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能本轮与华夏幸福的比赛,再次有了争议吹罚。这次是鲁能外援费莱尼最后时刻的绝杀球,被当值主裁吹为无效。从慢镜头来分析,费莱尼确实有力压华夏幸福防守球员的嫌疑。
另外主裁就站在最佳视角位置,确认是费莱尼有压人犯规。而且犯规界限是以有无压人动作为准,并非轻重来决定最终的处罚。所以鲁能绝杀球就被吹为无效,于情于理都是没有什么大问题。这个吹罚唯一争议点,就是换了有些主裁可能不会吹。
毕竟费莱尼动作并不是很大,属于主裁吹了没毛病,不吹也不会有大问题的球。所以鲁能球迷没有必要,为费莱尼绝杀球被吹掉,就认为主裁又开始针对鲁能。首先,主裁没有任何动机要针对鲁能,鲁能与华夏幸福本身就是无关紧要的一场比赛。双方都对争夺联赛第五名没有太大兴趣,所以主裁不太可能在这场如同鸡肋的比赛做手脚,专门针对鲁能吹掉一个绝杀进球。
鲁能球迷自从在球队对阵国安的中超争冠组首回合较量中,被当值主裁沈寅豪吹了一个莫须有的点球,就觉得主裁老是针对球队。让媒体感到无语的是,鲁能球迷回击争议吹罚的方式,就是查这位主裁的论文是否造假。结果导致沈寅豪被所在大学召回问话,引起了轩然大波。
毫无疑问,鲁能球迷查主裁论文的事情,会让部分本土裁判反感。然而本土裁判会把这个不满情绪带到比赛上吗?就以鲁能对阵华夏幸福的本轮比赛为例,如果主裁真的有意针对鲁能,鲁能两个点球就没有必要给。没有这两个点球,鲁能就要输给华夏幸福。
当值主裁何必要等到最后时刻,吹掉费莱尼的绝杀球?不知道鲁能球迷对于主裁将费莱尼进球吹为无效,会不会有正确的认识。最起码鲁能球迷没有必要为了这场比赛争议处罚,会去查当值主裁的论文了吧。希望鲁能在后面的联赛能好好表现,再次给球迷带来惊喜和胜利。
记者金错报道 27日,围绕中超愈演愈烈的裁判争议,有两件事情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第一,这天上午,中国足协在中超联赛裁判工作内部会议上通过专家解析, 认定艾堃对费莱尼最后进球的判罚为“误判” ,这一次,足协“认错”(认为裁判有错)了。
第二,早前一直有媒体在吹风“足协要处罚鲁能”的事有了实锤。本报从中国足协了解到,在山东鲁能与河北华夏幸福的排位赛进行之前, 足协已经做出了对22日当晚冲击VAR室的多名鲁能工作人员包括助教、翻译等的处罚,禁赛最长可达7个月 。很微妙的是, 到目前为止,中国足协尚未官方公布这一处罚。
对于足协此次在较快时间内公布了对于裁判的评议,普遍的观点认为,这次明显误判让足协承受了巨大压力,费莱尼进球被吹,让人感觉到鲁能是连续遭遇争议判罚,甚至不少人认定,这就是裁判圈抱团对鲁能球迷查沈寅豪论文的报复,而把打进的球吹出来的做法,已经突破了多数人对于中国足球底线的认知。
不仅鲁能方面的媒体工作人员和球迷群情激奋,更多中立的媒体和球迷也加入了声讨,而在三场比赛过程中,包括新华社、***、***等权威媒体都表达了对裁判的质疑和对足协在裁判管理上的批评,压力之下,足协有所表示也在情理之中。
虽然中国足协是难得的通过媒体公开承认了裁判的误判,但很显然,如果这仅仅是在压力之下的一种妥协态度,而不是对于裁判整体治理的开始,这次公开“认错”可能带来的反噬更大。
众所周知,按照惯例,足协在认定艾堃错判之后,艾堃会受到一定场次的内部停哨,但此种举措对鲁能的影响尚未可知:裁判短期内当然会有所收敛,在判罚上更加谨慎,但艾堃停赛的话,或许会加剧裁判圈对鲁能的仇视态度。
