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潇霆2022年世界杯,《冯巩之战》全案:谁在嘲笑男足破防?-

2023-03-13 13:52:47 体育资讯 ssrunhua

冯潇霆为何说在韩国踢球痛苦不堪?

当俄罗斯世界杯12强赛,中国男足2-1卡塔尔,终场哨响之时,真心心疼冯潇霆!作为85年龄段的黄金一代,也许永远不能再参加世界杯了。——他还能再征战5年,在37岁的时候重回这里,参加卡塔尔世界杯吗?

还记得国足击败韩国队赛后,冯潇霆就激动地落泪。他这批球员,非常渴望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大赛,尤其是俄罗斯世界杯,几乎是他们最好的状态下最后的机会。然而命运真残酷,也真无情!

一声叹息。冯潇霆、郑智、蒿俊闵等老球员,只能尽最大努力保持好状态,争取在2022年,再争机会。球迷祝福!

近日,冯潇霆接受采访,谈及了一些足球周边的感受。作为中超资深段子手,冯潇霆和赵旭日曾因为神似,而被大家调侃。而智商极高的冯潇霆,不仅主动配合,更是能频繁创造新的段子,幽默得很。

卡纳瓦罗重返恒大,冯潇霆给出自己的看法:我一直非常崇拜他,作为一个中后卫,能够拿到世界金球奖,这说明他的能力太强了。能为他效力,是一种幸运!同时,冯潇霆也谈及此前在韩国联赛踢球的一些经历,他表示:那段往事不堪回首,韩国一些足球人的做法,完全不可理喻!

《冯巩之战》全案:谁在嘲笑男足破防?-

当“冯巩”这个词登上热搜榜时,很多人都充满了疑惑。

很多人都得了明星倒塌房子的PTSD,还以为老艺人出事了,但是当人们知道事情的真相后,还是心急如焚的点进了热搜,还是他们自己的 激情型,还是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哎,怎么又是中国男足!

3月中旬,一场“冯巩之战”拉开帷幕。 战场从媒体采访一直延伸到小红书、抖音、微博。 双方在空中大喝一声,相互回应。 网友们纷纷围观“乐子”。

什么是“冯巩之战”? 他们为了什么而战?

《冯巩之战》的开头和结尾

《冯巩之战》的开头与著名喜剧演员冯宫无关 .

所有争议的起因都是采访。 2022年3月6日,两会之际,政协网站在官媒发布了采访视频。 受访者是这起事件的中心人物

,引起了真正的争议。 这是龚汉林对中国男足的评价,“某支足球队年收入350万甚至1000万,在球场上却没有看到一个进球,这对中国人来说是完全的耻辱。 " “某支足球队”,但这句话还是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视频下方,围观者充满了愤怒。 “大声点,中国男足!”

很快,相关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话题讨论达到2.4亿次,再次掀起关于国足的大讨论。 虽然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但宫翰林还是激怒了足球界的一些人。 知名足坛评论员董璐迅速“开团”,对龚翰林“丢脸”的评价表示不满,对整个小品行业开火。 3月7日,董璐在直播中怒斥“龚翰林”的言论,称其为“球盲”,认为只有中国足球以“球盲”为主导的舆论时代结束,才能 中国足球迎来真正的发展。

董禄虽然火力猛烈,但在舆论场上并没有掀起太多的水。 真正让这场争论走上全网巅峰的,是冯潇霆的下场。

冯潇霆是谁? 前中国男足队长、著名国脚,

当大多数球员面临质疑时,他们选择保持沉默在这种情况下,冯潇霆的“可笑”显得格外抢眼。 宫翰林也赶紧拍了一段短视频反击,说:“我不懂足球,但我会看比分的。” 老艺人直接开火,“玩小品多丢人,你丢人了。”

“冯巩之战”愈演愈烈。

“批评和指责容易,但认识自己很难。中国足球要进步,我们需要实干家,而不是键盘侠。”

但它能扭转舆论吗? 不能。

网友不买。 近31000条转发,几乎充满了骂声、推卸责任、自我感动……类似的评论成了最主流的论调,冯潇霆也没有放下。 点开评论,只能看到十几条略零星的“支持”。

在网友眼中,中国足球产业发展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中国男足却因为高薪无果、缺乏斗志而被激怒 场。 这一次,面对质疑所表现出的“玻璃心”引起了舆论的愤怒。

