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和评论著述对它的阐释 {资料转贴} 我们在这篇综述中要讲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著述方面最后一本著作,是苏联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编的文集《费·米·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1959年)。 几乎所有收进文集的苏联文艺学家的论文中,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上,都既有不少个别的重要的观察,也有较为广阔的理论概括[57]。但对我们来说,联系我们的论点来看,最为重要的是Л.П.格罗斯曼的一篇长文《作为艺术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文中最为重要的则是它的第二部分布局法则)。 在这篇新文章中,格罗斯曼把我们上文分析过的他在二十年代阐发的那些论点,加以扩展、深化,还补充了一些新的观察结果。 格罗斯曼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每部小说布局结构的基础,都是“两个或几个中篇相遇的原则”。这些中篇故事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按照音乐中的复调原则连接到一起。 格罗斯曼继伏居耶[58]和维亚切斯拉夫-伊万诺夫之后(他赞同地援引了这两位作者的话),也强调陀思妥耶夫斯基布局结构的音乐性。下面引述一下最令我们感到兴趣的格罗斯曼的这些分析和结论。 “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就指出过那种布局方法(指音乐型布局——本书作者),有一回还比较了自己的结构体系同音乐中‘变调’理论或对比理论的相似之处。那时他在写一部由三章组成的中篇小说,三章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第一章是一番争辩性的哲理性独自,第二章是一段戏剧性的情节,它为第三章准备了一个灾难性的结局。作者这样发问过:难道几章能分开来发表吗?要知道它们内在是相互呼应的,情节虽然不同却又是不可分割的;这样的情节允许不同情调的自然交替,可是不允许把章节机械地割裂开。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小段富有深意的话。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地下室手记》将在《时代》杂志上发表一事,给哥哥写信时说的:“中篇分为三章……第一章可能有一个半印张……难道可以把它单独发表吗?人们会讥笑它的,再说离开其余两章(那是主要的)它就要变得兴味索然。你知道音乐中的‘变调’是怎么回事吗?这里也是如此。第一章看起来是一堆闲话,可到了后两章这堆闲话竞转换为突如其来的灾难。”(书信集,第1卷,第365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里,把音乐中从一个调转入另一个调的变调规律,十分精辟地移用到文学布局上来。这个中篇就是以艺术上的对位法则为基础组织起来的。第二章里堕落女郎内心的痛苦,是同第一章中折磨她的人所受的凌辱相呼应的;可同时,由于女郎只会顺从,她心理上的痛苦,同他自尊心受到伤害而无比愤怒的感受,又是相互对立的。这就是一位对一位(punctum contrapunctum)。这是不同的声音用不同的调子唱同一个题目。这也正是揭示生活的多样性和人类感情的多层次性的“多声”现象。“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对位的,也即互相矛盾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喜欢的作曲家之一,M.Н.格林卡在自己的《札记》中这么说过[59]。 这是格罗斯曼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布局结构的音乐本质所作的十分准确而精微的观察。如果把格林卡关于生活中一切都是对位的这一论断,从音乐理论的语言译成诗学的语言,那就可以讲: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生活中一切全是对话,也就是对话性的对立。其实,就哲学美学的观点而论,音乐上的对位关系,只不过是广义上的对话关系在音乐中的一种变体罢了。 格罗斯曼是这样结束我们引述的那些分析的: “这里正是实现了这位小说家所发现的‘别的某种小说’的创作规律,这是一种悲哀而又可怕的直写现实人生的小说。根据作者的艺术观,那样的两个情节在布局结构中还可能得到其他情节的补充,于是常常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获得一定的多元性。不过,一个主题两方表现的原则,仍是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原则。与这个原则相关的,有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里不止一次探索过的‘双重人格’现象。这种‘双重人格’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见解,不仅在思想方面和心理方面,而且还在布局结构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60] 这些便是格罗斯曼所作的一些重要的分析。它们特别引起我们的兴趣,是因为格罗斯曼不同其他研究者,能从布局结构方面来考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现象。格罗斯曼感到兴趣的,与其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在思想意识上的多声性,不如说是对位法规在布局本身的应用;这个法规把纳入一部长篇小说中的不同的中篇,把不同的情节、不同的方面,都连接到了一起。 在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献中,具体说是在提出过他的诗学问题的著述里,对他的复调小说的阐释,也就是如此。论及他的评论著作和文学史著作,大多数至今仍然忽视他的艺术形式的独特性,却到他的内容里去寻找这种特点。这内容便是主题、思想观点、某些人物形象,而形象又是从小说中截取出来,只根据它蕴含的生活内容来进行评价。要知道,这样一来,内容本身不可避免地也要变得很贫乏,因为内容丧失了最重要的东西——陀思妥耶夫斯基观察所得的新发现。不理解新的观察形式,也就无法正确理解借助这一形式在生活中所初次看到和发现的东西。如果能正确地理解艺术形式,那它不该是为已经找到的现成内容作包装,而是应能帮助人们首次发现和看到特定的内容。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前的欧洲和俄国小说中被认为是极完美的整体的东西,即作者意识中独白型的统一世界,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变成了整体的一个部分,一个成分。曾被当作整个现实的东西,这里成了现实的某一个侧面。过去联接整体的东西,即实际的情节、作者的风格和情调,到这里变成了从属的因素。出现了组织各种成分和构筑整体的新的艺术原则,用譬喻的话来说,出现了小说的对位旋律。 可是,评论家和研究者的脑子里,至今塞满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主人公的思想观念。作家的艺术意图,没有获得明确的理论上的阐释。给人的印象是,凡走进了复调小说迷宫的人,谁也找不到通路,只发觉了个别人的声音而听不出整体来,常常连整体的模糊轮廓都勾画不出;至于组合不同声音的艺术原则,更是充耳不闻了。对小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最终的意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但所有的人都把它仅仅当作一种语言、一个声音、一种语气。而这正是根本的错误所在。复调小说那种超出某一种语言、一个声音、一种语气的统一性,并没能揭示出来。
苏联版《战争与和平》,1968年出品,男主角安德烈的扮演者是维亚切斯拉夫·瓦西里耶维奇·吉洪诺夫。
“他是银幕上不朽的英雄,苏联人民理想的化身。”
1928年2月8日生于莫斯科州帕夫洛甫斯基市,父亲是纺织工厂的技师,母亲是幼儿园保育员。
维亚切斯拉夫·吉洪诺夫的妻子名叫塔玛拉·伊万诺夫娜(1944—)。女儿安娜、儿子弗拉基米尔都继承了父亲的表演艺术事业。
维亚切斯拉夫·吉洪诺夫1950年毕业于全苏国立电影学院表演系。1948年,苏联电影大师谢尔盖·格拉西莫夫执导《青年近卫军》,出演主要角色的都是他的学生——电影学院在校生,其中就有谢尔盖.邦达尔丘克和维亚切斯拉夫.吉洪诺夫(饰演沃洛佳·奥希穆辛)。
吉洪诺夫的银幕成名作是《这事发生在宾科沃》,他在影片中扮演青年拖拉机手马特维·莫罗科夫。
吉洪诺夫先后出演了四十多部电影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苏维埃电影的不朽之作《战争与和平》,他在片中扮演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公爵。
1970年,吉洪诺夫获得苏联国家奖金(因《等到星期一》1968)。
1976年获得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奖金(因《春天的17个瞬间》1973).