更加遗憾的是,足协在“认错”同时,特意否认了“裁判抱团”的说法。如果说,此前这只能算一种猜测,那么,经历了失球方都没有异议、VAR室却悍然主导改判的奇闻,目睹了裁判们列队为“英雄”送别的丑剧,甚至见识了连具有最起码专业常识的人都不可能做出的“误判”之后,还有谁会怀疑,这简直就是一个小圈子对整个行业的羞辱?而就其不避嫌、不做任何掩饰、不设任何技术门槛的“作案”特点来看,这更是一种明目张胆的报复行为和公然示威。
事实上,足协必须充分认识到,裁判问题其实已经非常严重,绝不仅仅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裁判工作已经成为影响中国足球形象乃至中国足球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并不和谐的执法环境,始终无法统一的执法标准,潜在的裁判可能主观改变比赛结果的危险,不仅对联赛造成了几乎是不可逆的负面影响,更是对于所有投资人已经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根据普华永道在2017年公布的数据,2016赛季中超总成本110亿,这意味着中超俱乐部投入不低于100亿,而2016赛季只是中超泡沫化的开端,在中超泡沫化最疯狂的2018赛季,中超16家俱乐部的总投入预计在200亿左右。
目前中超投资趋于理性,但在经济下行趋势下,投资人承担的巨大压力并没有缓解,有投资人自身资产负债率在80%到90%左右,有投资人面临一定的政策风险,更有多家俱乐部出现拖欠工资、转会费等窘境。
在这种沉重的压力下,如果一家动辄年投资数亿、十数亿、数十亿的俱乐部可以随意被几个裁判玩弄于股掌之中,对于中国职业联赛毫无疑问是莫大的讽刺,自然会出现:去者肆意嘲笑,留者一脸彷徨。更何况,有明确消息显示,多家俱乐部在沉重压力下已经显露了去意,但考虑到企业形象及其他相关影响,也只是在硬撑。
鲁能是一家国企俱乐部,这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决然退出,但如果有其他私企俱乐部遭遇同样情况,投资人岂不是恰好可以就坡下驴、顺势退出呢?要知道,这种被“逼走”的方式,可不影响企业形象,可不会引发对企业的舆论反响,但是,中国足球的形象怎么办?中国足球的舆论反响怎么办?
这才应该是中国足协此次“认错”之后应该反思的。重要的不是“认错”,更应该是改进:如何在裁判选拔、管理、选派等机制上建立更合理的、开放的机制。“认错”只能短期震慑裁判,唯有更加健全的制度才可以长治久安,包括职业联盟在裁判管理上的作用和价值。
从对于鲁能俱乐部相关人员的处罚到本报发稿时还秘而不宣,应该可以体会到中国足协在裁判管理上的难度。22日当晚,确实有鲁能方面人士冲击了VAR室,以鲁能工作人员为主,球员并未参与,足协此次处罚基本可以确认是准确的,但足协一直不公布,鲁能方面的绝对沉默,让人感觉他们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
至于足协为何没有公开处罚,或者尚未公布处罚,或许源于足协怕进一步刺激鲁能球迷,这个举动也被视为和“认错”类似的缓和矛盾的措施。而艾堃的这次判罚显然是中国足协也没想到的,所以才有了这次“认错”。
好吧,允许我们追问,那然后呢?
