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的城市(摩洛哥的城市雕像)

2023-02-16 3:07:10 体育资讯 ssrunhua

摩洛哥的首都

摩洛哥首都,位于摩西北的布雷格雷格河口,濒临大西洋,与菲斯、马拉喀什、梅克内斯同是摩四大皇城之一,自1912年以来,一直是摩政治首都。拉巴特-萨累大区包括拉巴特、萨累和德马拉-斯基拉特三省,人口约212万。拉巴特始建于公元12世纪穆瓦希德王朝。现存老城为 18世纪所建,新城于1912年摩成为法国保护国后兴建。拉巴特濒临大西洋,有不少海滨浴场,是旅游、消夏的好地方。拉巴特王宫、穆罕默德五世墓、乌达雅城堡和舍拉废墟等是游人参观的名胜。基本简介 摩洛哥首都。位于国境西北部大西洋岸,布赖格赖格河口左岸,与对岸塞拉市共为拉巴特-塞拉联合城市。总面积2100平方千米,总人口100.4万(1990)。塞拉初为罗马人居民点,10世纪建镇。12世纪中叶始建拉巴特城,1609年后大批摩尔人移入,城市迅速发展。19世纪为摩洛哥大西洋岸的唯一城市。1912年后法国殖民统治时期为“保护区”首府。1956年国家独立后定为首都和直辖市。港口和城市周围为富庶农业区,腹地广阔,但河口泥沙逐年淤积,港口在地中海区的航运作用已减当年。全国陆路运输和纺织工业中心。铁路和公路南通达尔贝达(有高速公路)、马拉喀什、萨菲;北通丹吉尔;东通非斯、乌季达和邻国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城南设有国际机场。纺织工业和手工业以产毛毯、地毯和皮革制品著称,有水果、鱼类加工等食品工业和制砖、石棉、陶瓷、木材与软木加工等多种手工、半手工小型企业。城市分新城、旧城两部分。旧城沿河分布,有穆斯林古镇和犹太人居住区,多阿拉伯式建筑,有城墙围绕,街道狭窄,居民密集,手工业众多,传统民族市场繁盛,街道两侧是低矮的房屋、店铺和清真寺。在街上行走,不时要穿过拱门,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存留着浓厚的中世纪风采。新城位于旧城以北以东,为政府机关、金融、商业、科学研究等机构所在地,多现代建筑,街道宽广。穆罕默德五世大街员为现代化,商店林立、大厦错落有致。全国文化中心。市内多文物古迹。有拉巴特王宫、卡斯巴乌达亚城堡、摩洛哥艺术博物馆、考古博物馆、古物博物馆和众多清真寺;最古老的清真寺为城东南的哈桑清真寺,建于1195年。拉巴特大学为全国最高学府。气候终年温和,海滨风光旖丽,文物古迹诱人,吸引大量外国观光游客,为摩洛哥沿海主要旅游中心之一,时差比北京晚9个小时。城市结构

拉巴特由两个紧连的姐妹城组成,即拉巴特新城和萨勒旧城。进入新城,西式楼房和阿拉伯民族风格的精巧住宅掩映在花树丛中。街道两旁,绿树成荫,街心花园,比比皆是。王宫、政府机关、全国高等学府都坐落在这里。旧城萨勒围以红色城墙,城内多古老阿拉伯建筑和清真寺,市面繁荣,后街小巷是一些手工艺品作坊,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依然存留着浓厚的中世纪风采。城中多古迹,哈桑清真寺原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建于12世纪,长183米,宽139米,四周有16道门,据说毁于15世纪一次大地震,从残存的一片高低不等石柱中,还能辨认出当时建筑规模的宏伟,耸立于寺正面的哈桑塔(宣礼塔)却完整无损,用玫瑰色石块砌成的高塔占地16平方米,高44米,加上塔顶,共高69米,是拉巴特引人注目的古迹。海角上的军事要塞遗址,即乌达亚城堡,其城墙、主殿已不复存,城门、瞭望岗楼屹立如故,城堡中间是一花园,多奇花异草。附近的加斯巴,是当年陈兵的地方。新城东南的萨拉废墟,传说是穆瓦希德王朝时期建造的皇陵,周围建有城堡。现在废墟上还保存着门楼、墓碑、清真寺、放生池、花园等。气候特点