1980年获得苏联最高奖——列宁奖金(因《白比姆.黑耳朵》1977)。
1974年获得“苏联人民演员”称号。1976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82年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光荣称号。
美国版《战争与和平》,1956年出品,男主角安德烈的扮演者是梅尔·菲瑞(Mel Ferrer),奥黛丽·赫本的第一任丈夫。
1953年,经格里高利·派克介绍,奥黛丽认识了导演、演员梅尔·菲瑞。那年菲热35岁,多才多艺的他迅速和奥黛丽走在一起,两人于次年结婚。婚后,社会上有很多流言蜚语,认为菲热的才华不及奥黛丽,与她结婚只在利用奥黛丽的名气,对此奥黛丽嗤之以鼻,发誓要让这段婚姻成为典范,发誓与丈夫一辈子不分开。1959年,奥黛丽生下儿子西恩,从此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从丈夫变成了儿子,菲热适应不料这种改变,开始夜夜笙歌,不久,14年婚姻走到了尽头。
是北风之神:“尤里·多尔戈鲁基”号
路透社报道说,“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已被运往靠近北极的俄小镇北德文斯克一处秘密潜艇基地。俄第一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当天出席了启动仪式。
“17年来,我们首次开展这种潜艇的试水任务,这是俄罗斯新一代潜艇中的第一艘,”伊万诺夫说,“我们已经取得很大成果,证明我们的潜艇制造力量正在发展中,我们有能力制造出这样独特的武器。”
“尤里·多尔戈鲁基”号核潜艇由俄北方机械制造厂建造,建设合同总金额为230亿卢布(1美元约合25.7卢布),其中140亿卢布用于潜艇建设,90亿卢布用于项目设计。
俄海军总司令马索林表示,“尤里·多尔戈鲁基”号核潜艇预计将于明年移交俄海军使用。
路透社说,俄罗斯如今拥有世界上第二大核潜艇力量,仅次于美国。
“北风之神”
核潜艇中的奔驰车
1996年10月16日,时任俄罗斯海军司令的格罗莫夫将军宣布,俄罗斯正式开建新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新核艇的战力是当今世界上其他核潜艇的“两三倍”!
“尤里·多尔戈鲁基”号核潜艇长170米,宽13.5米,可容纳107人,排水量17000吨,是仅次于世界最大的“台风”级核潜艇的庞然大物。虽说排水量不及“台风”级,可战斗力却远在“台风”级核潜艇之上:潜航状态下时速为25节(时速45公里),用俄海军将领的话来说,“北风之神”级是世界核潜艇中的“奔驰”车。
“北风之神”级核潜艇能够下潜至450米深的水域,与美国现任的主力潜艇——“洛杉矶”级核攻击潜艇持平,但其灵活性却比“洛杉矶”强。而且“北风之神”级表面敷设了150毫米厚的消声瓦,在静音和隐形方面远远优于性能最优秀的美国战略核潜艇。
“北风之神”
可同时攻击百个目标
最突显“北风之神”级战力的是它的武器装备。
“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将装备最新研制的“布拉瓦”分导式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导弹射程达8000公里。每枚“布拉瓦”洲际导弹可携带10枚核弹头,每个弹头可以独立瞄准目标,并且既能在水面发射,也能潜射。 这也就是说,一艘在世界任何角落游弋的潜艇,可同时向全球上百个目标发起攻击。
军事专家认为,启动新一代核潜艇是俄罗斯升级海上核威慑力量的一部分。由于上世纪90年代出现资金短缺,俄罗斯潜艇研发曾陷入停滞。总统普京上台以来,俄罗斯开始加大对潜艇开发的资金支持力度。
新闻内幕
普京:卖了克里姆林 也要造新潜艇
“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的下水,让尝遍它诞生过程中酸甜苦辣的俄海军官兵感慨万千:它没有中途夭折,得益于总统普京的坚定决心。俄罗斯媒体11日首度披露了“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建造的内幕。
莫斯科“领养”新潜艇
1996年11月2日,北德文斯克的北方造船厂,举行了俄罗斯第四代核潜艇首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的龙骨安放仪式。
俄罗斯新一代核潜艇的命运似乎注定不平坦:因为天气恶劣,龙骨安放仪式的实际时间比原来选定的“黄道吉日”晚了整整一周,原计划出席仪式的要员——俄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安德烈·科科金、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总统办公室主任丘拜斯,均未出席这一仪式。不过,丘拜斯发电称赞说,新一代核潜艇将“极大提高俄罗斯海军的战斗力,重现俄罗斯和前苏联海军的辉煌”;科科金将军则夸新一代核潜艇是“新世纪独一无二的海上利器”。
对于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来说,第四代核潜艇开工建造有着特殊意义,因为首艇“尤里·多尔戈鲁基”的名字源于莫斯科城市之父——多尔戈鲁基王子,而且莫斯科市承诺,一旦俄罗斯联邦政府的拨款无法及时到位,那么莫斯科市政府将担起造船厂工人和未来新潜艇官兵的工资。
