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杯小彩旗,小彩旗为什么拄拐仗

2023-03-15 15:42:08 体育资讯 ssrunhua

17年前,被米卢赞为中国“足球神童”的少年,如今怎样了?

周了了的父亲是一名足球爱好者,受到父亲的影响和督促下,周了了2岁就已经开始过上了练球的生活。在4岁的那一年,他已经能够完成一个别人都难以完成的任务:2000多下的颠球。似乎在这一段时间内,人们都感觉到这个孩子将会在以后的时间里面大有作为,他的父亲也为这时的周了了感到十分的高兴。

那么,现在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他是不是已经成为了一名职业球员呢?其实,在他11岁那年,虽然还在参加足球训练班,但是在体重上比以前增加了不少。周了了已经长大成人,却失去了“足球神童”的称号。已经把精力都放在减肥上了,之前在他成名时,就被邀请过去参加宣传片的拍摄。

错误的指引

这时候他的训练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短,已经跟之前的那种训练强度没有办法进行比较。渐渐的,人们也都不再关注他。或许,对于孩子来说,有时候父母的引导非常重要,做错一个关键的选择,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这不免让人想到伤仲永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方仲永,原本拥有很厉害的作诗才能,虽然他并不认识书写工具,但却能够写得一手好诗词,这也算是一种天赋了。但仲永的父亲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自己赚钱的机会,于是就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周围的人。

曾被称为:“足球神童”

足球是全球的第一大球,足球界不缺具备天资的足球运动员,在中国,也是有那么一位“足球神童”,可是如今早已非常少被别人谈及了,他便是周了了。周了了被别人称之为“足球神童”就需要上溯到17年以前了,当初中国队在世界杯赛的资格赛中充分发挥优异,里程碑式的闯进了世界杯赛,举国欢腾,各种各样报道“问世”,在02年中国龙之队的颁奖典礼上,年仅6岁的周了了为队友们演出了颠球,那时候上任国足主教练的米卢对周了了十分看重,因此各种新闻媒体言过其实,把周了了吹嘘变成那时候的“足球神童”。

“神童”的童年

这位足球神童名叫周了了,出生于北京,周了了的父亲无外乎是一个足球爱好者,而小小的孩子也受到父亲的影响,很小就接触到了足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孩子的天性在了了很小的时候便展露无遗。2岁就开始每天带着足球出去玩耍,好似除了足球没有其他游戏能够吸引其注意,由于每日都玩耍足球,便对足球的掌控和体力都比同龄的孩子强很多。

5岁能够做些技术性动作后,更是激起了周了了对足球的强烈爱好,仿佛不知疲倦,小小的周了了便展现了超乎同龄的努力和坚持,每天都要跑上几公里锻炼身体。于是,他小小年龄便练就了出神入化的球技,20分钟便能完成2000多下的颠球,而这很多国内的成人球员都无法完成。

过度赞扬后的拔苗助长,孩子的一生不应过早被界定

世界杯龙之队的颁奖典礼,对于周了了一家来说无疑是改变他们生活的转折点,曾经因为喜爱的足球,一下子变成了周了了一生都无法舍弃的事情。米卢教练的赞赏,或许只是对小孩子努力和天分的肯定,而非任何功利之心,毕竟一名合格的球员,要综合很多条件,天分也只是一方面。米卢教练的赞扬仿佛成了小了了的点石成金之语。一夜之间周了了是中国足球神童,国足未来希望,会给未来国足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的传言,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更有韩国媒体专门来到中国为其拍摄家庭生活和足球练习的纪录片,准备在世界杯中国队首秀上播放。

镜头前的周了了聪明伶俐,穿着仿巴西球王贝利曾穿过的黄色10号球衣,在足球场上威风凛凛的展示着绝技,一会儿射门、一会儿带球过人、一会儿颠球,显然一个神气非常的小球星。摄影师跟随他满场跑,气喘吁吁,引得导演频频夸赞,甚至忘记职责,忍不住脱掉外套,当起守门员。这时周了了更是劲头十足,频频射门,屡射屡中,使导演大失面子,却仍笑呵呵的,一个劲地夸了了“了不起”。

这本是一件好事,可以增加周了了踢球的信心。然后,媒体的炒作,家人的选择,都改变了了了的生活。童年的爱好,变成了禁锢他18年的魔咒,从此他的生活再也离不开足球,而足球与他而言也不是一件好玩的游戏,而是必须要做好,也是应该会做好的事。

