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晋芳老公胡进(孙晋芳老公)

2022-09-16 23:25:08 体育资讯 ssrunhua

郎平不做中国女排教练?为什么?????害我们这次输了?

支持郎平!

郎平被迫执教美国内幕:当初连医药费都不给报

一九九八年底,因为身体已经无法负担主教练的繁重工作,郎平向中国排协提交辞呈.在随后的一个告别会上,当将象征着帅印的排球,交给新任中国女排主帅胡进时,郎平哭了.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在访谈现场当我们再次播放这段告别短片时,“铁榔头” 郎平已经泪流满面。(2008/3月30号,周日晚9:00 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一起走进郎平。)

[ 转自铁血社区 ]

郎平到美国当教练的内幕其实真实情况是这样的,郎平在多年以前退役之后虽然不在打球但是依然属于国家排球队,在那里做技术指导。她本人也想在中国做教练,哪怕是地方的。可是大家都知道中国国情,论资排辈,郎平带中国队立下汗马功劳,百分百的排球名将。可是排球教练多了去了,排球教练是不会允许一个排球队员当教练的。郎平本来在国家队已被人排挤。

中国人就是这样,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你再进这行就是吃老本,然后被人唾弃。这种情况下郎平去了美国看望自己的家人,因为他的家人都在美国生活。不过那时候她们还没有加入美国国籍。

郎平在美国探亲期间,美国国家队州队等多次邀请郎平讲座,说白了就是想聘请郎平当教练。但是很多次郎平都拒绝了。直到有次郎平去加拿大疗伤。其实她去美国的另一个原因是去美国治疗自己的腿部老伤,这伤是骨伤,郎平在中国治疗多年一直没有治好,所以去美国,美国也没有能力治疗,她就只身前往加拿大。这个老伤是郎平当年为国争光时候犯下的老病,当时中国方面没有及时诊治,郎平去加拿大的时候基本已经一瘸一拐,郎平在加拿大期间认识了一位同样在一家医院疗养的美国佬排球队员,当时是美国国家队助理教练员。她们聊的很投机,并成了朋友。

郎平治疗完回国,国家不给郎平报销医药费,虽然可能钱数多了些,可是,这个是中国以前的英雄!这点医药费算了什么?让人家夺金牌可以,人家风光不再了,连点破医药费都不给报销?拿去给当官的吃吃喝喝可以?一个祖国的英雄为什么不可以报销?

郎平有苦难言,跟以前队友诉苦,以前的队友说你还算被重视了我们现在名字估计都没人知道,跟教练说教练告诉她你这还算好了像我们这种老骨头在家成灰都没人知道。郎平无奈之下苦闷之中给在加拿大疗养时认识的美国教练助理说了这些事情,她安慰她说可能你们福利做的还不到位。然后他说既然你现在没什么工作也受排挤就来我们美国队吧,我们不会强求你加入美国国籍,也不强求,你做个技术指导也可以,你们国家的人民不会说你不好的。

然后郎平就同意了。

[ 转自铁血社区 ]

没想到郎平果然得到的是人民的漫骂!大家注意啊!郎平只是做教练!难道她当个教练就可以把自己的辉煌传送给美国人?你们看武侠片看多了吧?郎平也是为国家争了多少荣誉了!这不是叛国!!!

什么叫英雄气短?这就叫叫英雄气短!

什么叫有苦说不出?这就叫有苦说不出!