随着“沈寅豪论文事件”逐步升级,同济大学受理,沈寅豪也已经离开赛区接受询问或者说调查,在这种情况下,裁判的生存状态也成为关注的焦点,一个流行语就是:裁判现在成为高危行业。
或许比较尴尬的事实是,论文抄袭未必是个例,现在自然没有扩大化的迹象,但未来如果裁判出现争议判罚,不排除类似举报再次出现并有可能成为实锤,所以,裁判成为高危行业,也并非危言耸听。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裁判的论文有问题,如果裁判论文没问题,即便出现错漏判,即便出现争议判罚,那么裁判恐怕也不会受到什么威胁。
另外一个关键点在于,足协目前自然没有义务和责任越俎代庖去查论文,至于裁判所在的工作单位,自然也不会主动给自己找麻烦,在这种情况下,裁判如果吹罚公平,表现不错,球迷们自然也不会随随便便查论文。
比如沈寅豪,他此次被查论文,就和鲁能近些年受到的委屈较多有一定的关系,而且沈寅豪此前已经有过对鲁能明显的错漏判——2017年中超鲁能和延边的比赛,郑铮的进球毫无瑕疵,却被沈寅豪声声吹掉了,所以此次也算是新仇旧恨掺杂在一起,最终出现了球迷比较激烈的行为。
那么回到问题的原点,本土裁判水平到底怎么样呢,他们到底能否吹好比赛呢?这可是关系到他们能否被球迷针对的重要前提。
其实吧,这个答案很简单,而且和球迷所想的完全不一样,答案就是:裁判们完全可以吹好比赛。
比如第一阶段,邢琦、唐顺齐,包括第二阶段执法了上海德比的郭宝龙,表现都非常出色,有人甚至称赞郭宝龙是媲美英超的裁判。郭宝龙是47岁的老裁判,邢琦是40岁的中生代裁判,唐顺齐是32岁的年轻裁判。
他们为什么表现好呢?其实还在于他们没有私心,老裁判郭宝龙自然不希望受到争议,所以吹得格外认真,也就格外出色,邢琦和唐顺齐虽然第一次吹中超,但非常珍惜,自然想吹好,那么他们就自然而然地吹好了。
相反的例子则是,个别国际级裁判,反而吹得一塌糊涂,争议不断,简直无法忍受。
这其实很清晰地说明了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私心,没有坏心眼,只要专注于比赛的执法,绝大部分裁判都是可以吹出高质量的比赛的。 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他们一点问题第都没有,比如有的裁判可能经验不足,容易被球员激怒或者破坏心态,还有就是有的比较严厉,有的比较宽松,但是,只要专注于比赛,那么至少他们一场比赛的尺度是统一的,球员们自然可以清晰感受到,球迷们也大体能够感受到。
实际上,很多错乱都是因为私心或者其他不应该有的想法带来的,比如找平衡这个问题,之所以找平衡,很多时候是内心有愧,而且一般最后的结果是找不平衡,越找越乱,只有个别情况是裁判真的心态有点乱。
所以, 本土裁判也是可以吹好比赛的,只要我们的裁判专注于比赛,其实他们就不太容易高危,而高危的裁判,往往都是那些想法太多的裁判——即便论文不出问题,或许未来在别的地方就会出问题。
球迷为何都说国安受到裁判偏袒?第一阶段:北京国安14战8胜4平2负位列A组第二,其中0:1、1:2不敌上港输掉强强对话,3:3战平河北华夏最后阶段连丢3球遭绝平,其间国安球队、球员、媒体一致觉得判罚导致失利,还用"黑暗不会永远笼罩大地!"表达不满……
第二阶段:国安2:2、2:1淘汰鲁能晋级四强,但两场比赛的判罚引起重大争议,直接改变比赛走势,也让很多球迷对国安产生非常不好的印象。“查论文"这个梗说明球迷心中的不满,既然鲁能屡遭争议判罚,那么指责晋级的国安受偏袒也很正常!
国安和鲁能两回合裁判的巨大争议,赛后相关争议判罚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所谓事情不辨不明,经过多次反复的回看和多家权威人士鉴定,首回合沈寅豪的判罚显然是重大错判!所以,至少2020赛季人们认为国安在同鲁能的比赛中,依靠裁判的判罚失误获利,这一点是没有任何疑义的!