拉巴特属非洲西北部亚热带地区,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温和潮湿。但北部沿海受地中海影响,基本为地中海式气候,四季温和,西和西北部沿海受大西洋影响。一月份平均气温12°C,四月平均气温20°C,七月平均气温22-28°C。阿特拉斯山地区多雨雪,南部系撒哈拉沙漠,气候炎热,少雨。从北部到中部年均降雨量为800-200毫米。

摩洛哥的著名城市及旅游景点

; 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得名于西班牙语,意为“白色的房子”。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的第一大城市,东北距首都拉巴特88公里,濒临大西洋。好莱坞电影《卡萨布兰卡》更是让这座白色之城闻名世界。卡萨布兰卡是欧洲人对这里的称呼,而它正式的名字则叫做“达尔贝达”,由于“卡萨布兰卡”实在响亮,知道城市原名“达尔贝达”的人反倒不多了。

卡萨布兰卡濒临大西洋,树木常青,气候宜人。从海上眺望这座城市,上下是碧蓝无垠的天空和海水,中间夹着一条高高低低的白色轮廓线。有时候大西洋上海浪滔天,港内却水波不兴。南北绵延几十公里的细沙海滩,是最好的天然游泳场。沿岸的旅馆、饭店和各种娱乐设施掩映在一排排整齐而高大的棕榈树和桔子树下,有它绮丽独特的引人之处。

马拉喀什

摩洛哥历史古城马拉喀什(Marrakech)是全国第三大城市,也是摩洛哥南部地区的政治中心。马拉喀什位于国境南部,北距首都拉巴特320公里,东距峰顶终年积雪的大阿特拉斯山50公里,虽然地处沙漠边缘,但气候温和,林木葱郁,花果繁茂,以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幽静的园林驰名于世,被誉为“摩洛哥南部明珠”。

马拉喀什人口40余万,始建于公元1062年,中世纪时曾两度为摩洛哥王朝的都城。在阿拉伯语里“马拉喀什”意为“红颜色的”,其原因是当年的城墙采用赭红色岩石砌成,迄今基本保存完好。沿着旧城区红色城墙漫步,眼前所出现的景象仿佛让人又回到那遥远的中世纪时代。

马拉喀什像一块内地的磁石,吸引着来自南方的庞大驼队,对于他们而言,这片绿洲是他们所见过的最美的城市。如今的马拉喀什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使难以数计的游客对它趋之若鹜,纷纷探究这里中世纪的传奇和神秘。炎热、尘土、泥砖堡垒使马拉喀什成为独一无二的非洲摩洛哥城市。

魅力摩洛哥

丹吉尔

摩洛哥北部古城、海港丹吉尔,位于非洲大陆西北角进入直布罗陀海峡的入口处,同欧洲大陆隔海相望,座落在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东进地中海和西出大西洋的船只,从这里经过或停泊,大西洋东岸南来北往的船只,也要在这里调整航向,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争夺之处。丹吉尔城沿海滨山坡而建,风和日丽,气候宜人,白色住宅、绿色山野和蔚蓝海水交相辉映,是一座风光明媚的海滨山城。

拉巴特

摩洛哥首都拉巴特(Rabat)位于西北部的布雷格雷格河口,濒大西洋,是摩洛哥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拉巴特由两个紧连的姐妹城组成,即拉巴特新城和萨勒旧城。进入新城,西式楼房和阿拉伯民族风格的精巧住宅掩映在花树丛中。街道两旁,绿树成荫,街心花园,比比皆是。王宫、政府机关、全国高等学府都座落在这里。旧城萨勒围以红色城墙,城内多古老阿拉伯建筑和清真寺,市面繁荣,后街小巷是一些手工艺品作坊,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依然存留着浓厚的中世纪风采。城中多古迹,哈桑清真寺原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海角上的军事要塞遗址,即乌达亚城堡,其城墙、主殿已不复存,城门、了望岗楼屹立如故,城堡中间是一花园,多奇花异草。附近的加斯巴,是当年陈兵的地方。新城东南的萨拉废墟,传说是穆瓦希德王朝时期建造的皇陵,周围建有城堡。现在废墟上还保存着门楼、墓碑、清真寺、放生池、花园等。