1913年秋,在彼得堡一家饭店里为前来俄国访问的维尔哈伦举行欢迎会,同一天,别斯图热夫高级女子专修班也举办了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内部晚会(只限本校学员参加)。晚会的筹备人员中有位妇女灵机一动,想到把我也请去,让我向维尔哈伦致欢迎词,我对他怀有温柔的好感,不是因为他那轰动的大都市主义,而是因为一首小诗《在天边的一座木桥上》。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在彼得堡的饭店里举行的盛大招待会,有类似追悼会的感觉,燕尾服,上等香槟酒,拙劣的法语,还有祝酒词——鉴于此,我决定参加女学员的集会。
慈善机关的女施主们也亲临这个晚会,她们为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而终生进行着斗争。其中有一位是女作家,阿里阿德娜·弗拉基米罗夫娜·特尔科娃-韦尔格日斯卡娅。我小的时候,她就认识我,我发言之后,她说:“瞧,阿尼奇卡已经为自己争来了平等的权利。”
我在演员的化妆室里遇见了勃洛克。
我问他为什么没有去参加维尔哈伦的欢迎会。诗人以感人的直率回答道:“因为那儿有人会要求我发言,而我不会讲法语。”
一位女学员拿着名单来到我们面前,通知我在勃洛克之后朗诵。我哀求道:“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在您之后,我朗诵不了。”他的回答,带有责备之意:“安娜·安德列耶夫娜,你我都不是高音歌唱家。”当时他已经是俄国最著名的诗人了。而我,那两年里也经常在“诗人车间”、“艺术语言爱好者协会”和维亚切斯拉夫·伊万诺夫的“塔”里朗诵自己的诗篇,可是在这儿,情况完全不同了。
如果说大舞台能够掩饰一个人,那么小平台就会把他无情地暴露于众。小平台活像断头台。那天,也许是我初次有了这种感受。对于站在小平台上的人来说,场内的人仿佛是一个千头怪物。大庭广众很难控制。在这方面,左琴科是个天才。帕斯捷尔纳克在小平台上也蛮随便。
谁也不认识我,所以当我出场时,便有人在喊:“这是谁?”勃洛克建议我朗诵《我们在这儿是群游手好闲之辈……》,我拒绝说:“每当我读到‘我穿上了窄筒裙’时——大家就哄笑。”他回答说:“每当我读到‘酒鬼们瞪着兔子一般的眼睛’时——他们也哄笑。”
好像不是在那儿,而是在另外一个文学晚会上,勃洛克听完伊戈尔·谢书里亚宁朗诵之后,回到演员化妆室,说:“他的嗓门油渍渍的,跟律师的一样。”
1913年底的一个礼拜天,我带着勃洛克的诗集去看他,请他签名留念。他在每一本书上都简简单单地写道:“赠阿赫马托娃——勃洛克”(《美女诗集》)。而在第三本上,诗人写了一首短诗献给我《有人会告诉你: 美丽是那么可怕……》。诗中说我披着西班牙披巾,而我从来没有那种披巾。当时勃洛克对卡门着了迷,所以把我也西班牙化了。老实说,我的发髻上从来也没有戴过红蔷薇。这首诗是用西班牙抒情诗体写成的,并非偶然。1921年春,我们在话剧大场的后台最后一次会晤时,勃洛克走到我面前问道:“那条西班牙披巾呢?”这是我听到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我到勃洛克家只去过一次,在那唯一的一次访问时,我顺便提到诗人贝内迪克特·利夫希茨抱怨说,只是因为有勃洛克的存在,所以才妨碍了他写诗。勃洛克没有笑,而是十分严肃地对我说:“这我懂。列夫·托尔斯泰妨碍我写作。”
1914年夏,我到基辅郊区达尔尼察去探望妈妈。7月初,路经莫斯科,回斯列坡涅沃村我的家。在莫斯科时,我赶上了第一辆邮车就上了,我在平台上吸烟。火车进了某一站,车停了,月台上空空荡荡,有人把装信的口袋扔了下去。突然,勃洛克出现在我的眼前,使我不胜惊讶。我喊道:“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他回头看了看。因为他不仅是位伟大诗人,而且是个善于委婉提问的能手。他问道:“你跟谁同行?”我只来得及回答一句:“一个人。”火车开了。
51年后的今天,我翻开勃洛克的笔记本,我在1914年7月9日这一天读道:“我陪母亲到波得松涅奇纳雅去看一看疗养院。魔鬼在捉弄我。安娜·阿赫马托娃在邮车上。”
勃洛克在另一处说我和杰利马斯以及库兹明娜·卡拉瓦耶娃用电话把他折磨苦了。这事,我可以提供一点证据。
我给勃洛克挂过电话,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有个习惯,他往往把心中想的事说出声来,那天他以特有的直爽问道:“您给我来电话,大概因为阿里阿德娜·弗拉基米罗夫娜·特尔科娃把我说您的话,都告诉了您?”好奇心快把我憋死了,于是我在阿里阿德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接见来访者的一天,去看望她。我问她,勃洛克都说了些什么。我怎么央求,她也不肯说:“阿尼奇卡,我从来不把这位客人议论别人的话传给那个人。”
勃洛克的笔记本使人零星地有所得,它把模糊不清的往事从忘却的深渊中挖掘出来,并指明事件发生的时间。我又想起了那座木结构的伊萨克桥。桥梁燃着熊熊火焰向涅瓦河口飘去。我和我的同行者惊诧地望着那不曾见过的场面。勃洛克作了记载,这一天是1916年7月11日。
革命以后(1919年1月21日)我在戏剧食堂里又碰见了勃洛克,他脸色憔悴,瞪着一对发疯了似的眼睛。他对我说:“大家在这儿见面,仿佛已经到了那个世界。”
