化进程,规定如果一个自由人为他人工作满六个月以上,就沦为这个人的奴仆。还公布逃亡农奴的追捕期限为五年。在位末期俄罗斯不断发生农奴起义。1605年去世。儿子费多尔即位,不久被起义者杀死。

九、空位时期,导致罗曼诺夫王朝的开始

空位时期是俄罗斯历史上1605年~1613年这一段时期。

1591年,俄罗斯沙皇费多尔·伊万诺维奇的同父异母兄弟、有王位继承权的季米特里被鲍里斯·戈东诺夫秘密杀害。1604年,一个自称是季米特里的人出现,并且得到了波兰国王西吉斯蒙德三世的支持。1605年,戈东诺夫的儿子费多尔二世被杀,季米特里即位,史称“伪沙皇季米特里”或“伪季米特里”。

由于采取亲波兰的政策,伪季米特里触怒了俄罗斯大贵族。在大贵族瓦西里·舒伊斯基的率领下,季米特里被杀,舒伊斯基即位,号称瓦西里四世(1606—1610)。

1607年,另一个伪季米特里出现了,再次得到波兰的支持。1610年,波兰军队攻占莫斯科,舒伊斯基被杀。这一次,西吉斯蒙德想让自己的儿子瓦迪斯拉夫继承俄罗斯王位,后来又改变主意想自己兼任俄罗斯沙皇。但是波兰入侵者在1612年被俄罗斯贵族们召集的军队驱逐。

1613年,全俄罗斯缙绅会议(zemsky sobor)宣布立17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沙皇。罗曼诺夫王朝开始。

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德维亚塔耶夫(米哈伊尔·杰维亚特耶夫) 第1张

《德维塔耶夫》电影高清在线观看,求免费下载完整版

《德维塔耶夫》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pwd=jejg 提取码: jejg

导演: 提莫·贝克曼贝托夫 / 谢尔盖·尤里耶维奇·特罗菲莫夫

编剧: 马克西姆·布达拉 / Георгий Селегей / Константин Галдаев / Ильгиз Зайниев

主演: 帕维尔·普里卢茨内 / 蒂莫菲·特里布纳采夫 / 阿列克谢·菲利蒙诺夫 / 德米特里·雷先科夫 / 叶夫根尼·塞尔津 / 奥列格·楚古诺夫 / 尼基塔·科洛格利维 / 帕维尔·切纳廖夫 / 亚历山大·里科夫 / Maksim Khanzhov / 菲力·莱福斯丁 / Patrick Joswig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俄罗斯

语言: 俄语

上映日期: 2021-04-22(莫斯科电影节) / 2021-04-29(俄罗斯)

片长: 118分钟

又名: 无逃离地狱 / V2 / V2. Escape from Hell / 德维亚塔耶夫 / Devyatayev / 杰维亚塔耶夫

德维塔耶夫的剧情简介 · · · · · ·

二战期间,苏联飞行员米哈伊尔·德维塔耶夫在一次任务中被德军俘虏。在战俘营他试图逃跑但没有成功,后被德军带到了乌瑟多姆岛的集中营。由于缺乏劳动力,他便被抽调参与德军V2火箭的生产工作,同时还要处理未爆弹和修建跑道。久而久之他萌生了偷取德军飞机偷渡回国的想法。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他开始找机会了解德 军飞机的构造和操作方法。最终在1945年2月8日这天成功盗取一架德军轰炸机,并带上了9名战俘逃离德国,返回祖国。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不放弃不抛弃,二战苏联战俘在德军秘密基地偷飞机:回家、回家

二战时,在战场上成为德国战俘,不仅是失去自由,而且会遭受各种折磨乃至死亡。据解密的资料,卫国战争期间,苏军被俘262万人,只有83万人活到了解放,死亡率高达68.8%。战俘们缺衣少食,许多人要从事繁重的劳役,或累死、或病死,或饿死,或被杀而死。

德军的战俘营是个没有生机的死亡之地,可即便是在那样令人绝望的环境,仍有人抱着不屈的信念,努力寻找着回家之路。德维亚塔耶夫就是这样一个创造奇迹的人。

1944年7月13日,苏联第104卫队战斗机航空团高级中尉米哈伊尔· 彼得罗维奇· 德维亚塔耶夫驾驶P-39战斗机飞往战区执行任务。这是一款空优战斗机,由美国援助。虽然P-39在美国飞行员手中不堪重用,但苏联人却发挥了它的潜能,使其不仅成为德国空军的梦魇,还能搞对地突击。