 阿加迪

阿加迪尔风景优美,气候温和,既是摩洛哥少有的天然良港,又是休闲度假的好所在。在许多摩国人心目中,它是本国最漂亮的城市。

阿加迪尔面向碧波浩瀚的大西洋,背依富饶的苏斯平原,南行不远就是著名的撒哈拉大沙漠,阿特拉斯山脉在东南两面阻隔了大漠的热浪,使得这座沙漠边缘的城市,一年四季气候如春。

沿着大西洋海岸,各式风格的旅馆群绵延长达几公里,可以说,这些度假村式的建筑风格就代表了阿加迪尔新城的风格。除此之外,各家夜总会也各具特色。入夜之后,只见霓虹闪烁,家家歌舞升平,时有驻店的乐队竞相献技,成为阿加迪尔的又一处胜景。

摩洛哥城市排名

摩洛哥城市排名:马拉喀什、菲斯、乌尔扎扎特、梅克内斯、拉巴特。

1、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多年来一直是重要的贸易中心。城市的地位是商品贸易进入这个国家的重要依据,它对贸易的重视塑造了这个城市。看看标志性的库图比亚清真寺,它可以追溯到12世纪,是老城区的标志性象征——精致的19世纪巴伊亚宫也因其奢华的设计而脱颖而出。

2、菲斯

菲斯曾经是摩洛哥王国的首都,散发着文化和历史的气息。这座城市以其著名的小红帽子而闻名,也有许多引人注目的景点。作为非斯的象征,麦地那是一个巨大的步行街,有许多游客在这里游玩购物,如果你来到这里,一定会爱上这种热情洋溢的气氛。

如果你穿过狭窄的小巷里,就可以惊奇地发现这座城市的两所伊斯兰学校。,欣安尼亚神学院有复杂的雪松雕刻的面孔和精致的瓷砖。

3、乌尔扎扎特

乌尔扎扎特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南部,是通往撒哈拉沙漠的门户。这座小而多尘的沙漠城市由巨大的瓦尔扎扎特古堡主宰,它是一座19世纪的堡垒宫殿。这座宫殿在群山和红色的风景中拥有令人惊叹的景色。事实上,它是如此独特,许多著名的电影都曾在这里取景。这座城市有许多酒店和价格合理的小餐馆可供选择。

4、梅克内斯

在11世纪时,梅克内斯古城曾是摩洛哥帝国的首都。当时的苏丹创造了这座城市,人们建造了高墙和巨大的门来保护它,并创造了精致华丽的摩尔式西班牙风格的建筑。可以在它的许多纪念碑上看到,这座城市的历史融合了欧洲和伊斯兰的设计。

马赛克瓷砖的纹理充满艺术感,是那样惊人的美丽。苏丹穆莱·伊斯玛的陵墓展示着帝王的威严,这里还设有喷泉和装饰性的花园。

5、拉巴特

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坐落在布赖格河畔。它以华美的伊斯兰建筑而闻名。这座城市还与法国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由于它坐落在大西洋沿岸,因此具有明显的欧洲沿海城镇风格。拉巴特的城堡坐落在该镇要塞的中心。

casablanca是哪个国家的城市

casablanca是摩洛哥的城市。

达尔贝达(Dar el Beida)原名安法,别名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位于摩洛哥西部大西洋沿岸,是摩洛哥历史名城,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被誉为“摩洛哥之肺”、“大西洋新娘”。

人口约290万。该市拥有全国70%的现代工业,市区和郊区有1000多座工厂。城郊为富庶农业区,内陆腹地宽广,富有磷灰石等矿产资源。该市平均海拔50米,气候温和,,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城市临海,树木常青,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是北非著名的旅游城市。