大战初期(1914年8月5日)我们三个人(勃洛克、古米廖夫和我)在皇村火车站吃饭(古米廖夫已经穿上了军装)。勃洛克当时走访了军人家属,以便给予帮助。当只剩下我们三人时,科利亚说:“难道把他派到前线上去?这等于把夜莺扔到油锅里炸。”
25年过去了,还是那座话剧大剧场里举行勃洛克纪念会(1946年),我朗诵了一首刚刚写成的诗:
他说得对——又是街灯,药房,
涅瓦河水,万籁俱寂,花岗石墙……
他站在那里,活像本世纪初,
树立起来的纪念碑一样。
当时他向普希金纪念馆,
挥动手臂告别辞行,
他疲惫地接受了死亡,
作为不应得的安宁。
(乌兰汗 译)
【赏析】
阿赫马托娃是苏俄著名诗人。她的诗善于捕捉情感震颤、灵魂律动和心流涟漪,因而被诗评家称为“打开了一颗与其说是极其柔软,倒不如说是刚强的,与其说是爱流泪,倒不如说是残酷的抒情的心灵”。阿赫马托娃对散文也颇钟情,正如她自己所坦言: 散文对她始终充满着诱惑。
阿赫马托娃的散文,对于研究诗人本人的思想和经历,对于研究勃洛克、曼德尔施塔姆、古米廖夫和茨维塔耶娃,乃至对于研究白银时代甚至现代俄罗斯文学史,都具有重要意义。除关于普希金的论文和随笔外,阿赫马托娃生前发表过的散文寥寥可数,即使已发表的,刊行时也多有删节。阿氏选集中的散文,大多为学者在她逝世后根据遗稿编纂而成,诗人未及亲自审定。因此,文章中偶有重复、芜杂的地方,也就不足为怪了。这些小疵,诚不足以掩去碧玉的光彩。
阿赫马托娃的研究性散文不但运用了第一手研究材料,而且睿见频出。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阿赫马托娃在文论史上几乎没有什么地位,但是她散见于书信、日记以及回忆录中的诗论、文论和创作谈,一点也不比专业文学评论家的高头讲章来得逊色。真知灼见又辅以斐然的文采,乃是诗人文论的本色,阿赫马托娃自不例外。
在阿赫马托娃眼中,亚历山大·勃洛克是一个严肃的、严谨的、直率的、幽默的诗人,但是他也不爱张扬,不愿意参加什么欢迎会,进行一些无聊的致辞。在阿赫马托娃眼中,勃洛克是一个写诗时可以忽视周围一切的人。勃洛克在给作者的签名中,竟然按照自己当时正念念不忘的卡门,把作者的女性美西班牙化。其实阿赫马托娃从来不是如此的美。在阿赫马托娃眼中,勃洛克的性格是敢说敢为的,尤其在学术探讨的问题上,从来都是大胆地探讨。在阿赫马托娃眼中,勃洛克也不是一个明哲保身的诗人。他积极地参加到革命中去,访问应征军人的家属,给予援助。为了革命,他积劳成疾,瘦骨嶙峋。
阿赫马托娃用自己丰富而又细腻的笔触“为同时代的很多伟大的诗人们建立了一座座非人工的纪念碑”。更重要的是,在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史上,很少有女性作家立足之地,更不要说与男作家们“同处一室”探讨文学和诗学问题了。阿赫马托娃这在绿海中的一点红,给19世纪的俄国文学注入了多样性的活力。
(陈 露)
上次我们聊过了沙皇们的美食,今天我们就顺着时间来看看苏联时代的美食又是怎么样的吧~
苏联菜实际上融合了各个民族的菜系,它的一大特点就是简单,包括食材和烹饪技巧。这种菜肴是当时苏联家庭们不可或缺的美食,加上各种民族菜肴,是餐桌的主要组成部分。
大多数的苏联菜肴都是俄国菜、法国菜和奥匈帝国菜的简化版本,另外也融入了高加索菜系(尤其是格鲁吉亚菜系)。
对于很多人来说,苏联菜经常被和俄罗斯菜混为一谈,实际上两者还是有许多区别的。
我们从苏联全餐说起。这种全餐(午餐或晚餐)通常包括三道或四道菜,另外可能还有一道沙拉。在餐馆里,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顺序吃喜欢的菜肴,但是在传统的食堂,尤其是在工人或学生食堂里,人们通常得到的是被称为“组合午餐(kompleksny obed)”的套餐。
第一道菜是汤,也就是“液体”的食物。
第二道是某种“固体”的食物,比如肉或鱼类菜肴,并配有某种装饰菜(гарнир),装饰菜一般包括各种形式的土豆、荞麦粥、通心粉等。
俄式薄煎饼、烤菜(запеканка zapekanka)或鸡蛋也可以作为第二道菜。
第三道菜是喝的东西,比如茶、咖啡、水果鸡尾酒、牛奶、开菲尔等。
第四道菜就是甜点。
绿色蔬菜和沙拉是季节性的,苏联的气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苏联菜很少使用香料,食物的味道一般都很温和。
事实上,早餐、午餐和晚餐之间可以说是没有区别的。午餐总是把汤作为第一道菜。很多苏联家庭常常在星期四吃鱼(而不是肉)。
今天的俄罗斯人仍然保留着一些过去的习惯,他们会吃很多,一天吃好几餐,不过两餐之间不吃东西。
典型的苏联午餐可能把鸡汤或罗宋汤作为第一道菜,把炸肉丸或炖牛肉配土豆或荞麦粥作为主菜。和很多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他们会用黄油或酸奶油来替代酱汁。
苏联的节日餐通常来自传统俄罗斯美食和法国美食,大量使用浓酱汁、腌制肉类和奶酪。和典型的法国菜一样,混合食材和多样化的烹饪很常见。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准备节日餐。同时,节日餐的丰盛程度关乎一个家庭的荣誉——这一点其实很容易理解。
在当时的背景下,苏联有很多被称为“Stolovayas”的餐厅。这种餐厅是为苏联工人而设立的国营自助餐厅。
列宁声称,这种餐厅可以把妇女从家务中解放出来,并让她们也加入劳动力队伍,那个时候的流行口号是“停止厨房奴隶制!”