浪费了太多训练时间

名声越来越大的周了了,不仅总是受到国内媒体的邀请和采访,就连韩国媒体都邀请周了了为其拍摄了相关的足球纪录片,年纪尚小的周了了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将是什么,在他自己眼里,也仅仅是在镜头前展现一下自己的训练成果罢了。不仅如此,此后周了了的日常起居和训练过程,都会有媒体进行跟踪拍摄记录,为的就是记录这位"足球神童"的成长过程,作为该媒体日后宣传的重点内容。

但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周了了全国各地四处奔走,面对众多新闻媒体的轮番采访,根本没有自己的训练时间,这也让年仅十多岁的周了了十分疲惫且迷茫。曾经的足球,是自己和爸爸消遣娱乐的共同爱好,如今却变了味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足球的表现越发地不尽如人意,国家队也一度成为了球迷谩骂诋毁的对象。而曾经那个被寄予厚望的天才少年,也因为国足的堕落和媒体的过度报道,逐渐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之中,不了了之。

如今的周了了

周了了一直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可是成名后的周了了却渐渐迷失了方向。由于过度的暴露上镜头前,他享受着足球给他带来的盛誉,反而没有心思去训练和攻坚了。热度降下来后,他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当初对足球纯粹的热情。2007年,再次出现在尽头前的周了了,已经成为了一个身高一米八几,体重一两百斤的大胖子。父亲希望他能继续在足球领域发展,帮助他减肥,可是再也没有人把周了了和曾经的“足球神童”相挂钩了。

如今已经24岁的周了了依旧没能成为职业球员,更别提带领这中国足球队走向世界杯的舞台大放异彩。包括周了了在内已经有无数的例子证明,天赋很重要但能够沉下心来训练和提升更重要。没有这份努力不会有梅西和C罗,就像没有日复一日凌晨四点半的训练,就不会有科比一样。体育巨星的崛起之路,没有容易的。

结语

如今23岁的周了了早已和“足球神童”这一头衔没有一点儿挂勾了,足球界不敢相信哪些“神话传说论”,没有慧眼识珠的成功之路,踏踏实实、努力勤奋好学,一步一步地搞好时下,这才算是一个足球选手最基本上的,也是一个足球优秀人才发展的牙根。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共同愿望。但在每个孩子的成功过程中,家长也应该找到那条最适合孩子的道路,而不是盲目自信,拔苗助长。就如同上文提到的周了了一样,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其每一项爱好,而不是将孩子的爱好当作自己牟利出名的手段和方式,也不能将孩子的爱好定性成他今后所要从事的行业。神童和天才固然存在,但也要找到其自身的特性,加以引导,才能走上正轨,成为最终的赢家。

 

小彩旗为什么拄拐仗

是去山上看流星时受伤。

2022年9月4日,小彩旗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组日常生活的照片。有网友发现,彩旗手里拄着拐杖,于是十分关切地问候。彩旗看到评论第一时间回应:我脚没事,是去山上看流星时不小心受伤。并表示自己可以正常行动,甚至还去爱丁堡十天看了五十多场演出。

小彩旗,本名杨彩旗,1999年1月24日出生于云南。中国舞蹈演员。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外甥女,画家杨丽梅之女。因被姨妈杨丽萍赞叹其跳舞时转起来像一面迎风飘扬的小彩旗而改名为“小彩旗”。2010年5月1日,小彩旗被北京舞蹈学院破格录取。2013年,小彩旗签约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成为旗下艺人。2014年1月30日,马年春晚舞台上,小彩旗化身的“时间使者”在舞台上连续旋转4个小时;11月2日,小彩旗担任主演的话剧《山楂树之恋》在广州上演。

东极岛游戏

2019年的元旦可以放三天假。两位好友相约一起去东极岛跨年,因为据说东极岛是中国有居民的最东面的岛屿,在这里可以看到新年的第一缕阳光。

我以前还真不知道有东极岛这个地方。不过,去这个中国有固定居民的最东面的岛屿,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到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于是12月29日的晚上,我先到溧阳与好友会合,一行三人,驾车去东极岛。

其实此次之行不光是我们三个人,而是好友的好友,组织了一个暴走团,就是在西祠胡同上报名,很多并不认识的陌生人,组成一个团,包车从南京出发。他们已经组织了好多次这样的暴走团,去过了很多的地方。

他们从南京出发,而我们从溧阳出发,到了宁波再汇合。

东极岛因为拍过一部叫《后会无期》的电影而出名。前两天还看过一个电视节目,历数因为影视剧而火起来的旅游地。没想到这么快我们就去一个这样的地方了。

其实东极岛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地理名称,也不是指单个的岛屿,而是习惯上对 浙 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东极镇所辖的所有岛屿的总称,其地理上的正式名称应该是“中街山列岛”。应该说,东极岛算是一个“小名”。