战争还在蔓延。 沉寂了一周的董璐,再次兴高采烈地打开了麦克风。 自3月15日起,他又发了多条微博直指“伪球迷”,称中国足球不应该被视为不如意。 它被用作发泄愤怒和增加球迷的工具,表达了中国缺乏足球文化,是中国足球的“原始 社会 ”。

还有其他玩家也选择回应。 3月15日,中超球员杨诚发文支持冯潇霆,称“中国足球确实经常挡住中国人,但龚先生并没有把小品赶出亚洲去国际化。” 他还指出了大部分不懂中国足球的“伪球迷”。 他认为,宫翰林的声音并不了解行业的真实情况,呼吁“一切从尊重开始,做好自己的事”。

但是网友们的评论依旧犀利,纷纷调侃杨诚的“类比”。 冯潇霆在接受东方 体育 报采访时,也再次回应了“冯巩战”,称年轻球员需要更好的舆论氛围。

另一方面,在广大网友的“帮助”下,冯巩真的被拉进了“冯巩之战”,2022年2月24日发表的文章短视频重新发布。 视频中,冯巩以运动员喜欢吃什么为题调侃国足海参事件。 他评价国足“看似荆棘丛生,实则相当柔软”。

冯巩的加入让“冯巩之战”更加热闹。

3月17日上午,#调侃中国足球也应该有底线##低谷中请支持国足#两个话题登上热搜榜,热度进一步蔓延,更多和 更多人开始卷入这场纷争,前国际版李毅、演员李佳航、知名评论员韩乔生等众多KOL都打开了麦克风。 冯巩的经纪人傅相博在采访中也回应了“冯巩大战”,称自己“躺着中枪”。

至此,“巩翰林与众多网友VS足球圈内人”的格局逐渐形成,事件也在争论、嘲讽、谩骂中变得荒诞不经。

3月17日下午,巩翰林再次发布短视频,称批评更多的是“深爱与责任”,并晒出了一份由中国足球传奇人物签名并已被 珍惜多年。 然而尴尬的是,视频发布后不久,就有网友扒出签名是假的,甚至“签名者”之一欧楚良也发文称自己没有签名。

对于“反对者”来说,虽然男足负面舆论仍难以扭转,但“老艺人翻身假粉丝”却成为了调侃的绝佳素材。 谁也没想到,这“冯巩之”“战”渐渐冲向了鸡毛一地的局面。

《被嫌弃的男足生活》

这场“冯巩之战”确实很吵,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 由于参演人员的大牌、快速的反应节奏,以及相关营销号的推广,这一系列的你我有一种戏剧性的跌宕起伏感,火药味十足。 网友们自然不会错过任何精彩。 不少网友在大喊“享受”的同时,也加入了“战斗”,在评论区表达了各种看法。

别说移动互联网时代,足球一直是世界流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传统足球大国英国为例。 作为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英国不仅拥有产值数百亿英镑的足球产业,还拥有与之相关的丰富文化。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意识和身份认同,都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中,构成了各地区特色的足球文化。

而反映在中国,近几年的男足似乎更像是舆论场上的“梗”。 它经常出现在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中,或被嘲笑或鼓励。 “国足”的形象在其中,也越来越具体:一个救不了的斗,难取胜。 人们谈起“国足”,更多的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和愤怒。 这样的舆论形象被赋予了 情感 。 今天的争论只是互联网时代的一次集中爆发。

一切都要回到 体育 比赛中无法回避的“食物是原罪”这句话。

从1958年在瑞典举办的第六届世界杯,到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男足一共参加了12届世界杯。 其中,只有2002年韩日世界杯打进世界杯决赛(即32强),但在之后的小组赛首轮就被淘汰出局,其余11届世界杯均落入世界杯决赛圈。 限定词。

虽然很多球迷也认为东道主日韩没有参加2002年的预选赛能够打进决赛,但今年的 历史 性成绩确实让他们圆了中国男足的梦想 希望。 或许当时满怀期待的人都没有想到,这会成为男足迄今为止的最好成绩——2002年之后,中国球迷迎来了长期的“失望”。

在频繁换帅、舆论、资本影响、运气的综合作用下,2002年亚洲杯、世界杯、乃至奥运会之后,中国男足都未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 好结果。