先不说Stolovayas有没有解放妇女,至少它确实达到了“地理平等”的目的。这种餐厅充分考虑了每一种食物的价值,创建了很多食谱,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食物浪费。而这些标准化的食谱被传递到了苏联各地,因此不管你是在乌克兰、符拉迪沃斯托克还是在哈萨克斯坦,在当地的Stolovayas餐厅里就餐都能品尝到一样的菜肴。
尽管很多人认为这些国营机构的大部分食物都很单调乏味,但现在也有很多俄罗斯人怀念它们。比如上文提到的组合套餐就是当时国营餐厅的产物,以至于现在俄罗斯还能找到这样的套餐,也可以当作是一种复兴的时髦吧。
接下来来盘点一下一些具有特色的苏联时期美食~
俄罗斯沙拉
现在广为人知的俄罗斯沙拉(也叫奥利维尔沙拉)实际上并不是纯正的俄罗斯“血统”。
在1800年代中期,一位叫卢西恩·奥利维尔的比利时裔俄罗斯厨师在莫斯科开了一家名叫“ L'Hermitage”的高档餐厅,俄罗斯沙拉就是来自这家餐厅。它最初是一种开胃菜,类似冷盘,由野味、肉冻、贝类、土豆和腌黄瓜组合而成,搭配普罗旺斯酱,后来看到很多食客把所有东西混合在一起,餐厅就把这道菜重新制作成了沙拉的形式。
20世纪初因为国内混乱的局面L'Hermitage餐厅关闭了,毕竟这家餐厅以奢侈而著名,而当时俄罗斯面临着食物短缺的情况。据说是一个叫伊万·伊万诺夫的厨师在餐厅营业期间偷了食谱,得以让俄罗斯沙拉不至于完全消失。
不过伊万诺夫版本的沙拉的成分更加亲民,比如用鸡肉和胡萝卜取代松鸡和小龙虾等奢侈的成分。而随着沙拉越来越广为人知,配方也被进一步改良,比如具有异国情调的法式调料被苏联本土的蛋黄酱替代,而刺山柑换成了当时苏联流行的豌豆罐头。
罐头食品
苏联早期的快速工业化刺激了罐头食品的普及。在苏联时期,有一种被称作“tushonka”的炖肉罐头,在1870年代首次作为军用供应品生产。据估计,苏联每年生产约6亿罐。
罐头食品可以储存很长时间,有助于政府规范食品分配制度。在粮食短缺期间,罐头食品可以运输到更遥远的地方。那个时候的商品货架上通常会摆满过期几个月的罐头。
事实上,最初罐头食品被引入苏联时,人们的反应并不怎么好。那么为什么后来罐头食品会那么受欢迎呢》据报道,苏联政治家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对外宣布,一位走私者把珠宝藏在鱼罐头里,然后运送到了国外。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还打开了一个罐头,里面就装着一条珍珠项链。后来苏联各地的鱼罐头在几天内被抢购一空,还诞生了很多鱼罐头食谱……不得不说,莫洛托夫很会做营销。
Baikal
Baikal诞生于1973年,宣称是美国百事可乐的苏联版。不过它和百事可乐的相似之处只在于颜色以及一定的振奋作用。
这是一种基于圣约翰草、甘草根和冷杉针油提取物的饮料,有着细腻的香气和独特的味道。不过有时候没有足够的圣约翰草,就会用红茶来替代,后来又被山楂和花楸浆果提取物给取代。
Hematogen
最初,Hematogen是19世纪末在瑞士发明的一种由牛血和蛋黄制成的药水的名称。后来它出现在了俄罗斯,并被当作提高血红蛋白水平的药物在药店出售。卫国战争期间,Hematogen成了丰富士兵饮食的食物。
而到了1940年代末,苏联开始把Hematogen制成了甜食,供应给了儿童。在肉类供不应求的年代,Hematogen可以补充饮食中缺乏的铁,此外,它也常被用来配茶食用。
Doctorskaya
Doctorskaya是一种熟香肠,深受苏联人民的喜爱。1936年,在苏联的食品工业专家阿纳斯塔斯·米高扬的倡议下,Doctorskaya诞生了。
那个年代食物短缺,苏联需要一种生产成本低廉的肉类产品。而Doctorskaya的食谱中包含了牛肉、猪肉、牛奶、鸡蛋和香料,甚至当时很多医生都认为它应该成为儿童饮食的一部分。
后来,香肠中还加入了内脏、大豆和淀粉,到现在,它仍然受到很多俄罗斯人的欢迎,或许这就是童年的味道吧。
巧克力茅屋奶酪棒
俄罗斯人喜欢茅屋奶酪,他们认为这种奶酪是很健康的,所以从小就给孩子吃。
所以在1930年代,巧克力茅屋奶酪棒在苏联生产并流行起来也毫不奇怪了。很多家长把巧克力茅屋奶酪棒伪装成冰淇淋给孩子吃,认为可以避免孩子们患上不必要的感冒。
最初的奶酪棒口味很少,只有香草和可可,但自苏联解体以来,出现了种类繁多的奶酪棒,其中包括浆果、坚果、焦糖等多种口味。
基塞尔块
基塞尔是由浆果和淀粉增稠的糖水组成的饮料。
同时,它也可以以干块的形式呈现。这种基塞尔块满足了军队的需要,而它的半成品也很快在食堂流行起来。这种基塞尔块制作起来也很方便,只需要12分钟。另外,它的价格比冰淇淋还要低,而且产量也很大。
桦树汁
虽然当时很多国家都有收集树汁的情况,但是只有苏联开始工业化生产桦树汁。
就像基塞尔块一样,桦树汁在苏联商店里总能找到,而且价格很便宜。
海洋酱
1960年代,苏联的船只开始在南极捕捞磷虾,而海洋酱是苏联第一款由磷虾制成的食品。在那之前,磷虾只被用作饲料。
第一批海洋酱于1972年开始销售。一开始苏联的厨师们不知道如何处理,但后来因为味道确实不错加上广告的大量铺设,自然就流行起来了。1980年代,加里宁格勒开始生产类似的产品,也就是珊瑚酱,它是在海洋酱的基础上增加了奶酪和奶油。
Ptichye Moloko
Ptichye Moloko就是黑巧克力牛奶舒芙蕾。1960年代,苏联的食品工业部长瓦西里佐托夫在捷克斯洛伐克第一次品尝到舒芙蕾巧克力,他回来就命令俄罗斯糖果制造商仿制该产品。
他们用琼脂替代了明胶,这是一种从红藻中提取的果冻状物质,巧克力也变得非常柔软和美味。莫斯科著名的糕点师弗拉基米尔·古拉尔尼克品尝了之后,就用它发明了后来俄罗斯最受欢迎的蛋糕之一——鸟乳蛋糕。
其他苏联时期的经典美食如下:
Herring under a fur coat(鲱鱼杂蔬沙拉)
Vinegret(俄式蔬菜沙拉)
Vitaminniy salat(维生素沙拉)