车在夜晚的高速上行驶,车内放着《东极岛之歌》:

东极岛啊

你人杰又地灵

太平洋的风儿最先吹到你

东极岛东极岛

大陆最东的岛屿

海浪都来亲吻你

鱼儿都来拥抱你

……

车在夜幕中行进,于是这首歌也就成了“进行曲”。虽然这首歌的歌词总有一些随性调侃的意味,但却能让人感觉到夜色中的海浪拍打着岛上石头的感觉。

晚上住在宁波镇海区的一个酒店,和从南京来的团友们在这里汇合。这里应该是挺偏僻的,酒店周围人烟稀少,很安静,但却有一条地铁在通过这里。

第二天,我们把车就停在这家酒店,然后坐上南京来的大巴,和整个团一同向东极岛进发。

路上看到了很多山,也有很多的桥,这些桥应该就是跨海的大桥了吧,所以能感觉到是在慢慢的靠近大海。车一直开到了舟山市的普陀区的沈家门半升洞码头,团长统一买了船票,准备上岛。

码头门口排了长长的队伍。几乎都是年轻人,他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拎着各种各样的行李,在寒风中冻得哆哆嗦嗦的,不辞劳苦得要去一个寒风中的海岛,应该就是为了到岛上去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我突然觉得我们和他们都很可笑,在这样冷的天,吹着这么大的风,去一个东面的岛。等着坐船的也有一些是岛上的居民,他们是为了回家,而我们,就是为了去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他们是日常生活,而我们,是去完成一次游戏。游戏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有人这么说过。荷兰的约翰·赫伊津哈还专门写过一本《游戏的人》。我想,我们就是去做一场游戏。

每天都是一样的,但是新年的第一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就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而“东极”,又有了地域的特殊意义,这两种特殊的意义,于是就构成了一种游戏。

一艘白色的宽大的船,上面写着“舟山群岛幸福”,应该就是这艘船的名字。我没坐过几次船,坐也是在湖里的那种游玩的船。海船我还是第一次坐,而且,这并非是为了那种专门的游船,它是这里真正的“公交”。

船舱挺大,一排排的座位,最前面还有个电视屏幕,于是就像一个小小的电影院。等船开了,我们肯定坐不住,要去外面看风景。走出船舱,走到甲板上,天是阴沉沉的,海水也是黄色的,并不是那种蔚蓝的大海,因为毕竟是近海。

有一句话说“旅行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来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有点意思,但不全对,因为有的地方是永远呆不腻的。我想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去到别人熟悉的地方去。”

望着岸上的青山,船坞,船只渐渐的远去,再慢慢的就只能看见黄褐色的海水了,我们在船舱里坐一会儿,然后再去甲板上站一会儿,看景拍照。

船舱外堆满了好多的口袋、竹筐,装着和各种的生活用品,应该是岛上的居民所带回来的。日常生活与游玩,都集中在了这艘船上。

站在船头,风越来越大,船也越开越快,翻起的浪花也越来越大,海水会拍在脸上唇边,一舔咸咸的。我就在想,现在的交通工具到这样的岛上,也要两个小时的行程,最早的去这个海岛上的人,是什么动力让他们去这么远的一个岛屿呢。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是在不断的迁徙,也有一些人是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地方。

 船在海里开了很久,终于看到了远处有耸峙的礁石,再远处,就渐渐的看到了一个岛,岛也是山,看到了山上密集的房子。这就是庙子湖岛了。

东极岛四个主岛里,庙子湖是最大的,我们坐船也是最先到庙子湖。船终于停好了,我们上了船,出了码头,沿着一条平展的水泥路向走去,团长已经定好了住的地方,所以这种跟团游还是比较省心的,攻略、船票、住宿、饮食,团长都给安排好了。真的十分感激他。

这条我们沿着水泥路走着,路的一边是海,一边是山。这里的“海洋风格”,不用去刻意营造,无边的海水和岸边的渔船就已经够了。但当地为了更加强化了一下海洋风格,比如水泥墙上镶嵌了各种海螺,还有贝壳。

路边的小摊上也是各种各样的卖海产品的,像鱿鱼丝,烤鱼干之类的,不过据说这些其实并不是本地所产,而是从别的地方进货而来的。

路边还有摆满了巨大的黑色塑胶圆球,应该是一种浮子,具体是做什么用的我也搞不清楚,但肯定是漂浮在水上的,拎起来一个也沉甸甸的,如同流星锤。它们像是在海里飘累了,上岸挤在这里休息。

