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巡抚初设时,往往是在本省“往来巡抚”,与布政司合署办公。景泰、天顺以后,各地巡抚陆续开府建衙。(何乔新《新建巡抚院记》,载《明经世文编》卷六七)对弘治时的南赣巡抚衙门作了如下记叙: 前后堂五间,穿堂两廊,大门、仪门廊庑各若干间,东左建寝室,又东则建赏功所。大门之外,立抚安、镇静二牌坊。屏墙之南,又立三司厅,以为巡守、兵备会议白事之所。……穹堂峻宇,高闳崇墉,规制壮丽,它镇所未有也。凡政令之布、赏罚之施,皆在此。诸帅出兵、受律、献馘,亦在此。郡县百司政有弛张,亦必至此白之,而后敢罢行焉。
(2)江苏巡抚衙门原为鹤山书院所在地,明代永乐年间改书院为衙署。自明宣德设应天巡抚开始,到清乾隆设江苏巡抚直至清末,480余年间曾有不少名臣治事其中,诸如周忱、海瑞、张伯行、林则徐等,其中林则徐在任长达5年。现存建筑是清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的,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久失修,建筑墙体、门窗等损坏严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2005年7月苏州市对巡抚衙门旧址进行了保护性抢修。 顺治元年(1644年) 五月癸巳(6月10日),设顺天巡抚 五月甲辰(6月21日),设宣府巡抚 七月壬辰(8月8日),设山东巡抚 七月甲辰(8月20日),设登莱巡抚、山西巡抚 七月壬子(8月28日),设保定巡抚、河南巡抚 十月乙丑(11月9日),设天津巡抚 顺治二年(1645年) 四月辛酉(5月4日),设陕西巡抚、甘肃巡抚、宁夏巡抚 五月丁亥(5月30日),设延绥巡抚 五月庚寅(6月2日),设凤阳巡抚 七月乙卯(8月26日),设江宁巡抚、安庐池太(安徽)巡抚 七月己未(8月30日),设郧阳巡抚、湖广巡抚、偏沅巡抚 七月丁丑(9月17日),设操江巡抚 十月丙申(12月5日),设南赣汀韶(南赣)巡抚 十月丙午(12月15日),设浙江巡抚、江西巡抚 顺治四年(1647年) 二月戊戌(4月1日),设福建巡抚 顺治五年(1648年) 闰四月癸卯(5月30日),设四川巡抚 顺治六年(1649年) 五月丙子(6月27日),设广东巡抚、广西巡抚 五月癸未(7月4日),裁天津巡抚、安徽巡抚、凤阳巡抚 八月丁酉(9月16日),裁保定巡抚 顺治九年(1652年) 四月丁未(5月13日),裁宣府巡抚、登莱巡抚 顺治十五年(1658年) 六月辛未(7月5日),设贵州巡抚 七月己酉(8月12日),设保定巡抚 顺治十六年(1659年) 正月癸卯(2月2日),设云南巡抚 八月癸巳(9月20日),操江巡抚改称安徽巡抚 顺治十七年(1660年) 二月壬寅(3月27日),设凤阳巡抚 顺治十八年(1661年) 十月辛酉(12月6日),裁顺天巡抚 康熙元年(1662年) 九月壬午(10月23日),裁延绥巡抚 康熙三年(1664年) 四月戊申(5月11日),裁郧阳巡抚 康熙四年(1665年) 五月丁未(7月4日),裁凤阳巡抚、宁夏巡抚、南赣巡抚 康熙十五年(1676年) 五月乙酉(6月14日),设郧阳巡抚 康熙十八年(1679年) 二月辛巳(3月27日),裁郧阳巡抚 雍正元年(1723年) 偏沅巡抚改称湖南巡抚,湖广巡抚改称湖北巡抚 雍正二年(1724年) 十月己亥(12月14日),裁直隶巡抚 乾隆十三年(1748年) 十一月庚辰(1月18日),裁四川巡抚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 三月乙卯(4月4日),裁甘肃巡抚 光绪十年(1884年) 十月癸酉(11月19日),设新疆巡抚 光绪十一年(1885年) 九月庚子(10月12日),福建巡抚改设台湾巡抚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四月丁卯(5月20日),裁台湾巡抚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七月乙丑(8月30日),裁湖北巡抚、广东巡抚、云南巡抚 九月戊辰(11月1日),恢复设立湖北巡抚、广东巡抚、云南巡抚 光绪三十年(1904年) 十一月庚辰(12月12日),裁湖北巡抚、云南巡抚 十二月丁卯(1月28日),设江淮巡抚(由漕运总督改)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三月庚寅(4月21日),裁江淮巡抚 六月己未(7月19日),裁广东巡抚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三月己亥(4月20日),设奉天巡抚、吉林巡抚、黑龙江巡抚 宣统二年(1910年) 三月辛酉(4月26日),裁奉天巡抚