Kholodets(肉冻)
各种腌菜(比如黄瓜、番茄、熊葱和蘑菇)
罗宋汤
鸡肉面条汤
Kharcho
Okroshka(俄罗斯冷汤)
豌豆汤
Rassolnik
Shchi(圆白菜汤)
Solyanka(杂拌汤)
Sorrel soup(酸叶草汤)
Ukha(鱼汤)
Beef Stroganoff(酸奶炖牛肉)
Chicken Kiev(基辅鸡)
Cutlet(炸肉排)或肉丸
不同种类的饺子
Goulash/ragout(蔬菜炖肉)
Golubtsy(酿椰菜卷)
Plov(俄式抓饭)
Halva(哈尔瓦酥糖)
Syrniki(奶酪煎饼)
Chiburekki
Shashlik(烤肉串)
以上就是苏联时期的一些经典美食~
如果你有任何想法,欢迎给我们留言哦
赛艇500字
赛艇运动起源于英国。17世纪泰晤士河的船工们经常举行划船比赛。1715年为庆祝国王加冕,首次举行赛艇比赛。1775年英国制定赛艇竞赛规则,同年成立了赛艇俱乐部。
是一种由若干运动员(1~8)坐在船艇上背向船艇的前进方向,通过蹬腿手臂拉桨拉动船艇前进的竟速水上运动项目。按照有关规则要求,赛艇运动所使用的船艇上的所有部件,包括划桨和桨架等都必须坚实的固定在艇体上,只有桨手的座凳可以沿着船艇的纵轴方向作前后滑动。赛艇比赛除按运动员的性别、体重和人数分设单项外,还根据船艇上是否安设舵手分项。
具体分为单桨项目(SWEEPING)和双桨项目(SCULLLING)。双桨项目有包括单人艇(SINGLESCULL,1*)、双人艇(DOUBLESCULL,2*)和四人艇(QUADRUPLESCULL,4*)三项;单桨项目则包括单人双桨无舵手(PAIRE-OARSWITHOUTCOXSWIN,2-)单人双桨有舵手(PAIRE-OARSWITHOUTCOXSWIN,2+)、四人单桨有舵手(FOUR-OARSWITHOUTCOXSWIN,4+)、四人单桨无舵手(FOUR-OARSWITHOUTCOXSWIN,4-)和八人单桨有舵手(EIGHT-OARSWITHOUTCOXSWIN,8+)五项。此外,还按每条艇参赛运动员的体重,将赛艇比赛分为轻量级(单人艇男子体重不得超过72。5公斤,女子不得超过59公斤;多人艇男子平均体重不得超过70公斤,而且单人最大体重不得超过72。5公斤,女子平均体重不得超过57公斤,而且单人最大体重不得超过59公斤)和公开级(体重无限制)赛艇运动的比赛距离是2000米。
在世界赛艇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有德国,东欧国家和美国。赛艇运动需要力量、耐力、协作、平衡(协调)、节奏和果断等素质。
包含项目
男子
赛艇男子双人单桨无舵手
赛艇男子双人双桨
赛艇男子轻量级双人双桨
赛艇男子四人单桨无舵手
赛艇男子八人单桨有舵手
女子
赛艇女子双人单桨无舵手
赛艇女子双人双桨
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
赛艇女子四人双桨无舵手
赛艇女子八人单桨有舵手
起源发展
赛艇运动起源于英国。17世纪泰晤士河的船工们经常举行划船比赛。1715年为庆祝国王加冕,首次举行赛艇比赛。1775年英国制定赛艇竞赛规则,同年成立了赛艇俱乐部。
1811年伊顿公学首次举行八人赛艇比赛。1829年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首次举行校际赛艇比赛。民众对这种比赛非常感兴趣,观众较多。以后又逐渐增设一系列的杯赛,参加比赛者已不限于两校,除英国外,还有几十个国家派队参加。
1846年英国人在艇舷上安装了桨架,增加桨的长度,提高划桨效果;1847年又将重叠板的外龙骨艇改装成平滑的内龙骨艇,提高了赛艇速度。
1857年美国的巴布科克(Babcock)发明滑座,运动员划桨时身体能前后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腿部力量。
1882年俄国人将封闭式桨栓改为活动式桨环,增大划桨幅度。
1890年英国制定类似现代的赛艇竞赛规则。
1892年,在意大利都灵成立国际赛艇联合会,当时有39个会员。当年举行第l届欧洲赛艇锦标赛。此后,国际赛艇比赛一直在国际赛艇联合会的领导下组织进行。
国际赛艇联合会目前拥有120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员协会。1923年国际赛艇联合会的总部由都灵迁至瑞士,从1997年起设在瑞士的洛桑。
1962年在瑞士举行第1届世界赛艇锦标赛,至1974年共举办4届。从1975年起每年都举办一届世界锦标赛。
赛艇运动项目较多。目前,国际赛艇联合会设立的世界赛艇锦标赛23个项目,分4个级别。即:男子公开级、轻量级,女子公开级、轻量级。每一个级别又按运动形式分单桨和双桨;按参加人数分单人、双人、四人、八人赛艇;有些项目还分有舵手、无舵手。
为了简化,各项目用数字和代号组成符号来表示,数字为人数,“x”为双桨,“+”为有舵手,“-”为单桨无舵手。因此赛艇运动根据桨手人数、体重、操桨方式及有无舵手,可分成8种赛艇比赛。
国际赛艇联合会主办的比赛还有世界赛艇23岁以下锦标赛、世界赛艇残疾人锦标赛、世界杯系列赛和世界赛艇老将比赛等。
竞赛规则
赛艇比赛距离男、女均为2000米。每条航道宽13.5米。一般为6条航道,最多为8条航道。
由于每场比赛的场地、气象、水文条件不一样,赛艇比赛不设绝对纪录。
运动员应在自己的航道内完成赛程。由于桨手背向终点,因此可以划入他人航道,但不得影响他人的正常划行。以艇首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判定名次。预赛中失利的运动员,仍有机会通过复赛和半决赛取得决赛权,所有参赛艇都将决出最终名次。
对运动员体重的要求