路边的棚子上挂了长长的海鱼,不知道这是什么鱼,海鱼跟淡水鱼有不同的地方,或许也只有这么长的身段才能更好的在海里游动吧。

我们渐渐看清了码头周围的地形,码头是建在一个海湾里,两边伸出的山,正好把这个海湾环抱在当中,我们常说避风港,我想这两边的山把手一伸,环护着,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避风港吧。

我们走到了订好的住宿的民宿,旁边有一块水泥砌成大平台,上面立起一块巨大的石头,刻着“东极”两个字,来标志着这样一个岛屿。

安排好了住宿,我们开始在岛上逛,民宿是傍山而建,从后面就有上山的通道,沿着石头台阶往山上走去,这里的石头都是非常粗糙的,海岛的山上的石头,好像要特别的去对抗海水的侵袭,因此必须要如此坚实,如此粗糙。石头都是土褐色的,又是冬季,草木凋零,因此整个岛都是冷色调。

从船上下来的人很多,但是一分到整个岛上就显得人烟稀少。我们沿着村子里的小路七拐八拐的往山上走,越登越高,想去看一看据说是看日出最佳点的那个亭子,元旦那天一大早要起来去那里看新年的第一缕阳光。

但是天阴沉沉的,估计照这样的天气来看的话,看日出是无望了。但不管怎么说,这里是中国天亮的较早的地方吧。

我们就这样一边看海,一边登山,拍各种各样的照片。山坡上还有一些坟墓,这里的坟墓很有特色,都是做成圈椅的形状,圈椅开口之处朝向大海。《东极岛之歌》里有一句歌词:“东极岛东极岛,我们不会离开你,生是你的老百姓,死是你的小精灵”,我想人真的死而有灵的话,这些墓主人面对着大海,天天的听着海涛的声音,吹拂着海风,他们是眷恋大海,还是感到寂寥?

我想如果这个岛上不是因为开发旅游的话,来这个岛上的人应该不是很多,居住在这里应该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这里。我们看到岛上还有一些废弃的石头砌成的房子,岛上的居民好像也并不很多。

天阴沉沉的,风很大,吹着山坡上成片的草沙沙的响,风把脸吹得很干很干,而且行走的时候一定不要正对着风向,否则根本无法呼吸,会被噎死。我记得来之前问好友黄,上岛要穿什么样的衣服,黄说,抗风,一定要抗风的。果然,在这里,衣服抗风很重要。

这里有一个“庙子湖战士第二故乡”的纪念碑,石碑上写着,58年部队进岛后,官兵面对恶劣的环境,在这里开山辟石,打坑道,造营房,搞生产,建成一个庙子湖海军营,全体官兵立了这样一块纪念的石碑。一边的山石上刻着“海疆卫士门”几个大字,

黄是参过军的人,他对着石碑敬礼。

海风越来越大,把山上的成片的草吹的往一个方向伏下,非常的壮观。

这里有一个小亭子叫东翔亭,整个亭子完全是用水泥做成的,也没有任何的装饰,但或许在这里风大浪大又有点荒凉的地方,或许也只有这种粗糙才更应景,精致在这里是不相宜的。

再往前走还有一个亭子叫东极亭,也是水泥做的,但形制稍微精致了一点,不过颜色还是水泥原色。柱子上有一副对联“极地风光,蓝天碧海画中景,东海险境,千姿百态眼下奇。”亭子是一种很神奇的建筑,一个亭子确实能够起到收摄整片风景的作用,苏轼的《涵虚亭》里写道: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一座亭子,很有点睛的作用,让这一大片巨石、海水构成的景物有了一个中心,调和为一个整体。

东极亭的旁边有很多大的石头,据说整个岛上只有一小片沙滩,但是我们没有找到,我们所见到的岸边,岛屿海水相接的地方,都是石头而已。

走到了一个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了纪念1948年9月10日舟支司令部海防大队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黄作为一名老战士,他点了几三支烟,供奉在纪念碑的前面。

再往前走,就通往财伯公的塑像。

离很远就看到了,岛的另外一端的山上有一尊举着火炬的雕塑,这就是财伯公的塑像。

财伯公原名叫陈财富,是福建惠安的一位渔民。200多年前,一个夜晚,海雾弥漫,什么也看不见,一艘渔船触礁沉没,船上只有陈财福凭着一身好水性游上了庙子湖岛而幸存下来。陈财富在岛上盖了茅草屋,靠拾海螺和种植蔬菜度日。