输球的种种原因,让球迷的耐心跌到了谷底。 男足什么时候再冲进世界杯? 一个接一个的教练“解散下课”,一个接一个的进球没有被封堵,球迷们在每场比赛后愤怒地计算着“理论上的出线可能性”。 场上场下,中国男足未来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粉丝讨论 游戏 的主要空间也转移到了更多扁平化的论坛或者微博等社交软件,以及相关的视频资料 也在这里。 在这个过程中,它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2013年6月15日,中国国家队以1:5的比分不敌泰国U23国家队。 中国足球传奇人物范志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不想再面对了”。 输掉越南,泰国输了越南,再输给缅甸,下一个不会输。” 这段话后来被视为“经典语录”。 “不要脸”也成为了中国互联网上的热词,不仅是足球,其他越来越多的领域也开始表达这种愤慨。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相关的梗。 当人们在取笑中国男足时,泛 娱乐 的环境也让男足形象被新一代网友解构。 与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相关的元素在屡次失败中被选择性抹去。

回到2022年初的世界杯预选赛,春节前后,中国男足分别输给日本和越南一 一个接一个。 回应几年前范志毅的那句话,“再往前走,就会失去越南”; 随后,女足展现了惊人的毅力和技战术。 结果,舆论的地位已经跌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 不管是看球还是看球,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调侃男足了。

This出版的《一个厌恶男足的人生》走到了今天。

[ h]

你为什么打架?

龚翰林、冯巩这样评论足球的喜剧其实很正常。 对于国内的小品和相声来说,中国男人的脚一直是重要的素材来源,一些最经典的笑话还时不时被网友们提起。

1993年春晚,冯 龚和牛群的一句“施拉普纳的白发”将中国足球带进了相声小品的世界,从此国足成为了春晚相声的常客。 真正开始嘲讽男足要从1997年开始。春晚,冯公牛群表演相声《两个人的世界》,其中有一段经典对话:“什么最臭?” 中国男足最臭脚在门口!” “

早在那个时候,冯巩就已经在春晚开始踢男足了。在接下来的25年里,他还多次在春晚作品中以足球为梗,嘲讽男足“无能”,因短视频被卷入“封宫战” 年初。 奇怪。

至于喜剧作品中的男足梗,最经典的就是宋丹丹和赵本山在2008年春晚的节目《火炬手》,其中调侃国足:“ 什么运动令人担忧?” “足球!” “什么运动更让人担心?” “中国足球”。 此时,男足在2007年亚洲杯遭遇惨败,0:3不敌乌兹别克斯坦,未能出线。 ,这直接导致了时任主教练朱光虎的“下课”,而未能“突破球迷的底线”也让他们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更何况,冯巩和龚翰林批评中国男足的不光是。 2001年11月27日,在辽宁沉阳五里河 体育 场,中国男足1-0战胜阿曼队,最终实现了冲出亚洲、冲向世界的目标。 2002年春晚,冯巩、郭冬临、陆鸣共同演绎的小品《台上台下》中,郭冬临的快板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在 新中国经济发展和政治地位提升的总体趋势,新一代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也孕育在其中,但在一切都在往上的时候,男足依然低迷,并没有走下坡路的趋势。 这必然与大势相悖,制造落差的心理在所难免 乐。 结果,对恨铁的批评和嘲讽也多了起来。

所谓的“冯巩”之战,他们为何而战? 毕竟,对于同一个问题,他们都是不同的看法。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冯潇霆等足球专业人士虽然在舆论场上处于劣势,但他们的话也从专业的角度为中国男足的困境提供了一个解释 看来,一味否定和批评两者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球员的“破防”是情有可原的; 在龚汉林看来,质疑高薪低绩效是很正常的,即使是评价缺乏专业性,但从“实力为王”的 体育 竞赛逻辑出发,说“老师有名”一点也不为过,而定义“伪球迷”的逆袭方式更难涵盖 男足的困境。

基本上,双方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中国男足走出低谷,拥抱新生活。

国足赢韩国最大功臣是谁?

北京时间8月31日,在这个8月的最后一天里,一直为中国球迷添堵的国足,却为球迷们带来了一场让人泪流满面的胜利,在主场对阵乌兹别克的比赛中,中国队依靠冯潇霆造点,郜林点射破门,帮助国足一球小胜对手,但是也正是这一球小胜,让中国队保留住了世界杯的梦想,也正是者一球小胜,让所有的中国球迷喜极而泣。我们还有希望、我们的梦想还未破灭、我们还没有成为准备2022年世界杯的那支球队。

在这场比赛中,相信看了比赛的球迷,都会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这支中国队真的“变了”!变得我们不太“认识和熟悉”,但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队伍。在2002年中国圆梦世界杯后,虽然也曾经在随后的亚洲杯中,偶有闪光,但是大部分时间中国足球就像是一支在黑暗中随风飘摇的小船,没有方向、没有希望、任人宰割,我们从那一刻开始从亚洲一流变成了二流,甚至不入流。

平掉新加坡算什么?我们还敢和中国香港握手言和;输给卡塔尔叙利亚又如何?我们还曾经完败泰国,甚至1-5不敌泰国二队。在哪段“暗无天日”的时光里,中国足球颜面全无,甚至有激进的球迷,打出了“中国队你的脸呢?”、“中国队请往门里面踢”等标语,来讽刺这支承载着几亿人梦想的国家“梦之队”!