男子轻量级单人双桨运动员的体重不得超过72.5千克;单人以上项目一条艇桨手的平均体重不得超过70千克,每个桨手体重最多不得超过72.5千克。女子轻量级单人双桨运动员体重不得超过59千克;单人以上项目一条艇桨手的平均体重不得超过57千克,单个桨手体重最多不得超过59千克。舵手的最轻重量为男子55千克,女子50千克;当体重不足时,应增加相应的加重物,放在离舵手最近的地方,加重物不得超过10千克。
轻量级运动员和舵手应在每天所参加项目第一次比赛开始前2小时至赛前1小时这个时间段内称量体重。
比赛通则
(1)检查组在赛前或赛后,对参赛艇运动员的资格、服装颜色、体重、舟艇等进行检查或抽查。
(2)运动员划向起点附近,发令员宣布:×队×道时,运动员即可进入自己航道练习。
(3)当发令员宣布”TowMinutes”时,各艇必须就位做好出发准备。如未就位,将给予警告一次。
(4)发令员根据情况,开始点名。点名结束后,喊预备口令“Attention”,然后举红旗,清楚地停顿之后向一边挥下红旗,同时喊动令“Go”。
(5)两次犯规的舟艇,被取消比赛资格。
(6)每组比赛抢航总数不超过三次,第三次抢航的舟艇将被取消比赛资格。(7)在100米起航区内器材损坏的舟艇,应及时举手示意,经航道裁判员证实后可召回重新起航。如不属于器材损坏范围则比赛继续。
出发和冲刺
当所有参赛舟艇在比赛起航线就位时,发令员会发出口令“TowMinutes”。此时,所有参赛选手都全神贯注地等待发令员的指令。当发令员确认所有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全部就位,会再次逐航道点名,以作最后确认。如果起点裁判员仍平举白旗或开启着白色灯,发令员则可发出“Attention”的口令。如果起点裁判员的白旗放下或白灯熄灭,比赛不会开始。下达“Attention”口令后不久,发令员会按下一个按钮,蜂鸣声响起,同时起航线上挡在每条赛艇前端的“v”型挡板会自动沉入水中,比赛正式开始。
如果发现有人抢航,发令员将用铃声召回赛艇,重新比赛。两次抢航犯规的赛艇将被取消继续比赛的资格。
每条赛艇的艇首通过终点线的时候,终点裁判员都要按下计时器,同时终点汽笛响起,以通过终点的顺序判定名次。如有争议将通过终点录相进行判定。
比赛场馆
第29届奥运会赛艇比赛将于2008年8月9日~17日在北京市顺义区潮白河畔的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进行。
场地设施
比赛场地、设施
比赛必须在静水水面上进行。从起点到终点,应是同样宽度的直航道。航道长2000米,宽度为13.5米。一般为6条航道,最多为8条航道。比赛的航道除有2000米的比赛距离外,还有适当的准备活动水域。终点线外至少留有100米的自由水域。航道两边,应各留有一条航道宽度的安全警戒水域。
航道由串联在一起的浮标区分。浮标的间隔为10米或12.5米,浮标表面应该是柔软的,直径不得超出15厘米。整条航道上的浮标颜色呈规律分布。浮标从起点至100米为红色,从100米后至1750米为橙色或白色,从1750米后至终点为红色。在整个赛道两侧每间隔250米应有明显的距离标志。
同时,为了表示起航区的结束,在100米处应有两面白旗置于航道两侧,以标明这个界限。从起航线算起,中间每隔250米,应用颜色不同的浮标表明这段距离。在起航线和终点线上不设置浮标。在终点线的外航道两边至少5米处,设置两个白色的大浮标(水鼓),在它的上面各固定一面红旗,以标明航道的终点。
发令塔(StartTower)是赛艇比赛的专用设施。赛艇比赛开始时,运动员的船艇排在起航线后面,由位于起航线一侧的起点裁判员和取齐裁判员负责使各艇的艇首在起航线上排齐,发令员则站在专门设置的发令塔上。发令塔设在起航线外30~50米处,航道水域中心线的延长线上。
为了让各艇的运动员均能清晰地看到和听到发令员的各种信号,塔上供发令员工作的发令台至少要高于水面3米,但不超过6米。当取齐员在起点线一侧用白旗示意各艇已排齐,可以发令时,发令员即开始逐道点名。点名结束,发令员用英语喊"Attention"(注意),然后举起红旗。在不定长的间歇后再叫"Go",同时挥下红旗。运动员看到和听到发令员的信号后,即可起航,比赛开始。
如果在"Go"发出前有舟艇出发,即为抢航。出现抢航,应召回重新出发,并给予抢航艇警告处罚。由于发令员在发令塔上居高临下,可及时发现和处理运动员出发时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
阿格苏出发系统(AgsostartStartingSystem)又名"取齐控制器",简称起航器,是赛艇比赛的专用器材设备。这种控制器在每一条航道的起航线上有一个单臂挡板,挡板呈凹形。出发前运动员将船头顶在挡板凹陷处排齐,在音响出发令下达的同时,挡板向水中下坠。如果抢航,则船头顶向挡板弹回,避免过去抢航人工扶船现象。取齐控制器是电动液压装置,最先用于皮划艇比赛,1995年引进赛艇,并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正式使用。此系统采用的是灯光发令方法,在每个出发台上都装有红、绿两盏灯,当发令员发出"Attention"时,红灯亮起,发出出发信号时,绿灯亮起,比赛开始。
比赛器材
艇(canoe)
赛艇是一种专门用于比赛、训练的船艇。艇身狭长,两头尖瘦,状如织布的梭子。赛艇的制作材料,除优质木材外,有玻璃钢、铝合金及碳素纤维等。最长的八人艇长达17~18米,宽只有57厘米。最小的单人艇有8米长,最宽处仅29厘米。赛艇规格见表。
桨(oars)
桨(oars)是赛艇的附属器材,是供运动员划动赛艇前进的主要工具,分双桨(scull)和单桨(sweep)两种。用优质木材或碳素纤维或两种材料相结合制成。桨的一端为圆杆,用于运动员握住后拉推桨,称为桨柄;另一端为桨叶,呈长铲状。桨叶的大小和形状是非常重要的。
赛艇器材改革的成功之处就是使用斧形桨,斧形桨把桨叶面改变成斧形并加大,使用相同的力量于桨柄会产生更大的推进力。
稳舵(fin-rudder)