江苏省建立之后,江宁巡抚就成为了江苏巡抚,而且江苏巡抚的驻地和江宁巡抚一样,都是在苏州地区。这里大家不禁要有一个疑问了,既然已经建立了江苏省,为什么江苏巡抚不将自己的驻地搬到南京去呢,毕竟南京才是江苏的省城。其实,这是有两方面的原因决定的,首先就是历史原因。苏州本来就占领着很重要的地理位置,此外,南京已经有了其他的安排,是两江总督的所在地。
一、苏州的地位相当于江苏的省城。
其实在那个时期,苏州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人们看来,苏州的地位已经相当于江苏的省城地位了。苏州不仅仅有江苏巡抚的长期驻扎,此外还有江苏的布政使。这两个官职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官职,江苏布政使1661年就驻扎在苏州了,这两个大职位的驻扎,提成了苏州的地位。
二、两江总督在南京驻扎。
南京这个地方,毕竟是江苏的生辰 ,所以两江总督是驻扎在这里的,如果江苏巡抚和两江总督在一个地方办公,容易形成官官相护的局面,为他们的工作带来非常不方便的条件。在清朝时期,“督抚同城”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所以朝廷任命官职的所在地时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以江苏巡抚是不能搬到南京去的。
三、南京不仅仅有两江总督。
南京除了拥有两江总督之外,还有一位江宁将军,这个职位是一品的官职。这个官职虽然和两江总督同一个级别,但是比两江总督的位置还要高一点的。江宁将军的名字是在两江总督之前的,所以,南京已经有了两江总督和江宁将军的存在,如果江苏巡抚再去的话,会有很大的不便利性。
总督、巡抚、将军、总兵等官职在明朝和清朝时期都有,但是,其职权却相差巨大。以总督为例,明朝时,总督只是一个临时差遣的官职,因此,总督的全称为“总督某某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总督的正式官职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为从一品。
清朝鼎盛时期疆域
但是,到了清朝时期之后,虽然延续了明朝的叫法,但是,总督已经由临时差遣变为固定职位,成为一个省或一个区的最高长官。因此,这些官职在不同时期的权力天差地别。我们以清朝的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为例。
先说总督。明朝时期的总督,负责一省或数省的军民政务。例如清朝占领天下之后,刚开始将天下定为8督12抚。8个总督分别为直隶、两江、陕甘、湖广、闽浙、四川、两广、云贵八个。作为省级的最高官员,总督是由侍郎级别的高官补授总督,为正二品或高配从一品。
清朝各省总督设置
一般而言,清朝时期的总督管辖之地为一省或两省,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但也有特殊的情况,例如清朝末年的东三省总督就管辖了三省之地。而在清朝初期,有过管辖6省的大汉奸洪承畴担任总督一职。也有两江总督例兼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事情。就级别而言,总督在清朝为从一品或正二品。
巡抚与总督一样,都是在清朝时期才固定下来的官职。同样,巡抚也是管辖一省军民政务的高官。例如,清初定的8督12抚,除了8大总督,12抚就是各个省份的巡抚。巡抚的官阶是比总督要低一级,为正二品或从二品。但是,巡抚并非总督的属官,更不是他的下级,在职责和权限上,总督和巡抚也是平等的。
当然,清朝时期的巡抚管辖之地为一省。比之经常能管辖两、三个省份的都督,就实际权力自然要小一些,同时,由于其级别比总督要低一级,因此,虽然巡抚和总督彼此之间并无从属关系,但是,无论是级别还是实际权力,总督都要大于巡抚。
江苏巡抚衙门旧址
然后我们比较将军、都统、提督、总兵几个职位。如果说总督和巡抚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是“上马管军,下马牧民”的高官的话。那么,清朝时期的将军、都统、提督和总兵,就是典型的武官了。而这几个武官官职,也根据清朝的八旗、绿营的不同,分为了两部分。将军和都统是八旗组织的官职,而提督、总兵则是由汉人为主的绿营各级军官。
我们都知道,八旗入关占领天下之后,除了驻扎在首都北京的京畿八旗,清廷同时将八旗官兵驻扎各省交通和战略要地,以加强对于全国各地的统治。而这些驻扎各省的八旗最高武官,就被清朝任命了八旗驻防将军。例如,重要的地点如南京、杭州、广州、福州等地,都设有将军一职。在各省的驻防将军,级别为从一品,与总督相等,甚至高一级,与总督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八旗