世界杯预选赛,被香港闷平之后,法国人佩兰先生讪讪的拂袖而去,留给了中国队一个“烂摊子”,高洪波指导临危受命,并誓言要带中国队闯进12强赛,随后的三场比赛相信所有的中国球迷都记忆深刻,尤其是在对阵卡塔尔的最后一场比赛中,黄博文的世界杯以及武磊的锦上添花,再加上亚洲各兄弟国家的“帮忙”,最终国足奇迹般地闯入十二强赛,此时的高洪波像极了当年的米卢,很多人劝他功成名退,但是他最终和米卢选择了同样的“路”,最终高洪波和米卢几乎有着一样的结局,4场比赛1平3负积1分,从一个“英雄”转瞬就变成了球迷们口中的“罪人”。

2016年10月,意大利人里皮正式成为国足的主教练,这多少让球迷们有点意外,因为早在几个月以前,就曾经有媒体透露,里皮将重返恒大接替斯科拉里,然而在国足面临困境的时候,里皮却成为了“救火队员”。在足协的第三次邀约之下,意大利人终于松口,接下了这个可能会损毁自己一世英名的“工作”。然而,面对着出线形势不妙的国足,里皮上任伊始,很多球迷和媒体就为这名已经69岁的老人担心,担心这名老人无法收拾好这个“烂摊子”,担心这个老人无法适应中国特殊的足球国情,然而在如今经过短短的11个月之后,大家对里皮的担心,全都变成了赞赏!并且是真正发自内心的钦佩和赞赏!

这名曾经带领尤文图斯成就一番霸业,带领意大利国家队登顶世界杯的老人,用自己的行动和人格魅力,征服了这个拥有四万万球迷的国度,在接任国足之初,他就立下了打造一支强大的球队,有奉献精神、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有承担起国家兴亡意识的球队目标,而也正是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国足无论是场上的精神状态还是拼搏精神都焕然一新。在随后的每一场国家队比赛中,我们都能看到不一样的、日趋变好的国家队。

首场闷平卡塔尔,次场主场小胜苦主韩国,三轮因为球员失误不敌伊朗,四轮最后时刻遭叙利亚绝平,今天1-0小胜乌兹别克,执教的五场比赛中,他带领国足拿到了2胜2平1负的成绩,俨然打出了亚洲一流的水准,尤其是在4轮比赛仅拿一分的情形下,他依旧带领球队将世界杯梦延续到了最后一场比赛,不管你服不服、相不相信,里皮确实有自己的独到的地方。

从用人注重老中青搭配,到战术阵型以攻击为主,强调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再到一场比赛根据比赛态势不断的变换阵型,里皮只用了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此前一盘散沙、踢得毫无章法的国足,逐渐打造成了一支战术意图明显、崇尚高位逼抢的球队;将一只人人都视为鱼腩、抢分对象的球队,变成了连亚洲第一都不得不另眼相看、用尽全力迎战的球队。

假如说高指导的四十强赛和后来逼平伊朗运气成分较多的话,那么如今国足将世界杯梦想延续至最后一轮,绝对是里皮实力的证明。这名意大利人,不仅在五场比赛中帮助国足拿到了8分,而且还让国足一改往日鱼腩形象,迎来涅槃重生!或许他无法将我们带到俄罗斯赛场,但是只要一个健康的里皮在,那么中国足球复兴还会远吗?

冯潇霆恼羞成怒批巩汉林球盲,***9字点评此事,这9个字是什么?