当大家也看到了,郎平在奥运赛场上的表情,没有任何欢笑,特别是和中国队比赛的时候,大家知道什么叫做不情愿?是国家抛弃了郎平。不是郎平抛弃了国家。

孙*也算是中国体育的风云人物了,虽然素质不是很高,但在政治斗争中很有手段的。

当年她虽然算女排重要人物,但后来女排的荣誉基本被他一个人占了,(比如建国50周年她是代表体育行业参加的),最让人难受的是她对她更大的"对手"朗平是用尽了手段,把朗平逼到国外,(她先后任排球管理中心主任和副主任,正好管这个,)后来在汉城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成绩太差,迫不得已请朗平当教练,郎平带女排在悉尼奥运会上拿了亚军后,她又逼走朗平,让她老公重新当主教练(汉城奥运会就是她老公胡进当主教练),结果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又丢了一次人。。。。。于是才有陈忠和这个当年郎平的助理,陈对郎平是很尊重的。

[ 转自铁血社区 ]

就这些事情,郎平参加发誓:绝不到中国当**官员。想来也是太伤心了吧。

迫于压力,孙被调到体彩中心,不久就闹出审计风波,(涉及金额过亿),她竟然也能全身而退.....可见她在官场的能力。

体彩中心呆不下,她负责网球,想把自己打造成中国网球之母....哪知道李娜心直口快......,她当然要发飚了,不过这也能看出孙虽然有政治斗争的能力,但个人素质确实有待提高,不然也不会说这么没水平的话了!

排球虽然在美国起源,不过地位很二奶,爹不疼娘也不爱,或许是被男队抢完了人品,美国女排曾经一次次的接近冠军,然后摔下来,也许她们的身板结实,摔了这么多次,仍然还在摔,好象也在乐此不疲的有继续摔下去的迹象,美国女排的更大好处就是在美国,这好象是句废话,不过还有点意义,因为美国发达,虽然美国人出名了的独立,爱国这个词可能在他们的心里很少有过存在价值,可是当几家训练室同时的心灵感应发挥了一下爱国的精神,美国队也就差不多了,利用科学仪器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大的发挥运动员的潜能,更大程度纠正技术,这就是美国队能做的,也是只能做的。

所以美国队实际上简单得可怕,她们的唯一王牌就是郎平。郎平麾下的将不是老大妈就是小姑娘,比如经常性焕发青春的二号斯科特大妈,跳发球曾经姿势很吓人,效果也很吓人的7号鲍恩大妈,去过沙排找春天却发现已经冬天的汤姆奶妈,还有长得像那英的格拉斯,身体如煤气罐的4号博格,永远混乱的三号大个汉尼夫等等。其实郎平一直都很苦恼,美国队的集训那纯粹是个空壳子,队员自由散漫,教练是没办法惩罚的,否则拍拍手走人,郎平也是没折。从2005年郎平接手美国女排开始,人是一趟一趟的来,也是一趟一趟的溜。美国队阵容也就没有整齐过,美国的排球协会的头头也很知趣,给郎平的目标就是进入奥运会,所以我们能够看出郎平的伟大,能够把一盘散沙的美国队集中在一起,并且在07年的世界杯绝杀巴西,之一时间的进入了奥运会决赛圈,虽然这一届的美国女排非常大妈化,但是心气凝聚力却是更好的一届,团结,奋进,不放弃,这些看似很中国化的东西,就是郎平所带给美国人的更大的礼物。

与其说郎平作为美国主教练带领美国人击败了中国人,倒不如说场上的美国人看上去更像是一支中国队,细腻,不认输;而中国女排更像一群美国糙妞。中国女排则更没有脸来怪美国人阻拦了梦想,如果 2006年不是郎平带领的美国人拉了中国队一把,前八不入的历史更大耻辱的口水将会可能会把中国女排给淹死,与其来责备郎平,倒不如想想中国队为什么会输?输在哪里?犯一次错误是忽视,犯两次同样的错误是笨,犯三次则真是找死了。如果中国队还是继续的往一个坑里继续跳,那就是再给100个郎平也拉不回来了,毕竟其他的队伍里更想的是看你的笑话

[ 转自铁血社区 ]

在中国女排三连冠老队员退役的时候,是满身是伤的郎平一个人顶到了世界杯,帮助中国队完成四连冠,在中国女排寄望1990年圆梦的世锦赛,是郎平一个人坚持从意大利回到了中国,在几乎已经跳不起来的情况下,帮助中国队打进了最后的决赛,在中国队1994年世界锦标赛跌入更低谷的时候,是郎平毅然违约,从美国回来挑起了中国女排的重担,在中国女排失去冠军多年的时候,也是郎平坚持表示中国女排不夺冠,就不会接受任何国家排球队的邀请,所以包括你,我,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是没有任何资格来指责郎平