稳舵是赛艇艇壳下部的固定装置。因状如鱼鳍,故又称鳍舵。稳舵一般用金属制成,安装在艇壳下面纵轴线上,靠近艇的尾部,对赛艇起着稳定的作用,不需要人力操纵。
安全球(bow-hall)
赛艇运动员背向前进方向,无法看见划行前方的情况。为了安全和尽可能地减轻伤害事故,规则规定赛艇的船头上必须装置一个直径为4厘米、用软橡胶或类似材料做成的白色圆球作为保护措施,称为安全球。
桨架(rigger,oar-rack)
早期的赛艇运动没有桨架,只用两臂牵拉和上体摆动来划桨。桨架的结构和形式有多种,通常用4~5根铝合金细管组合成一个桨架。桨架的外端是一个类似桨叉的桨环,可以开启和闭合。桨放在桨环间,桨叶在水中,运动员划桨时,力量传递到桨栓轴,利用简单的杠杆作用推动赛艇前进。桨架在双桨艇上是左右对称的,在单桨艇上则左右交错排列。
脚蹬架(stretcher,footstretcher)
脚蹬架使运动员在艇上用力拉桨时有一个很好的"立足点"。脚蹬架上有供运动员穿着的专门运动鞋。这种鞋既要使运动员相对"牢固"地结合在艇上,又使运动员拉桨、推桨运行自如。在鞋跟处有一细绳与脚踏板相连,在出现意外或翻艇时,运动员两脚能很快地脱出,称为"快脱型"鞋。
脚蹬架的安置如果过于靠近船头,会造成入水角大而出水角小;如果过于靠近船尾,又会造成入水角小而出水角大。因此,脚蹬架的正确安置,可以保证运动员有一个正确的划桨结束姿势和合理的划水幅度。
滑座(slideseat)
滑座又叫座板。座板下有四个可以灵活转动的轮子。赛艇运动员对滑座轮子要求很高,不能有松动或过度磨损,更不能因轮子有差异而造成滑行困难。滑座的使用,可使赛艇运动员腰背和腿部力量得到充分地发挥。
滑轨(tracks)
滑座下有两条平行于赛艇纵轴的滑轨,滑座的四个轮子在滑轨上前后运动。不同艇别的赛艇,滑轨的间距不同,如宽18厘米、23厘米和28厘米等。滑轨的长度从65厘米到85厘米不等。为了保证划水的有效长度,滑轨的长度一般为70厘米到85厘米,而从靠近船头处的滑轨顶端到垂直于桨栓横联线的长度不少于65厘米。
观赛礼仪
赛艇是一项古老而文明的集体项目。几年前,国际奥委会曾有一项调查显示,赛艇在所有最受欢迎的奥运会项目中排名第四。
赛艇比赛都在空旷的户外进行,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国际上主要的赛道都是人工设计修筑的。赛道周围绿化通常都很好。观众们以蓝天为顶,以大地为看台,既可以看碧水中轻盈的舟艇如离弦之箭划过航道,看运动员整齐划一的划桨动作,听舟艇撞线时的汽笛,又能亲近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所以看赛艇比赛就像是一次郊游,一次户外的狂欢。
赛艇比赛对观众的限制较少,可以放声呐喊、擂鼓助威。但在观看比赛前一定要做好防晒准备,如涂防晒霜,戴遮阳帽等。此外,比赛水域不允许观众下水游泳,到时不能图凉快跳下水去。
赛艇比赛竞赛规则类似于径赛,但作为运用器材的水上竞速项目又有其独特之处。比赛过程中,只要不影响到别的艇,可以划到别的航道。桨手在比赛过程中落水,该艇可以继续比赛,舵手落水则该艇终止比赛。
观看赛艇比赛主要看:运动员的动作是否整齐划一、协调自然;桨叶出水是否轻盈、入水是否快捷;船滑行时的起伏是否流畅;桨叶在水下的做功距离与运动员的身材是否相称;桨频与船速的关系。
赛艇比赛场地,通常设有一些商亭和临时餐饮点。通常,在国际比赛中,最后一天的比赛后,运动员还会在赛场自发地相互交换比赛服和纪念品。
总之,赛艇运动魅力无穷,只有深谙之道,才会品味悠长。
著名运动员外国
佩蒂.卡皮宁
来自芬兰的身高两米的赛艇运动员,在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上,他成功的后来居上,以两秒多的优势获得单人双浆比赛的金牌。1980年苏联莫斯科奥运会上,卡皮宁成功卫冕。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卡皮宁再次战胜老对手,夺取单人双浆比赛的金牌,实现单人双浆奥运三连冠。此后,他还参加了汉城和巴塞罗纳的奥运会,但只分别取得第七和第十的成绩,他是奥运历史上两位获得单人双浆比赛三枚金牌的运动员之一。
维亚切斯拉夫.伊万诺夫
在1956年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奥运会上就夺取了个人的第一枚奥运单人双桨比赛金牌。1960年,伊万诺夫再一次夺取了个人双桨的奥运金牌,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上,他在比赛中过于投入,在离终点还有50米的时候,短时失去知觉,等他恢复意识的时候,发现他还在领先位置,他最终还以3.73秒的优势在东京完成了自己的奥运单人双浆金牌三连冠。
菲舍尔(德国)
她拥有7枚奥运金牌,27枚世锦赛金牌,在悉尼奥运会后正式告别赛艇生涯。
斯蒂芬·雷德格雷夫(英国)
有着“史上最伟大赛艇选手”美誉的斯蒂芬·雷德格雷夫是英国著名赛艇运动员其中的一位。从1984年到2000年,雷德格雷夫连续参加了5届奥运会,共夺得5枚金牌、1枚铜牌,成为了奥运史上惟一一位连续5届参加奥运会并夺得5金的赛艇运动员。从1986年到1999年,雷德格雷夫蝉联了九届世界锦标赛的冠军。
2021年,“迟到”的欧洲杯,谁将问鼎欧洲之巅?众所周知...
英雄联盟s赛历届冠军都有谁?至今英雄联盟举办了十一届全球总决...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詹姆斯为什么不能忠于一支球队为什么球迷对...
世界最赚钱的十位运动员,梅西第二,C罗第三1、收入榜前十...
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巴萨误判10个赛季足球比赛有明显的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