著名小品演员巩汉林在参加重要会议时一改往常幽默的态度,严肃责备当下男足收入高但不进球的现状,表示这完全是在给国人丢脸。该言论一经发布就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冯巩之战”

“冯巩之战”在足坛可谓人尽皆知,原因是我国著名的相声大师巩汉林参加采访的时候,公开点评国足队员普遍高薪低智的现象,上场不进球,给中国人丢脸!巩汉林老师的言论激起了前国足队长冯潇霆的强烈不满,他公开在个人社交平台回怼称自己要退役了,准备让位给巩汉林。

而后,又十分委屈在深夜发文,对于“冯巩之战”做出正面响应,大致意思是说足球人不是不能接受责备,而是希望外界能够科学的理智的进行责备,给年轻一代的球员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不少的网友觉得冯潇霆说的也有道理,毕竟外界一些球迷对球员的指责和攻击确实很过分,每次上场前外界都传来不看好的声音只会对球员心态造成影响,这样的环境下,国足很难成长起来。

冯潇霆恼羞成怒批巩汉林球盲,***9字点评此事

这一次球迷的立场十分坚定,都站在巩汉林老师这边。***也点评发声:冯潇霆们不能太玻璃心。踢得不好的中国足球已经成为了“终极难题”,外界的责备和指责如果简单把问题归咎到球员身上,是一种简单粗暴,对国内足球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冯潇霆的表态俘获了很多球员的心声,他们在球场上压力太大,踢球“畏手畏脚”,没有信心发挥正常的水平。但球员就没有一点问题吗?

高收入拿不到好成绩,球场上表现得懒散,当限薪令出现后,国内中超联赛球员哀嚎一片,在球迷看来是“罪有应得”。如今,冯潇霆录制新的视频再次响应球迷,这一次的态度有了反转颇有道歉的意思,表示不是不能接受外界球迷的责备声音,而是外界要理智科学责备我们的不足,也利于国内足球环境变好,利于球员成长。

结语

对于这件事,或许篮球评论员杨毅说得很多,国足的人拿了高薪踢得不好,就是不职业,被球迷骂很正常,巩汉林骂了没问题,足球圈的人不能说巩汉林是球盲,外行干涉内行。

毕竟巩汉林只是骂,没有对中国足球提出什么建设性意见!而在输给越南后,骂国足的球迷很多,为何巩汉林不能骂呢?因为冯潇霆们认为巩汉林是公众人物,骂他们,他们的脸面真挂不住!

脸都不要了!冯潇霆发长文,遭众人回怼 球迷:秀才遇到兵,谈不通

评判一个学生的好与坏,以什么标准来评判?首当其冲的一定是成绩,因为这是硬实力,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考试成绩上。而成绩不好,自然要被骂。我看了巩汉林老师的短视频,我从不认为他的视频、他的言论有任何问题。但是,中国足球界即有一个人受不了了,他就是冯潇霆。2022年3月14日晚23点15分,他再一次在社交平台向大家展示了他自己认为个人优秀的才华和文笔。但是,他的这篇长文只能体现出格局上还待提高。

由于篇幅的原因,就不展示他的“长文”,在他的2000字长文中,再一次表达了寒心,在他过往的文章中,他的“寒心”自成一派,几乎每次都谈及。似乎让我感觉到,只有让他感受到“寒心”的时候,才能“才思如泉涌”。假如他能够带着“寒心”的心态奔跑在足球场上,似乎他也能够成为“一代足球大师”。

冯潇霆的长文引起了很多媒体人和球迷的回怼。有位球迷说道:你跟他谈竞技水平,谈技术,他跟你扯情怀扯理性,谈得通吗?如果你把巩汉林看成普通球迷,人家是可以喷的,非要认为他是为了流量。

冯潇霆在长文中还详细阐明了日本在2018年世界杯的淘汰赛中,2-0领先比利时的前提下,最后14秒被比利时队绝杀。而这14秒时间,被日本足协进行了非常透彻的分析。冯潇霆拿这个说事,是希望中国球迷以及媒体应该更加理性。但是,有一位球迷回怼得非常令人大快人心,他说道:还跟日本比,分析视频,停球都停在一米开外,咋分析?好无聊!

2019年1月25日,冯潇霆的低级失误令时任国足主帅里皮无语的动作,仍然历历在目。请问冯潇霆,你为什么不能像日本“反思14秒”那样去反思一下自己呢?作为土生土长的大连籍球员,你也不去看看大连球迷是怎么评价你的?你赶上了一个中国足球最好的“红利时代”,赚得盆满钵满,怎么就接受不了一点批评呢?就像有位球迷说的那样: 球员的收入,有一半是挨骂的钱。

《北京青年报》记者肖赧针对冯潇霆的长文,在社交平台上只说了一句话,高下立判。他说道: 冯潇霆的感言,是足球文化的展示!

作为球迷,你对此怎么看?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生山体育 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