本人并不同意这篇文章的所有观点,我对孙晋芳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能力很强,在排管中心,体彩中心、网管中心都干的不错,但是她敌不过中国的人情世故,还有就是她老公胡进能力太差了

孙晋芳老公胡进(孙晋芳老公) 第1张

老一代中国女排三连冠的成员都有谁?

1.1981年:

主攻:郎平、张蓉芳、杨希

副攻:周晓兰、陈亚琼、梁艳、曹慧英、朱玲

二传:孙晋芳、周璐敏

接应:陈招娣、张洁云

2.1982年:

主攻:郎平、张蓉芳、姜英

副攻:陈亚琼、梁艳、周晓兰、曹慧英、朱玲

二传:孙晋芳、杨锡兰

接应:郑美珠、陈招娣

3.1984年:

主攻:郎平、张蓉芳、姜英、侯玉珠

副攻:梁艳、杨晓君、朱玲、周晓兰、李延军

二传:杨锡兰、苏慧娟

接应:郑美珠

1980年代初的中国,正是百废待兴,女排以拼搏精神赢得三连冠和五连冠的成绩,中国女排成为了当时中国人的模范和骄傲,更是中国在80年代腾飞的象征。

扩展资料

1982年,中国女排参加在秘鲁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初赛对美国队曾以盘数0-3落败,主教练袁伟民果断起用年轻队员梁艳、郑美珠,结果中国女排以3-0轻取古巴,赢得了扭转战局的关键一役。中国女排在决赛以直落三局轻取主办国秘鲁,首次获得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

尽管在1983年的亚洲锦标赛决赛败于日本,进入调整期的中国女排仍是洛杉矶奥运会的夺标热门。

1984年,中国女排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洛杉矶奥运会,虽然中国女排又在分组赛被宿敌美国队击败,其后却越战越勇,最终,中国女排在决赛以直落三局轻取主办国美国,报却分组赛一败之仇,并首次获得奥运金牌,同时亦成为女子排球三连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

盘点中国女排十大接应,谁最耀眼谁是潜力股

盘点中国女排十大接应,谁最耀眼谁是潜力股

郎平2013年重掌帅印后,中国女排的成绩节节攀升,在2015年世界杯、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2017年大冠军杯连续登顶。战绩显赫固然可喜,但接应位置的阵容厚度一直令人忧心。排超表现上佳的老将曾春蕾受伤病影响在世联亮相机会不多,因伤休养已久的杨方旭对阵欧美强队较为吃力,好在仍有上升空间的龚翔宇状态回升释放了些许积极信号。

近年国内在边攻位置的培养理念有一定偏差,导致接应位置的后备力量出现了问题。尽管现阶段接应人才储备有限,但在中国女排的历史上,涌现过不少接应强将。与当今世界排坛多由强力接应领衔不同,中国在这一位置打得风生水起的主要是技术相对全面的选手。按照这些优秀接应所处的年代,盘点一下中国女排的十大接应。

1. 陈招娣

中国女排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成功崛起、八十年代初勇夺世界冠军,接应陈招娣是当时队内的骨干力量。二传出身的陈招娣虽进攻能力稍逊,但凭借全面的技术、顽强的作风和高昂的斗志,成为女排精神更好的诠释者之一。陈招娣1976年进入国家女排,随队在1981年世界杯和1982年世锦赛两夺金牌。

“独臂将军”、“拼命三郎”等雅号,无不彰显着陈招娣在球场上的拼劲。1979年对阵日本日立时,拦网导致左臂桡骨骨裂,时隔仅两月就坚持打绷带固定出战全运会,愣靠单臂坚持到最后。1981年世界杯中日决战,第三局与孙晋芳相撞腰伤加剧后独自忍耐,等到球队夺魁时她已经站不起来了,就连上领奖台都需要队友搀扶。