为了不让更多的渔船遇险,每逢雾夜天,陈财福就跑到山上,点起火把,船上渔民看见后,就会向着火光来庙子湖避风。那时候大家都以为是菩萨显灵。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渔民们再也没见倒雾夜天山上亮起火光了。胆大的渔民上山去查看,结果在山上发现了一具遗体,这才明白为他们指路的火光,一直是善良的陈财福高举着的火把。

从此,渔民们把陈财福当成心中的活菩萨,为纪念他,当地人把他的尸骨带到庙子湖小庙中,装进佛柜里供起来,以便后人纪念和朝拜,并尊称他为“财伯公”。2002年,当地人在财伯公点火导航的山头立起一尊高大的财伯公塑像,那座山也被称为“放火山”。

直到现在,东极还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青浜庙子湖,菩萨穿笼裤”,说的就是财伯公。笼裤,是当年渔民流行的装束。

我们去看了财伯公的塑像,是一座用水泥塑成的巨大塑像,介绍的牌子上说他被称为东方的自由女神像,我觉得这个类比不是太好。

环岛一周之后,回房间休息了一下,天色渐渐黑了。看到这个岛上的小街也热闹了起来,路两边的棚子灯火通明,俨然成了一个小夜市。

团长订好了餐,一共两桌,虽然搭了棚子,但是寒风依然能够吹进来,我们就在寒风中吃了晚饭,海鲜当然是主流,海鱼、小蛤蜊,我知道这个也被称为“海瓜子”。还有一种像小海螺一样的东西,旁边配了一包牙签,我知道是用来挑里面的肉的,就像吃螺丝一样。但是这个就是海螺的缩小版,具体叫什么名字我也不知道。蔬菜也有。在夜风中,热气腾腾的饭菜,上来一会儿就变凉了,鱼也渐渐的变成了鱼冻,但就在这样的寒风和渔火中,冻得哆哆嗦嗦的吃着饭菜,别有一番风味。

整个海湾的夜晚静悄悄的,海风的寒冷和灯光的温馨交织在一起。可想在古代没有电灯,人烟稀少的时候,岛上的夜晚将是多么的寂寥,多么的荒凉,而荒凉是一种多么可怕的事情。财伯公一个人在岛上生存,他要面对多么可怕的黑暗和孤独,后来最先来岛上生活的人,也同样经历过这样的黑暗和孤独吧。

也只有人类的力量强大了,才能把岛屿变成一个游戏的场所。游戏的第一要义,就是要足够的强大,强大到不要去考虑生存。

第二天的上午,我们依然是在岛上逛一逛。我们昨天只是环岛,而岛上的街巷,还没有去。这里有一条小街,石板铺的十分平整,这里的房子大多都是用厚重的石头砌成的,我们沿着窄窄的巷子走着,在这里能看到一些岛上的居民,我们还看到了挂着“东极镇庙子湖村老年协会及老年体协”的一间大房子,进去看了看,摆着几张麻将桌,有几位老人在这里看电视。看来这里也很多陆上的村庄一样,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守的只有一些老人。

这里还有一个东极历史文化博物馆,据说是有一些文物可看,比如有沉船打捞上来的东西,但是这个博物馆门就是锁着的,旁边的一个人说要想进去看的话,要去找人来开门,我们想想就算了,继续在街上晃荡。有一座粉刷成全白的房子,连门都是白色的,门旁挂着一个绿色的邮箱,旁边的牌子上写着“村邮站”,我想这或许是中国最东面的邮局了吧,于是和好友们在这里拍了照。

这里也有超市,上面写着“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超市门上贴着“原汁螺浆专卖”,不知道“原汁螺浆”是什么东西,是海螺打成的浆汁?

东极岛的出名,和这里拍摄过《后会无期》这部电影有很大的关系。《后会无期》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台词:“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我觉得是不是整部电影全靠这句台词撑着呢,或者说这部电影就是为了镶嵌这一句台词?在这里一面墙上钉着两块巨大的木板,上面刻着这句话。

这句话我觉得是一种听起来很深刻,但是一琢磨却清汤寡水没啥意思的话。为什么听说过很多的道理,就一定应该过好这一生呢,且不说听来的道理是不是正确的,即使是正确的道理,在不同的场合有会发生不同的用作。