来说中超裁判,如果偏哨和黑哨时有时无地照顾国安,我想也不可能没有,无风不起浪嘛!但是其他队也会有,也会得到利益,也会损失利益,因为中超裁判队伍确实水平低。造就中超裁判对国安偏袒,你首先要揣摩中超裁判们是什么心态,为什么会偏袒?我想裁判们自己清楚,你又不是中超裁判,怎么知道裁判们为何会这样做。
回看一下北京国安夺冠那一年,国安从裁判有意无意的误判中,至少受益10个积分以上,老球迷应该都记得。地方俱乐部或者没有后台的俱乐部,花钱买公平被国安球迷拿来说事,但是,看看中超历来冠军,估计争议最大的就是国安的那个冠军。
山东鲁能泰山作为一支中超强队,一家青训做的最好的俱乐部,与足协和裁判圈却有着多次争议事件。
下面盘点一下几次影响比较大的争议。
1、库卡被打。
2015赛季鲁能以领头羊的身份做客贵州,比赛中山东鲁能前场任意球,贵州球员解围时击中本方球门立柱,韩鹏跟进补射得分,边裁詹伟却吹罚鲁能越位,当时库卡和队员找边裁理论,韩鹏被黄牌警告,赛后蒿俊闵同主裁进行理论,被主裁出示本场第二张黄牌罚下,导致缺席与恒大的关键战。赛后库卡上前找詹伟理论被打,最后处罚结果是库卡禁赛7个月,李松益10场,边裁詹伟被禁哨一年,鲁能也因此获得第三名,如果库卡没有禁赛,或许鲁能在15年就打破恒大的连冠了。
2、傅明事件
3、沈寅豪论文事件
2020年10月17日,京鲁大战首回合比赛中裁判沈寅豪出现多次争议判罚,首先是下半场国安球员巴坎布突入禁区倒地,鲁能被判罚点球,这是比赛中最具争议性的判罚,之后鲁能球员多次提醒沈寅豪观看视频,但主裁判沈寅豪在没有观看视频回放的情况下坚持判罚点球。而第二个球则在下半场,巴坎布破门,北京国安将比分追成了2-2平,鲁能球员示意对方射门前有犯规动作并提醒主裁判沈寅豪观看视频,但主裁判沈寅豪坚持判罚进球有效。最终全场比赛结束双方打成2:2平局。主裁沈寅豪的判罚引起了球员的不满和球迷们的争议。
这场比赛之后,鲁能球迷对其论文进行查重,发现他在2017年《 体育 风尚》期刊发表的《大学生足球裁判心理压力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一文,疑似抄袭卢云飞2012年的文章《大学生足球裁判员怯场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研究》。随后又被曝出沈寅豪的硕士论文同样涉嫌抄袭。
这也直接导致沈寅豪结束了自己的裁判生涯。
4、马宁VCR事件
同样是发生在去年京鲁大战,在涉及到进入前四的第二回合,鲁能打得的确非常不错,莫伊塞斯和格德斯配合之下率先破门,虽然不久后国安依靠张玉宁扳平比分,真正的争议出现在下半场,格德斯在禁区内抢断国安球之后,倒三角助攻段刘愚破门,起初,韩国裁判判罚进球有效,但此后,视频裁判马宁提醒主裁观看VAR,最终在几分钟的停滞之后,韩国主裁金希坤经过观看VCR,取消了鲁能的进球。但是慢镜头显示,格德斯的确和对方有身体接触,但属于正常的对抗争抢,并且也先碰到了球,如果要说格德斯犯规,的确存在争议。不到五分钟,国安凭借张玉宁的进球,将比分改写为2-1,正是鲁能的进球无效判罚,使得胜利的天平瞬间偏向另一边,这几分钟的时间,1-2的比分,瞬间变成了2-1。赛后,格德斯和蒿俊闵等球员纷纷发表不满,但也为时已晚。鲁能因此丧失了夺冠的机会。这次判罚的失误并不在于主裁判金希坤,而是在于VAR裁判马宁,但是主裁判拥有比赛判罚权的时候选择听从了VCR,可能也会是这场比赛的最大争议点。
鲁能和裁判的多次恩怨,都是因为裁判的误判,导致俱乐部和裁判员都受到了处罚,两败俱伤,鲁能一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希望中超多一些公平公正,少一些争议!
2021年,“迟到”的欧洲杯,谁将问鼎欧洲之巅?众所周知...
英雄联盟s赛历届冠军都有谁?至今英雄联盟举办了十一届全球总决...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詹姆斯为什么不能忠于一支球队为什么球迷对...
世界最赚钱的十位运动员,梅西第二,C罗第三1、收入榜前十...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巴萨误判10个赛季足球比赛有明显的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