1982年世锦赛后,陈招娣碍于伤病不得不选择退役,但深爱排球事业的她依然奋战在一线。1984年以教练员身份协助袁伟民,率中国女排在洛杉矶奥运会摘金;1986年起出任国青女排主教练,挖掘了崔咏梅、赖亚文等“潜力股”;女排兵败汉城奥运会后于1989年重组,以领队的身份加盟辅佐当值主帅胡进。

直至1992年底,陈招娣才告别一线,返回总政文化体育局工作,曾任总政文化体育局局长、总政直工部副政委、 *** 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2006年7月,陈招娣晋升少将军衔,成为体育界走出来的之一位女将军。陈招娣长期与“直肠类癌”病魔抗争,2013年4月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她的英年早逝震动全国。

2. 郑美珠

“小钢炮”郑美珠是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功勋球员之一。身高只有1米72令她的排球之路并不平坦,在国家队就有着“三进三出”的经历,还因此错过了1981年世界杯的首冠。一时的失意并没有影响郑美珠的斗志,回到省队后她依然刻苦训练,很快重获国家队征召,在1982年凭借更胜一筹的攻击力成为女排的主力接应。

郑美珠堪称排球奇才,凭借刻苦努力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技术。发球出色、防守灵活、进攻多变、球风泼辣,拥有极高战术素养的她有着“球仙”的美誉,从主攻改打接应提升了球队的右翼攻击力。郑美珠不仅帮球队在1982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和1986年世锦赛四夺冠军,而且个人荣誉簿上也频添荣耀:1982年世锦赛被评为更佳接应和理想队队员;1985年世界杯荣膺优秀运动员奖。

1988年兵败汉城奥运会后,郑美珠退役,她放弃了体制内的安排远赴德国发展,是女排选手中较早接触欧洲联赛的。尽管退役后郑美珠在生活上经历过一些不顺,但她并没有轻易被困难打倒,现已重回正轨,与丈夫孙卫中一起经营在德国莱比锡的中医疗法培训中心。

3. 巫丹

巫丹是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最后一代选手,作为郑美珠的替补,随队在1985年世界杯和1986年世锦赛两度折桂。从1985年首次入选国家队,到2000年受胡进征召回归出战悉尼奥运会,巫丹是中国女排从顶峰滑落到陷入低谷的见证人之一,堪称中国女排的“末代皇后”。巫丹主打时球队已从世界冠军的巅峰跌落,虽生不逢时,但她的技术能力得到广泛认可,背飞曾被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称赞为“排坛一绝”。

巫丹任主力时助中国在三大赛收获两银两铜,凭借出神入化的球技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选手。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禁药风波,是巫丹运动生涯的转折点。尽管在国际排坛主席阿科斯塔的积极促成下没有受到进一步处罚,但球队仅获第七、个人又遭此劫难,令巫丹心灰意冷告别了国家队。直至2000年,在女排又一次陷入困境之时,已经32岁的巫丹毅然回归,帮球队在悉尼奥运会获得第五名。

巫丹是中国女排众将中留洋经历比较丰富的。1993年退役后赴美留学,后又参加德国和斯洛伐克联赛,1999年转投意大利劲旅雷焦卡拉布里亚,助球队勇夺意大利杯、超级杯和欧联杯三冠,也凭表现获得国家队主帅胡进的征召。2001年九运会后,巫丹重返意大利赛场,相继效力于意甲另两大豪门贝加莫和耶西并取得不俗成绩。36岁高龄仍活跃在顶级职业联赛的赛场,巫丹无愧于是中国排坛的“常青树”。