听说过的道理和“行”这个道理又完全的不一样。记得《黄帝内经》里面有一句话叫“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当初学到这句条文时候,课本上说是这个“佩”是通假字,通“悖”,违背的意思,就是这个“道”,圣人能够去“行”,而愚人就却背离了道。但是后来看了徐文兵的书才知道,可能这种解释并不正确,这个“佩”,应该是和佩戴的佩是一个意思,对于“道”,圣人是能够去躬行,而愚人呢,把“道”像佩戴在身上一样,仅仅用来展示和炫耀,但却并没有去“行”。就像早年听过的一个故事,一个懒人,家里人要出门,怕他饿死,做了一个大饼套在他脖子上,心想这样总不会饿死了吧。等回来一看,懒人依然饿死了,他只吃光了嘴前面的饼,而懒得去把饼转一转。身上“佩戴”了无数的大饼,却依然饿死了,这不是很浅显的道理吗?

很多道理都是要去“行”,中国是非常非常重视身体的,所以一个道理能够变成一种力量,就需要去“躬行”。让这个“道”与身体合二为一。所以从汉语当中有很多跟“体”有关的词汇,体会、体悟,体认、体察、体谅,都离不开一个“体”字,如果没有进入这“体”,这个道理仅仅是佩戴在身上,那就像佩戴在身上的大饼,依然会饿死。

两位好友都与这个牌子拍照留念,但我觉得这句话真的挺low,就没有拍。

我们又去原石滩上玩了一圈,原石几乎全是整块的石头,我们在这里用各种各样搞怪的动作拍照。一片光秃秃的石头,因为有着海景与海风,就足够做一次游乐场了。

穿过财伯公的塑像,再往上走,有一个红白相间的灯塔,到灯塔来拍照的人很多,我们小心翼翼的跨过石头中的裂缝,慢慢的靠近灯塔,在灯塔这里拍照。

灯塔是一种实用的工具,但是其独特的造型和独特的位置,总是会成为一种风景。总觉得灯塔代表着有一种独守,孤寂的感觉。又因为其常处于岸边,总有一种尽头的感觉。

中午饭后,要坐船去东福山岛,从庙子湖岛坐船去东福山岛,只有半个多小时的行程。

一到了岛上,就看到码头上出现了非常热闹的景象,很多人密集的举着同一颜色的牌子,上面写着各种客栈、山庄、民宿的名字。来这里游玩的游客早就定好了的客栈,这些人便是各个客栈来接引这些游客的。他们把牌子做的统一的蓝色椭圆形的牌子,举起来倒也是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

东福山岛也是很有看头,这边也长了好多好多的仙人掌,我原来一直以为仙人掌是长在沙漠里的,上次去贵州游玩才知道原来多雨水的地方,也是可以长仙人掌的。在东福山岛上,也见到了很多山石间长了很多的仙人掌。

这里也有一座灯塔,是在海中远离岸边有礁石上。礁石是黑褐色的,海浪冲击着礁石,泛起的浪花是白色的,加上纯白色的灯塔,和海面以及天空上的阴云,构成了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不需要去考虑构图,不需要去考虑色彩,不需要去考虑角度,随手一拍都是一幅极美的画面。

走在岛上,望着海水,也不知道哪里是东西南北。看了指示牌上的标示,知道这里的几个景点,但是我们的时间不够了,因为晚上还要坐船回庙子湖岛。

我们沿着岛上的路一直走着,其他人很多游客都是订了这个岛上的住宿,而我们则是在这里逛一逛,这里比庙子湖岛更东,所以在这里看到的日出应该是更早的,我们甚至问了一家民宿,想着是不是干脆晚上也住在这里算了,但是问了才知道,民宿早已满客。

朝着大海的一角,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据英国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测定,我国大陆居人岛新世纪第一缕曙光,照射点为东极东福山岛,日出时间为2001年1月1日6:42”。

接下来,沿着道路,就是往山上走了,这里有独具特色的石屋群。路是石板铺成的,连栏杆都用长条的石条砌成,房屋也是石屋。很多屋顶的瓦片上都压上了石头,应该是防止海风把瓦片吹走吧。

褐色的,粗糙而坚实的石块砌成的房子,我想,如果不是这样沉重的石屋,怎么能对抗强大的海风?中医中有个术语叫“重镇”,只有重,才能“镇”,才能对抗漂浮,对抗狂骤。

我们在村子里逛了逛,很少有居民,很多房屋也坍塌了,如果没有游客的话,这里应该还是比较荒凉的。

一座石屋门口用红色的油漆写着两个字“小店”,门只有一半,也就是下面是挡住的,而上半截可以看到屋内。我们往里张望了一下,有两张简陋的木桌,一个白色的灯泡惨淡的照着,墙面也没有粉刷,地面倒是水泥的,整个屋内十分的简陋,没有任何温暖的感觉。在另外一家,有几个居民正聚在这里闲聊,我们问了里面的一位阿婆,问她在岛上住几年了,她说她就是在这个岛上出生的,一直住在这里。不知道她一辈子有没有离开过这个岛,我想即使离开过,也很短暂吧。这里对她来说就是整个世界。