同时,除了传统的汉地18省,东北、西北、蒙古等地区,清朝并没有设立督抚,而是由八旗官员担任的驻防将军控制。而这些将军,一般是由驻地加上将军来区分,例如,驻扎在黑龙江的黑龙江将军,乌苏雅里台的乌苏雅里台将军等等,这些将军的级别也是从一品。
而且,与内地的八旗驻防将军只管军事不同,边疆省份的将军们不但负责军务,民政事务,他们也是该地的最高领导。但是,由于边境省份面积虽大,但人烟稀少,环境恶劣,因此,就其实际权力而言,在边疆地区的将军实际权力要小于总督。
至于都统,就级别而言,其实与将军完全一致,都是从一品的官职。众所周知,清军入关之后,清廷设立了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而这24个满汉蒙八旗的每一旗,都是由都统负责旗务。当然,清中期和后期,随着八旗的堕落和皇帝对于八旗旗主、都统的削权,都统的权力也越来越小。
八旗旗帜
至于提督和总兵,则是由汉人组成的绿营军官。在全国各个省份,每一省清朝都设置了一名提督,为该省绿营的最高军官,级别为从一品。另外,还有广东、福建两名水师提督,级别不变。每一个省份驻扎的绿营兵也会划分为几个防区,总兵就是这一防区的最高军官,为正二品。因此,提督是总兵的上一级军官。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提督和将军、都统都是从一品军官,但是,由于在清朝八旗的地位远高于绿营,因此,就实际权力和地位而言,提督是不如将军的。
因此,比较这几个官职,如果一定要排出高低的话,那么,大概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从上到下分别为总督、将军、都统、巡抚、提督、总兵。
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
永乐十九年,蹇义等26人分巡各省,产生巡抚制度。宣德五年(1430) ,于谦、周忱等6人分抚南北直隶等处 ,从此各省常设巡抚官渐成制度。巡抚初设,仅为督理税粮 ,总理河道,抚治流民,整饬边关,后遂偏重军事。
清因明制,在各省设置巡抚。清代巡抚是一省最高军政长官具有处理全省民政 、司法、监察及指挥军事大权。由中央的派出大员向地方的军政长官转化,由临时性的差遣向永久性的机构转化。
扩展资料:
宣德、正统时期,是明代巡抚设置的尝试期。其特点是,一般以某项特殊性差遣为过渡。先有专责,兼为巡抚的情况,在宣德、正统时有很大的普遍性。胡概、周忱曾相继巡抚南直。宣德八年,对巡抚的基本职责,也开始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景泰至正德,是巡抚的全面地方化和制度化时期。英宗复辟后,镇、巡合一,并保留了镇守久驻一地及更代原则,使巡抚的地方化和制度化前进了一大步。 巡抚编制的归属从景泰开始趋于划一。
至嘉靖,巡抚的地方化和制度化已经完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巡抚
清朝盐道衙门归巡抚管。
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 江苏巡抚衙门旧址
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其官职等级相当於现今的省长或省委书记。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清代,地方大员的品级为:总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正二品,加兵部尚书衔,从一品;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
(1)巡抚初设时,往往是在本省“往来巡抚”,与布政司合署办公。(2)后专职办公点为巡抚衙门。
2021年,“迟到”的欧洲杯,谁将问鼎欧洲之巅?众所周知...
英雄联盟s赛历届冠军都有谁?至今英雄联盟举办了十一届全球总决...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詹姆斯为什么不能忠于一支球队为什么球迷对...
世界最赚钱的十位运动员,梅西第二,C罗第三1、收入榜前十...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巴萨误判10个赛季足球比赛有明显的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