4. 崔咏梅

崔咏梅是中国女排白银一代的当家花旦之一。身为左撇子选手,她在接应位置拥有先天优势,也凭独树一帜的左手进攻和跳发绝活年少成名。不仅1985年就首次入选国家集训队,且参加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兵败汉城后球队大幅调整,崔咏梅不仅难与巫丹竞争主力,就在替补之争中也不敌周红。直至1993年栗晓峰担任主帅,崔咏梅才真正在国家队受到重用,可惜当时女排正处低潮,世锦赛仅列第八令她萌生退意。

1995年郎平回国执教,成功劝说崔咏梅留队,第四次入选国家女排的她迎来了运动生涯的新高峰。精准的二次球、多变的进攻、出色的跳发、稳健的串联,崔咏梅主打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表现抢眼。不仅助球队斩获银牌走出低谷,个人荣膺当届的更佳扣球。1998年世锦赛前夕,王怡不告而别、新人补入后需稳定一传和防守,郎平在困境中征召当时已在意大利打球的崔咏梅。为了国家利益,29岁的崔咏梅毅然放弃与俱乐部的合约,回来与年轻选手一起摸爬滚打,最终再夺银牌。

崔咏梅代表国家队征战多年也仅差一枚三大赛的金牌,运动生涯虽有遗憾却无悔。经验丰富的崔咏梅退役后并没有离开排球,在2004年就成为了八一女排的主教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业队女性主帅。近十多年来,崔咏梅多次出任八一队的教练和领队,虽没能率队夺魁,但也为球队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5. 邱爱华

邱爱华是中国女排白银一代的知名接应,也是国内选手中在打法上最接近强力接应的。1米82的身高虽不出众,但弹跳和腰腹力量比较出色,练就了一套跳发球和后排进攻的看家本领。邱爱华成名于1996-1997赛季的首届主客场制排球联赛,被老帅卜庆霞相中,从主攻改打接应,颇具男子化风格的打法赢得关注。邱爱华1997年入选国家队,当年大冠军杯王子凌受伤下场后,她接棒成为中国女排的主力接应。

邱爱华真正闪耀国际赛场是1998年,时任女排主帅的郎平围绕她设计和安排了一系列战术,令邱爱华整体攻防系统调整的重要棋子。当时国家队拥有孙玥、李艳等多名一传和防守高手,邱爱华在场上的作用主要是进攻,不负众望在1998年的世锦赛一鸣惊人!丰富的进攻手段、令人赏心悦目的跳发和后攻,各方对邱爱华赞誉有加,新华社都曾发表评论“中国女排将迎来邱爱华时代”。

随着郎平的离任,邱爱华作为球队战术核心之路戛然而止。胡进力主高快结合,邱爱华并非是接应位置的更佳人选,主力位置受到李珊等人的冲击。再加上后来阑尾手术后恢复情况一般,邱爱华的星光日渐黯淡。2001年女排大换血,先是被陈忠和列入大名单却不集训,后来又被彻底放弃。邱爱华天赋出众,无奈生不逢时,在尚未成长为巨星之际就已提前陨落。离开中国女排后,邱爱华曾赴海外多个俱乐部打球,现任职广东恒大女排。

6. 周苏红

全能战士周苏红是中国女排黄金一代的标杆人物之一。早在1998年,周苏红就被胡进选入沙排国家队搭档田佳。1999年胡进挂帅中国女排,周苏红也进入国家队担纲替补接应,同年自由人李艳意外受伤,她凭借过硬的后排技术被选为继任者,出任自由人主打了世界杯。有过沙排经历、能够胜任自由人,周苏红的技术全面性由此可见。作为中国队中罕见的能接六轮一传并打出高质量战术攻的选手,周苏红不仅颇受历任教练的推崇,也广受对手的赞誉。

周苏红真正扬名还是在陈忠和执教时期,她与副攻刘亚男、自由人张娜一起,组成了中国女排的“铁三角”,成为保证球队串联的基石。周苏红是女排黄金一代选手中出道最早且运动寿命较长的,不仅随队在雅典周期两夺世界冠军、北京周期主场拼得奥运铜牌,即使到了伦敦周期,仍在2010年毅然回归国家队,广州亚运会与韩国争冠一役,中国能绝地翻盘摘金,周苏红真正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周苏红不仅是球场上的传奇,也是生活中的强者,她与男排名将汤淼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汤淼意外受伤后,这对排坛伉俪经历了不少波折,坚守五年后,汤淼主动选择了放手。如今虽各有家庭,周苏红和汤淼依然保持了极好的姐弟关系。