从村子的小巷子中高高低低的走了一通,拍了一些照片。又沿着海边的大路向码头走去。下面是海,上面是层层的阴云,天色渐晚,海风非常非常大,我就想起了想起了李清照的一句词,“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我就想着,如果让我住在这样一个刚才的那个小屋里,我会觉得荒凉,会有一种非常凄凉的心境的,无法消受的凄凉。

我们又坐船回到了庙子湖岛。天色已黑,这里的居民也有出海归来的,我们看到我们住的那家民宿的门口,两个妇女正在里分拣一堆刚打上来的很小的螃蟹。

晚上各位团友们又一起吃了饭。团长好像是做酒代理生意的,他带了好多易拉罐啤酒,上面印了好多有意思的句子和图案,有的印着“不接受批评”,有的印着“血滴子”,有的印着“伏魔”……啤酒,上面印上了这些,也就注入了一种游戏的成分,让啤酒变得有意思。同伴之一就拿着“不接收批评”的罐子,拍了好多照片,增加着游戏的兴头。

晚上,岛上有酒吧开始了狂欢,但由于到很大,海很空旷,因此能遥遥地感到酒吧中的喧闹,但并不吵。不少地方开始放起了烟花,在很多的城市已经禁止放烟花了,而在这岛上,在寒风中,在四周大海的空旷中,在厚重的夜色中,这点烟花似乎变得非常轻盈,非常的微不足道,显示不出在城里感受到的烟花的热烈。但这些烟花短暂的打破岛上的清寂和夜色的浓厚,带来了一点新年的气息。

我和同伴走到一家很大的酒吧,里面还还挂着足球、小彩旗、世界杯的旗帜,看这些装饰,应该是2018年世界杯的时候,有不少的球迷在这里看球。

现在有人在这里唱歌,喝酒、聊天。里面点的是炉火,铁皮围成的火炉中,木柴正通红的燃烧着。酒吧外面的,靠着栏杆,长长的摆了几排密密麻麻的空啤酒瓶。这里有一种叫“东极”的啤酒,这些啤酒瓶,显示着,曾经有很多来这里喝过酒,度过过一个有酒有海风有篝火的夜晚。

的确,啤酒、海风,海水、夜色、灯火共同交织成的夜晚,有点梦幻。

我们走到竖着“东极”大石头的平台,团长买了好多的烟花,我们就在这里玩烟花,来庆祝新年的到来,用手机的流光摄影模式,拍摄用烟花写成的2019的字样,看各种各样的烟花冲上岛上的夜空,大家玩的无比的欢乐,这是一个游戏的夜晚。用这样一种欢乐的游戏,度过了2018年的最后一天。

2019年的第一天,我没有早起去看日出,因为这几天都是阴天,天气预报今天也是阴天,我也不想再沿着那条长长的山路爬上山顶的亭子了。但同伴之一兴致很高,真的早起去山顶看日出,他回来说,只看到几秒钟的红光。

离开的时候,同伴之一把几件衣服叠得整整齐,摆放在床上,并且对它们说了句再见。他不知道在哪听来的这断舍离的方法,就是旅行中,穿一些以后不再穿的旧的衣物,然后每到一个地方就把它叠的整整齐齐的放在那里,不再带回来。他真的认认真真的去完成这样一个举动,我想,他也是在做一个断舍离的游戏吧。

我想,有游戏精神的人,才不会游戏人生。那些游戏人生的人,其实恰恰缺乏了游戏精神。

我们又坐上了来时的船,回到了陆地上,然后驾车回去,途中经过了杭州湾大桥,并在这里参观了大桥的壮观。就这样,2019年的元旦,我们在东极岛玩了一场游戏,明年我们去哪里做游戏?

足球算是艺术吗?