德维亚塔耶夫很不走运,他在利沃夫附近被击落,跳伞后落在了德占区,因而被俘,被押往罗兹集中营。

1944年的德国,早已不是战争爆发之初的样子。德军曾经的所向披靡、尖啸着轰炸他人的情形已不复存在。制空权已转移到盟军的手中,日夜遭受轰炸之苦的德国人对盟军飞行员恨之入骨。

德维亚塔耶夫不想在战俘营被折磨至死,8月13日,仅仅被俘一个月,他就与几个同伴趁着夜色钻出了铁丝网。

但没走多远,他们就被哨兵发现,抓了回来。经审讯,德维亚塔耶夫被判处死刑,德国人将其带往萨克森豪森死亡集中营,等待处决的时刻。

命不该绝,一位囚友设法改变了德维亚塔耶夫的死囚身份,他们用104533的惩罚标签蒙混过关,后来,德维亚塔耶夫以步兵身份从惩罚营调到了常规营。

1944年10月,德维亚塔耶夫与一大批纳粹认为不太危险的战俘被押解到波罗的海上的乌瑟多姆岛,这里有德国的秘密基地—佩内明德,这是V1和V2导弹的研制及生产基地。上万的战俘在此强制劳动,生产出来的导弹用于袭击英国。

这里四面环海,逃跑更是难于上青天。德维亚塔耶夫结识了两个伙伴,他们正计划搞一条船逃回苏联,但难度太大,毕竟海船上德国兵太多,不是手无寸铁的战俘们所能应付。但"步兵"德维亚塔耶夫却提出新建议:搞一架德国飞机,飞回苏联。

经过周密计划,1945年1月,一支10人的越狱小分队建立起来。营地附近就是飞机场,这样明显的目标自然不会为盟国空军忽视,因而机场屡遭轰炸,战俘们抢修机场也就成为常事。德维亚塔耶夫设法加入维修机场的队伍,近距离观察。小分队有10人,也不是任一架飞机就能装载的。

德维亚塔耶夫选中了德国的He111中型轰炸机,他设法靠近飞机,观察德国飞行员的驾驶室。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他大致了解了该型飞机的操作方式。

1945年2月8日中午,德维亚塔耶夫团队等到了一个机会。午餐时间到了,严谨的德国人放下工作去吃午饭,而当天地勤工作有限,在岗人员少,这一走也就差不多没几个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们此前两次试图行动,都因为在场的德国工作人员多而放弃。伊凡·克里沃诺戈夫在众人掩护下干掉了监工的警卫,但当时只有小分队的五个人在,另五人还不知道。分队成员没有抛下战友,克里沃诺戈夫换上德军警卫服装将全体成员带至机场。

起飞过程惊险万分:先是舱门紧闭,众人费力掏洞打开了舱门;再是飞机上居然没装蓄电池,无法启动设备。众人努力找到装蓄电池的推车,一番折腾后,德国He-111H-22型轰炸机开始滑跑。德国人反应过来,警报响起,但轰鸣的飞机在德军赶到之前冲上了天空。

德维亚塔耶夫驾驶He 111起飞后一路向东在云层中穿行,追踪而来的德军战斗机没有发现逃亡者。随后,德维亚塔耶夫驾驶飞机向南转向,飞行了300-400公里后受到了自己人高炮的猛烈射击,机翼中弹,迫降在雪地上,10人战俘小分队安全到家。

战俘开轰炸机回家的事件,苏联自己人都不敢相信,因而对10人进行了甄别。其中7名士兵回到第777步兵团继续参加对德作战,5人不久后战死。

德维亚塔耶夫和另2位军官则受到长期审查,1945年战争结束, 德维亚塔耶夫退役,身份仍未确定。但根据他们的报告,苏军攻占了乌瑟多姆岛,获得了许多德国导弹样品及其技术。

1957年,苏联终于确认德维亚塔耶夫等人的功绩,他们带回的德国火箭信息对苏联太空计划至关重要,小分队成员都获得了英雄勋章。8月15日,德维亚塔耶夫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生山体育 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