7. 李珊

与周苏红一样,李珊也是中国女排黄金一代中成名较早的。早在1999年,年仅19岁的她就受到当时国家队主帅胡进的青睐,从副攻改打接应,被视为是球队高快结合战术思想实施的重要棋子。当年李珊的冒尖和受推崇,直接导致了邱爱华在国家队地位的下降。初入国家队时,李珊技术稚嫩、经验匮乏,屡次因一传顶不住而受到非议。

李珊进攻速度快且线路刁钻,技术也算相对全面,这令她在陈忠和上任后仍得以留在国家队。尽管这一时期在主力之争中难敌周苏红,但李珊在国家队的替补位置极为稳固,随队在2003年世界杯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两度登顶。国家队“边缘人”的身份虽稍显尴尬,但她的技术实力值得肯定,进攻和拦网都比较有竞争力。

相比在国家队常年替补,李珊在天津女排可谓威风八面,为球队开创“天津王朝”贡献巨大。李珊运动生涯的巅峰期,恰逢国家队和天津队成绩都比较出彩之时。除世锦赛冠军外,她几乎拿遍了国内外大赛的冠军,退役后仕途也比较顺利。

8. 张磊

“全能战士”张磊的巅峰期恰逢女排处于更低谷之时——伦敦周期。尽管这一时期国家队战绩欠佳,但个人特色鲜明的张磊还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身高仅有1米81虽给她的国手生涯平添了几分磨难,但凭借快速多变的进攻、灵活的步伐和出众的球商,张磊成为继周苏红之后又一名出色的跑动接应。

来自上海的张磊打过副攻、主攻和接应多个位置,这些磨炼令她拥有相对全面的技术,跑动进攻在国内现役接应中更是无人能敌。张磊在2009年就曾入选国家队大名单,转年更在一系列比赛中特长尽显,但因一传诟病遭受非议。尽管技术有瑕疵、2011年也没能之一时间入选国家队,但张磊临危受命出战亚锦赛和世界杯。不仅成功盘活了二、三号位的战术攻,而且一传也基本顶住,为中国女排重夺亚锦赛冠军、斩获世界杯季军直通伦敦做出卓越贡献。

2013年亚锦赛无缘三甲后,张磊淡出国家队,先赴阿塞拜疆打球,后又返回上海“传帮带”。尽管已经32岁,张磊在上赛季的排超依然保持了较好的竞技状态,突然性极强的前后排突破仍难以防范。遗憾的是总决赛功亏一篑,没能助上海白银一代圆了联赛冠军梦。上赛季壮志未酬,张磊仍未放弃,期待她在新赛季的联赛能有更好表现。

9. 曾春蕾

29岁的曾春蕾是中国女排现役国手中唯一参加过伦敦奥运会争夺的。从出道时被视为强力接应,到如今向着全面型接应发展,在国家队效力近十年后,经历过大喜大悲的曾春蕾愈发成熟。作为左手接应,曾春蕾有着先天优势,发扣极具特色且进攻手段丰富,串联水平也随着历练的增加趋于稳定。

曾春蕾是继郎平、杨晓君、冯坤和薛明后,第五位有机会参与奥运女排争夺的京籍队员,遗憾的是奥运留给她的记忆并不愉快。2012年伦敦奥运会,曾春蕾作为替补接应出战,对阵巴西一役虽勇夺24分,但在与日本的四分之一决赛中关键分一传不稳,导致球队场面上陷入被动,最终在决胜局16-18饮恨落败。伦敦重创并没有打垮曾春蕾,她在里约周期成为队中头号接应。然而世事难料,就在里约奥运前夕,新秀龚翔宇迅速上位、杨方旭凭鲜明技术特色受到教练组青睐,在接应三选二的残酷竞争中,资历最老的曾春蕾意外落马,错失了奥运争金的契机。