是的,足球和艺术确实有得一拼。

有些地方,足球要胜过艺术。比如,足球的绿茵场比世界任何一个舞台都阔大。世界杯更是无限放大了足球的舞台,全世界几十亿观众日夜簇拥观看,实在是别的舞台无法比拟的。著名的“柏林森林音乐会”,将舞台扩展到了森林,舞台利用了一面轩豁山坡的底部,观众席随坡就势环抱在半环形的山坡上。即便如此,和足球比赛的绿茵场一比,就小巫见大巫了。从国家总统到平民百姓,都把目光聚集在绿茵场上,再恢宏的艺术舞台,当然也就相形见绌了。

再比如,足球比赛尽管上场的人员可以走马灯一样千变万化,但所有的大戏小戏乃至运筹帷幄或阴谋诡计,都集中在绿茵场一个光天化日般的舞台上尽情演绎,也可以演尽悲欢离合或爱恨情仇,甚至颠覆乾坤或血洗豪门,比古典的三一律还要三一律。而且,戏码最长,在世界杯期间要演出一个月,即使是瓦格纳的大歌剧《尼伯龙的指环》,或我们的连台本的昆曲《长生殿》、京戏《王宝钏》,也不过是连演几天而已,无法和世界杯的足球相比,便也没有世界杯足球如此长久阔大的时空交错对人心的占领和征服力量。

再比如,足球比赛拥有世界一切艺术所没有的即时性和现场感,也就是说一切艺术的情节和结局,都是事先预设好的,即使是即兴的艺术,也有一个基本的框架,万变不离其宗。足球比赛的情节变化从来都是不确定的,云谲波诡,结局更是常常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再比如,足球舞台的演员和观众的互动性远胜过其他所有艺术。球员如果算作这个舞台上的职业演员,看台上的球迷不过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业余演员,但夺人眼目的从来不仅仅是职业演员,看台上业余演员的风光常常会喧宾夺主压过球员的风头。那一届是小贝的夫人,上上届是罗纳尔多的情人。让看台上的观众可以一跃而成为主角,这恐怕是所有艺术都望尘莫及的。

但是,足球毕竟只是圆的,无法伸缩自如成为其他形状,便也有其局限性,有永远赶不上艺术的地方。

比如,足球有自己的理想,但一般都会夭折在足球的赛场上,绿茵场是埋下足球理想种子的地方,也是风吹雨打让繁花凋零落尽的地方。这一点,足球永远无法和艺术相比。在艺术的舞台上,再颓废的演出也曲折地含有现实所缺憾的理想成分,而激情四溢的浪漫艺术更是把理想张扬得如火如炽,一直激情澎湃地燃烧到演出结束之后,长久地激荡在你的心里。上一届南非世界杯的理想是屎壳郎推动足球,这是一个草根的理想,是一个平凡却温暖的理想。但比赛结束了,屎壳郎推动足球了吗?豪门阔少和富N代,依然统治着世界杯的舞台,草根过早地纷纷离开了赛场,四强之中唯一的平凡英雄乌拉圭也被荷兰击败,成为南非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因此,足球永远比艺术更容易臣服于世俗,委身于功利,屈膝于势力,匍匐于金钱名誉。以前的绿茵场,还曾盛开过艺术足球之花,让我们赏心悦目而沉醉迷狂。但最近的世界杯,我们已经看不到了。代之而起的是实用主义,他们甩掉艺术足球,就像甩掉自己的鼻涕。世界杯的冠军比什么都重要。好听好看的艺术,那只是银样镴枪头,是绣花枕头。世界杯又不是歌手大奖赛或舞剧演出,非要耍什么花腔高音或华丽的表演。他们不愿意只做满场飞的花蝴蝶,陪花朵跳舞不是目的,他们要做能够采蜜的蜜蜂,虽无蝴蝶好看的翅膀,但多了实惠。他们也不愿意做只会开幌花的果树,即使花朵再多再璀璨耀眼,也无济于事。他们不愿意把再鲜艳的花朵华而不实地插在花瓶里,他们要把实实在在的功名利禄像旗帜一样插在大力神杯上。

足球,可以成为艺术,但就像我们人可以成为天使,只是现实的力量太强大、太残酷,需要我们自身的历练一样,还需要假以时日。在艺术的天国里,天会比现实中的更蓝,绿茵场也会比世界杯中的更绿,风吹过每一株草尖上跳跃的阳光,都会比金子更灿烂。

只是,这一切离我们还太遥远。太臭的中国足球现实,让我们背气,唯一不可阻挡我们的,是对足球的想象。

巴西小彩旗是谁

小彩旗这个是指学舞蹈的人经常转圈,中国的小彩旗就是杨丽萍的侄女。巴西的小彩旗是巴西世界杯拉拉队的一名啦啦队员,他跳舞非常漂亮。然后人长得也很好,所以被称为巴西小彩旗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生山体育 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