扩展资料:

达尔贝达有着悠久的历史。12世纪,柏柏尔人在此建立了一座城市,将其命名为安法,意为“高地”。中世纪时,伊斯兰教传入当地,城市规模不断扩大。15世纪中叶,葡萄牙殖民者占领安法,并将其夷为平地。1770年,摩洛哥国王下令在安法城旧址兴建一座新城,将其命名为达尔贝达,意为“白色的房子”。

18世纪末,西班牙殖民者取得了达尔贝达的贸易特权,将其更名为卡萨布兰卡。1907年,法国殖民者占领了卡萨布兰卡,并在此建设了港口。卡萨布兰卡从此成为摩洛哥的主要贸易口岸,该市经济得以迅速发展。1956年摩洛哥独立后,将该市名称恢复为达尔贝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达尔贝达

摩洛哥的城市(摩洛哥的城市雕像) 第1张

摩洛哥的首都是哪个城市?

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阿拉伯国家,国土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有1700多公里的海岸线。全国人口3500万,在19世纪初曾是法国和西班牙殖民地,1956年获得独立,建立摩洛哥王国,体制是君主立宪制。

摩洛哥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全年平均气温约20度,冬季1月平均气温也在12度左右。由于靠近撒哈拉大沙漠,因此昼夜温差较大。但总体来说,相比非洲南部气候宜人,被称为北非的后花园。

摩洛哥人宗教信仰以伊斯兰教为主,全国99%的人口都信仰伊斯兰教。在摩洛哥随处可见清真寺建筑,是摩洛哥城市景观的一大特色。

2016年6月1日起,摩洛哥对中国护照实行免签政策,极大的促进了国人去摩洛哥旅行的人数。摩洛哥被大家熟知的是卡萨布兰卡、撒哈拉沙漠、拉巴特、菲斯等地。在这个城市建筑色彩浓郁,异域风情浓厚的国家,还是很吸引国人的目光的。再加上著名的电影《卡萨布兰卡》,以及三毛散文对撒哈拉带有浓烈个人情感负载的描述,都让摩洛哥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白色——卡萨布兰卡

先来说说卡萨布兰卡。卡萨布兰卡是西班牙殖民者为这座城市取得名义,意思是白色的房子,这就可以看出卡萨布兰卡的色彩。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最发达的城市,有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也是北非最具现代化的一座清真寺,寺内设有博物馆、图书馆。

卡萨布兰卡最具意义的还是那部经典电影赋予它的,因此该部电影爱好者还是值得一去的。

蓝色——舍夫沙万

这座城市最让人着迷的便是它铺天盖地的蓝色,多数住宅的墙壁、门口、台阶统统被涂成天空蓝,建筑特色洋溢着浓郁的阿拉伯风情,大片大片的蓝让人感觉安静而祥和,空气都清新了很多。

红色——马拉喀什

摩洛哥的四大皇城之一,被誉为摩洛哥的“南方明珠”,有较长的建城历史,因此城内有诸多历史古迹,包括阿克达尔橄榄园、萨阿迪王朝时代的陵墓、库图比亚清真寺等。还有阿特拉斯山的瀑布和雪景等自然景观。

蓝白相间——索维拉

以风闻名于世,被称为“非洲风城”。城市濒临大西洋,有白色的海鸥和蓝色的渔船相得益彰,建筑是典型的古罗马风格,有历史遗留的城堡和炮塔,其城市特色汇集了众多的艺术家徜徉街头。

黄色——撒哈拉沙漠

摩洛哥的南部便是撒哈拉沙漠,令人震撼的满眼的沙子和黄色,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靠近摩洛哥的沙漠处,可以看到少量植物和甲虫类小昆虫,可以看到壮观的日出和日落,夜间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流星,

摩洛哥各个城市的色彩是最让人着迷的,为城市增添了迷幻的色彩,让人为之着迷而向往。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生山体育 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