尽管奥运之路不顺,但曾春蕾在里约周期贡献突出。2014年世锦赛斩获亚军、2015年世界杯成功登顶,她在右翼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感受过世界杯重夺冠军的狂喜,品尝了无缘里约奥运的苦涩,近而立之年时,经过大风大浪的曾春蕾不仅保持了较好的竞技状态,也依然有为国效力的雄心。即将到来的亚运会和世锦赛,接应位置重现两年前惨烈竞争,希望这次曾春蕾能够如愿。

10. 龚翔宇

相比很多奋斗多年才成大器的前辈,今年只有21岁的龚翔宇无疑是幸运儿。首次入选江苏队就在联赛打上主力,随即凭表现叩开国家队的大门;作为国家队一年级生,不仅在多项赛事担纲主力,且成功入选奥运阵容并在里约随队夺金;转年又帮助江苏女排摘掉“千年老二”的帽子,在联赛和全运会斩获双冠。如此显赫的成绩和飞速成长,令龚翔宇拥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也承载了各方更多期待。

与同龄选手相比,从二传改打接应的龚翔宇技术功底比较扎实,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出色,可塑性较强。从刚出道时专注于网口表现,到这赛季开始承担一传重任,龚翔宇正向着全面型接应发展。转型是个痛苦的历练过程,突破瓶颈绝非朝夕之功。里约奥运会后,龚翔宇同样遇到了成长烦恼,负担一传后压力骤增,精力分散也影响了进攻端的表现。攻守两不靠让龚翔宇一度频遭质疑,甚至搞不清楚到底在哪个技术环节出了问题。

直至今年世界联赛中后段,龚翔宇才在新角色中逐渐找到了感觉。发扣拦垫防各技术环节的表现趋于稳定,自信心也有所恢复。龚翔宇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年轻扛练且性格豁达,未来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中国历届女排教练及队长

一、中国历届女排教练:

1、侯维义,1956年。

2、钱家祥,1957年。

3、何炳堃,1957年。

4、侯维义,1959年-1962年。

5、阙永伍,1963年-1964年。

6、何炳堃,1965年。

7、马占元,1966年。

8、王素云,1972年。

9、李宗镛,1972年-1974年。

10、徐杰,1972年。

11、韩云波,1975年。

12、袁伟民,1976年-1984年。

13、邓若曾,1984.12-1985.12。

14、张蓉芳,1986年。

15、李耀先,1987年-1988年。

16、胡进,1989年-1992年。

17、栗晓峰,1993年-1994年。

18、郎平,1995年-1999年3月。

19、胡进,1999年-2000年。

20、陈忠和,2001年-2008年。

21、蔡斌,2009年。

22、王宝泉,2010年3月-9月。

23、俞觉敏,2010年9月15日-2012年9月。

24、郎平,2013年4月至今。

二、中国历届女排队长:

第1任队长曹慧英(副攻),1976年。

第2任孙晋芳(二传),1977年至1982年。

第3任张蓉芳(主攻),1983年至1984年。

第4任郎平(主攻),1985年。

第5任杨锡兰(二传),1986年至1988年。

第6任苏慧娟(二传),1989年至1990年。

第7任许新(主攻),1991年。

第8任李国君(主攻),1992年。

第9任赖亚文(副攻),1993年至1998年。

第10任孙玥(主攻),1999年至2000年。

第11任吴咏梅(副攻),2001年。

第12任冯坤(二传),2001年至2008年。

第13任周苏红(接应),2007年。

第14任魏秋月(二传),2009年至2012年。

第15任惠若琪(主攻),2013年-2016年。

第16任曾春蕾(接应),2015年女排世界杯代替惠若琪。

第17任朱婷(主攻),2017年至今。

版权声明:本文发布于生山体育 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